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皮肤癣菌体外抑制试验,从12种中药中筛选出抗真菌中药并观察用药后须癣毛癣菌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中药提取物对2种皮肤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凤仙花醇提取物作用前后须癣毛癣菌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凤仙花醇提物对须癣毛癣菌及石膏样小孢子菌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25和31.250 mg/mL;其水提取物对须癣毛癣菌及石膏样小孢子菌最小抑菌浓度均为31.250 mg/mL;凤仙花醇提取物作用于须癣毛癣菌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菌丝变得弯曲粗糙,多处出现断裂且分隔不明显;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菌丝表面粗糙有大小不等的凹陷,菌丝顶端和局部出现膨大且有不规则分支,甚至出现剥脱,畸形,几乎丧失菌丝原本形态;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菌丝变得皱缩,双层细胞壁结构不完整,细胞膜不连续,细胞器也变得不清晰,可见不规则的不明小体且细胞外出现许多高电子致密颗粒。【结论】凤仙花水提物和醇提物对须癣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均具有显著的体外抑菌活性,且醇提物强于水提物;凤仙花醇提物抑制须癣毛癣菌生长,其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完整性有关,可为临床治疗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石荠苧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和抗氧化活性,分别用水和无水乙醇提取石荠苧活性成分,并对乙醇总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氯仿、正丁醇进行分步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各部分提取物,分别采用管碟法、倍比稀释法测定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提取物的敏感性,同时采用DPPH法和Fenton法研究不同溶剂萃取的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石荠苧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有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63、125.00、125.00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1.25、250.00、250.00 mg/mL;乙醇总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MIC、MBC分别为125.00、250.00 mg/mL.氯仿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乙醇总提取物、水提液清除DPPH·的IC50分别为422.5、425.8、413.4、611.4 mg/mL,其中乙醇总提取物清除作用最强;氯仿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乙醇总提取物、水提液清除·OH的IC50分别为542.2、577.1、925.5、781.2 mg/mL,其中正丁醇萃取物清除能力最强.综上,石荠苧提取物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石荠苧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和抗氧化活性,分别用水和无水乙醇提取石荠苧活性成分,并对乙醇总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氯仿、正丁醇进行分步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各部分提取物,分别采用管碟法、倍比稀释法测定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提取物的敏感性,同时采用DPPH法和Fenton法研究不同溶剂萃取的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石荠苧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有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63、125.00、125.00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1.25、250.00、250.00 mg/mL;乙醇总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MIC、MBC分别为125.00、250.00 mg/mL。氯仿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乙醇总提取物、水提液清除DPPH·的IC_(50)分别为422.5、425.8、413.4、611.4 mg/mL,其中乙醇总提取物清除作用最强;氯仿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乙醇总提取物、水提液清除·OH的IC_(50)分别为542.2、577.1、925.5、781.2 mg/mL,其中正丁醇萃取物清除能力最强。综上,石荠苧提取物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粉单竹竹叶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及其稳定性,为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抑菌圈法研究系统分离得到的粉单竹竹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酿酒酵母和黄曲霉等常见微生物的抑菌活性;确定最低抑菌质量浓度;考察温度、pH、紫外线和化学药剂等因素对提取液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竹叶提取物系统分离各部分对4种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是1.67×10-1 mg/mL;石油醚萃取物和萃余水相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好,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38×10-3 mg/mL和3.17×10-3 mg/mL;正丁醇萃取物和萃余水相物对酿酒酵母的抑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67×10-2 mg/mL和3.17×10-2 mg/mL;只有氯仿萃取物对黄曲霉有抑菌作用。除加入Tween 20会明显增加抑菌活性外,各外界条件对竹叶提取物的抑菌性能影响较小。【结论】粉单竹竹叶提取物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且竹叶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比较稳定,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n)子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无水乙醇、蒸馏水5种试剂从花椒子中提取其活性成分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花椒子的抑菌活性部位是乙酸乙酯和水的提取物,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较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00 mg/mL和25.000 mg/mL,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25.000 mg/mL和50.000 mg/mL.试验表明花椒子提取物在体外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野菊花序采用微波粗提,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得萃取物,通过K-B法和倍比稀释法,分别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准、耐药菌株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水相的抑菌活性〉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萃取物无抑菌效果;水相对大肠埃希菌标准、耐药菌株的MIC分别为15.62 mg/mL和7.81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准、耐药菌株的MIC分别为3.90 mg/mL和1.95 mg/mL,正丁醇相的MIC在15.62~31.25 mg/mL之间。