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9):6564-6573
为提高槟榔树氮肥的利用效率,筛选槟榔树生长过程中偏好的氮肥形态。本试验采用盆栽土培方法,以两叶一心槟榔幼苗为材料,分别用酰胺态氮肥(尿素)、硝态氮肥(硝酸钠)和铵态氮肥(氯化铵) 3种形态氮肥对槟榔幼苗进行处理,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氮肥形态对槟榔幼苗氮素吸收、土壤氮素有效性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植株及各器官全氮含量在不同形态氮肥处理60 d后,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硝态氮肥对照,各器官氮素含量为:叶片茎杆根系;与对照相比,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含量;酰胺态氮肥和铵态氮肥处理下土壤铵态氮含量明显提高;各氮肥形态处理下槟榔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几乎全部高于非根际土壤。以上结果说明,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槟榔幼苗植株氮素吸收,有利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效氮含量和酶活性的提高,但槟榔幼苗更偏好吸收氨态氮肥。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槟榔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氮肥减量控释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双氰胺对马铃薯农田土壤铵态氮、硝态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双氰胺(DCD)对块茎类蔬菜马铃薯各个生长时期农田土壤铵态氮、硝态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双氰胺后,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膜孔灌条件下不同氮肥的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施入铵态氮肥后土壤铵态氮含量在膜孔中心垂向表层0~5.5 cm内变化,再分布15 d土壤铵态氮损失了68%,再分布20 d铵态氮基本完全转化;随再分布时间的延长,硝态氮的含量在土壤表层10 cm范围内逐渐增加,在10 cm以下,硝态氮的含量7 d前先增大再减小,7 d后一直增大。施入硝态氮肥后,硝态氮含量7 d内变化很小,7~10 d内明显减少,10 d以后减少缓慢。施入尿素后,土壤中铵态氮在5 d后达到峰值,20 d后下降至土壤的本底值;而土壤硝态氮一直平稳升高,于施肥20 d后达到最大值;土壤铵态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均沿着远离膜孔中心的方向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
氮肥形态及施用方式对菠菜生长和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氮肥形态及施用方式的盆栽试验研究表明,石灰性土壤上施用硝态氮肥茨菜生长量大,硝态氮累积量低;大量的铵态氮肥对菠菜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施用铵态氮肥可造成菠菜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滞后;硝态氮肥基施和适当推迟采收时间都能有效减少菠菜体中的硝态氮累积量。因此应以施用硝态氮肥为主,同时配合少量铵态氮肥,并结合重基施轻追肥、适当延长采收期,不权能够获得高,而且还能明显减少硝态氮累积量。  相似文献   

5.
为潮土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运移、积累特征及其与夏玉米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始于1978年的莱阳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在2014,2015年夏玉米收获后,分别测定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并计算0~100 cm不同土层硝态氮、铵态氮积累量及夏玉米产量。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或化学氮肥均能提高土壤硝态氮或铵态氮含量及其积累量;在0~100 cm土层中各处理硝态氮的垂直迁移趋势不同,而铵态氮的垂直迁移趋势基本一致;与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可滞缓硝态氮向土壤深层淋溶,但两者对铵态氮向土壤深层迁移趋势的影响不明显;长期施用有机肥、氮肥对硝态氮、铵态氮积累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且对土壤硝态氮积累量存在极显著的交互效应;与长期不施肥M_0N_0(CK)相比,施肥处理(M_0N_1、M_0N_2、M_1N_0、M_1N_1、M_1N_2、M_2N_0、M_2N_1、M_2N_2)硝态氮积累量、铵态氮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112%~396%和69%~259%(P0.05);在0~20,0~40,0~60,0~80,0~100 cm各土层中,硝态氮、铵态氮积累量与夏玉米产量具有不同线性关系。研究表明,合理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降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淋溶及其积累,从而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维持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保护地下水源。  相似文献   

6.
