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解铜仁茶区的主要养分状况,对印江、思南、松桃、石阡和沿河5个主产茶区的茶园土壤pH值和主要养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茶园土壤肥力分级标准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综合评价茶区土壤肥力状况,利用SPSS和Sigmaplot进行差异显著性和绘图分析,对比研究了5个主产茶区茶园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1)印江、沿河、石阡、松桃茶园土壤pH值极显著低于思南,pH值主要集中在4.0~5.0,印江和沿河茶园土壤有酸化趋势;石阡和松桃茶园土壤明显酸化。思南茶园土壤pH值主要集中在4.5~5.5,最适合茶树生长。(2)印江、松桃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极显著高于沿河,土壤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石阡,有50%以上达到Ⅰ级土壤标准,分别有30.4%和16.0%达到优质高产茶园土壤标准。思南、沿河、石阡茶区达到Ⅰ级土壤标准的比例只有16.7%~33.3%,仅有极少部分达到优质高产茶园土壤标准。(3)印江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极显著高于思南、松桃、石阡和沿河,有37.5%达到Ⅰ级土壤标准,其余茶区严重缺磷,特别是沿河,仅有3.7%达到Ⅰ级土壤标准,没有样本达到优质高产茶园土壤标准。(4)速效钾含量印江有60%左右达到Ⅰ级和优质高产茶园土壤标准,石阡、思南、松桃和沿河茶区大多处于Ⅱ级和Ⅲ级土壤标准,少部分达到Ⅰ级和优质高产茶园土壤标准,沿河缺钾最为严重,极显著低于其他茶区。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贵州省4个地方茶树品种根际土壤质量状况和差异,为地方茶树品种科学施肥提供指导,对贵州4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茶树品种(湄潭苔茶群体种、石阡苔茶群体种、都匀毛尖群体种、贵定鸟王群体种)根际土壤进行调查取样,共计检测37个土样,分析了土壤pH、有机质、水解氮、有效钾、有效磷5个因子含量情况。结果表明:4个地方茶树品种根际土壤pH值集中在4.56~5.18,达到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pH标准的比率在60%以上,湄潭苔茶群体种pH变异系数最大(13.15%);土壤营养因子中,4个地方种根际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有效钾的范围分别为21.82~63.00g/kg、81.30~460.69 mg/kg、55.27~233.47mg/kg和0.52~70.25mg/kg,有机质以都匀毛尖群体种变异系数最大(34.09%),其他3个营养因子均以湄潭苔茶群体种变异系数最大(48.46%,122.82%和36.55%);4个地方茶树品种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达到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水解氮、有效钾达到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的比例较高(除湄潭苔茶群体种速效钾达标率为40%外,其他均在60%以上),有效磷达到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的比例较低,都在33.3%以下。结论:贵州4个地方种根际土壤养分总体状况良好,主要养分含量范围在丰富和适宜间(Ⅰ~Ⅳ级),但有效磷含量普遍不足,以都匀毛尖群体种最为严重,湄潭苔茶群体种次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贵州铜仁茶园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交换性硫含量特征,对印江、思南、松桃、石阡和沿河5个主产茶区143个茶园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茶园土壤pH、有机质含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印江和思南茶园土壤交换性钙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茶区,土壤交换性钙含量超标;石阡和松桃分别有55.17%和40.00%达到Ⅰ级土壤标准,土壤交换性钙含量丰富;沿河茶园土壤交换性钙平均值仅为314.4mg·kg~(-1),有70.00%的土样处于Ⅲ级土壤标准,交换性钙含量缺乏。铜仁各茶区茶园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平均值均高于Ⅰ级土壤标准临界值,印江全部达到Ⅰ级土壤标准和高产优质茶园土壤标准;沿河有66.67%的土样处于Ⅲ级土壤标准,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缺乏。思南、松桃和石阡茶园土壤交换性硫含量丰富;印江和沿河较低,特别是沿河,有70.00%的土样处于Ⅲ级土壤标准,缺硫严重。