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获得具有C4光合特征的高光效转基因小麦材料,利用从玉米中克隆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pepc,GenBank接受号为FJ415327)构建高效双元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其导入小麦品种(系)中,利用Real-time PCR方法分析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拷贝数.PCR和双酶切鉴定表明,玉米PEPC cDNA序列已插入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3301中,命名为p3301-pepc;对获得的抗性再生植株进行PCR扩增,其中有342株扩增出目的条带;在选取的15株转基因植株中7株拷贝数为1,3株拷贝数为2,2株拷贝数为3,拷贝数为5、8和17的分别为1株.初步证明玉米pepc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且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既有单拷贝插入,也有多拷贝插入,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的功能表达提供了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2.
利用基因枪法将Bt基因导入玉米优良自交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基因枪法将Bt基因导入玉米优良自交系501和C111.轰击后的幼胚转至附加Bialaphos浓度为10 mg/L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筛选3轮,每轮3周.得到的抗性愈伤组织在不含Bialaphos的分化培养基上进行绿苗分化,501获得了20株转化再生植株,C111获得了10株转化再生植株,PCR鉴定结果表明Bt基因已整合到玉米自交系501和C111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
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草甘膦基因转入玉米自交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草甘膦基因(ssu-G2-aroA)转入优良玉米自交系R18-599和齐319,侵染后的愈伤组织转至潮霉素浓度为10 mg/L的筛选培养基上,继代筛选3轮,每轮3周;得到的抗性愈伤组织在含有潮霉素浓度为3 mg/L的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分化,R18-599获得30株再生植株,齐319获得18株再生植株。经PCR鉴定后共得到7株转化抗性植株(4株R18-599、3株齐319)。经PCR-Southern及RT-PCR检测结果表明,ssu-G2-aroA基因已稳定整合到了玉米基因组中,并在RNA水平上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4.
实验构建了2个大豆贮藏蛋白Gy1基因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并将其分别转入玉米愈伤组织中。载体1以潮霉素为筛选标记,将Gy1基因片段插入到含有种子特异启动子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7αP上,得到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pCAMBIA1301-7αP-Gy1;载体2以BADH为筛选标记,将Gy1基因插入到带有耐盐基因BADH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BADH上,得到安全性无抗生素选择标记的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pCAMBI-A1301-sbeⅡb-Gy1。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其分别导入玉米自交系H99的愈伤组织中,共获得132株再生植株;经过PCR检测,初步证明获得了34株转基因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杂交组合PA×PB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高赖氨酸蛋白基因sb401导入到玉米中。经过双丙胺膦筛选,共获得70株再生植株,其中15株经PCR检测呈阳性,将部分PCR呈阳性的植株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sb401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bar蛋白试纸条检测结果呈阳性,推测目的蛋白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6.
研究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aAFP)基因转入玉米中对玉米纹枯病的抗性。从美洲商陆叶片中获得美洲商陆抗真菌蛋白前体蛋白基因cDNA序列,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PaAFP,通过三亲杂交法将其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受体菌,转化玉米获得了大量再生转基因植株。PCR、PCR-southern杂交、RT-PCR以及Tris-Tricine-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并且已经得到转译。  相似文献   

7.
利用温度诱导热休克蛋白启动子控制外源基因表达不但能提高外源基因表达的准确性,而且可以通过减少外源蛋白的积累,提高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本研究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基因组中扩增获得热休克蛋白基因启动子,并将其克隆至双元载体pBI121的GUS报告基因上游,构成双元表达载体pBI121 HSP GUS。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转化烟草后获得转基因植株。对T1转基因植株研究表明,外源基因在42℃处理1h开始表达,且即使用同样条件诱导,GUS基因的表达率和表达量在不同生长时期均有差异。在第50d左右的苗期,GUS基因的表达率和表达量高,但随植株老化而逐渐下降。研究显示,利用油菜的热休克蛋白启动子可以达到温度控制烟草基因表达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子叶节为外植体,利用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基因(γ-TMT)的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p7S-TMTL,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豆,获得26株抗卡那霉素再生植株.PCR检测结果表明其中4株为阳性,初步证明γ-TMT已整合到这4株大豆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9.
将甜菜磷酸蔗糖合成酶(Beta vulgaris 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BvSPS)基因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上,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甜菜叶柄进行遗传转化.通过对转基因体系的优化,确定了农杆菌浓度OD.为0.6时,叶柄外植体经过2d的预培养,农杆菌侵染5mn,侵染受体共培养4d后,所获得的Kana抗性芽率最高.在所获得的27株Kana抗性植株中,通过提取甜菜基因组DNA及PCR鉴定,有8株成功整合了BvSPS基因,阳性率达到29%.  相似文献   

