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大田试验,设计3个不同氮肥水平(0、150、240 kg N·hm-2)和两种不同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穗粒=40%:30%:30%、基肥:分蘖肥:穗粒肥=30%:20%:50%),研究了氮肥运筹对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特征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田面水NH+4-N和总N浓度在施肥后第1d达到最大值,随后降低,在施肥后的第7d,分别降为峰值的7.88%~17.84%和29.71%~45.55%.施氮水平介于0~240N kg·hm-2时,水稻产量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却随之降低.在高氮水平(240 kg N·hm-2)下,与氮肥前移相比(基肥:分蘖肥:穗粒肥=40%:30%:30%),采用氮肥后移(基肥:分蘖肥:穗粒肥=30%:20%:50%)的施肥比例,水稻产量增加了6.2%、氮素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0.49%和23.72%,而氮素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说明适宜的氮肥运筹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提高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2.
氮肥运筹对水稻氮素吸收和稻田渗漏液氮素浓度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大田试验,设计3个不同氮肥水平(0、150、240 kg N·hm~(-2))和两种不同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穗粒肥=40%:30%:30%、基肥:分蘖肥:穗粒肥=30%:20%:50%),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水稻氮素吸收和稻田渗漏液氮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渗漏液中NH~+_4-N、NO_3~--N和总N浓度在施肥后第3 d达到最大、随后降低,在施氮后的第7 d,分别降为峰值的5.6%~16.9%、13.8%~22.5%、22.5%~34.5%.施氮水平处于0~240 kgN·hm~(-2)时,水稻产量、氮素积累总量(total N accumulation,TNA)和稻田渗漏液NH~+_4-N、NO_3~--N和总N浓度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在较高氮肥水平(240 kg N·hm~(-2))下,与氮肥前移相比(基肥:分蘖肥:穗粒肥=40%:30%:30%),采用氮肥后移(基肥:分蘖肥:穗粒肥=30%:20%:50%)的施肥比例,水稻产量和成熟期TNA分别增加6.2%和16.4%,稻田渗漏液NO_3~--N及总N浓度分别降低8.9%和4.8%.而对NH~+_4-N浓度影响不显著,说明适宜的氮肥运筹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和氮'素吸收,减少氮素渗漏损失.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合理和经济地指导水稻氮肥的分期施用和实现节本增收,分析了在同一施氮总量下的5种不同时期配比(基肥∶蘖肥∶穗肥∶粒肥)对南城县早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用时期配比对早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大小依次为结实率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实际产量穗实粒数理论产量千粒重株高。基肥∶蘖肥∶穗肥∶粒肥=5∶2∶2∶1处理产量最高,较基肥∶蘖肥∶穗肥∶粒肥=8∶2∶0∶0增产10.09%;基肥∶蘖肥∶穗肥∶粒肥=4∶3∶2∶1处理产量居第2位,较基肥∶蘖肥∶穗肥∶粒肥=8∶2∶0∶0增产5.88%。因此,在早稻高产创建栽培中,应实行基肥、蘖肥、穗肥和粒肥平衡兼施(基肥∶蘖肥∶穗肥∶粒肥=5∶2∶2∶1),氮肥相对后移,尤其是要重视粒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4.
施氮量和比例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施氮量和比例对寒地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和穗部性状的影响,利用多蘖小穗型品种空育131和少蘖大穗型品种超级稻龙粳21,设置3个用氮水平及4个基蘖肥与穗粒肥用氮比例,研究了氮肥运用对水稻产量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蘖小穗型品种空育131在氮肥115kg·hm-2水平下,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8∶2的处理产量最高;而少蘖大穗型品种龙粳21在氮肥138kg·hm-2水平下,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7∶3的处理产量最高。空育131获高产的原因是群体穗数增多,群体颖花量增加,进而产量增加;龙粳21获高产的原因是每穗粒数增加,从而使群体颖花量增加,产量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穗粒肥施用比例增多而升高。增加施氮量使穗长增加,每穗颖花数和受精颖花数增多,单穗重、着粒密度和经济系数增大。生育后期穗粒肥适宜比例将使少蘖大穗型品种的群体颖花量、库容量、群体库充实量、理论最大结实率、实际结实率、常年千粒重、实际千粒重和充实度增加。少蘖大穗型品种获得高产的关键是在栽培上要比多蘖小穗型品种适当的提高用氮量和增加后期用氮比例。  相似文献   

5.
