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季节变化对放牧藏系绵羊瘤胃发酵特性及产甲烷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春、夏、秋和冬季分别随机选取3只随群放牧藏系绵羊,通过常规养分分析法和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牧草养分的季节变化对瘤胃发酵特性及瘤胃产甲烷菌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季节藏羊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量随季节而变化,但对瘤胃发酵模式没有影响,仍然呈乙酸发酵模式。夏季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丁酸和戊酸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1);冬季乙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1);夏季和秋季乙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极显著高于春季(P<0.01);秋季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冬季和春季(P<0.01);秋季乙酸/丙酸极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P<0.01),春季极显著高于夏季(P<0.01)。②瘤胃产甲烷菌质量浓度也随季节而变化,夏季瘤胃总产甲烷菌质量浓度极显著高于春季、冬季和秋季(P<0.01),秋、冬季节差异不显著(P>0.05),但极显著高于春季(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合作猪夏季和冬季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组成特征.【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夏季和冬季半放牧饲养的6月龄健康合作猪的粪便菌群结构特征.【结果】合作猪冬季与夏季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β多样性冬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螺旋体门(Spirochaetes)为夏季合作猪和冬季合作猪粪便菌群优势菌门,unidentified_Clostridiales细菌属和Terrisporobacter为夏季合作猪和冬季合作猪粪便菌群的优势菌属.菌群组成差异分析显示,在科水平,夏季合作猪粪便菌群中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丹毒丝菌科(Erysipelotrichaceae)、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和消化球菌科(Peptococc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冬季合作猪(P0.05),而冬季合作猪粪便菌群中甲烷杆菌科(Methan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夏季合作猪(P0.05);在种水平,拟普雷沃菌309(Alloprevotella_sp_feline_oral_taxon_309)、梭菌属细菌ID5(Clostridium_sp_ID5)、柏林密螺旋体菌(Treponema_berlinense)和溶纸梭菌(Clostridium papyrosolvens)在夏季合作猪粪便菌群中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冬季合作猪(P0.05);反刍甲烷杆菌(Methanobrevibacter_ruminantium)、瘤胃菌属细菌YS3(Rumen_bacterium_YS3)以及毛螺旋菌科细菌YE64 (Bacterium YE64)在冬季合作猪粪便菌群中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夏季合作猪(P0.05).【结论】合作猪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与其适应不同季节气候和饲草种类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似、出生日期相近的中国荷斯坦育成母牛5只作为试验对象,采用全收尿法研究育成母牛在一年四季中产尿量、尿pH及尿污染物(COD、N、P、Cu和Zn)的排放量。结果表明:季节对育成母牛产尿量、尿pH及尿COD、N、P、Cu、Zn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均存在着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的差别,其中尿pH以春季最高,极显著高于其它季节(P<0.01);产尿量以夏季最高,极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P<0.01),显著高于秋季(P<0.05);尿COD、TN、TKN、NH3-N和TP的排放量均以冬季最高,除凯氏氮外,均极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P<0.01);Cu、Zn排放量均以秋季最高,均极显著地高于其它各季节(P<0.01)。  相似文献   

4.
从洛阳市白马寺种公牛站挑选年龄、健康状况相近且性欲旺盛的夏洛来种公牛5头,对其生产性能指标按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4个季节连续五年的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采精量随季节变化不明显(P>0.05)。(2)原精活力:夏季(0.46±0.04)与春(0.70±0.01)、秋(0.65±1.01)、冬季(0.69±0.01)差异极显著(P<0.01)。(3)冻后活力:春、秋、冬季均极显著高于夏季(P<0.01),说明季节对夏洛来种公牛精液冻后活力具有明显影响。(4)精液密度:夏季与春、冬季差异极显著(P<0.01),夏季与秋季差异显著(P<0.05)。(5)精液冻后畸形率:夏季的夏洛来种公牛精子冻后畸形率极显著地高于其它季节(P<0.01)。(6)精液冻后的顶体完整率:夏季的夏洛来种公牛冻精顶体完整率极显著地低于冬、春季节(P<0.01),显著地低于秋季(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述放牧藏系绵羊生长发育及体重变化规律.[方法]在甘肃省临潭县选取1岁后备母羊32只,进行体重测定及草场牧草观察.[结果]1岁藏系绵羊后备母羊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呈明显地季节性变化,在冬末春初乏草期,藏系绵羊后备母羊的生长发育停滞,营养状况最差,体重下降约10.14%,与其他季节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在牧草返青期,羊只营养状况开始恢复,与初始体重相比增加9.98%.在夏季牧草生长旺盛期,羊只生长发育最快,体重增加49.38%,增重约占初始体重的50%,与其他季节差异极显著(P0.01);在秋季羊只营养状况最好,体重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进入冬季枯草期,营养状况又开始变差,生长发育滞缓.