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问:从保健的角度来看,喝绿茶好呢,还是喝红茶好?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方面是从茶叶营养和防治疾病的角度来看,另一方面是从饮茶习惯和身体条件来看。从饮茶获得营养成分来讲,绿茶所含的维生素C比红茶多,100克高档绿茶中常含有维生素C300~600毫克。一天喝2~3杯这种绿茶,就基本上可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而红茶经过发酵,维生素C破坏较多。绿茶中的维生素B_1和B_2等一般也比红茶高1~2倍。另外,绿茶中具有维生素P活性的多酚含量也比红茶的高,因而绿茶在抑菌、防衰老、  相似文献   

2.
吃茶叶有益     
科学证实,绿茶中许多成分对人体保健卓有功效,尤其在降脂、防癌、抗衰老方面的功效,导致了喝绿茶热。在煎茶过程中,绿茶所含的维生素A原和维生素E完全消失,所含钙、铁和维生素C减少。为此,研究者建议,相当湖三杯所用的茶叶数量,可得到每天所需维生素E50%和维生素A原的20%,目前,日本市场上开始销售可吃的绿茶粉。从各种风味菜到牛排、汉堡包、意大利面条和色拉等都可以加绿茶粉。绿茶粉还可广泛用于制作冰淇淋和口香糖。吃茶叶有益@王秀良  相似文献   

3.
茶叶被人们誉称为“天然的营养饮料”,不错,因为茶叶不仅能止渴、提神、帮助消化,而且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的含量也很丰富。绿茶中含有多量的维生素 C,这是人所共知的。据测定,在一般中档的绿茶中,维生素C 的含量就有79—529毫克%。不仅含量高,而且其中约有90%是富有药理功效的还原型维生素 C。在泡茶时,第一泡约可泡出50—90%,  相似文献   

4.
儿茶素呈味特性及其感官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滋味是茶汤最重要的品质特征,绿茶茶汤滋味主要由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金属离子等共同作用形成。多酚类是绿茶茶汤中最主要的滋味物质,儿茶素又是多酚类物质的主体成分。儿茶素组分是茶汤苦味与涩味的主要贡献物质,不同儿茶素种类和含量的组合形成了茶汤不同的苦涩味强度,并影响茶汤整体风味。现阶段对于茶汤滋味评价主要是采用人体感官分析,感官分析在食品风味评价上具有不可替代性。本文就绿茶茶汤中儿茶素呈味特性、滋味物质间互作及滋味物质感官分析方法 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完善儿茶素呈味及其互作理论体系,为感官分析方法在滋味物质呈味特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原料对罐装绿茶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陈玉琼  张家年 《茶叶科学》2001,21(2):120-123
研究了四种不同级别的茶叶原料对罐装绿茶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原料级别的降低 ,所制罐装绿茶水中多酚类、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的含量下降 ;熟闷气味减弱、沉淀量减少、茶汤绿色度能很好保持。在低档原料的罐装茶水加工过程中 ,多酚类物质和色香味品质比较稳定 ,变化较小。研究还表明 ,茶汤沉淀的形成与多酚类、咖啡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研水平有效提升,如今我们在对茶叶进行深入研究时,我们发现茶氨酸这一物质对抗疲劳有着重要帮助。茶氨酸是茶叶中的一种主要成分,其实质就是氨基酸类的物质,是在绿茶中所包含的物质,茶氨酸的含量直接决定了整个茶叶的具体品质。我国是绿茶大国,也是在整个绿茶生产体系中极具优势的国家,因此研究绿茶中的茶氨酸对缓解人体疲劳的作用和影响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拟从运动疲劳和篮球运动员的运动疲劳入手,结合分析茶氨酸的相关功效,从而研究茶氨酸对篮球运动员抗疲劳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7.
茶叶的品质是由茶叶内含物质所决定。芽叶的内含物质有多种,其中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叶绿素,脂肪族,芳香族等是决定茶叶品质的主要物质,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茶叶的色、香、味。它们的含量多少,将表示着绿茶品质的好坏。这些物质在茶叶中的含量因茶树品种、鲜叶嫩度、制造工艺等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是前期采的或适时采下的芽叶,嫩度好,氮化合物含量高,成茶  相似文献   

8.
采摘乌牛早、南山白毛及紫娟等3个茶树品种的紫色芽叶为原料,分别直接烘干及加工成绿茶、红茶和白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分析茶叶中的多酚类与咖啡碱含量差异.结果显示,不同茶树品种的紫色芽叶及其加工的茶类产品中多酚类与咖啡碱含量不同.南山白毛绿茶(NL)儿茶素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  相似文献   

9.
茶叶对老龄大鼠血糖、血脂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邓泽元  褚芳 《茶叶科学》1998,18(1):74-77
108只12月龄退役SD大鼠分成13组经二个半月的红、绿茶添加饲料和茶汤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红茶和绿茶无论是干茶添加在饲料中还是茶汤,各处理均能显著降低老龄大鼠的血糖含量(P<0.05)、血脂含量(P<0.01);显著提高其SOD酶活力(P<0.01);显著降低其MDA含量(红茶达P<0.01水平,绿茶达P<0.05水平),其中绿茶降血脂能力比红茶强,而红茶抗氧化效果比绿茶显著。后者说明,茶叶的生物抗氧化机制除茶多酚类物质起作用外,还存在着其他更为重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贵州小叶苦丁多酚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定量方法。研究了贵州小叶苦丁多酚的吸收光谱,确立了贵州小叶苦丁多酚测定中含量计算的换算系数为3.840。研究表明,贵州小叶苦丁茶中的多酚类与绿茶中的多酚类不是同一种物质,发现正丁醇是萃取苦丁茶多酚较好的溶剂。小叶苦丁茶中的多酚类难溶于乙酸乙酯.绿茶中的多酚类易溶于乙酸乙酯,小叶苦丁茶中的多酚类易溶于正丁醇。  相似文献   

