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试验旨在探讨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中毒对和田羊母羊繁殖器官指数、性激素水平和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以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母羊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清后屠宰,采集试验羊的丘脑、垂体和卵巢组织,测定其脏器系数,检测血清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4)含量的变化,并检测各组织中相关繁殖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母羊丘脑、垂体和卵巢指数均极显著升高(P < 0.01),且卵巢表面卵泡数显著下降(P < 0.05),HE染色表明丘脑神经元细胞固缩、浓染;垂体中细胞核变形、浓染,胞浆减少;卵巢中初级卵母细胞溶解、消失,间质血管扩张。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母羊血清中GnRH、FSH、LH、E2和P4含量均极显著下降(P < 0.01),丘脑中Kiss-1、GPR54、ERα mRNA,垂体中GnRHR mRNA和卵巢中FSHR、LHR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 < 0.01)。结果表明,小花棘豆毒性成分可通过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和田羊母羊的生殖系统。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小花棘豆中毒对和田羊脑组织一氧化氮(NO)、环磷鸟苷(cGMP)和游离谷氨酸(Glu)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小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机理,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组分别按每千克体重10,20 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直至饲喂到典型中毒症状出现为止。屠宰后采集每组试验羊的全脑,检测和田羊不同脑区NO、cGMP和Glu的含量。结果试验Ⅰ组和田羊大脑及海马的NO、cGMP及Glu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和田羊小脑及丘脑、试验Ⅱ组和田羊大脑、小脑、丘脑及海马的NO、cGMP及Glu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和田羊脑干中3种物质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试验组中,小脑中3种物质的含量变化较大脑、丘脑和海马明显。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对和田羊脑组织NO、cGMP及Glu含量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小脑、海马、大脑和丘脑是小花棘豆毒性物质作用的靶区,通过影响这几个脑区信号传导而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对新疆南部地方品种绵羊平原型和田羊、山区型和田羊及卡拉库尔羊的17种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了解农区舍饲条件下新疆南部地方品种绵羊的基本生长发育情况。主要进行了2个品种、品系绵羊断奶后7个多月期间的17项生长指标的检测,通过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其各项指标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6月龄时,平原型和田羊与山区型和田羊间体高、尻长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而后胸宽、尾长、尾宽、尾厚的差异极显著(P<0.01);山区型和田羊与卡拉库尔羊间前胸宽、后胸宽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平原型和田羊与卡拉库尔羊间体重、胸围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且前胸宽、后胸宽、尾长、尾宽、尾厚的差异极显著(P<0.01)。所检测各项指标的平均月增长量,平原型和田羊与山区型和田羊间体高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而山区型和田羊与卡拉库尔羊间体高差异极显著(P<0.01);山区型和田羊与卡拉库尔羊管围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平原型和田羊与卡拉库尔羊间尾厚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对于绵羊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等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平原型和田羊的生长发育与山区型和田羊以及卡拉库尔羊相比较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探讨小花棘豆中毒对和田羊丘脑-垂体-性腺轴α-甘露糖苷酶(AMA)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小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机理。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组分别按10 g/kg和20 g/k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饲喂至典型中毒症状出现为止。屠宰后每组随机采集试验羊的丘脑、垂体和性腺,检测和田羊丘脑-垂体-性腺轴AMA活性及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和田羊丘脑-垂体-性腺轴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AMA1)和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AMA2)均有表达,但各试验组表达转录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和田羊丘脑-垂体-性腺轴的AMA2的表达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和田羊丘脑-垂体-性腺轴AMA1的表达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结果显示,小花棘豆中毒可影响和田羊丘脑-垂体-性腺轴AMA的活性及其基因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正常生理情况下,蒙古马与纯血马的血液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是否存在差异,对上述指标在血清中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定的10项血液生化指标中,纯血马总蛋白、球蛋白和谷丙转氨酶的含量低于蒙古马,差异显著(P〈0.05),而白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胆固醇、酸性磷酸酶的含量显著高于蒙古马,差异显著(P〈0.05)。免疫指标测定结果显示,纯血马IgA、IgG的含量低于蒙古马,差异显著(P〈0.05),而IgM的含量纯血马高于蒙古马,差异显著(P〈0.05)。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羟自由基)测定中,纯血马与蒙古马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该实验对马血液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进行测定,以期对马匹疾病防治、抗病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探讨小花棘豆对和田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小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机理。