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采用析因试验设计,研究添加外源菌及玉米粉对青贮全株青绿玉米有氧状态下营养品质的影响。将乳熟期的全株青绿玉米分为对照组、加菌组(+0.1%益生菌)、加米组(+15%的玉米粉)、菌米组(+0. 1%益生菌及15%的玉米粉)进行袋装青贮厌氧发酵,7天后开封,检测有氧发酵第0、4、7、11、14天各时期不同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加菌对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总氮、氨态氮含量无影响(P> 0. 05),第4、7、11天对霉菌有显著影响(P <0. 01);添加玉米粉降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提高氨态氮含量(P <0. 01);加菌与有氧贮存时长对于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乙酸及霉菌的交互作用显著(P <0. 01),添加玉米粉与有氧贮存时长对霉菌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 05)。研究认为,青贮时添加外源菌及玉米粉有助于提高全株玉米营养品质,添加外源菌有助于减少有氧状态下的霉变。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饲料中的抗生素对饲料发酵质量的影响。采用二因素析因设计,研究饲料中添加林可霉素和益生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简称混合菌)]对发酵饲料中乳酸、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值(简称直/支)的影响。结果显示,0~24天,随着发酵时间的不断延长饲料中的乳酸、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逐渐升高然后降低;饲料发酵中添加林可霉素显著降低乳酸浓度(P <0. 01)和直/支比(P <0. 05),对其它淀粉指标无影响(P> 0. 05);乳酸菌、混合菌对饲料乳酸含量的影响呈增加趋势,对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的影响呈降低趋势;林可霉素与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及混合菌的交互作用,除在乳酸指标的"枯草×林可"、直/支指标的"乳酸菌×林可"表现显著外,其它的交互作用皆不显著(P> 0. 05)。所以认为,添加林可霉素不利于饲料发酵,添加益生菌有助于减缓林可霉素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发酵全株青绿玉米的应用,本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其在全价饲料中的添加量以及加水量、次粉添加量、制粒机模孔直径对全株青绿玉米颗粒料的制粒温度、颗粒硬度、含粉率、水分含量4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株青绿玉米添加量、加水量和模孔直径极显著影响制粒温度和颗粒硬度(P0.01),模孔直径和全株青绿玉米添加量为主要因素,次粉添加量为次要因素;全株青绿玉米添加量和模孔直径极显著影响含粉率(P0.01);全株青绿玉米添加量和加水量极显著影响颗粒料的水分含量(P0.01);全株青绿玉米低温制粒的制粒温度与颗粒硬度显著负相关(P0.05)、与含粉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认为:控制全株青绿玉米的添加量和模孔直径有助于降低制粒温度;全株青绿玉米颗粒硬度与其水分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含粉率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霉变饲用玉米中真菌的组成,探讨乳酸菌素对霉变真菌的抑菌效果和延缓饲用玉米霉变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传统真菌培养方法,对霉变饲用玉米中的霉变真菌进行分离,通过ITS扩增子测序确定霉变饲用玉米中可培养真菌的分类学地位;利用牛津杯法评估乳酸菌素对霉变真菌的抑制效果,并设置不同添加比例(10%、20%、30%)的乳酸菌素粗提液,探究乳酸菌素对饲用玉米发生霉变的周期与霉变程度(以结块、霉斑、霉味、霉菌数等参数作为观测指标)的延缓效果。结果发现:霉变饲用玉米中真菌种类多样性高,筛选得到了隶属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毛霉属(Mucor)、镰刀菌属(Fusarium)和地霉属(Geotrichum)等三门5属的霉变真菌。乳酸菌素对霉变饲用玉米中各种霉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尤其是对青霉属中的皮壳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抑菌活性最佳,抑菌圈直径可达(16.54±0.23)mm,对地霉属中的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抑菌活性最差,抑菌圈直径仅为(9.26±0.16)mm,但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添加不同添加比例的乳酸菌素粗提液至饲用玉米中,在10 d内均无明显霉变现象出现,在30 d时各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出现了明显的霉变程度差异。此外,随着乳酸菌素粗提液添加比例的增加,饲用玉米霉变程度逐渐降低,添加比例30%的处理组中,真菌菌落仅有(9.28±0.59) × 107 CFU·g-1。总而言之,霉变饲用玉米中真菌种类丰富,存在多种产毒素霉菌;利用乳酸菌素可有效抑制霉变真菌,减缓饲用玉米发生霉变的周期与霉变程度。