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3个批次的桂香鸡为研究对象,分析120日龄时桂香鸡的胫长、胫围以及体重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第3批桂香鸡的120日龄体重和胫围显著高于第1批(P〈0.05),第2批和第3批桂香鸡的120日龄胫长显著高于第1批(P〈0.05)。相关分析表明,第1批桂香鸡120日龄体重和胫长以及胫围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83和0.623;120日龄胫长和胫围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369。第2批和第3批数据合并分析表明,桂香鸡120日龄体重和胫长以及胫围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0.605和0.726;120日龄胫长和胫围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463。研究结果为桂香鸡胫长、胫围与体重性状的选择,尤其是桂香鸡胫长、胫围与体重性状的综合选择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2.
试验对清远麻鸡白羽系114和120日龄体重、体尺、羽毛早熟性(通管)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同日龄公鸡的体重、冠高、胫长、胫围均大于母鸡,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日龄公鸡间与母鸡间比较,体重差异分别达显著水平(P0.05),但冠高、胫长、胫围差异均不显著。2同日龄不同性别通管性能为母鸡的尾部和翼部通管值均极显著大于公鸡(P0.01);公鸡120日龄尾部和翼部通管值均极显著高于114日龄(P0.01);母鸡120日龄尾部通管值显著高于114日龄(P0.05),而翼部通管值差异不显著(P0.05)。3除120日龄公鸡体重与翼部通管值达中等强度的显著正相关(r=0.28,P0.05)外,其他指标相关均不显著(P0.05)。总体来看,120日龄公母鸡均达上市要求,母鸡羽毛早熟性优于公鸡。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取清远麻鸡快慢羽群体共200只,通过对初生羽毛长度、体重、鸡冠高度和羽毛成熟性等指标的测定,并对初生羽毛长度和羽毛成熟性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清远麻鸡快慢羽系各阶段生产性能的差异,解析初生羽毛长度与早熟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日龄快羽R2型的主翼羽长度和平均羽毛长度均极显著长于慢羽倒长型(L2)(P<0.01),但其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度差值极显著短于慢羽倒长型(L2)(P<0.01);(2)42日龄时,慢羽倒长型(L2)公鸡体重极显著大于快羽R2型(P<0.01);110日龄时,快羽R2型母鸡的冠高显著高于慢羽母鸡(P<0.05),同时,快羽R2型母鸡羽毛成熟性也极显著优于慢羽倒长型(L2)母鸡(P<0.01);(3)快羽R2型鸡羽毛成熟性与初生翼羽长度呈中度正相关(r=0.264~0.322),分别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提示,清远麻鸡快慢羽系中最常见的快羽R2型和慢羽倒长型(L2)的各阶段的生产性能具有一定的差异,快羽R2型的初生羽毛长度可对羽毛成熟性实施间接选育。  相似文献   

4.
选用384只1日龄AA肉用雏,公母各半,按体重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研究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锌水平分别为40mg/kg、80mg/kg、120mg/kg和160mg/kg对1~21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锌水平间各个日龄对肉仔鸡体增重、平均日增重、耗料量的影响均差异不显著(P>0.05),只有对仔鸡料重比的影响在7日龄差异极显著(P<0.01),14日龄时差异显著(P<0.05),21日龄时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性别间对肉仔鸡体增重、平均日增重在7日龄和21日龄时差异极显著(P<0.01),14日龄时差异显著(P<0.05),但对仔鸡耗料量的影响在7日龄时差异不显著(P>0.05),14日龄时差异显著(P<0.05),21日龄时差异极显著(P<0.01);对料重比的影响在7日龄时差异极显著(P<0.01),14日龄和21日龄时差异不显著(P>0.05)。公鸡平均日增重、体增重、耗料重均大于母鸡,只有公鸡的料重比总体小于母鸡。研究结果表明,当锌水平在80~120mg/kg时能更好的促进肉仔鸡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旨在统计分析新加系种猪的繁殖性能及其子代的生长性能。对正常生产的新加系种猪1胎和2胎分娩后24 h内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等繁殖性状进行统计,同时对新加系种猪生产的第1批子代初生重、21日龄个体重、达65 kg体重日龄、达120 kg体重日龄、120 kg体重背膘厚和眼肌厚以及采食量等生长性状测定统计,并对结果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大约克母猪第1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第1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大约克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长白母猪和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大约克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第1胎(P<0.01);杜洛克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显著高于第1胎(P<0.05),平均产活仔数极显著高于第1胎(P<0.01)。子代生长性能,大约克公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长白公猪(P<0.05),...  相似文献   