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组分别按10g/kg和20g/k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前及攻毒后每隔7d取瘤胃液,检测瘤胃液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试验羊瘤胃液中总细菌数、白色瘤胃球菌数、黄化瘤胃球菌数、纤毛虫数、内毛虫数和双毛虫数极显著下降(P〈0.01),并与小花棘豆中毒呈现较强的相关性;而瘤胃液中厌氧真菌数、产琥珀酸拟杆菌数和等毛虫数与小花棘豆中毒无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可显著影响和田羊瘤胃纤维素分解菌和纤毛虫数量,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和田羊和中国美利奴羊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感染组(n=5)和对照组(n=3),感染组每只羊经口感染250个囊蚴,在感染后的0、3、6、10周测定血液中生化指标、细胞因子(IFN-γ、IL-2、IL-10、TNF-α)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感染6周后,和田羊和中国美利奴羊感染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及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均显著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感染6、10周后,中国美利奴羊感染组血清球蛋白(G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田羊血清IgM含量在感染6周后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感染6、10周后,这两个品种的绵羊感染组血清IgG、IL-2、IFN-γ的含量均显著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感染的过程中,中国美利奴羊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比和田羊上升幅度大,而和田羊血清IgM、IgG、TNF-α及IFN-γ含量比中国美利奴羊上升幅度大。结果提示,和田羊和中国美利奴羊对肝片吸虫的免疫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为绵羊抗肝片吸虫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KRT31基因是否是影响和田羊羊毛细度的候选基因,试验以随机采集的400只和田羊个体的血样为材料,利用PCR-SSCP、DNA测序等技术研究了和田羊KRT31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羊毛细度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和田羊KRT31基因具有多态性,存在3种基因型:EE、EF和FF,且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69 8,属于中度多态(0.5PIC0.25)。KRT31基因编码区片段在碱基序列52 bp(C→T)处发生突变。关联分析表明:和田羊不同基因型之间的羊毛细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选择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和安格斯牛4个引进品种的20头种公牛作为供试牛,测定不同品种种公牛的精液品质、精液及基础日粮中微量元素Fe、Cu、Zn、Se的含量.结果表明:精液中Cu含量夏洛莱牛极显著低于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P<0.01);Fe含量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均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5);Zn含量利木赞牛和夏洛莱牛分别与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Se含量供试肉牛品种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伶0.05);射精量安格斯牛极显著高于利木赞牛(P<0.01),西门塔尔牛与利木赞牛、安格斯牛和夏洛莱牛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原精密度夏洛莱牛与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原精活力西门塔尔牛与利木赞牛之间差异显著(P<0.05);细管印刷量安格斯牛极显著高于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分别与利木赞牛和夏洛莱牛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冻后活力西门塔尔牛显著高于利木赞牛和安格斯牛(P<0.05);冻精数安格斯牛和西门塔尔牛分别极显著高于夏洛莱牛和利木赞牛(P<0.01).因此,精液中铜含量与原精密度呈正相关,铁含量与射精量、原精密度、细管印刷量及冻精数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精液中锌含量与射精量、原精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牦牛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在全泌乳期的变化规律,试验采集了四川省龙日种畜场麦洼牦牛产犊当天到180 d(即0~180 d)内共12个时间点的乳样。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乳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牦牛乳中14种矿物质元素,分别为4种大量元素(钾(K)、钙(Ca)、镁(Mg)、磷(P))和10种微量元素(硼(B)、钡(Ba)、镉(Cd)、钴(Co)、铜(Cu)、钼(Mo)、镍(Ni)、钛(Ti)、锌(Zn)、锰(Mn)),并以牦牛产犊后30 d采集的乳样数据为基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麦洼牦牛初乳中K、Ca、Mg、P 4种大量元素含量较高。与30 d的常乳含量相比,K的含量在0 d时差异极显著(P<0.01),在120 d时差异显著(P<0.05);Ca的含量在5 d时差异显著(P<0.05);Mg的含量在180 d时差异显著(P<0.05);P的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在0~180 d泌乳期内微量元素随泌乳期的变化也较明显,与30 d的常乳含量相比,Ba的含量在0和1 d时差异极显著(P<0.01),在2、3、4、5和180 d时差异显著(P<0.05);Mo、Ni、Zn的含量在180 d时差异显著(P<0.05);B、Cd、Cu、Ti、Mn的含量随泌乳期变化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牦牛乳中K、Ca、Mg、Ba、Mo、Ni、Zn的含量随泌乳期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P、B、Cd、Cu、Ti、Mn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整体上看,K、Mg、P、Ba、Zn的含量变化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Ca的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高温季节羔羊育肥舍环境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原农区(山东东营、河南洛阳、河北衡水)三个国家肉羊试验站同类型半开放式羊舍,取中伏10d高温时段(14∶00),测得羔羊育肥羊舍内平均温度(30.34±1.16)℃,平均湿度71.9%;测得舍外平均温度(31.89±2.88)℃,湿度70.2%。舍内比舍外低1.55℃(P〉0.05),湿度增加1.7%(P〉0.05)。而同步测得本试验羊场(济南)同类型羊舍与三个试验站的平均温度、湿度相吻合。极端温度舍外温度40.3℃时,开放式羊舍内达到38.2℃,半开放式羊舍内35.5℃,密闭式(空调)舍保持在24.4℃,比开放式羊舍降低13.8℃(P〈0.01),比半开放式羊舍降低11.1℃(P〈0.01)。在极端温度条件下,开放式羊舍中鲁西黑头羊公羔呼吸次数达到94次/min,而半开放式羊舍中的鲁西黑头羊公羔为62次/min(P〈0.05)。综合分析,夏季农区羔羊育肥最好选择半开放式羊舍。  相似文献   

12.
