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花,浒星是苏州大学育成的夏秋用家蚕新品种。为探讨该品种在江西蚕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能,笔者于2009年秋季在东乡县开展了农村养蚕试验,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明·丰×春·玉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一对中丝量、四元杂交家蚕新品种,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海盐县从2004年春期引进,少量试养,2005~2006年2期中秋蚕进行农村中试,主要经济性状优于主推品种秋丰×白玉,并建立了新品种的繁育基地,于2007年晚秋进行了较大面积的饲养,成效明显,现将中试与推广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家蚕新品种华·秋×松·白的繁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秋×松·白是浙江省湖州蚕桑科学研究所历经10年育成的夏秋蚕新品种,具有丝质好,繁育系数高,耐氟性强,容易饲养,孵化、眠起齐一等优点,2001年春期引进该品种取得了较好的饲养成绩.  相似文献   

4.
家蚕品种耐氟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重点蚕区的湖州市,针对本地区蚕茧主产区氟害严重的实际,积极采用耐氟性新品种,实行秋种春养,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秋丰×白玉已成为全市的当家品种,尤其是反交白玉×秋丰由于耐氟性强、产量高、好养而深受蚕农欢迎;由湖州市蚕桑科学研究所"八·五"期间育成的夏秋蚕品种丰1×富日累计推广10万余张,为稳定氟害地区的蚕茧产量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年来本市又引进试养雄蚕品种夏华×平8和秋华×平30,2001年春期试养蚕农反映较好.  相似文献   

5.
陈林燕  吕丽芬 《蚕桑通报》2012,43(1):38-38,46
夏荷×秋桂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夏秋用家蚕新品种。2010年和2011年,在缙云县进行夏荷×秋桂(正反交)农村试养,经过二年试验对比认为:该品种茧形大,单产高,茧丝优,深受试养户和丝厂欢迎,特别适合在我县夏蚕、中秋期饲养。现将该品种二年来的试养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由省蚕种供应站安排,1998年我县先后在夏蚕、中秋蚕、晚秋蚕期三次饲养了家蚕新品种洞·庭×碧·波,计308张,以芙蓉×湘晖对比,现就试养情况作一小结。洞·庭×碧·波孵化较齐一,一次收蚁可在80%以上,小蚕期生命率可达100%,大蚕食桑旺盛,白蚕为雄蚕...  相似文献   

7.
我市夏秋蚕生产养蚕单产低,蚕茧质量差,蚕农收益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原因有:气候高温闷热;养蚕基础条件差,技术落后;蚕种质量差,品种不对路,抗逆性差.(绿·萍)×(晴·光)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通过系统选育的夏秋用蚕品种,抗高温,抗氟化物,茧质好,产量高,制种效果好,适合于长江流域夏秋季特别是氟化物污染严重的地方使用.我市主产蚕区集中于长江流域,且大部分蚕区工厂多,废气排放多,氟化物污染严重.为使这部分蚕区能够夺得稳产、高产,蚕农丰收,特引进(绿·萍)×晴·光)新品种在农村示范,以证明其适应性和抗病、抗氟、抗高温能力的丰产性.现就试验示范技术设计方案及小结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8.
家蚕新品种923·925×928·9214是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十·五”期间结合四川省春季气候、叶质等条件培育的1对春用多丝量蚕品种,2005年1月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进一步测评其生产适应性和生产性能,于2005年春季在农村进行大面积试养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品种923·925×928·9214正反交200张由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生产;以四川省农村基点鉴定所用对照种菁松×皓月正反交30张为对照。1.2试验方法在四川省蓬安县龙蚕镇7村、10村、14村(四川省农村基点鉴定点)进行。其中7村饲养试验种19户,对照种3户;10村饲养试…  相似文献   

9.