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复合乳酸菌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对从贵州地区筛选的短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制成的复合乳酸菌制剂和商品化复合乳酸菌制剂在自然条件下发酵60 d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复合乳酸菌制剂发酵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中大肠杆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大幅减少,显著降低了pH值、氨态氮/总氮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乳酸、乙酸和粗蛋白含量(P0.05),丙酸、丁酸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不大(P0.05),常见的5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由此说明,复合乳酸菌制剂处理发酵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品质得到改善,与商品化复合乳酸菌制剂相比,从贵州地区筛选的短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制成的复合乳酸菌制剂改善青贮品质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山东农业科学》2019,(6):86-90
旨在促进发酵全株青绿玉米的应用。将发酵后的全株青绿玉米与干粉料混合,在混合物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水、淀粉,采用2×2×5析因设计,研究添加水(0、2%)、淀粉种类(玉米淀粉、膨化玉米淀粉)、淀粉添加剂量(4%、6%、8%、10%和12%)对全株青绿玉米制粒温度和颗粒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水降低制粒温度,但也降低颗粒硬度(P<0.01);淀粉种类显著影响制粒温度(P<0.01),但对颗粒硬度无显著影响(P>0.05);淀粉添加剂量显著影响制粒温度(P<0.05);加水效应与淀粉添加剂量互作效应对制粒温度影响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真菌群落的结构和种类,对茯砖茶渥堆发酵过程中不同时间段黑毛茶样品中真菌群落的18S rDNA高变区进行扩增,对真菌18S rDNA变性梯度凝胶电脉(DGGE)图谱中的条带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茯砖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真菌类型丰富,有好干性酵母(Wallemia sebi)、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路德酵母(Lodderomyces sp.)、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sp.)、牧草红酵母(Rhodotorula graminis)、阿姆斯特丹散囊菌(Eurotium amstelodami)、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cus)、米赫根毛霉(Rhizomucor miehei)、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白地霉(Galactomyces geotrichum)、安大略假单胞菌(Candida ontarioensis)、真皮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dermatis)、斜卧青霉(Penicillium decumbens)、曲霉(Aspergillus penicillioides)等真菌存在;以渥堆24 h为分界点,真菌群落结构在分界点前后变化较大;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在渥堆0~16 h呈升高趋势,16~24 h略有降低,24 h后继续升高,在渥堆后40 h上升到最高水平2.348,而渥堆40~48 h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在整个渥堆过程中,优势菌路德酵母、汉逊德巴利酵母和次优势菌阿姆斯特丹散囊菌均有出现,在渥堆后期出现了次优势菌好干性酵母、汉逊德巴利酵母和酿酒酵母;比对结果表明,渥堆过程中同时存在3株好干性酵母菌和7株阿姆斯特丹散囊菌,说明在渥堆发酵过程中优势菌种存在多样性。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GGE指纹图谱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茯砖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全株青绿玉米的应用,本试验研究贮藏时间(1、8、16、24 d)和贮藏温度(低温0~4℃、中温16~20℃和高温30~34℃)对全株青绿玉米低温制粒颗粒料自由基、自由基清除剂、淀粉酶活性、pH值、乳酸菌、霉菌及黄曲霉毒素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对过氧化氢、乳酸菌、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及pH值影响显著(P0.05)。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低温下1~24 d各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高温下过氧化氢、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pH值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第8 d时达到高峰;高温下霉菌和黄曲霉毒素含量逐渐增加,乳酸菌含量逐渐降低;大肠杆菌各处理均未检出。建议高温下贮藏时间不超过8 d,低温下可以适当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9.