在非繁殖季节应用CIDR法和Progestagen Sponge法对受体绵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后,进行冷冻胚胎移植,研究不同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卵巢状况、胚龄、移植方法和移植时间对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以期为当地实现绵羊胚胎移植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经同期发情处理后,绵羊在去栓后24~72 h集中发情,在去栓后36~48 h发情最为集中;CIDR法和Progestagen Sponge法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91.11%和87.78%(P>0.05),同期发情绵羊移植利用率分别为82.93%和78.48%(P>0.05);单侧卵巢上含有1个和2个黄体其妊娠率分别为46.07%和48.78%(P>0.05);桑椹胚和囊胚的妊娠率分别为49.25%和42.11%(P>0.05);腹腔镜法和手术法的妊娠率分别为45.16%和48.52%(P>0.05);11月和12月进行冷冻胚胎移植的妊娠率分别为50.76%和43.08%(P>0.05),该试验的绵羊冻胚移植妊娠率为46.92%,基本接近国内冻胚移植水平,但低于目前国内羊鲜胚移植妊娠率(50%~60%)。由此可以得出,不同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卵巢状况、胚龄、移植方法和移植时间对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规模群体羊同期发情时,可选价格便宜的Progestagen Sponge法;只要受体绵羊黄体质量好即可移植胚胎;为了减轻受体绵羊的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子宫粘连的发病率,可广泛应用腹腔镜法进行胚胎移植;该试验的绵羊冻胚移植妊娠率低于目前国内羊鲜胚移植妊娠率,通过筛选高效低毒的抗冻保护剂,以及提高基层技术人员操作水平,则有望进一步提高绵羊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日粮中添加抗氧化应激产品-爱克多对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年龄相同的健康绵羊24只,分为试验组(12只)和对照组(12只),测定血液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样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较对照组多6.19μ/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蛋白质和血浆羧基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少2.9μ/mL、0.18μ/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含量为1.29μ/mL,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绵羊日粮中添加500g/1 000kg爱克多可有效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提高羊肉品质,延长新鲜羊肉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为客观评价无角陶赛特羊产肉性能,及对小尾寒羊杂交改良的实际效果,于2012年7月~2012年11月对90日龄断奶纯种无角陶赛特羊和陶寒F2代羔羊(DHF2)的体重及体尺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三月龄断奶陶寒F2代体重与纯种无角陶赛特羔羊差异不显著;陶赛特羊与陶寒F2代的公母羔体高、胸围均差异显著(P<0.05);公羔尻宽、胸深差异显著(P<0.05);母羔尻宽、胸深差异不显著(P>0.05);公羔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母羔体长差异极显著(P<0.01);管围公母羔差异均不显著(P>0.05).可见从杂交育种到羔羊肉生产方面,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从外省(区)引进的巴彦淖尔多胎母羊在新疆库尔勒地区的生长适应性进行评价。[方法]以引进的200只巴彦淖尔多胎羊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引入地的生长发育指标、主要生理指标以及繁殖性能指标,观察其脱毛和采食行为,并与当地绵羊进行比较。[结果]青年期和成熟期的巴彦淖尔多胎羊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等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相应发育阶段的当地绵羊(P〈0.05或P〈0.01);6月龄巴彦淖尔多胎母羊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等生理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巴彦淖尔多胎羊在1~6月龄未有脱毛现象,6月龄后会在每年的4月开始脱毛;其采食行为表现为采食范围广、特别耐粗饲、对饲草无选择性、能充分利用秸秆饲料的特点;巴彦淖尔多胎羊的发情周期、妊娠期与当地绵羊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受胎率显著大于当地绵羊(P〈0.05),产羔率和双羔率分别比当地绵羊提高了43.5%(P〈0.01)和3.41倍(P〈0.01),但羔羊成活率显著低于当地绵羊(P〈0.05),难产率极显著大于当地绵羊(P〈0.01)。[结论]巴彦淖尔多胎羊在库尔勒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为引进巴彦淖尔多胎羊品种的可行性提供了试验依据,对指导肉用羊杂交改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4个山羊品种和4个绵羊品种的7项主要先天性免疫学指标进行了检测并比较。