[结论]放牧藏系绵羊的体重呈季节性变化,依据放牧绵羊生长及增重规律,在全年予以适时补饲和及时出栏,有利于降低草场载畜量,缓解草畜矛盾,促进牧民增收牧业增效.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涝峪苔草不同生长季节的微量元素变化,对涝峪苔草在春、秋、冬三个季节的Mn、Zn、Fe、Cu、Mg等5种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被测样品干重在不同季节由高到低表现为,秋季>春季>冬季。季节的变化对涝峪苔草体内微量元素有着一定影响,从不同季节几种元素的含量来看,Mn的含量冬季高于春季和秋季,差异极显著(p<0.01);Zn的含量冬季高于秋季和春季,差异不显著(p>0.05);Fe的含量冬季高于春季和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Cu的含量春季高于秋季和冬季,差异显著(p<0.05);Mg的含量冬季高于秋季和春季,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淀山湖生态示范区附着藻类季节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0年在淀山湖生态修复示范区分0.1、0.5、1.0、1.5 m 4个水层挂片,进行附着藻类群落结构的季节调查,以期探索其时空变化特征,为淀山湖生态修复积累基本资料。结果显示,共检出附着藻类139种,隶属7门50属;其中硅藻门最多,为19属89种;附着藻类的种类数在不同水层的分布具有季节特性,优势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垂直性特性;该水域附着藻类密度在春季0.1 m水层最高,为12.73×104cell·cm-2;在冬季1.5 m水层最低,为367 cell·cm-2。除秋季0.5 m水层密度高于0.1 m水层外,其他3季藻类密度均随水深的增加而递减;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附着藻类密度春季显著高于其他3季(P<0.05),秋季显著高于夏季和冬季(P<0.05);0.1 m水层密度与0.5 m水层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此两水层藻类密度均显著高于1.0 m和1.5 m(P<0.05)。附着藻类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为1.29~4.32,春季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P<0.05);1.5 m水层显著低于其他各水层(P<0.05)。表层水体(0.1 m)附着藻类密度和多样性易受降雨、风浪等因素干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柄扁桃(Prunus pedunculata)根围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组成的季节动态变化,为柄扁桃天然林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春季(5月)、夏季(7月)和秋季(10月)采集的27个柄扁桃根围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AMV4.5NF/AMDGR引物扩增核糖体小亚基(SSU)rDNA特定片段,Illumina MiSeq测序研究AMF群落,分析其组成和多样性的季节差异,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调查植物群落和植被盖度,利用冗余分析探究季节、植被和土壤因子对AMF群落的影响。【结果】从柄扁桃根围土壤中共检测到153个AMF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其中春季和秋季AMF丰富度显著高于夏季,春季与秋季间不存在显著差异,Shannon多样性、Simpson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季节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春季与夏季、夏季与秋季间AMF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春季和秋季间差异不显著。从特有和指示AMF OTU数目来看,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最少。季节差异会影响特定AMF类群,但不会显著影响AMF丰富度和多样性。AMF丰富度与土壤速效磷和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AMF多样性与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植物多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柄扁桃根围土壤中AMF丰富度及群落组成呈季节性动态变化,且这种变化可能主要受土壤和植被因子季节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南海湖水质特征及沉积物中重金属季节性分布特征。【方法】以南海湖为例,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连续3年研究了不同季节南海湖水质状态(TN、TP、BOD5和CODcr和高锰酸钾指数)沉积物中重金属(As、Cd、Cu、Zn、Ni和Pb)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并运用冗余分析(RDA)的方法研究了南海湖浮游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沉积物养分、重金属含量和水质)之间的关系。【结果】(1)南海湖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P)和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随季节呈"V"字型变化规律,基本表现为:冬季和春季高于秋季和夏季,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D),随季节呈倒"V"字型变化规律,基本表现为:冬季和春季高于秋季和夏季,综合反映了夏季南海湖水质状况较差,冬季水质状况较好。(2)南海湖水温、TP浓度、TN浓度、NH+4-N浓度、BOD5、CODcr浓度和高锰酸钾指数随季节呈倒"V"字型变化规律,基本表现为:夏季和秋季高于春季和冬季;透明度和p H值随季节呈"V"字型变化规律,基本表现为:夏季和秋季低于春季和冬季。(3)南海湖沉积物As、Cd、Cu、Zn、Ni和Pb含量随季节呈倒"V"字型变化规律,基本表现为:夏季和秋季高于春季和冬季;其中Pb和Cd以水溶态形式存在,As和Zn则主要是以酸溶态和可还原态2种不稳定形态存在,表现很高的潜在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Ni较均匀地分布于5种形态中。(4)南海湖沉积物全碳、全氮和全钾含量随季节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全磷含量随季节呈"N"字型变化规律。(5)冗余分析的结果显示,南海湖浮游植物多样性与沉积物养分、重金属含量及水质状况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夏季南海湖水质状况较差,冬季水质状况较好,南海湖浮游植物多样性与沉积物养分、重金属含量及水质状况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0.
