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正> 采用浮动轴套(或侧板,下同)的齿轮泵中,在轴套背面某一面积内引入高压油,使轴套压向齿轮端面。作用在轴套背面上的液压压紧力应和轴套正面上的(在齿轮一侧)液压推开力相适应,以实现浮动轴套液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末级密封间隙下多级离心泵泵腔内部压力脉动的分布规律,基于ANSYS-CFX软件,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2级离心泵在3组不同末级密封间隙的方案进行定常和非定常流场数值计算,对比了实验数据,验证了数值计算模型和方法的可靠性,获得额定工况下多级离心泵定常压力分布趋势、非定常时域和频域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额定工况下末级密封间隙越小,首末泵腔内的压力脉动系数衰减百分比越接近,随着末级密封间隙的增大,首级泵腔定常压力系数随之增大,末级泵腔定常压力系数逐渐减小;末级密封间隙越大越有利于高压侧一端的泵腔内部非定常压力脉动沿着径向向轴系方向迅速衰减,且衰减的幅度及衰减百分比均越大;不同末级密封间隙的首末泵腔压力脉动主频均表现为1倍叶频。  相似文献   

3.
机油泵工作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状态,在安装机油泵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检查机油泵各部位间隙 为使容积式机油泵产生足够的油压,必须控制机油泵各部位的间隙。机油泵磨损后,齿顶间隙、齿侧(径向)间隙和端面(轴向)间隙会超过标准值,使供油量和供油压力降低。一般要求齿轮与端盖之间的端面间隙为0.03~0.09mm,齿轮啮合的齿顶间隙为0.06  相似文献   

4.
液压齿轮泵是液压系统的供油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元件的自然磨损或维护安装不当,往往会加速齿轮泵的轴向间隙值增大,从而使整个液压系统功能下降,甚至无法工作。例如:我单位一台E514联合收割机在麦收作业中,感到拨打方向盘吃力,操纵割台液压手柄割台升降迟缓,最终方向和割台升降不起作用,无法进行正常的收割作业。经过排查确认是C25-L型齿轮泵故障。拆卸后发现:主动齿轮后端面与浮动轴套相对应的轴套端面处有明显的磨损台肩,经测台肩深度达0.26mm,毫无疑问是齿轮泵轴向间隙值过大,使得泵内泄漏量增加,无法形成压力油所致。减小轴向间隙,提…  相似文献   

5.
机油泵工作状况好坏,对于发动机润滑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减轻机件磨损以及防止抱轴烧瓦都至关重要。而机油泵的安装直接影响其工作状况,安装机油泵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各部位间隙为使容积式机油泵产生要求的油压,必须控制机油泵各部位间隙。当机油泵磨损后,其齿顶间隙、齿侧间隙和端面间隙均会超过标准值,引起供油量和供油压力降低。一般要求齿轮与端盖之间的端面间隙(即轴向间隙)为0.03~0.09mm;齿轮啮合的齿侧间隙为0.06~0.15mm,不得超过极限值0.22mm;齿顶与泵壳的间隙(径向间隙)不得超过0.2mm。如果端面间隙超标,可通过减…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流量脉动系数对外啮合斜齿轮高压泵内部流场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流量脉动系数的计算公式,分析螺旋角对流量脉动系数的影响,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对外啮合斜齿轮高压泵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高压泵在不同转速、不同径向间隙下的压力脉动和流量特性.结果表明:增大螺旋角会减小流量脉动系数,有利于改善出口流量的品质,降低齿轮泵泄漏;另外,转速和径向间隙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脉动系数逐渐减小,泄漏涡强度也会减小.当转速和径向间隙继续增大时,脉动系数趋于平稳波动;转速增大时,啮合区域的压力变化较大,但是靠近泵腔壁处的齿轮压强变化较小;径向间隙增大时,泄漏流动和泄漏涡强度会降低,在设计中适当增大转速和径向间隙可以改善出口流量品质.研究高压泵内部流场的运动规律和流量脉动特性对于外啮合斜齿高压泵的设计和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计算出精确的侧隙流量以克服现有方法上的局限性,通过齿侧轮廓精确分析给出不同啮合位置和不同偏移量下的侧隙高度,然后由齿侧全间隙的等效齿廓和真实齿廓分多种方法计算出侧隙流量,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啮合位置处的侧隙流量变化很大,进入困油啮合时侧隙流量最小,退出啮合时侧隙流量最大;在困油压缩区域中,侧隙流量可采用等效齿廓法来计算,但不适用于膨胀区域;孔口流量理论不适宜于侧隙流量的计算,尤其在困油即将终止时以及侧隙值、压差较大时更不可取;任一位置处的齿侧全间隙长度基本保持不变,对于任一偏移量下的间隙值随位置变量的影响很小.同时,得出目前通行的等效齿廓法以及薄壁孔理论不适宜于侧隙流量的计算等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8.
液压系内漏,会造成液压油量减少,正常压力不能建立,导致液压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液压系内漏检查起来比较复杂,一般对内漏只能按系统顺序检查。主要检查油泵、油缸、分配器三大部分。1.油泵内漏(1)零件严重磨损,油泵壳内孔与齿轮齿顶间隙增大(超过0.25mm);齿轮轴套与齿轮端面磨损过度,使卸压片密封圈的预压缩量不足(小于0.5mm),失去密封作用,使油泵高、低压油腔相通,造成严重内漏。对壳体内孔严重磨损的,一是更换泵壳,二是采取镶套法恢复泵壳与齿顶的正常配合间隙。对轴套与齿轮端面过度磨损,可在两后输套下面加补偿垫…  相似文献   