玉米闽单88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多年的小区试验和示范研究,观测闽单88物候期、主要农艺性状、生育动态、不同群体结构的叶面积系数(LAI)和叶片净同化率(NAR)、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性状、需肥特性等.结果表明,闽单88在福建的生育期春季为94~98 d,秋季为86~90 d;从拔节至抽雄需要25~30 d,这时期雌雄穗分化与营养体旺盛生长并进,是栽培关键阶段;该品种适宜间套作或单作密植栽培,高产群体密度为6.75~7.50万株*hm-2,LAI为3.74~4.04,NAR为9.37~9.38 g*m-2*d-1;在中等地力水平下,应选用纯氮150~187.5 kg*hm-2的施氮量,科学经济施肥方法是基肥∶拔节肥∶穗肥=3∶3∶4,追肥采用平稳追肥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稻草还田的氮肥优化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在水稻秸秆还田环境下不同施氮模式对土壤N素供应、氮肥利用率及其对水稻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改善了土壤的供氮能力,不论在背景氮较低的砂性土壤上还是在背景氮较高的粘性土壤上,稻草还田配施减量氮肥(N1、N3处理全年施氮量180kg.hm-2,其中桃江主试验中N1处理早稻施氮80kg.hm-2,60%为基肥,40%为分蘖肥施用;晚稻施氮105kg.hm-2,50%为基肥,40%为分蘖肥,10%为穗肥施用;桃源氮替代试验中N1、N3处理早稻施氮81kg.hm-2,晚稻施氮99kg.hm-2,N1处理早、晚稻氮肥施用分配比例为基肥30%,分蘖肥30%,穗肥40%,N3处理早稻氮肥50%为基肥,50%为分蘖肥施用,晚稻氮肥50%为基肥,40%为分蘖肥,10%为穗肥施用)处理,相对于移走稻草 高量氮肥(N2处理其中桃江主试验早稻施氮量115kg.hm-2,晚稻施氮量为150kg.hm-2,分别以60%为基肥,40%为分蘖肥施用;桃源氮替代试验早稻施氮量为108kg.hm-2,50%为基肥,50%为分蘖肥施用,晚稻施氮量为132kg.hm-2,50%为基肥,40%为分蘖肥,10%为穗肥施用)处理之间稻田系统生产力无显著差异,但每年节约60~80kg纯氮化肥的投入,提高了其边际成本报酬率。分次施氮的效果表明,稻草还田下等量氮肥不同施氮模式(N1、N3)处理之间,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水稻吸氮高峰集中在分蘖旗至孕穗期,N1模式减少了基肥施氮量,防止了因作物未能及时吸收导致的土壤速效氮的损失,而适当增加作物后期施氮量又能有效缓减作物后期生长大量吸氮的要求与微生物分解稻草固持矿质氮之间的矛盾,改善了土壤的供氮状况,其效果最优。因此,在全年稻草还田量为7500kg.hm-2的红壤稻田系统,根据投入氮肥的边际收益,全年适宜配施氮量为180kg.hm-2,且各时期施氮量优化比例为基肥30%、分蘖肥30%、穗肥40%。  相似文献   

7.
氮肥运筹方式对旱作水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总施氮 (尿素 )量 6 0 0kg·hm-2 条件下 ,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旱作水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降低基蘖肥的氮肥用量 ,增加穗粒肥用量 ,可以延缓旱作水稻衰老 ,增加每穗实粒数和粒重 ,提高旱作水稻产量。当旱作水稻的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之比按 3∶1∶0 75∶0 75∶0 5施用时 ,齐穗期有效叶面积指数较全部作基肥施用的提高 8 4 6 % ,开花后 30d剑叶叶绿素含量提高 1 6 8mg·g-1,开花后 2 4d剑叶丙二醛含量降低 16 2nmol·g -1,每穗实粒数增加 14 3粒 ,千粒重提高 2 3g ,增产 14 %以上。  相似文献   

8.