10.
应用RNAi技术创制了花粉彻底败育的玉米雄性不育株系,为玉米杂交制种提供雄性不育的基础材料。构建玉米MS26 RNAi植物表达载体,其中,以玉米综31未成熟的幼胚组织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目的基因定向转入到玉米中,以甘露糖为选择剂进行筛选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植株。通过Taqman探针法进行分子检测,获得18株单拷贝T0代转基因植株,碘-碘化钾染色分析结果显示,12株完全不育。在田间试验中,5个转化事件的所有T1代转基因植株在散粉期都表现雄性不育,且除此之外与野生型玉米对照植株之间没有其他形态不同。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MS26 RNAi转基因玉米植株中MS26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调,由此可推断,MS26 RNAiT-DNA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并能引起完全的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自交系7922、P2和H99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愈伤组织对草丁膦的敏感性实验,确定愈伤组织适宜选择压,并探讨了不同激素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用带有质粒PGBIloxAp.Bt.35sp.bar的根癌农杆菌LBA4404转化玉米愈伤组织,PCR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2.
培育伴侣品种实现玉米杂交种间优势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绍江 《玉米科学》2004,12(3):003-005
基于当代优势和花粉直感的特点,宋同明教授提出了普通玉米高油化三利用生产模式并已在生产上取得了成功.为配合这一优质化高产模式的推广,应该强化三利用模式中配套单交种的筛选,选育当代杂种优势和花粉直感效应均高的伴侣型杂交种,形成伴侣型玉米生产系统,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当代杂种优势和品质性状的花粉直感效应,实现玉米的高产和优质化生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油化后的普通玉米直接作为种子进行跨代利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玉米自交系株型和产量性状的关系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雅萍 《玉米科学》2004,12(3):047-049
以15个自交系为材料,按P(P-1)/2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株型和产量性状的遗传与相关.结果表明,近年育成的自交系,一般配合力有一定的改进,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有明显的提高,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产量的一般配合力与单株叶数和穗粗的一般配合力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种子在萌发出苗阶段,水分胁迫诱导了POD和CAT活性的升高.但POD与CAT的活性水平与品种萌芽期的抗旱性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不宜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优质蛋白玉米(QPM)选育方法和发展策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优质蛋白玉米(QPM)发展面临着种质基础狭窄、自交系来源复杂、病害严重和经济价值不能体现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①种质基础可通过直接利用CIMMYT现有种质,创建和利用半外来种质和将普通玉米自交系转为QPM近等基因系三种途径加以扩增.②根据种质特点、选育目标、抗穗腐病选育QPM自交系,发展多种类型的杂交种.③开发QPM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糯玉米杂交种品质与产量综合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正  刘小源 《玉米科学》2004,12(3):030-032
先用综合评定方法对鲜食糯玉米品质进行了评定,再用其结果对产量与品质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测算,发现与用原始平均分排定的位次是不一致的,而且有较大的差距.研究认为用综合评定方法比用积分累加取平均值大小排序更为科学和合理。  相似文献   

17.
玉米子粒的果皮是全部继承母本遗传信息的F1代组织[1].将玉米F1代种子的果皮分离并从中提取DNA,以160对SSR引物为基础对本单位自育和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5个玉米单交种及双亲进行特异引物的筛选.特异引物的标准是能同时区分双亲及杂交种.用这些特异引物对杂交种、亲本和从杂交种上分离的果皮DNA进行PCR扩增.实验表明,果皮中的DNA利用SSR分析,具有与杂交种母本完全相同的DNA指纹.可通过杂交种种子获得其母本的全套DNA及其DNA指纹图谱.在亲子鉴定、自交系DNA指纹库建立及品种权保护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单倍体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和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单倍体技术在作物育种中应用的概况,特别是在玉米育种中,对如何获得单倍体,如何进行单倍体的鉴别和加倍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Stock 6及其衍生的几个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评述了单倍体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决定了花色苷含量的高低,综述国内外对彩色马铃薯花色苷生物合成途径以及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多个相关酶基因已经通过二倍体或四倍体马铃薯完成了cDNA的克隆,研究发现部分酶基因的启动子容易受到UVB辐射、低温等外界环境条件的诱导。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为马铃薯花色苷的开发利用和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以及马铃薯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17个骨干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成72个玉米单交组合,进行完全随机区组3次重复试验.通过对17个自交系8个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的分析,结果表明:除父本组的行粒数配合力方差不显著外,其余8个性状的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农艺性状好、配合力较高的是自育系92115、81111、沃47和外引系78599-14、天4、5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