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苏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本文从经营绩效、运行机制和组织发展等3个角度分析江苏苏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现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考察苏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绩效。结论是:江苏苏北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行绩效普遍较差,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容乐观,在经营绩效、组织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五华县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坚持重引导,少干预,多服务,促进我县的专业合作组织加速发展。协会组织发挥了农民散户经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和协会船大能担风险的长处,变“零售”为“批发”,减少了农民的成本支出,促进会员增加收入。目前,全县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1个,其中种植业17个、养殖业4个,会员1159户5795人,农民成员纯收入总额2249万元,协会会员人均纯收入4226元,对比一般农民增收26%。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深入,以往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落后的经营理念都已严重制约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适应农村市场化的发展形势,牙克石市积极组织创新农村经营机制,突出产业组织建设,把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当前,全市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4.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由从事同类产品经营的农户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提高竞争能力、增加会员收入为目的的专业性合作组织。近年来出现的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帮助成员解决生产经营和技术中的主要困难,为农民走向富裕架起了桥梁,使我省农民尝到专业合作的甜头。2004年。我省承担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3个,共承担项目资金45万元,项目实施内容包括12个方面。通过项目的实施,3个合作组织成员数比上年增加335名,  相似文献   

6.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对促进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作用。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坚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原则,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宣威多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协会).逐步将其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起点,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随着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实施,宁城县广大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合作经济的内在要求,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广大农民在合作组织的带动下,依靠联合的力量抵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强,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9.
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一新型农村经营制度在白银市的发展实践进行了深入探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过程中。从事相近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为保护自身利益而自愿联合形成的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新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地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实用技术传播的经验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简称”专农合”)、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村科技中介机构,是发展农村适用技术的有效载体,也是农村发展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各”专农合”比较贴近农民,也容易引导和组织农民,是从事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2.
运用供应链管理理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市场运营系统,在采购控制、生产控制、分销控制和物流控制等不同层面进行合理规划,可以有效避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和经营中的盲目性,规避市场风险,实现农民增收,这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笔者以黑龙江省肇州县为例,分析和讨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61-362,389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数量多,但规模普遍偏小,对农民的带动能力不强。针对这种现状,运用交易成本的理论进行分析。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的主要原因是专业合作组织存在集体行动的逻辑、组织成本高、经营成本高等。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拓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民专业劳动组织模式及运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丽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453-1455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公司+基地+农户各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为建立规范的农民专业劳动组织创造了条件。目前,公司+基地+农户组织形式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公司为龙头、依托农民的优等资源供予、形成以城市经济中心带动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组织模式。该模式实质是微观的个体组织模式,虽然让部分农民富裕了起来,但是要从根本上全面发展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必须从宏观经济角度,建立农民专业劳动组织的宏观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并通过发挥专业组织的运行机制,达到在组织范围内,整体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性和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孙宝明 《新农村》2005,(11):2-3
近年来,浙江省平湖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多形式、多渠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了农业经营体制和机制创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到2005年6月底,全市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l家,其中专业协会42家,合作社39家;合作社员2285人,带动农户18873户,联结种养业基地43338亩(1亩=667平方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永顺县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领模式,二是农业经营企业的带动模式,三是科技能人的助推模式。2010年,全县土地流转业主用工人数28150人,用一劳务收入225万元,业主经营收益2114万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市场化经营的基本方式,也是解决我国“大国小农”农村经营体制落后问题的根本途径。文章以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性地提出了构建“公司+科研院所+农技推广体系+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模式以及积极实施政府推进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战略等具体的对策措施,旨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9.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由农民自愿联合组织起来.以物质利益为纽带,以生产经营为基础.以科技推广、开拓市场为目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创新农村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20.
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按照章程规定组成的进行同类或相关农产品生产、经营、服务的新型互助性经济组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山西省委省政府多次出台鼓励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规定。截至2005年6月底,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5146个,其中5人以上,有组织、有机构、有章程、有制度规范发展的达到2035个,成员25万人,带动农户31.7万户,现有资产9.3亿元,社员人均纯收入3000余元。参加合作组织的社(会)员收入一般比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