9.
李玉龙 《排灌机械》2013,(12):1049-1055
为探求建立齿轮泵最小困油压力解析式以克服试验和仿真上的局限性,分大、小侧隙2种情况,针对困油的膨胀阶段,采用细长孔的流量公式计算侧隙内的压差流量,在对困油的轴向泄漏路径做适当简化后,由困油区内的"困油容积的膨胀率=泄漏量",即困油压力变化率为零的瞬态位置,计算出最小的困油压力,并与现有文献的试验结果做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最小困油压力发生在卸荷槽开口附近,处于内侧时一般会出现负值的最小困油压力,处于外侧时可近似为进口压力;最小困油压力由出口压力和转速2部分的线性贡献所得,出口压力的影响为正,转速的影响为负;泵卸荷槽整体向进油侧偏置比较合理.所建解析式可快速求出最小困油压力及其发生位置,从而节省大量的过程计算,减少过程仿真的累积误差,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10.
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凹板间隙调节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联合收获机在田间作业时因喂入量波动而导致作业性能下降及脱粒滚筒堵塞等问题,用凹板筛后侧油缸油压力表征脱粒滚筒负荷,设计了由凹板间隙调节系统和凹板筛后侧油压力采集系统组成的脱粒滚筒负荷监测和凹板间隙调节装置。田间试验中,采用油压传感器测量凹板筛后侧油压力,并通过STM32单片机对测得的油压信号进行采集并保存,分别分析了喂入量和凹板间隙对油压力以及脱粒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凹板筛后侧油缸油压力和脱粒分离损失率随喂入量增大而增大,喂入量从3.4 kg/s增大到6.0 kg/s时,凹板筛后侧油缸油压力从732 N增加到1 114 N,脱粒分离总损失率由0.54%增加到1.08%。在额定喂入量为6.0 kg/s条件下,凹板筛后侧左右两个油缸的油压波动范围为450~660 N,且两侧油缸压力一致。另外,凹板筛后侧油缸油压力随凹板间隙增大而减小,脱粒分离总损失率随着凹板间隙的增大而增大,凹板间隙从35 mm增大到45 mm时,凹板筛后侧油缸油压力从1 114 N降到758 N,脱粒分离总损失率由1.08%增加到1.31%。在喂入量为6.0 kg/s、凹板间隙为35 mm时,脱粒分离总损失率仅为1.08%,整机性能最佳,此时凹板筛后侧油缸油压力的变化范围为900~1 320 N。  相似文献   