11.
茶叶苦涩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汤中较重的苦涩味会影响茶叶品饮体验,但茶叶中苦涩味生化物质对形成茶汤风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物碱、茶皂素、多酚类等茶叶物质含量的变化均会影响茶叶苦涩味的形成。本文对影响茶叶生化成分含量的生产与加工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还原性多酚类与茶叶的抗氧化有关。还原性多酚类被电氧化后,在325 nm处产生新的光吸收峰,茶汤电氧化前后在325 nm处光吸收的差值与还原性多酚类含量成线性关系,利用此关系建立了快速测定茶还原性多酚类含量的新方法。应用本方法测定结果显示,绿茶中还原性多酚类含量较高,而普洱茶中含量极低。  相似文献   

13.
茶叶保鲜贮藏包装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和广东省农垦商业总公司自身在贮藏保鲜包装方面所做一些研究结果。分析了茶叶贮藏过程中多酚类,氨基酸,脂类物质,维生素C等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陈化质变机理,以及水分,温度,氧气,光线等环境条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茶叶包装材料及茶叶保鲜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作者为扩大茶叶的用途,曾就茶多酚类物质的应用上,对绿茶中的儿茶素抑制植物病毒的发生以及儿茶素酶性氧化产物从阻碍烟草斑纹病毒的感染,到红茶色素茶黄素类等进行了研究。从而进一步探明了茶黄素也  相似文献   

15.
红茶主要多酚类化合物的HPL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山小种、坦洋工夫等16种不同产地的典型红茶为供试材料,采用HPLC法分析比较了红茶中主要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红茶主要多酚类物质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儿茶素总量、没食子酸、绿原酸、黄酮醇及其苷类物质的含量分别为4.50-41.65mg/g,1.139 ~ 3.689mg/g,0~ 530mg/kg,0.63 ~ 4.48mg/g,苏红工夫、海南红茶、台湾红茶、越红工夫中的酯型儿茶素较高;英德红茶、台湾红茶中的黄酮醇类物质含量较高;正山小种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较低,且种类少.槲皮素、杨梅素苷类物质仅在部分样品中有检出,含量分别不高于3.00mg/g和1.50mg/g,芹菜素未被检测出.根据红茶中主要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将16种红茶划分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16.
若干处理对红茶水浸出物含量及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中约含有多种生化成分。成品茶中除4%-6%水分之外的干物质中有35%-45%物质是溶于沸水的,如氨基酸、多酚类、咖啡碱、茶色素、可溶性糖和芳香物质等数十种成分.都是人体所必需及平衡协调作用的营养成分,这些能溶于沸水的物质之和称为水浸出物。它们中大部分都与制茶品质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品质优与次是由茶叶中生化成分种类、含量及其比例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王岳飞 《茶叶科学》1999,19(2):151-155
利用荧光探针溴化乙啶研究了茶( 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和花茶) 与DNA 的相互作用及维生素C、咖啡因对其影响。结果表明: 各种茶类的茶液对EB DNA 荧光强度均有压低作用;不同茶类影响状况不同, 压低作用同这些茶类所含的茶多酚量密切相关, 但红茶的作用强于绿茶; 茶叶中的其它成分对荧光强度会有一定的影响。维生素C与茶多酚(TP) 在压低EB DNA荧光强度的效果上存在协同增效作用。茶叶中另一成分咖啡因可增强TP对EB DNA 荧光强度的压低作用, 而其本身对荧光强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茶叶中糖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中的糖类物质占干物质的20%-25%,除构成细胞壁的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外,还有部分游离糖、结合态糖脂,蛋A糖等多糖。由于糖类不是茶叶的特征物质,所以对茶叶中的糖类物质的研究不象多酚类、咖啡碱那样系统、深入,但糖类是茶叶中三大自然物质之一。它的代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它物质的含量,而且随着人们对多糖类物质的功能作用的认识,茶叶中的糖类物质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现将多年来对茶叶中糖类物质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茶树体内多酚类代谢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树是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的经济作物,到目前为止,已经在茶叶中发现有三十多种多酚类物质。这些多酚类物质的化学结构、性质、在茶树体内的含量变化规律,以及生物合成途径等问题,正在逐步地探索和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
硒提高茶叶品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在低硒土壤的茶园施用无机硒肥 ,研制富硒茶叶。研究硒对茶叶保鲜品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富硒茶茶汤放置 12小时过程中 ,556nm吸光度比低硒茶叶稳定 ,表明富硒茶叶中的硒可有效地阻止茶汤氧化褐变 ,有利于保持绿茶品质。在室温条件下贮藏 90天 ,低硒绿茶维生素C的保存率为 4 8 2 1% ,而富硒茶维生素C保存率为 78 54% ,表明富硒茶中的硒能有效抑制茶叶在贮藏期间维生素C的减少。与低硒茶叶相比 ,富硒茶蛋白质的氨基酸总量增加 8 3%~ 14 8% ,必需氨基酸总量增加 8 8%~ 14 8% ,甲硫氨酸增加 6 0 %~ 8 7% ,胱氨酸增加 38 7%~ 95 6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