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旱两用稻新品系丰产性及耐旱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雨水偏少的安徽淮北地区 ,旱播旱管栽培条件下 ,对本课题组选育的 4个耐旱水稻新品系进行了丰产性和耐旱性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 ,4个耐旱水稻新品系 2PB0 1、2PB0 2、2PB0 3和 2PB0 4分别比对照巴西陆稻耐旱且增产 6.2 %、2 4.6%、18.5 %及2 3 .6%。除 2PB0 1外 ,其余 3个品系均比对照巴西陆稻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巴西旱稻艾巴9号为对照,对旱稻502、旱稻10号等5个品种进行小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产量都明显高于对照,为3847.5~5497.5kg/hm2,比对照增加6.6%~52.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旱稻502、旱稻10号的增产幅度最高。通过对经济性状、农艺性状等进行考查,旱稻502、旱稻10、旱稻65号在田林县高寒山区表现为丰产性优、抗性强,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中旱3号、旱稻277表现为丰产性较低,抗性较差,不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用导入高粱DNA的水稻变异系R21、受体缙恢1号及巴西陆稻为实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分析在干旱胁迫下水稻变异系R21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经12 d干旱胁迫后,各品种的脯氨酸、SOD和POD活性及MDA含量均显著提高,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耐旱品种如R21和巴西陆稻比不耐旱品种缙恢1号具有较高的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以及较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MDA含量。受到12 d干旱胁迫后,耐旱品种R21和巴西陆稻的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上升幅度显著高于缙恢1号,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和MDA含量上升幅度显著小于缙恢1号。本研究对水稻耐旱品种培育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引进中旱209号等10个旱稻品种,在建阳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1587、中旱209、UR97等3个品种,比对照巴西陆稻增产14.84%~11.69%,其中1587产量最高,综合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5.
江淮地区旱稻引种和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稻引种和品种比较试验表明,郑旱2号产量4 1 62.08 kg/hm2,较对照郑州早粳增产36.84%,但轻感稻曲病、重感纹枯病;旱稻277、济旱9715较对照分别增产10.31%和5.48%,综合经济性状均较好;30A/C4115、Hs90-5和9847较对照增产16.21%~78.62%;郑旱1号、旱稻502、旱稻297、丹粳8号和旱糯3号在试验中比对照减产4.17%~24.83%.  相似文献   

6.
中旱3号旱稻试种试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从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引进旱稻新品种中旱3号进行试种,试验其生态适应性及产量潜力,探索其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中旱3号耐旱耐寒性较强,中抗稻瘟病,适应性广,产量潜力较高,米质较好。旱种旱管、水插旱管栽培,一般单产达4500-5000kg/hm^2,比巴西旱稻增产10%-20%。穗大粒多,一般每667m^2有效穗16万,水插旱管基本苗8万,旱播旱管播种量3.0-3.5kg容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2006年对引进的8个陆稻新品种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旱3号、农大旱稻65、丹梗8号3个品种的产量超过对照艾巴九号,其中以中旱3号最高,比对照增产5.46%。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沿淮地区种植"绿旱1号"等旱稻是农艺节水的重要措施,淮南市潘集区近年旱稻示范推广面积700hm2以上,旱稻平均产量稳定在6750~8625kg/hm2,较普通水稻直接节约成本3600元/hm2,相当于增产2000kg/hm2.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变异材料,培育耐盐水稻,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盐渍耕地。将转入BADH和mtlD基因的5个旱稻新品系在黄河三角洲盐渍土上种植,通过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转基因旱稻的耐盐性差异,选出耐盐能力强的品系并确定其耐盐范围。在含盐量(0.30±0.05)%土壤种植旱稻,2号品系较对照增产最少,为60 kg/hm2;5号品系较对照增产最多,为420 kg/hm2。在含盐量(0.50±0.05)%土壤种植旱稻,供试品系较对照增产270~1 440 kg/hm2,5号品系增产最多,为33.3%。在含盐量(0.80±0.05)%土壤种植旱稻,各品系较对照增产7.5%~52.7%;3号品系增产最少,为210 kg/hm2;5号品系增产最多,达1 470 kg/hm2。在不同含盐量地块各供试品系在产量及农艺性状上均有较大差异,其中99-49、9-5两品系耐盐渍能力较强,适宜耐盐范围为(0.50±0.05)%。  相似文献   

10.
<正> 巴西陆稻不同于我国的陆稻品种。我国陆稻种源大都来自水稻,即水稻旱种,仍存在用水量较大、草荒难以控制、品质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而巴西陆稻则是真正的旱稻品种,有极为宝贵的耐旱性,其优良品  相似文献   

11.
陆稻优异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6个陆稻种质资源的四大主要性状(植株性状、谷粒类型、产量性状和耐旱性)进行了系统考察、模糊隶属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评判出其优劣顺序为:德旱1号>巴西陆稻>旱稻277号>旱稻95树村502>吴氏旱稻>旱稻297号>旱稻2号>旱稻9号>旱稻95树村104号>旱稻8号>旱稻95树村9号>旱稻44号>IRAT104>陆稻604>87641>陆稻4号,筛选出5个优异种质资源为:德旱1号,巴西陆稻,旱稻277号,旱稻95树村502,吴氏旱稻  相似文献   