对动物进行颈静脉采血,制备血清,用ELISA试剂盒测定IL-1、IL-2、IL-6、IL-18、IFN-γ、NK细胞、血清溶菌酶。利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和原理,以品种和品种来源地为应变量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山羊当地品种的NK和LYS高于引进品种(P〈0.05);绵羊引进品种的IL-1、IL-2、IL-6、IL-18、IFN-γ、NK、LYS均明显高于地方品种(P〈0.01)。在不同品种之间,莱芜黑山羊NK和LYS水平高于崂山奶山羊、波尔山羊和鲁波山羊,萨福克羊的IL-1、IL-6、IL-18、IFN-γ、LYS水平最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小尾寒羊IL-18、IFN-γ水平最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不同种群绵羊、山羊的先天性免疫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为以后抗病育种提供合理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
王帅  陈根元  张玲  胡建军  马春晖 《兽医大学学报》2013,(12):1912-1916,1922
通过检测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抗血清治疗小花棘豆中毒家兔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变化,评价SW抗血清对家兔小花棘豆中毒的治疗效果。将18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攻毒组(6只)和攻毒治疗组(6只),攻毒试验兔按干重拌料饲喂10g/(kg·d)小花棘豆草粉,攻毒组试验兔出现死亡时(第70天)停止攻毒。攻毒第21天,攻毒治疗组试验兔注射SW抗血清,每只兔每天0.5mL,连续注射4d。以攻毒试验开始进行首次采血,试验开始后每7d采血1次,进行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攻毒第7天时攻毒家兔血清AKP活性和SW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家兔(P〈0.05);第14天时攻毒家兔血清AST和L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家兔(P〈0.05),血清AMA活性和E-玫瑰花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家兔(P〈0.05);第21天时攻毒家兔血清BUN、CRE和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家兔(P〈0.05)。攻毒治疗组家免注射SW抗血清后血清AKP、LDH、AST、ALT活性及BuN、CRE、GLU、SW含量较攻毒家兔显著下降,AMA活性和E~玫瑰花环率显著上升。结果表明,SW抗血清可有效治疗家兔小花棘豆中毒。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引进的优良肉羊品种特克塞尔和杜泊羊为父本(♂),以小尾寒羊为母本(♀)进行杂交,所生产的杂交一代羔羊进行肥育。试验设3个组合。试验组I(特寒羊):特克塞尔绵羊(♂)×小尾寒羊(♀);试验组Ⅱ(杜寒羊):杜泊绵羊(♂)×小尾寒羊(♀);对照组Ⅲ为小尾寒羊本交羔羊。在舍饲饲养管理条件下,测定其杂交一代(F1)肉羊的体重、饲料转化率和肉用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杜寒F1的多个性状均优于特寒F1,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快内蒙古五原县肉羊产业发展,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探讨不同饲料对肉羊育肥增重效果的影响,为科学养羊提供依据,选取3月龄体格、体重相近的小尾寒羊公羔10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只。试验组羔羊饲喂全价颗粒饲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精、粗料混合饲喂技术,试验期75 d。试验结束时,比较2组羔羊的增重指标和饲料利用率指标,并进行养殖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肉羊的日增重、总增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羔羊的饲料实际采食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羔羊的饲料损耗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饲料利用率提高了4.36%,试验组羔羊的料肉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单只羔羊育肥的纯收入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肉羊育肥过程中,饲喂全价颗粒饲料能显著提高羊只的生长速度和产肉性能,降低人工成本,减少饲料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测定不同杂交组合F1代羔羊屠宰性能,利用引进的国外优质肉用萨福克羊与本地绵羊进行杂交,对杂交羔羊屠宰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萨土杂交一代羔羊的宰前活重(49.50 kg)、胴体重(23.20 kg)、屠宰率(59.04%)、肉骨比(3.89),眼肌面积(15.50 cm2)显著高于本地土种羊(P〈0.05);萨细组合宰前活重(45.4 kg)、胴体重(22.8 kg)、屠宰率(57.09%)、肉骨比(3.03)、眼肌面积(13.50 cm2)显著高于本地细毛羊(P〈0.05)。故利用萨福克羊杂交改良本地绵羊,在提高屠宰性能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