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强化杏鲍菇多糖苦荞燕麦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3):402-409
以杏鲍菇粉为原料,利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杏鲍菇中的多糖成分,再经过浓缩,制得杏鲍菇多糖含量为24.31 mg/m L的杏鲍菇多糖浓缩液;应用氨基酸比值系数分评价法确定了苦荞燕麦复合粉中燕麦粉与苦荞粉最佳配比(质量比)为1∶4;苦荞燕麦复合粉经过糊化、液化、糖化得到苦荞燕麦乳,将杏鲍菇多糖浓缩液强化到苦荞燕麦乳液中研制一种新型谷物饮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苦荞燕麦复合粉的糊化、液化、糖化工艺、最终产品配方以及稳定性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糊化条件:料水比1∶10,糊化温度85℃,糊化时间30 min;液化最佳条件:α-淀粉酶添加量以淀粉计为2.5 U/g,酶解时间50 min,酶解温度60℃,在此条件下DE值可达到17.10;糖化最佳条件:β-淀粉酶添加量以淀粉计为200 U/g,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60℃,在此条件下DE值可达到38.83;最佳配方:苦荞燕麦乳2 m L,杏鲍菇多糖浓缩液添加量2.5 mg/m L,木糖醇添加量7%;产品稳定性:复合乳化剂添加量为0.2%,CMC-Na添加量为0.25%,海藻酸钠添加量为0.3%,在此条件下离心沉淀率为6.41%,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西番莲天然清汁饮料的研制生产工艺及操作要点。并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该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对该饮料的品质的影响因素为:原汁添加量>澄清剂的用量>蔗糖添加量;其最佳水平为:原汁20%,澄清剂2%,蔗糖12%。  相似文献   

3.
刘方  姚娣  陈轩  沈汪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789-4791
[目的]研究麦麸曲奇的配方和焙烤工艺的关键技术参数及其产品的品质特性。[方法]以新鲜麦麸为主要原料,采用微波灭酶技术对麦麸进行稳定化处理,超微粉碎得到麦麸细粉,并将其添加到曲奇饼干中。分别确定了麦麸稳定化处理的参数、麦麸曲奇饼干的配方和烘焙工艺。[结果]试验得出,麦麸微波灭酶工艺参数为微波时间120 s、微波功率为750 W和添加物料每次80 g。麦麸曲奇的最佳配方为小麦粉与麦麸粉之比87∶13,以小麦粉、麦麸粉总量为基准,再添加黄油27%,预糊化淀粉1.3%,白砂糖18%,奶粉10%,碳酸氢铵0.4%,食盐0.6%,卵磷脂1%,水和香精适量。麦麸曲奇较好的烘烤工艺参数:第1阶段远红外烘烤温度65℃,烘烤时间30 min:第2阶段烘烤温度100℃,烘烤时间2 min。[结论]研究可为麦麸曲奇的工业化生产和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双孢菇、菠萝为原料研制双孢菇菠萝复合饮料,对双孢菇原汁、菠萝原汁和糖酸的用量、稳定剂浓度及杀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双孢菇、菠萝原汁最佳添加量分别为25%、20%;产品的最佳配方为黄原胶0.13%,耐酸CMC0.08%,PGA0.07%,柠檬酸0.10%,乳酸0.03%.甜蜜素0.25%.蔗糖2.00%;最佳杀菌条件为121℃、10min.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波辅助酶解法制备了玉米抗性淀粉,在固定的微波糊化条件下,考察了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普鲁兰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对抗性淀粉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3 U/g干淀粉、酶解时间30 min,普鲁兰酶添加量8 U/g干淀粉、酶解时间4 h最佳实验条件下,抗性淀粉收率可达14.38%,实验结果可为微波辅助酶解法制备玉米淀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芦荟原汁的制取工艺,并以一定比例加入到牛奶中研制纯天然芦荟酸奶。结果表明:制备芦荟原汁的最佳工艺为:去皮,95℃热烫1 5min,均质。芦荟原汁热烫后无需添加任何稳定剂在0~5℃下保藏,性质稳定达30天。芦荟酸奶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蔗糖6%,芦荟原汁与牛乳的比例1∶20,接种量3%,42℃培养4h。生产出适口性好,风味独特的保健型芦荟酸奶。  相似文献   