12.
高产、优质旱稻新品种焦旱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旱1号是河南省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云南粳稻合系22-2为母本,以当地品种新稻68-1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耐旱性强、适应性广、易于脱粒等优点.2007-2008年参加国家黄淮海中晚熟组旱稻区域试验,21点汇总,21点增产,2 a平均产量5 452.5kg/hm2,较对照旱稻277增产22....  相似文献   

13.
优质节水抗旱雄性不育系"沪旱1A"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广泛引进和测配筛选旱稻资源,获得对野败不育系具有保持能力的外引旱稻品种“EAIC139-55-1-23”,该品种抗旱性强,品质好,系统选育获得一个稳定的选系,与野败型不育系杂交并进行多代回交,于2003年选育出性状优良,抗旱性强的优质节水抗旱稻雄性不育系“沪旱1A”。以“沪旱1A”为母本选配的“旱优2号”、“旱优3号”等杂交旱稻组合在节约水资源50%的栽培条件下仍表现出较强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2013年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白银点总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3年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白银试验点的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有8个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其中7个品种(系)增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以8010-24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2 388.89 kg/hm2,较对照增产16.53%;其次是3213,折合平均产量2 372.22 kg/hm2,较对照增产15.72%;承9835居第3位,折合平均产量2 344.44 kg/hm2,较对照增产14.36%;张98-7折合平均产量2 344.44 kg/hm2,较对照增产14.36%;汾豆93号折合平均产量2 322.22 kg/hm2,较对照增产13.28%;国安3号折合平均产量2 266.67 kg/hm2,较对照增产10.57%;陇黄2号折合平均产量2 222.22 kg/hm2,较对照增产8.40%。以上7个品种(系)抗倒伏、抗病、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5.
苦荞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定西市旱地进行的苦荞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8个品种(系)以丽江苦养和定苦2001-9的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折合产量分别为2 300 kg/hm2和2 167 kg/hm2,分别较对照凉荞1号增产32.69%和25.00%,抗逆性及产量居各参试品种(系)前列.  相似文献   

16.
云蔗 8 9/ 151两新一宿试验 ,蔗糖分 13.35% ,比对照川蔗 13号高 0 .99% (绝对值 ) ,新植蔗比川蔗 13号增产 4 50 kg/ hm2 ,宿根蔗比川蔗 13号增产 2 760 0 kg/ hm2 。该品种早生快发 ,前中期生长快 ,早中熟 ,高糖丰产 ,耐旱、抗病 ,宿根性强 ,适应性广。云蔗 89/ 7两新一宿蔗糖分 12 .92 % ,比对照川蔗 13号高 0 . 56% (绝对值 ) ,新植蔗比对照川蔗 13号增产 10 515kg/ hm2 ,宿根蔗比川蔗 13号增产 2 580 0 kg/ hm2。该品种全期生势强 ,中晚熟高糖丰产 ,在我县水旱皆宜种植  相似文献   

17.
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洛旱8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旱8号是以豫麦49号为母本,豫麦48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水旱协调选择混合法选育而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抗旱、适应性广等特点。2005-2007年度参加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17点汇总,16点增产,2年平均5 277.6 kg/hm2,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5.97%。2007-2008年度参加生产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5 490 kg/hm2,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10.6%,居4个参试品种第1位。该品种品质优良,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8.
全球淡水资源日渐缺乏,水稻耐旱种质资源创新对粮食生产安全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10个导入空心莲子草DNA的水稻导入系及2个对照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中后期干旱胁迫下导入系及对照品种间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①穗长、有效穗数、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水、旱间没有显著差异;而株高、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水、旱差异显著.可以作为水稻耐旱的参考指标.③从农艺性状判断,6号、8号和10号导入系具有耐旱特性.  相似文献   

19.
该品种是河南省农业专家从巴西陆稻变异单株中选育出来的特耐旱超级旱稻新品种。 特征特性:株高78厘米,穗长25~30厘米,穗粒200~250粒,米质优良,具有抗病性强、抗灾能力强、适应性强、产出率高、精米率高等特点。该品种属籼型常规稻,稻米颜色好,绵软清香,口感颇佳。抗倒伏,根系能扎1.2—1.5米深,耐旱能力特强,与玉米所用水量一样,比巴西陆稻耐旱。性状稳定,高产稳产,好种易管,  相似文献   

20.
9个马铃薯新品种(系)在安定区的引种表现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当地品种新大坪为对照,对引进的9个马铃薯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系)在安定区及同类地区均能成熟。其中陇薯10号、dx8、青薯9号、陇薯7号、冀张薯8号、dx9较对照品种新大坪增产幅度较大。以陇薯10号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31 481 kg/hm2,较对照增产121.5%。其次是dx8,为25 509 kg/hm2,较对照增产79.5%。陇薯9号居第3,为23 380 kg/hm2,较对照增产64.5%。陇薯7号居第4,产量为21 759 kg/hm2,较对照增产53.1%。冀张薯8号居第5,为20 000 kg/hm2,较对照增产40.7%。dx9居第6,为19 954 kg/hm2,较对照增产40.4%。以上6个品种(系)生育期适中、田间生长势强、平均单株结薯数5.2~6.1粒、芽眼浅或极浅、大薯率较高。综合分析,陇薯10号、青薯9号及冀张薯8号建议在安定区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