土壤交换性钙与pH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交换性镁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交换性硫与有机质呈正相关,而与土壤pH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通过现场取样比较分析各茶果间作园土壤养分状况,以为洞庭碧螺春茶的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火焰广度法和原子吸收法对洞庭山碧螺春茶区5种茶果间作类型茶园进行了土壤养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洞庭山茶区土壤p H值偏酸性,平均为4.44;养分状况优良,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9.17 g·kg-1,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平均含量分别为124.67,160.46和181.53 mg·kg-1,超过Ⅰ级茶园肥力标准,达到优质高效高产茶园的土壤养分要求;茶果间作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的含量,土壤p H值因间作果树类型而异,多数茶果间作使土壤酸度增加;其他矿质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与分布因茶果间作类型不同有差异,但不同元素间变异系数差异较大。生产上可根据不同的土壤状况配套不同的茶果间作类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茶叶主产县茶园土壤养分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于20092010年,分析了江西省4个茶叶主产县婺源、浮梁、遂川、修水茶园的土壤肥力水平及养分丰缺状况,结果表明:(1)茶园土壤酸化较严重,所取茶园土壤pH值都在4.5以下,小于4.0的占72.0%,小于3.5的占26.4%;(2)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达到Ⅰ级茶园肥力指标的占66.0%,特别是高山茶园有机质含量较高,低丘和平地茶园含量稍低些;(3)全氮水平尚好,有效磷含量偏低,仅32.1%的茶园达到Ⅰ级和高产优质茶园肥力指标,修水有48.3%的茶园含量低于设备最低检测限值,有效钾含量极低,达到Ⅰ级和Ⅱ级茶园肥力指标的只有15%;(4)有效铁、锰、锌和铜含量较丰富,有效镁、硫和硼含量偏低,有效镁和硫达到高产优质茶园土壤肥力指标的不到25%,有效硼含量达到高产优质茶园土壤肥力指标的只有11%,修水和遂川有78.8%的茶园土壤有效硼含量低于设备最低检测限值。由此可见,江西4个茶叶主产县的茶园土壤肥力已存在严重酸化和养分失调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江西省茶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信阳市茶叶主产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信阳市浉河、平桥、罗山、光山、新县5个主要产茶区茶园土壤pH值及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光山、新县pH状况较好,其它茶区大部分茶园不适宜茶树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浉河、平桥、罗山、光山、新县分别有63.3%、80.8%、65.8%、88.5%、51.9%的茶园土壤有机质低于临界值(15 g/kg);土壤全氮含量偏低,仅新县相对高,有51.9%达到Ⅰ级茶园标准,其它4个产茶区茶园土壤全氮平均含量均偏低,有50%以上的茶园全氮缺乏;有效磷含量浉河区相对要好,其它4个产茶区大部分茶园缺乏;速效钾含量罗山有81.5%茶园达到Ⅰ级茶园标准,其它茶区茶园缺乏,光山、新县含量亏缺严重,分别有75.0%、94.2%茶园低于临界值。因此,信阳市大部分茶园要注重改良土壤酸碱度,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在施足氮肥的基础上,增施磷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典型名优茶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在茶叶中的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贵州省云雾、都匀、湄潭3个典型名优茶产区,采集土壤和茶叶样品进行重金属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茶园土壤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和Hg,3个茶产区中,湄潭茶产区土壤Cd的超标率最高,达到39.4%,都匀茶产区土壤Hg超标率最高,为24.2%.土壤Cd平均含量表现为都匀茶产区>湄潭茶产区>云雾茶产区,超标率表现为湄潭茶产区>都匀茶产区>云雾茶产区;土壤Hg含量和超标率均表现为都匀茶产区>湄潭茶产区>云雾茶产区.贵州省3个典型名优茶产区茶叶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限量,茶叶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有强的相关性,不同重金属在茶叶中的富集系数为Cd>Hg>Cu>Pb >Cr >As.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豫南茶园土壤营养状况,指导豫南茶园科学施肥,以期为茶叶的优质高产提供依据,通过对豫南茶区9个主要产茶县(区)45个重点乡镇的茶园土壤进行多样本取样、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豫南茶园土壤p H偏酸化;有机质含量低,仅有16.73%的茶园符合优质高产茶园要求;全氮供应能力较好,有效氮含量较丰富,分别有85.66%、87.25%茶园土壤达到优质高产茶园要求;61.35%的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很低;大部分茶园土壤速效钾亏缺严重;中量元素有效态Ca含量丰富,Mg、S含量偏低,分别有50.63%、68.52%的茶园低于临界值;微量元素有效Fe、Mn供应充足,Zn含量水平中等,不同茶园之间差异很大,Cu、B缺乏严重。为此,豫南茶园应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磷、钾肥,同时注意补充S、Mg、Cu和B肥,部分茶园也应补充Zn肥。  相似文献   

9.