水相和正丁醇相呈现较强的广谱抑菌活性,且具有抗耐药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玉米须提取物抑菌活性及耐热耐压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玉米须不同溶剂提取物抑菌性能,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并进一步考察其耐热耐压稳定性.结果表明玉米须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供试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90%乙醇提取物抑菌活性最强;对大肠杆菌最小抑菌浓度为250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500 mg/mL;玉米须抑菌成分具有耐热耐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八角枫花、叶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用八角枫花和叶的水煎液与70%乙醇回流提取物,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为试验菌,采用牛津杯法和琼脂稀释法分别测定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研究结果表明,八角枫的叶和花对4种菌的生长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叶和花的水煎液对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明显。效果最佳的分别是:八角枫花的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6.25 mg/mL,花的乙醇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50.00 mg/mL,叶的水煎液对沙门氏菌的MIC为3.13 mg/mL,叶的乙醇提液对沙门氏菌的MIC为12.50 mg/mL。结果表明八角枫花、叶提取物有良好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苗药吊石苣苔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体外微生物敏感试验,测定吊石苣苔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正丁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显著,其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0.39 mm和3.2 mg/ml;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受试细菌均具有抑菌效果,特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显著,其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31 mm和0.8 mg/ml;而石油醚提取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弱抑制作用;水浸提物除对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有抑制作用外,对其他菌株也无抑制作用.[结论]吊石苣苔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体外抑菌活性部分主要分布在正丁醇、乙酸乙酯相.  相似文献   

10.
任荣  柴军红  金志民  弥春  肖杰  熊需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53-8354,8356
目的]研究狼爪瓦松(Orostachys cartilaginous A.Bor)全草粗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液-液萃取法对狼爪瓦松的体积分数为0.75的丙酮提取液的活性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制备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相萃取物。采用滤纸片法和2倍连续稀释法测定了各相萃取物对4种供试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狼爪瓦松全草体积分数为0.75的丙酮提取液的各萃取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氯仿萃取相、乙酸乙酯萃取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了较好的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 l。[结论]中药狼爪瓦松全草的抑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氯仿萃取相和乙酸乙酯萃取相中,为狼爪瓦松抑菌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肉果秤锤树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秤锤树叶的逐级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秤锤树叶的各级提取物一总浸液、正丁醇萃取液、乙酸乙酯提取液对各试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各级提取物对试验菌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为明显;各提取物的抑菌强度依次为:乙酸乙酯萃取液(对4种实验菌均明显抑制:MIC≤31 mg/ml)、正丁醇萃取液(金黄色葡萄球菌:MIC≤62 mg/ml、其余3种菌的MIC相似:MIC≤125)、总浸液(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明显:MIC=125 mg/ml)。[结论]秤锤树叶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广谱抗茵作用,其逐级提取物富集的抑茵活性逐级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并明确毛竹纤维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最佳提取方法。【方法】将毛竹纤维粉碎成粉末后,分别用水、乙醇、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按照1∶5和1∶10料液比(m∶V)分别提取1,2,4h,采用琼脂扩散法观察比较不同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用倍比稀释法测定采用最佳提取方法得到的毛竹纤维提取物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低有效质量浓度(MBC)。【结果】毛竹纤维水提取物对3种细菌几乎无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其他2种细菌无明显抑制作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3种细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由此确定竹纤维提取物的最佳提取方法为:用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m∶V)为1∶5,提取时间为4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毛竹纤维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0.125,0.125,0.062 5 mg/mL;最低有效质量浓度分别为0.500,0.500,0.125mg/mL。【结论】毛竹纤维在料液比为1∶5时提取4h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血桐叶提取物的抑菌及抗氧化活性,为血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以70%乙醇回流提取血桐叶,依次用不同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酸、正丁醇萃取部位和水层部位;然后采用滤纸片法与最低抑制浓度法,考察血桐醇提取物各萃取部位对5种实验菌的抑菌效果;采用福林一酚法、DPPH法和邻苯三酚法分别测定血桐各萃取物的总多酚含量及其对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血桐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对金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最低抑制浓度(MIC)为0.2~0.6 mg/mL,对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弱.