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季节变化特征。【方法】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季节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细菌的16S rDNA基因V3~V4区片段和真菌18S rDNA基因V4区片段进行了测序。【结果】①不同季节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随季节变化趋势一致,玉米根际、非根际土壤电导率随季节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大致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不同季节玉米根际土壤电导率均显著高于非根际(P0.05);由春季到冬季,玉米根际、非根际pH值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大致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不同季节玉米根际土壤电导率均显著低于非根际(P0.05)。②不同季节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全氮和全钾)随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由春季到冬季,玉米根际、非根际养分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夏季玉米根际、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冬季玉米根际、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最低,并有所波动。③不同季节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覆盖度、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Evenness、ACE、Chao 1指数、Simpson指数随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由春季到冬季,根际、非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指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并且不同季节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非根际。④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中,优势类群主要是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还包括浮霉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后壁菌门、绿弯菌门、疣微菌门,其中根际土壤细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高于非根际,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低于非根际。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中,优势类群主要是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还包括结合菌门、壶菌门、新丽鞭毛菌门、球囊菌门、芽枝菌门。⑤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土壤细菌和真菌Coverage、ACE与土壤养分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土壤pH与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和全磷与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玉米土壤根际和非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并且根际和非根际细菌群落产生明显的分离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以贵州独山草种场"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白三叶"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2012年季节性放牧强度处理下草地植被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高度变化上,各放牧处理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盖度变化上,从春、夏、秋3季利用上可以看出春季中牧+夏季中牧+秋季中牧优于其他3种方式;春、夏季4种利用方式在密度变化上差异性不显著(P〉0.05),秋季由于干旱问题,春季重牧+夏季中牧+秋季重牧和春季中牧+夏季中牧+秋中牧利用方式草地群落密度高于其他2种方式(P〈0.05);地上生物量变化方面,春季中牧+夏季重牧+秋季中牧和春季中牧+夏季中牧+秋季中牧利用方式在草地群落地生物量上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亚高山草甸冬夏季牧场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轮牧制度下亚高山草甸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方法】2008年5-10月采用手捡法、干漏斗(Tullgren)和湿漏斗(Baermann)法对青藏高原东部川西北红原县亚高山草甸冬季牧场(WP)和夏季牧场(SP)春夏秋季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共获得土壤动物46 746个,分别隶属6门9纲16目61类群;其中WP中22 092个,隶属6门9纲15目42类群;SP中24 654个,隶属6门8纲15目46类群。2种生境中均以线虫为优势类群。轮牧制度下的亚高山土壤动物群落,其个体数量变化趋势是:春季SP>WP,夏季和秋季WP>SP;类群数变化趋势是:春季和秋季SP>WP,夏季WP>SP。2种生境中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随季节变化,从春季到秋季SP中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均随土深增加而降低,WP中土壤动物类群数表聚性明显;WP中密度随季节更替表聚性越来越弱,到秋季反而随土深增加而增大。春季WP中所有多样性指数均高于SP,但差异不显著;夏季WP中Margalef指数高于SP,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SP,但Pielou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低于SP;而到秋季WP中只有Simpson指数高于SP,且2种生境中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与其它区域相比,亚高山冬夏季牧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较简单,但土壤动物密度更高。轮牧对亚高山草甸土壤动物群落的季节动态有明显影响,但冬夏季牧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相似。  相似文献   

13.