商南县茶区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商南县主要茶区土壤养分的丰缺情况,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商南县清油河、过风楼和金丝峡3个茶区的土壤pH值和土壤养分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商南县茶园土壤pH值较适宜茶树生长,符合优质高效高产茶园标准的占68.20%;商南县茶园土壤有机质缺乏,平均含量为8.25 g/kg,以清油河茶区缺乏最严重;茶园除全氮含量外,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处在缺乏水平,分别占样本总量的73.86%和84.27%,以过风楼茶区缺乏最严重。因此,商南县大部分茶园土壤培肥时应采用"增施有机肥,重施磷钾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运用农业气候相似原理和方法,分析汉中茶区与国内名茶产区的气候相似性,为汉中调整种植结构、引种发展茶产业提出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汉中茶区气候资源优越,适宜优质茶叶生长,与国内名茶区信阳毛尖、都匀毛尖、六安瓜片、西湖龙井茶区气候相似度最高达1级可直接引种,与黄山毛峰茶区相似度较高为2级,适宜引种。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适当扩建或改良茶园,可引种信阳、都匀、六安茶区优质茶品种发展壮大汉中茶产业,并要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提高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据调查,建始县土壤酸化需治理的耕地面积达34万亩,为加快推进土壤环境保护与土壤改良工作,达到"土更净"的建设目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土壤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措施。1现状分析1.1土壤酸化现状。建始县耕地土壤p H值较低,土壤酸化严重。全县耕地p H值平均为5.2(其中旱地p H值平均为5.1、水田p H值平均为5.8)。其中p H值低于4.5的极酸性耕地土壤16万亩,占总面积的30.7%,p H值在4.6~5.5的强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659-1663
为了掌握景洪市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为合理施肥打好基础,采集景洪市茶园土壤表层(0~40 cm)样品,研究土壤p H、有机质、氮、磷、钾等肥力特性,并采用内梅罗指数法综合评价茶园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表明,景洪市茶园土壤p H以酸性为主,96.67%的土壤p H值低于4.5。土壤养分失衡:有机质、土壤全氮含量整体水平较高,86.68%的茶园有机质达到Ⅰ级茶园肥力指标,所有茶园土壤的氮素水平达到Ⅰ级;大多数茶园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较为缺乏,有效磷高于Ⅱ级的仅53.43%,有效钾达到Ⅱ级的不到10%,有效钙、镁、硫、铜、锌含量偏低。内梅罗综合肥力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景洪市主要茶园土壤肥力水平较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0.82,变幅为0.75~1.18,表现为土壤肥力处于贫瘠水平,在未来生产中需要增施多种肥料,加强土壤培肥,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改良,促进肥力平衡。  相似文献   

13.
广东茶园土壤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茶区茶园土壤检测结果表明,广东茶区茶园土壤肥力偏低,60%以上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至极缺乏,70%以上土壤碱解氮偏低至极缺乏,50%以上茶园土壤速效磷含量偏低至极缺乏,80%以上茶园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至极缺乏。根据广东茶区茶园土壤养分现状,需要提高茶园土壤肥力,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合理施用氮、磷肥,重视施用钾肥,平衡施肥才能获得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成都市主要茶叶生产功能区土壤pH及碳氮含量现状,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对蒲江县和邛崃市2个茶区的土壤pH、有机质和全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主要茶叶生产功能区土壤存在偏酸现象,偏酸茶园土壤比例为58.17%,符合优质高效高产茶园标准的占41.06%;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水平较高,90%以上的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属于适宜和丰富水平。因此,实际生产中可适当"调酸、控氮",改善茶树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5.