雄蚕秋丰×平28是浙江省农科院培育的雄蚕新品种,具有强健好养、茧丝质良好的特点.近年来我县在饲养秋丰×白玉品种单一的情况下,受湖州市吴兴区及淳安县茧丝绸公司等饲养雄蚕成功的启发,于2007年晚秋期和2008年春期在湖州市蚕桑站的支持和指导下,在乾元镇幸福村、城北村进行试养,并与现行品种秋丰×白玉作了比较.现将雄蚕秋丰×平28农村试养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优良蚕品种是蚕茧生产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由于育成品种的特性限制和品种的自然退化,江苏省在近年全面淘汰以苏5×苏6为代表的原当家蚕品种.启东市作为全省十大蚕区县市之一,为适应市场要求,近年来积极引进试养了10多对蚕品种,针对启东滨江临海的区位特点、土质特点、气候条件和原有蚕茧质量基础较好、对蚕品种的选择要求较高的实际情况,本着对春用品种产质量优于原当家品种,秋用品种抗性强于原当家品种、茧丝质优于原当家品种的目标,对各对引进的新品种地方适应性进行下筛选.通过引进、试验、示范,筛选推广了菁松×皓月、锡芳×春蕾、苏·菊×明·虎、黄海×苏春等适宜品种,共推广饲养了新品种蚕种246089张,增产蚕茧901.39t,总增社会效益2533.63万元,2004年全面推广饲养了新品种蚕种,确保了全市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选配是育种的重要技术之一。为了解决家蚕育种中茧丝质与体质之间的矛盾,以16个强健好养、亲缘关系清楚的蚕品种为育种材料,选配了15个杂交原种,再用这15个杂交原种组配成30个四元杂交组合。在夏秋季高温多湿或高温干燥的环境条件下选育,从中筛选出抗性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豫·苑×明·晖。北方蚕业协作区秋季联合鉴定结果表明,豫·苑×明·晖与对照蚕品种两广二号(932·芙蓉×7532·湘晖)相比较,5龄经过缩短12 h,4龄起蚕虫蛹率、茧层率、解舒率和鲜毛茧出丝率分别比对照蚕品种提高0.97、0.75、2.53和1.64个百分点,万头产茧量、茧丝长和解舒丝长分别比对照蚕品种提高4.32%、8.20%和10.57%。农村试养鉴定成绩表明,豫·苑×明·晖与对照蚕品种华豫·芙蓉×春云·湘晖相比,死笼率低3.99个百分点,盒种产茧量提高7.54%。豫·苑×明·晖2015—2016年夏、秋季在河南省内乡县推广试验200余盒蚕种,平均盒种产茧量30 kg;在河南省淅川县推广试验300余盒蚕种,平均盒种产茧量35 kg。经过河南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苑×明·晖生产的原料茧可缫制高品位生丝,是可以作为省力高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的家蚕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夏秋蚕品种围绕健康性强丝质好的选育目标,育种工作者相继育成了不少品种,但由于丝枳品要求不断变化,丝质的提高和收成的稳定往往两者出现新的矛盾,阆中种场选育组配的夏秋蚕新品种(湘辉×7532)×锦_(5.6),经过农村试养优于现行其它品种。把健康性和丝质兼顾一体,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家蚕新品种苏荣×锡玉已经获得江苏省蚕品种证书,为进一步检验该品种在如皋地区的农村适应性,对该品种进行试养调查。通过对家蚕新品种苏荣×锡玉试养并与现行品种菁松×皓月进行比较分析,调查该品种蚕期发育表现、主要经济性状和抗性,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者蚕期发育表现、主要经济性状和抗性无明显差异,该品种在如皋地区适应性较强。认为该品种适宜在如皋市农村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在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NCⅡ)对来自不同生态区域优良夏秋用家蚕品种资源的配合力进行测试的基础上,选择各数量性状总配合力效应值表现突出的成对品种资源作为育种新材料的骨干亲本,同时插交不同特殊性状亲本,通过级进育成杂交方法组配成几个综合性状更加优良的育种新材料。新材料在春、夏、秋季不同饲养环境下定向培育,经多代活蛹缫丝选择,分别育成了2个中系家蚕品种C9、云竹1与2个日系家蚕品种秋湘A、秋白B,并进一步组配成了四元杂交新组合C9·云竹1×秋湘A·秋白B(韶·辉×旭·东)。实验室鉴定、农村饲养及种场繁育结果表明,韶·辉×旭·东具有强健好养、产茧量高、茧丝长、洁净优、蚕种易繁育的特点,其综合经济性状优良。在夏、秋季进行的实验室联合鉴定中,新品种杂交组合的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组合932·芙蓉×7532·湘晖(9·芙×7·湘)高7.4%、8.0%,一粒茧丝长为1 153.5 m,解舒丝长904.1 m,洁净96.04分。育成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韶·辉×旭·东适合在我国南方蚕区与长江流域的夏秋蚕季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15.