7.
通过超微粉碎技术对小米进行处理,分别对小米粉体的粒径、休止角和滑角、溶解性、酶解性及糊化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米超微粉体粒径越小,粉体溶解度越大,糊化温度越低,小米粉体粒径为35.87μm时,溶解度最高为11.2%(100℃),糊化温度为48.64℃,酶解时间为45.23 min,酶解速度为0.106 g·min-1。通过超微粉碎,小米粉体的冻融稳定性、酶解性质、沉降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改善,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试验研究玉米不同粉碎粒度、调质温度及羧甲基纤维素对淀粉糊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碎粒度、温度、纤维素比例及互作均对玉米淀粉糊化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不添加作为粘合剂的羧甲基纤维素的情况下,粉碎粒度为60目,处理温度为85℃,淀粉糊化度平均值最高,可达64%;在添加羧甲基纤维素时,处理温度为85℃,粉碎粒度为60目,纤维素比例为30%时,淀粉糊化度平均值最高,可达97%。  相似文献   

9.
对黑色谷物复合乳饮料的配方和工艺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确定最佳配方为:黑米添加量5‰,黑豆添加量3‰,黑芝麻添加量2‰,白砂糖添加量6%;确定黑米最优糊化条件为:糊化温度95℃,调浆浓度m黑米∶m水=1∶10,糊化时间4 min。调整产品风味口感,对其稳定性及稳定剂的复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大米为原料,探讨了大米饮品的制备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真菌淀粉酶的作用条件、大米饮品乳化稳定剂的复配方案及产品配方。结果表明:大米酶解工艺参数为:温度65℃、加酶量8μg/g底物、酶解时间90 min、底物浓度为20%;大米饮品最佳稳定剂为:微晶纤维素0.30%、卡拉胶0.012 5%、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04%、蔗糖脂肪酸酯0.04%;大米饮品最适配料为:大米酶解液75%、小麦胚芽油1.0%、白砂糖4%、食用盐0.010%。  相似文献   

11.
芦笋芹菜汁复合功能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芦笋和芹菜为原料研制了芦笋复合饮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提高出汁率、保护产品色泽、淡化芦笋苦味的最佳途径,通过感官、理化等项目的测定,筛选出芦笋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在芦笋切段6 cm、用100℃热水漂烫5~7 min条件下,芦笋出汁率最高;最佳配方为:自制护色剂2‰,β-环糊精0.2%,白砂糖2.5%,乙基麦芽酚0.03‰,黄原胶0.3%,芹菜汁30%,加芦笋汁至100%。  相似文献   