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层萃取物4个部位的酚性含量分别为16.35%、30.38%、50.73%、24.64%.DPPH法与邻苯三酚法测定血桐醇提物不同萃取部位的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水层部位>石油醚萃取物.血桐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及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抑菌和抗氧化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红毛七乙醇提取物及其5个萃取部位的体外抑菌活性,为红毛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红毛七经乙醇提取,系统溶剂萃取分离得到5个部位。以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为对照,采用管碟法测定提取物及萃取部位对受试菌的抑菌活性,并测定其相应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红毛七乙醇提取物及其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和枯草芽孢杆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最大抑菌圈直径为20.03、23.52和20.77 mm,其MIC为0.312 5~0.625 0 mg/ml。[结论]红毛七提取物及其5个萃取部位对受试菌种抑制作用不同,其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抑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20种花茶水提物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提取物抑菌圈,二倍稀释法测定提取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20种花茶中有15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12种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且具抑菌活性的花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能力明显比大肠杆菌强,表现为抑菌圈直径更大,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更低。紫玫瑰优于绿茶,其水提物对2种细菌表现出更好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33 mm,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78μg/mL,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3 mm,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 251μg/mL。该结果可为花茶中的抗菌化合物在食品工业和功能性保健产品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封丘金银花不同器官为材料,先获取乙醇提取物,再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以制备叶提取物的不同溶剂部位,最后通过抑菌试验评价提取物和不同溶剂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花的抑菌效果最好,叶的抑菌效果次之,茎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抑菌效果;(2)金银花各个器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3)在叶的不同萃取部位中,正丁醇相抑菌效果最好(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研究结果为金银花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探讨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95%乙醇、石油醚、尧乙酸乙酯、尧正丁醇、甲醇5种粗提物的体外抗菌效果。通过倍比稀释法分析紫茎泽兰5种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紫茎泽兰乙酸乙酯粗提物的抑菌效果最显著,当其浓度为12.5 mg/mL时,对大肠杆菌尧金黄色葡萄球菌尧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其浓度为6.25 mg/mL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明显。紫茎泽兰5种粗提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均大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的抑菌作用。说明紫茎泽兰5种粗提物对人类常见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在抑菌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从多孔菌(Polyporus variusPers.:Fr.)摇瓶发酵液的上清液和菌丝体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然后分别对不同细菌和植物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菌丝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而菌丝的正丁醇提取物对5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石菖蒲对动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滤纸片法和带药培养基涂布法测定了中药植物石菖蒲茎和叶甲醇提取物对13种动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液-液萃取法对石菖蒲茎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并测定各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用带药培养基涂布法测定,石菖蒲茎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溶壁微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痢疾志贺氏菌、伤寒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9种供试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最低抑制浓度(MIC值)分别为1.5、2.5、3.5、2.0、1.5、2.5、2.5、3.5、2.5g/L,对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4种病原菌在样品浓度为10g/L时无抑菌活性;石菖蒲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较差,在浓度为10g/L时,对痢疾志贺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在72h有抑菌活性,对其余供试菌无抑菌活性。用滤纸片法测定,结果与用带药培养基涂布法基本一致,但抑菌圈较小。用1.0g/L的各萃取物样品处理供试病原菌72h,正丁醇萃取物对9种供试病原菌有抑菌作用,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水萃取物无抑菌作用。[结论]中药植物石菖蒲对多种动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茎的抑菌活性高于叶,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正丁醇萃取物中。  相似文献   

20.
褐多孔菌发酵代谢物的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滤纸片法和生长速率法分别研究了褐多孔菌发酵代谢物对7种常见细菌和6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发酵液乙酸乙酯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抑制效果显著,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0 mg/mL和1.25 mg/mL,浓度为0.5 mg/mL时对小麦赤霉病菌抑菌率达到100%,菌丝乙酸乙酯部分对蜡状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5mg/mL和0.625 mg/mL,对白菜黑斑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抑菌率均高于70%,菌丝及发酵液正丁醇部分对几乎所有病原菌抑制作用都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