西昌市蚕种场是我省一代杂交蚕种生产量较大的蚕种场之一。近年来,四川各地将蚕桑产业列为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推进产业发展,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在此大背景下,本着服务好全省蚕桑产业,向用户提供满意的优质蚕种原则,我场积极开展新蚕品种的试养试繁,2015年开始试繁育"川山×蜀水"家蚕品种,2017年试繁育"芳·绣×白·春"家蚕品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续春蚕期4对蚕品种饲养情况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报告了两广二号、桂蚕二号、吴花×浒星和苏桂×昇界虹等4对蚕品种在2010年续春蚕期的饲养成绩,认为这4对蚕品种续春饲养过程中表现良好.但在典型梅雨条件下的表现以及抗病性能,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八年,省蚕科所从广西蚕业指导所引进夏秋蚕新品种539B×7532(一九八二年正式命名为群芳×朝霞),首先在该所蚕选种实验室和农村基点进行试养鉴定。一九七九年,增设鉴定基点,并实行点面结合扩大鉴定规模,全年参鉴蚕种达9000馀盒。经过连续两年的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认为该品种具有抗高温,耐粗食,茧层厚,产值高,出丝率高等优点。一九八0年,省桑蚕品种鉴定小组研究决定推广32000盒,占全省夏秋蚕发种数的53%。一九八一年推广43000盒,占60.7%。一九八二年已成为我省夏秋蚕的当家品种,推广到48个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家蚕斑纹限性遗传规律,采用杂交、连续回交及系统选择方法育成强健性中系斑纹限性夏秋用家蚕品种521B、523B,再将2个新品种与保育并改良的日系品种524、526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皖·丰×夏·晖。新品种杂交组合不仅具有强健好养、丝质优、繁育系数高的特点,而且可利用中系斑纹限性的表型,在幼虫5龄期准确鉴别雌雄,能有效降低蚕种繁育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和蚕种的杂交率。新品种杂交组合在安徽省农村试养鉴定试验中,亦表现出孵化和发育齐一、食桑旺盛、强健好养、老熟齐涌、产茧量高、丝质优的特点,主要成绩为:虫蛹率98.44%,万蚕收茧量19.110 kg,茧层率21.02%,鲜毛茧出丝率16.22%,茧丝长1 124.4 m,解舒丝长899.3 m,解舒率79.77%,纤度2.983 dtex,洁净95.09分。皖·丰×夏·晖于2018年1月通过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长江流域蚕区的夏季及中晚秋季节饲养。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快我省蚕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提高蚕桑全行业的经济效益,根据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蚕桑专业组确定的新蚕品种鉴定试验任务,从2004年起,安排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丝科学系合作选育的夏秋用四元新品种粤枫三号(全称“五·选×28·32”)参加全省新蚕品种区试鉴定,鉴定周期为2004~2006年连续三年,以目前我省夏秋蚕当家品种两广二号(9·芙×7·湘)为对照种。由于蚕造安排上的原因,实验室鉴定在2005 ̄2006年,农村鉴定在2004 ̄2005年,鉴定按照《广东省桑蚕新品种室内鉴定工作细则》和《广东省桑蚕新品种农村鉴定细则(1999修订)》的目的和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20.
星·明×芳山是浙江省桐乡县现行家蚕秋用的新品种。今年早秋(8月20日水期),从浙江省引进了这个品种共87张进行试养。当时气温较高,日间气温均在30℃以上。最高气温达到36℃。为了摸索不同饲育环境对其适应性,选择了高要县的山区、平原、低塱等三种不同类型的蚕区进行试养,并以秋期饲养的品种932×7532进行对比。据初步试养结果表明:星·明×芳山在我省秋期的情况下可以饲养,其中山区饲养成绩较好,可以考虑引入一定数量的蚕种再进行试养。一、品种特性: 据浙江省嘉兴蚕学会等单位的资料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