12.
蓝莓瓜子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蓝莓瓜子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方法]以南瓜子为主要原料,复配以蓝莓果汁,开发纯天然的果汁瓜子。以瓜子的感官品质为评价标准,以蓝莓、白砂糖和柠檬酸为因素,进行蓝莓果汁配比的正交试验以及该果汁与黑米花青素的配比试验,研究果汁添加量、烘烤温度和时间及炒制时间对瓜子品质的影响,确定蓝莓瓜子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影响蓝莓复配果汁风味的因素依次为:白砂糖〉柠檬酸〉蓝莓,蓝莓果汁的最佳配方如下:蓝莓5%,白砂糖6%,柠檬酸0.2%,蓝莓果汁与黑米花青素的最佳配比为1:3,复配果汁的最佳添加量为15ml/20g瓜子。生产蓝莓瓜子的主要工艺条件为:瓜子去膜后在80℃温度下烘烤2h,于160℃爆炒270S。[结论I该研究为绿色纯天然果汁瓜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江南花糯鲜食玉米为试材,研究了在玉米浆液制取过程中酶处理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按中温α-淀粉酶、中性蛋白酶的添加顺序处理获得的酶解效果最好。最佳酶解作用条件为:中温α-淀粉酶8 U/g,65℃处理30 min;中性蛋白酶80 U/g,45℃处理40 min,该条件下糯玉米浆液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异抗坏血酸钠在橄榄果汁中的护色效果,为橄榄果饮料、橄榄果酒等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鲜橄榄为原料,经破碎、取汁后用D-异抗坏血酸钠进行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D-异抗坏血酸钠的使用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和pH等抑制橄榄果汁褐变的工艺参数。【结果】一定浓度的D-异抗坏血酸钠可有效抑制橄榄果汁发生褐变,而处理温度、时间及pH对D-异抗坏血酸钠的作用效果也有较大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为:D-异抗坏血酸钠浓度180mg/L,温度35℃,时间50min,pH3。经护色处理后可获得色泽黄褐、清澈透明的橄榄果汁。【结论】在一定的浓度、温度、时间和pH条件下,D-异抗坏血酸钠对橄榄果汁有明显的防褐变作用,为橄榄果饮料、橄榄果酒等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开发利用野生葛枣猕猴桃,增加饮料产品的多样性,以葛枣猕猴桃为原材料,利用正交实验设计和感官评分的方法,研究葛枣猕猴桃果汁饮料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在果胶酶添加量为1.6‰,处理时间1h,处理温度45℃,pH值为3.5时葛枣猕猴桃出汁率和透光率最高;在原液添加量为35%,蔗糖10%,葡萄糖1%,果胶0.2%,0.1‰果绿溶液3%时,饮料的颜色、香气、滋味、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16.
结果表明 :杭青梨果实经挑选、清洗、热烫、冷却后破碎 ,在破碎时用质量分数为 0 .4 g· kg-1的抗坏血酸处理 ,可防止果汁氧化褐变而保持淡黄色或黄白色 ;每公斤果浆加果胶酶量为 2 .5g,在 4 5℃下酶解 2 .5h,出汁率可提高 12 .1% .果胶酶用量是影响梨果出汁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利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酶解杏皮渣制备皮渣汁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果胶酶用量、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杏皮渣出汁率、浸提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杏皮渣制汁的最佳条件是:果胶酶用量0.5%、纤维素酶用量2%、酶解温度49℃、酶解时间4h。出汁率为73.41%,比空白提高15.75%,可溶性固形物质量为22.88 g,比空白对照相比提高9.14 g。【结论】采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能提高杏皮渣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杏皮渣制汁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海棠果为原料,采用果胶酶提取海棠果汁。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果胶酶的添加量和酶解工艺条件,再由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海棠果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果胶酶用量0.07%,酶解温度55℃,pH值4.0,酶解时间150 min,海棠果的出汁率达88.3%,比对照组提高了53.2个百分点,为海棠果提汁找到了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红枣汁调味乳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红枣汁调味乳的最佳配方。[方法]采用U10(1010)均匀设计并通过感官评价方法对红枣汁调味乳配方进行优化。[结果]优化的结果显示红枣汁调味乳最佳配方为牛乳含量81.0%,红枣汁添加量11.3%,蔗糖添加量3.5%,柠檬酸钠添加量1.0‰,复合稳定剂添加量1.65‰。[结论]采用均匀设计与感官评分方法得到的红枣汁调味乳配方较准确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加工优质杨桃汁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新鲜杨桃为原料,将其与抑制剂(柠檬酸、抗坏血酸、盐酸-L-半胱氨酸、氯化钙等)一同打浆后制备杨桃果汁,探讨不同浓度抑制剂处理对杨桃汁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4种抑制剂中,抗坏血酸对杨桃汁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最好,添加量≥0.04%的抗坏血酸可有效抑制杨桃汁酶促褐变;单一的氯化钙处理对杨桃汁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较差,但氯化钙与抗坏血酸2种抑制剂复合处理对杨桃汁褐变度具有明显的加成效应影响,其中0.02%Vc+0.1%CaCl2的复合抑制剂处理对杨桃汁酶促褐变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结论]该研究筛选出了优质杨桃汁加工过程中的最佳抑制剂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