用RIA法测定6~15月龄的半细毛绵羊血清中TSH和T_3、T_4含量的季节及昼夜变化表明,8只绵羊血清中TSH的年平均含量为9.193士2.24μIU/mL。7只绵羊血清中的T_3和T_4年平均含量为1.216士0.49和58.110士11.05ng/mL.幼龄绵羊血清中TSH和T_3、T_4含量的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同步平行变化,并与外界气温呈负相关。除T_3夏秋两季含量较接近,无明显差别(P>0.05)外,3种激素其它各季含量,均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3种激素的年均值昼夜变化,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差异显著(P<0.05或<0.01)。各季节昼夜含量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绵羊血清中3种激素含量在多数个体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北部湾中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种类组成、密度分布及多样性指标等参数的时空演变特征,为后续开展北部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长时间序列变化和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同时为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2016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在北部湾中北部沿岸海域采用底拖网方式进行4航次渔业资源调查,采用面积法计算各季节的鱼类资源生物量和丰度,依据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鱼类群落结构中的优势种,并通过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 )、Pielou均匀度指数(J' )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析各调查站位的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北部湾中北部近岸海域4个季节共渔获鱼类152种,隶属于15目55科96属,均为暖水性或暖温性种类。北部湾中北部海域的鱼类资源生物量和丰度分布不均匀,但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春夏季的生物量和丰度均明显高于秋冬季。北部湾中北部海域各季节鱼类的H'在1.952~2.590,其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J'在0.481~0.699,各季节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D以夏季最高(3.114)、冬季最低(2.303),各季节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北部湾中北部海域各季节的鱼类资源优势种(IRI≥1000.00)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春季有3种、夏季有5种、秋季有4种、冬季有2种;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为4个季节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是春季和冬季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鹿斑鲾(Secutor ruconius)是夏季和秋季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结论】北部湾中北部海域鱼类资源时空变化明显,群落多样性指数较历史水平偏低,鱼类资源处于过渡开发状态,且鱼类资源优势种更替的总体趋势表现为k选择种类被r选择种类所替代。鱼类资源季节变动与鱼类洄游习性、海水温度变化及伏季休渔制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整理右旗1969—2018年气温逐年气象观测资料,对右旗近50a平均气温年际变动、季节性变化趋势、突变特点展开研究。得出结论:50a来右旗温度呈0.39℃/10a的速度增加,在20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増温明显,且有显著的阶段性波动特点。季节性气温都是以不同速度在增加,春季平均气温增加发展趋势在四季中极为明显。由最高气温季节平均值可知,春季最大,其次秋季夏季冬季,由此可知,最低温度季节性均值是春季最大,其次夏季秋季冬季。年和四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加波动,使得平均气温日较差呈减小态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可鲁克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状况,分别于2013年7月(夏季)和10月(秋季)、2014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调查了青海可鲁克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主要的水体理化指标,分析了该湖泊浮游动物现存量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浮游生物生物量评价标准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可鲁克湖全年共检出浮游动物48属82种,其中,原生动物16种(占总种类数的19.51%),轮虫57种(占69.51%),枝角类7种(占8.54%),桡足类2种(占2.44%);种类组成以轮虫占优势,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优势种分别为3、7、4、6种,4个季节共有的优势种有2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为539.8ind./L,变化范围为2.7~2756.0 ind./L,年平均生物量为0.680 mg/L,变化范围为0.030~3.256 mg/L,4个季节浮游动物现存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分析显示,可鲁克湖春冬季各采样点浮游动物分为2大类群,夏季分为4大类群,秋季分为3大类群;香浓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M)、均匀度指数(J)年平均值分别为1.97、0.74、0.54。根据浮游动物生态学指标总体评价,可知可鲁克湖水质处于污染状态,且4个季节中有3个季节水体属于贫营养类型,只有春季属于中营养类型,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水质监管与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广西桑园害虫及天敌的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为广西桑园害虫综合防治及天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不同季节广西桑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Brilloui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对其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进行分析,并采用群落相似性系数分析一年四季群落的相似性。【结果】共采集桑园节肢动物17371头,鉴定为26种,隶属13目26科,其中植食性害虫18种,优势种为朱砂叶螨和桑粉虱;天敌昆虫5种,优势种为稻红瓢虫;蜘蛛2种,以狼蛛科为主;中性昆虫1种。多样性指数以春季最大,其次是夏季,冬季最小;群落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一致,而优势度指数一年四季均较小,以春季最小;春季与夏、秋、冬季间的相似水平均极低(Rj=0.2329、0.0000、0.2077),夏季与秋季为中等相似(Rj=0.5461),夏季与冬季间为中等不相似(Rj=0.3322),秋冬季间为极不相似水平(Rj=0.1297)。【结论】广西桑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较高,优势度指数较低,群落结构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