都匀毛尖茶产业是黔南州助推脱贫攻坚的主导农业产业之一,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农民增产、稳定脱贫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都匀毛尖茶主产区土壤酸化的趋势对都匀毛尖茶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综合分析都匀毛尖茶产区的酸化现状,从导致土壤酸化的物质循环入手,探寻都匀毛尖茶园土壤酸化问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采用网格取样法采集芒市33份茶园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芒市茶园土壤潜在酸化严重,土壤pH值4以下的茶园占78.8%;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镁、有效锌含量丰富;有效磷含量过低;45.4%的茶园土壤速效钾表现亏缺;微量元素中,土壤有效铁含量高,全部达到Ⅰ级茶园标准;有效铜含量严重偏低,78.7%的茶园土壤有效铜含量低于1 mg/kg;39.4%的茶园土壤有效锰含量偏低。改善茶园土壤的酸化状况,加强对磷、钾、铜、锰的施用是提高芒市茶园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开阳茶园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省开阳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特征,为开阳茶园的养分管理和茶叶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对开阳县121个茶园土壤样品中微量元素有效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茶园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开阳茶园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丰富,但有27.27%的土壤样品缺乏有效锌;有效锰和有效铜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分别有39.67%和25.62%的土壤样品含量低于临界值;有效硼和有效钼含量偏低,低于临界值的茶园分别占63.64%和44.63%。开阳不同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差别较大。土壤有效铜、有效锌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效硼和有效锰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铁含量与有效铜、有效锰、有效锌含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铜含量与有效锌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硼含量与有效锰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有效硼含量与有效锌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应根据不同茶园土壤的微量元素状况,在多施有机肥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增施相应的微肥,并防止茶园土壤过度酸化。  相似文献   

18.
勐海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及肥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勐海是云南省产茶大县,深入了解全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与肥力水平,可为勐海县茶园土壤改良与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勐海县茶园面积集中的6个乡镇进行实地调查和布点采样,分析了151个茶园土壤pH、有机质及大量营养元素的含量,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进而对勐海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数值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勐海县各乡镇茶园pH为3.83~6.16,大部分土壤pH适合茶树生长。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在20.88~101.80 g·kg-1之间,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均达到Ⅰ级标准。勐海县各乡镇茶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较高,但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不足。除勐混镇外,其他各乡镇达到优质高产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的比例低于30%。速效钾供应充足,仅勐阿镇和勐混镇分别有6.25%和20.00%土壤速效钾处于Ⅲ级标准。勐海县各乡镇茶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30~0.84,勐阿镇、勐遮镇、格朗和乡和布朗山乡有部分茶园土壤达到Ⅰ级和Ⅱ级标准,茶园土壤肥力等级主要分布在Ⅲ级和Ⅳ级,除布朗山乡外,其余各乡镇茶园土壤肥力处于中低水平的比例超过60%。研究表明,勐海县茶园大部分土壤pH适合茶树的生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钾含量丰富,而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不足,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施肥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指导茶农合理施肥,实现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生产,对周宁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周宁县大部分茶园土壤的p H较适合茶树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有效磷含量较低且不平衡,速效钾严重缺乏。同时依此提出了相关施肥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针对茶园有机肥料投入数量不足,土壤贫瘠及保水保肥能力差,部分茶园氮肥用量偏高、磷钾肥比例不足,中微量元素镁、硫、硼等缺乏时有发生,华南及其他茶区部分茶园过量施氮肥导致土壤酸化现象比较普遍等问题,农业部专家组提出以下施肥原则:1.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合施用;2.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产量水平,适当调减氮肥用量,加强磷、钾、镁肥的配合施用,注意硫、硼等养分的补充;3.出现土壤酸化的茶园可通过施用白云石粉、生石灰等进行改良;4.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