探讨不同益生菌对发酵秸秆型全混合日粮营养成分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期的霉菌毒素含量,确定合理的发酵时间。试验分为3个处理组:对照组(全混合日粮组)、酿酒酵母组(全混合日粮+0.5%酿酒酵母)和混合益生菌组(全混合日粮+0.5%混合益生菌),每组设定5个重复,发酵时间为28 d。结果表明:(1)试验28 d酿酒酵母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超标(500μg/L),可确定有效发酵时间为21 d。(2)1~21 d,混合益生菌组pH变化最小;随发酵时间延长,铵态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21 d时,混合益生菌组的铵态氮变化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3)1~21 d,3个处理组粗蛋白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在7,14,21 d酿酒酵母组和混合益生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组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均呈下降趋势,酿酒酵母组和混合益生菌组分别下降了11.94%和14.66%,高于对照组的9.04%;各处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自14 d开始,酿酒酵母组和混合益生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测定的各个时期,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均呈现:混合益生菌组酿酒酵母组对照组。综上所述,酿酒酵母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作为秸秆型全混合日粮保存剂,发酵时间为21 d以内。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为原料,添加碳酸钙、尿素、玉米籽实、麸皮、青贮发酵益生菌(Max200)、矿物盐载体结合益生菌合剂以及植物细胞壁降解活性制剂(MixⅡ),通过测定青贮发酵期有机酸含量,评价不同添加剂(物)对青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贮(全株玉米)中,在发酵期第1、7、14、21d添加MixⅡ组和Max200组乳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及对照组(P<0.01),添加MixⅡ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Max200组(P<0.01);黄贮(摘除果穗)中,在发酵期第1、7、14、21d添加MixⅡ组和Max200组乳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及对照组(P<0.01),第7、21d添加MixⅡ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添加Max200组(P<0.01).青贮第21d,添加麸皮组、尿素组、碳酸钙组、Max200组、MixⅡ组和对照组乳酸与乙酸的比值在全贮中分别达到1.93、2.36、1.60、3.74、3.64、2.13,黄贮中分别为1.53、2.25、1.98、2.54、3.11、1.33,添加MixⅡ组和Max200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发酵期第14d和21d,仅在全贮和黄贮个别样中检测到微量丁酸.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早期衰亡的特征及机制,建立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与异常汉逊酵母混合发酵体系,研究酿酒酵母产酸、有氧混菌发酵、无氧添加新鲜培养基发酵、混菌发酵上清液及活、死酿酒酵母细胞添加对异常汉逊酵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产酸对异常汉逊酵母有抑制作用;有氧混菌和无氧添加新鲜培养基混菌发酵处理中,异常汉逊酵母的活菌数均高于无氧混菌发酵;而混菌发酵上清液添加后异常汉逊酵母的活菌数低于其纯培养;高浓度活酿酒酵母细胞的加入导致异常汉逊酵母的早期死亡,而死酿酒酵母细胞对异常汉逊酵母无抑制作用。因此,异常汉逊酵母早期衰亡,一方面是由酿酒酵母产酸及营养竞争造成,另一方面酿酒酵母的代谢产物及高密度活酿酒酵母细胞也会有促进作用。上述结果有助于加深对非酿酒酵母在果酒发酵中早于酿酒酵母衰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自制移动发酵白玉菇菌糠及其发酵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自制发酵袋移动发酵白玉菇菌糠,并对其发酵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添加乳酸菌剂发酵白玉菇菌糠,乳酸菌利用无氮浸出物转化乳酸,pH下降,在发酵第10 d时,发酵效果达到最佳,乳酸菌达到5.12×107个/ml,乳酸含量0.48%,出现了浓厚的酸香味,发酵物料湿润、无霉变、无结块,适合饲喂畜禽.发酵10 d后,产生杂酸、霉变,乳酸菌大量死亡,发酵物料颜色变黑、结块,不再适合饲喂,发酵过程中pH值一直降低,到4.0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自制发酵袋移动发酵白玉菇菌糠,并对其发酵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添加乳酸菌剂发酵白玉菇菌糠,乳酸菌利用无氮浸出物转化乳酸,白玉菇菌糠p H下降;在发酵第10天,发酵效果达到最佳,乳酸菌达到5.12×10~7个/m L,乳酸含量0.48%,出现了浓厚的酸香味,发酵物料湿润、无霉变、无结块,适合饲喂畜禽。发酵10 d后,产生杂酸、霉变,乳酸菌大量死亡,发酵物料颜色变黑、结块,不再适合饲喂,发酵过程中菌糠p H一直降低,到p H 4.0后趋于平衡。白玉菇菌糠发酵过程中无氮浸出物、粗纤维含量有所下降,粗蛋白质含量升高,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德式乳酸杆菌对黄河鲤应激前后抗应激指标、血液免疫指标、抗氧化指标和HSP70、HSP90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黄河鲤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乳酸菌(0、1×105、1×106、1×107、1×108CFU/g)的日粮,养殖8周后,进行拥挤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应激前,皮质醇浓度在1×106、1×107CFU/g乳酸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血糖和乳酸浓度在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溶菌酶活性在1×106、1×107CFU/g乳酸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C3和C4在1×106CFU/g乳酸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应激后,血液皮质醇、血糖和乳酸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这些指标在添加乳酸菌组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