11.
外啮合齿轮泵动态困油模型及其参数影响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工况参数和设计参数对困油压力的定量影响,根据直齿无侧隙齿轮传动的几何关系及与卸荷槽的位置关系,由困油容积及其变化率、困油区内外的交换流量和动态侧隙的计算,建立了有困油压力方程和齿轮副动力学方程相耦合的动态困油模型,由此仿真出一个困油周期内的困油压力.与已有资料对比的结果表明:动态模型下的仿真结果要大于静态模型下的仿真结果,两困油区内的困油压力存在p2>p1;相关参数对困油的影响是矛盾的,存在优化问题.表明所建模型正确可靠,能够用于困油压力预测、振动分析与评估以及泵整体设计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2.
外齿轮式高压油泵全齿面润滑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玉龙  刘焜 《农业机械学报》2008,39(12):178-182
为探究困油压力和异齿数对外齿轮式高压油泵全齿面润滑的影响,基于齿轮传动的几何关系,将全啮合齿面分成3个啮合区、8个位置点和7个过程,并以主动齿轮的啮合曲率半径为变量,建立了全齿面的啮合力公式和基于弹流润滑理论的膜厚公式,并对最小膜厚和最大啮合力发生的位置作出准确的判断。实例的研究表明:啮合力的变动很大,全齿面润滑总体上属于刚性一变粘度的边界润滑;不同啮合点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膜厚公式;异齿数能缓解啮合力的波动和改善齿面润滑状态,但效果不明显。由此得出外齿轮式高压油泵的齿面润滑确实有别于常规的齿轮传动,因而不能直接应用现有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轮缘叶顶间隙对斜流泵性能和流动不稳定特性的影响,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对某斜流泵选取了0, 0.25, 1.00, 2.00 mm 4种尺寸的叶顶间隙进行数值计算,分析间隙区域内压差分布、泄漏量、叶顶泄漏涡旋强度以及进口轴面速度分布.结果表明:不同运行工况下,斜流泵泄漏量从叶轮进口到叶轮出口先增大后减小,其与间隙区内压差变化趋势相吻合.叶顶泄漏量随着间隙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导致泵的能量损失增大.经对比发现,间隙尺寸是影响叶顶泄漏量的主要因素.小流量工况下,随着叶顶间隙尺寸的增大,叶顶泄漏流与主流卷吸作用形成的泄漏涡强度逐渐增强.部分泄漏流进入相邻叶片通道,导致其流动失稳.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斜流泵能量损失明显增多,且内流不稳定性明显加剧.增大流量后,不同间隙下叶顶泄漏涡旋转强度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对气液射流泵的工作流体为气体,引射流体为液体的特点,参考一般射流泵的研究方法,对气液射流泵在不同喉嘴距和面积比下的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固定工作气体压力和扬程,以气液射流泵引射流体流量的能力为参考依据,判断出气液射流泵的最佳喉嘴距和最佳面积比。结果表明,喉嘴距和面积比参数对泵引射流体的能力有很大影响,当喉嘴距为1倍喷嘴直径、面积比m为4时,气液射流泵的引射流量最大为0.6 L/Min。并且将数值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吻合较好,说明数值计算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多级离心泵平衡鼓径向间隙尺寸变化对末级叶轮后泵腔压力及轴向力的影响,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应用Fluent软件分别对节段式多级离心泵进行数值计算,分别模拟平衡鼓径向间隙为0,0.1,0.2,0.3,0.4,0.5 mm的6种设计工况下,平衡鼓径向间隙尺寸对多级泵效率及平衡鼓轴向平衡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平衡鼓间隙增大,末级叶轮后泵腔内流体压力沿径向逐渐增大,后盖板外壁面压力分布不均匀;末级叶轮后泵腔中心截面压力呈平衡鼓间隙越大,后泵腔压力取值整体减小趋势,其压力幅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末级叶轮所受轴向力在间隙为0.3 mm时最小;多级泵的效率随着平衡鼓间隙泄漏量的增大而降低,当泄漏量q>0.887 kg/s,效率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16.
变排量的机油泵可以根据发动机工况精确控制机油泵的流量,有效降低机油泵的驱动功,但由于齿轮设计不合理,会造成齿轮的断裂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对机油泵转速、机油输出流量、工作压力等的设计要求进行齿轮泵齿轮的设计,确定齿轮相关参数,通过校核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来确定计算的结果。最后,应用有限元分析外啮合齿轮给定工况,观察外啮合齿轮接触应力和齿轮变形情况,从而验证该齿轮具有一定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李红  冯世峰  王涛  庄海飞  王超 《排灌机械》2011,(3):190-193,213
为研究轴向间隙对纸浆泵水力性能的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及SIMPLEC算法,分别以清水和悬浮液为介质,对半开式离心纸浆泵在3种轴向间隙下,0.7Q0~1.3Q0流量范围内进行三维湍流数值计算,得到浆泵的性能曲线.计算结果表明:介质为清水时,随着间隙的增大,泵扬程和效率下降;对于不同体积分数的介质,离心泵叶轮、间隙内速度分布与介质为清水时的分布基本一致;当浆料体积分数为2%时,流道内存在大量的低速区,流动混乱,提出了适当增大叶片出口安放角的改进方法;随着间隙的增大,间隙的刚性作用消失,泵整体性能下降.由于轴向间隙的作用,叶片吸力面与压力面间的压力、速度变化较大,对于一定体积分数的浆料,小的间隙值能增加泵的输送能力.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间隙为1.0 mm时泵整体性能较好,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因其高效的压力输送特性而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进行研究,分析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对齿轮泵泄漏和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配合间隙的变化对齿轮泵的流场特性产生广泛影响,轴向间隙是引发泄漏的主要因素,约占总泄漏量的80%;当轴向间隙由0.03 mm增加到0.07 mm后,输出流量减少20.81%,平均压力下降33.15%,空化产生的气体体积分数增加0.021;而设置相同径向间隙后,输出流量仅下降0.69%,平均压力下降2.76%,空化产生的气体体积分数增加0.005。此外,导致泵内流速变化的主要配合间隙是轴向间隙,适当减小轴向间隙可提升泵内的流体速度,从而提升泵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项目团队以研发高可靠性拖拉机液压齿轮泵为目标,利用计算机仿真设计和实际使用试验改进相结合,开发出一种两开式轴向间隙补偿特级齿轮泵。该齿轮泵不仅具有总效率高、工作压力高、抗失效能力强及噪音低的优点,从结构分析上看,该齿轮泵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中国一拖高端东方红拖拉机上的批量应用已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