6.
以鸡VIPR-1基因作为鸡冠高度和体重的候选基因,选取了12个多态位点对586只宁都三黄鸡进行基因型检测并分析了其与这两个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位于内含子2的位点C+598T与84日龄体重显著相关(P<0.05);位于内舍子8的位点C+53327T与77日龄体重和91日龄体重呈极显著相关(P<0.01);等位基因C有利于增加体重;但这12个位点与不同日龄的鸡冠高度不相关.位点C+598T与C+53327T组成的单倍型块与91日龄体重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7.
朝鲜鹌鹑屠宰性能及其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丽 《经济动物学报》2012,16(3):172-176,180
选择7日龄的朝鲜鹌鹑300只(公、母各半),在相同管理条件下饲养至38日龄,每周定期称重,并在38日龄时随机抽取150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系统分析公、母鹑的体重及主要屠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除10日龄体重外,朝鲜母鹌鹑的体重均极显著地高于公鹌鹑(P<0.01);母鹑的宰前重、放血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重和胸肌重显著高于公鹑(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公、母鹑不同日龄体重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除母鹑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重、腿肌重及公鹑的屠宰率、半净膛率、胸肌重、腿肌重外,不同日龄体重与其他屠宰性状间多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8.
中心测定的种猪生长性能数据可通过统计分析挖掘信息,为实际生产提供方向性参考。对57头杜洛克猪中心测定数据分析发现,校正至100 kg体重日龄与进场日龄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校正至100 kg体重日龄与进场体重呈现显著负相关性(P0.05),校正至100 kg体重日龄与开测日龄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校正30~100 kg体重日增重和生长性能指数均与开测日龄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开测日龄与进场日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进场体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种猪企业送测的杜洛克种猪,校正至100 kg体重日龄和校正30~100 kg体重日增重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校正至100 kg体重眼肌面积和测定期料重比也呈现组间显著差异(P0.05)。猪场间杜洛克种猪生长性能指数均值最高相差13.48,相差幅度达到15%;校正至100 kg眼肌面积平均值最高相差3.44 cm2,相差幅度达到10.8%;校正至100 kg日龄最高相差21.17 d。建立种猪品牌应根据客观的测定数据作为主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肌细胞增强因子2C(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C,MEF2C)基因多态性对黔东南小香鸡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影响。【方法】试验以251羽300日龄黔东南小香鸡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技术对MEF2C基因全部(15个)外显子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筛选,并运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对不同SNPs位点所对应的基因型与黔东南小香鸡的体重、体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黔东南小香鸡群体中仅在MEF2C基因外显子12上发现3个SNPs位点:g.1819 T>C、g.2426 T>C和g.2543 C>T,在其他外显子中未发现多态位点。χ2检验结果表明,3个SNPs在黔东南小香鸡群体中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显示,g.1819 T>C位点TC基因型个体体斜长、胸深和胫围均极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体重极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1);TC基因型个体胫长显著高于TT和...  相似文献   

10.
棉田和果园放养鸡适宜密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地理环境和植被相同的2公顷的3块棉田和苹果园,放养50日龄的河北柴鸡,密度分别为每公顷300羽(试验1)、750羽(试验2)和1 200羽(试验3),试验期6月初至9月底共120 d。每30天测定1次鸡只补饲量和放养地可食草的密度和高度变化。结果表明,棉田补饲量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可食草密度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可食草高度试验1和试验2差异显著(P<0.05)、和试验3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2和试验3差异不显著(P>0.05)。果园补饲量试验1和试验2、试验2和试验3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与试验3差异显著(P<0.05);可食草密度试验1和试验2差异显著(P<0.05),都与试验3差异极显著(P<0.01);可食草高度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推荐50~80日龄阶段每公顷饲养600~1 200羽、80日龄以上每公顷饲养450~600羽为宜;果园中种有人工牧草时放养柴鸡的密度可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