血液溶菌酶活性、C3和C4浓度也有升高趋势,且在1×106CFU/g乳酸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应激前后SOD和CAT活性在1×106CFU/g乳酸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MDA含量呈相反的趋势,在1×106、1×107CFU/g乳酸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应激使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均有升高趋势,在应激前后试验组的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量大部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该研究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106~1×107CFU/g德式乳酸菌能提高黄河鲤的免疫力、抗氧化和抗应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该文研究了自制发酵袋移动发酵白玉菇菌糠,并对其发酵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添加乳酸菌剂发酵白玉菇菌糠,乳酸菌利用无氮浸出物转化乳酸,pH下降,在发酵第10 d时,发酵效果达到最佳,乳酸菌达到5.12×10~7个/ml,乳酸含量0.48%,出现了浓厚的酸香味,发酵物料湿润、无霉变、无结块,适合饲喂畜禽。发酵10 d后,产生杂酸、霉变,乳酸菌大量死亡,发酵物料颜色变黑、结块,不再适合饲喂,发酵过程中pH值一直降低,到4.0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水平复合酶制剂FE977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全株玉米青贮时,分别添加复合酶制剂FE977 0、250、500 g·t~(-1),贮存90 d后开包检测。综合评定全株玉米青贮的青贮质量,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营养成分和发酵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综合评分方面,各处理组的总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营养成份方面,各试验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高了剩余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发酵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提高了青贮发酵后乳酸、乙酸、丙酸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了pH(P0.05)。在青贮玉米消化率方面,各处理组的48 h体外干物质消化率、48 h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蛋白质消化速度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添加青贮专用复合酶制剂FE977,能够明显改善全株青贮玉米的营养成分,从而提高青贮饲料品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北方黄酒麦曲中真菌的5.8S r DNA-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以鉴定其中的真菌。[方法]利用梯度稀释法和划线纯化法共分离纯化得到5株霉菌和1株酵母,并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基因组DNA提取获得模板,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真菌的5.8Sr DNA-ITS片段,片段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将5株霉菌鉴定为多枝横梗霉(Lichtheimia ramosa),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交链孢霉(Alternaria mali),将一株酵母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结论]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北方黄酒麦曲样品中的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  相似文献   

18.
全株玉米添加酶制剂青贮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全株玉米为原料,分别添加酶制剂0(C),800(1),1300(2),1800(3)g/tDM进行青贮.结果表明,全株玉米各处理青贮料乳酸含量大于110 g/kg DM,NH3/TN比值和pH值分别低于7%和3.8,且都未产生丁酸,均属于优质青贮料.添加酶后,显著降低了青贮料的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含量.干物质在瘤胃48 h降解率(DMD48),1,2,3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添加1300g/t DM酶时最高,比对照组高15.4%.添加酶还提高了青贮料按产气量估算的有机物消化率(OMD)和48 h产气量(GP48).添加酶制剂可提高青贮全株玉米的营养价值,以1300g/t DM的添加量为佳.  相似文献   

19.
饲用微生态制剂生产用酵母菌与乳酸菌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2株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的抑菌、产酸、产脂及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株乳酸菌能够对大肠杆菌产生一定的抑菌效果;2株酵母菌均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4种菌之间没有相互拮抗作用,均可以用于做饲用微生物制剂的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20.
酵母复合制剂对铁脚麻肉鸡生产性能及圈舍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酵母复合制剂(酵母、根酶和乳酸菌)对肉鸡生产性能及空气质量的影响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酵母复合制剂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铁脚麻肉鸡的饲料中添加酵母复合制剂,其增重速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酵母复合制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降低NH3效果明显,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降低圈舍内H2S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可降低圈舍内CO2的含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