氮素运筹对滴灌春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氮素运筹对南疆滴灌春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新春6号(大穗型)和宁2038(多穗型)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氮素运筹与施氮量两因素试验,设置N_0(0 kg/hm~2)、N_1(103. 5 kg/hm~2)、N_2(207. 0 kg/hm~2)和N_3(310. 5 kg/hm~2)4个施氮水平,每个施氮水平下设置4个施氮时期:R_1(100%基肥)、R_2(60%基肥+40%拔节肥)、R_3(40%基肥+40%拔节肥+20%孕穗肥)和R_4(20%基肥+40%拔节肥+20%孕穗肥+20%灌浆肥)。结果表明:(1)增施氮肥和氮肥后移显著提高春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蜡熟期N_3R_4和N_2R_4处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各器官氮素转运量大小为:茎秆+叶鞘叶片穗轴+颖壳,对籽粒的贡献率大小为:叶片茎秆+叶鞘穗轴+颖壳,且大穗型品种氮素运转性能受氮素运筹的影响较大,而多穗型品种的氮素积累量受施氮量的影响较大;(3)施氮量及施氮时期对滴灌春小麦的产量构成及氮素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氮肥后移可以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穗数,但施氮量过多并不能提高小麦产量;(4)新春6号和宁2038在R3N3和R3N4处理下的单穗质量最大,分别达1. 22~1. 26 g/株(折合产量8 506. 16~8 929. 10 kg/hm~2)和1. 09~1. 12 g/株(折合产量8 187. 02~8 357. 62 kg/hm~2),表明在施氮量为310. 5 kg/hm~2、施氮时期及比例为基肥︰拔节肥︰孕穗肥︰灌浆肥=4︰2︰2︰0或2︰4︰2︰2时可获得较高产量,且施氮量越高,大穗型小麦更应注重氮肥后移。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在黄河滩区植棉减量施用控释氮肥的方法,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75为试验材料,设计了棉花基肥和花铃肥均减量(180 kg·hm-2)施用控释氮肥,基肥施用普通尿素、花铃肥施用控释氮肥,基肥、花铃肥均施用普通尿素和控释氮肥的掺混肥,基肥和花铃肥均常量(225 kg·hm-2)施用控释肥氮肥(CK)的试验,研究了减量施用控释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基肥和追肥均使用普通尿素和控释氮肥的掺混肥能促进棉花生育,增加叶面积和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干质量,提高单株结铃数和铃重,子棉和皮棉产量分别增加5.33%和4.33%;但将控释氮肥的使用量由225 kg·hm-2降至180 kg·hm-2时,子棉和皮棉产量分别减少7.34%和7.28%,子棉减产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氮素运筹对南疆滴灌春小麦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新春6号(大穗型)和宁2038(多穗型)为供试材料,采用土柱栽培的方法,开展施氮配比与施氮量两因素试验,设置N_0(0 kg/hm~2)、N_1(103. 5 kg/hm~2)、N_2(207 kg/hm~2)和N_3(310. 5 kg/hm~2)4个施氮水平,每个施氮水平下设置4个施氮时期:R_1(100%基肥)、R_2(60%基肥+40%拔节肥)、R_3(40%基肥+40%拔节肥+20%孕穗肥)和R_4(20%基肥+40%拔节肥+20%孕穗肥+20%灌浆肥)。结果表明:(1)增施氮肥和氮肥后移能促进春小麦植株的生长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增加,其中,N_3R_2、N_3R_3和N_3R_4处理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新春6号N_3R_4、N_2R_4和N_3R_3处理及宁2038 N_3R_4、N_2R_4和N_1R_4处理的单株叶面积最大,两品种的平均SPAD值、Pn、Tr均以N_3R_3、N_3R_2及N_3R_4处理最高,WUE则以N_0处理最高。N_3处理及R_3处理的产量最高,但与N_2及R_4处理差异不大,其中新春6号的N_3R_3、N_3R_4、N_2R_3处理产量较高,达7 842. 93~8 930. 72 kg/hm~2,宁2038的N_3R_3、N_3R_4、N_3R_2处理较高,达8 010. 87~8 362. 59 kg/hm~2;(2)施氮量对各性状的影响程度均高于施氮配比,氮肥运筹对大穗型品种光合性状及产量因子影响较大,而对多穗型品种的生长性状影响较大,其中大穗型品种对施氮配比更敏感;(3)施氮量为207. 0~310. 5 kg/hm~2、施氮配比为基肥︰拔节肥︰孕穗肥︰灌浆肥=40︰40︰20︰0或20︰40︰20︰20是本地区较为适合的氮素运筹方案,大穗型品种更应注意后期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