氮肥对镉污染土壤镉氮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氮肥种类和用量对土壤无机氮及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的影响,采用恒温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尿素用量及硫酸铵、硝酸钙、控释尿素和双氰胺(硝化抑制剂,简称DCD)对土壤镉氮含量变化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高施氮量的尿素处理具有较高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DCD能明显抑制硫酸铵的硝化作用。控释尿素通过自身包膜的作用,减缓了尿素向铵态氮和硝态氮转化的趋势。氮素施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发生水解反应和硝化反应,使土壤pH发生变化,从而使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升高或降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棉田中施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实现棉花增铵营养的途径,来改变传统棉田氮肥运筹途径和营养状况,同时考察了由此导致的棉田土壤和棉株功能叶片中氮素变化动态。结果表明:2%DCD的施用促进了棉株对氨基态氮的吸收而抑制棉株对硝态氮的吸收;同时也减少了棉田土壤中残留全氮含量、维持了土壤较高的氨基态氮含量,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效率、节约了氮肥资源。进一步表明棉田中施用增铵营养在生理和生态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氮肥决策支持系统(CMDSSN)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MDSSN是以CERES模型中的氮素平衡子程序为基础,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为手段建立的辅助用户氮肥决策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系统。它可以模拟土壤有机物质和作物残留的周转过程,也可以模拟尿素和硝态氮的水解和氮素的损失。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辅助氮肥施用决策、评价施肥方案、动态显示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变化趋势。最后选取了河北农业大学教学试验基地2002-2003年的试验数据对CMDSSN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在模拟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及动态变化方面与实测值拟和较好。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对糯玉米产量及土壤氮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糯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铵态氮和硝态氮累积及其土壤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可提高作物产量,过量施氮未表现出增产效果,氮肥利用率降低,糯玉米的氮肥效应方程:Y=13189+28.50X-0.11X2。施氮量可显著影响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和分布,但对铵态氮的影响较小。当施氮(N)量达到270kg/hm2水平时,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远高于其他施氮水平,增加了土壤硝态氮的残留,同时,因降雨或灌溉的作用而向下层土壤移动,造成硝态氮的淋失,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施肥对甜菜生长季节黑土氮形态动态变化规律,采用不同施肥处理研究甜菜生长季(5—9 月)东北黑土0~90 cm无机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和有机氮各组分(酸解总氮、氨态氮、氨基糖态氮、氨基酸态氮、酸解未知态氮及非酸解态氮)时空动态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在甜菜生育前期(5—7 月)对铵态氮和硝态氮时空变化有显著影响。土壤硝态氮主要分布在0~50 cm 且含量高于铵态氮,相比无肥有作物对照(CK2),施氮肥处理在甜菜幼苗期增加了土壤0~30 cm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同时增加块根糖分增长期(7 月)土壤0~70 cm硝态氮的消耗。与不施氮相比,施氮肥可以增加0~30 cm土壤酸解总氮、氨态氮和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土壤酸解总氮、氨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在0~90 cm呈明显递减的空间梯度变化,但施氮肥处理可以平衡0~50 cm土壤氨基酸含量;土壤氨态氮随着甜菜生育时期进行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土壤氨基糖态氮含量时空变化不显著;土壤未知态氮含量随时间变化与氨态氮、氨基糖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变化趋势相反;施氮肥处理(N120)和无作物对照(CK1)土壤非酸解态氮在甜菜生长后期(7—9 月)均出现深层残留。有机氮各组分含量(除氨基糖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外)随甜菜生育进程遵循三次曲线方程的分布规律;甜菜生长过程中,土壤酸解有机氮组分中的氨态氮和氨基酸态氮为无机氮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1.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t the Ind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New Delhi to study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wheat as influenced by the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um-N and nitrate-N in soil. A series of ammonium and nitrate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in soil on a time frame was developed by treating prilled urea with nitrification inhibitors DCD or neem cake as well as by changing the dose and time of N application.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number of tillers m-1 as well as ears m-1 row length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mmonium-N concentration at 15 and 30 DAS and nitrate-N concentration at 30 and 45 DAS. Number of grains ear-1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mmonium-N at 30, 45 and 60 DAS and nitrate-N at 45 and 60 DAS. Ultimately grain yield in wheat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mmonium-N concentration at 15 and 30 DAS and nitrate-N concentration at 30, 45 and 60 DAS. The response between grain yield and concentrations of both ammonium and nitrate forms of N was quadratic. The optimum concentration of ammonium-N in soil for maximum grain yield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he age of the crop from 54.6 to 63.6 μg g-1 at 15 DAS to 22.7 to 26 μg g-1 at 30 DAS. In the case of nitrate-N its optimum concentration for maximum grain yield increased with age of the crop from 25.1 to 30 μg g-1 at 15 DAS to 31.6 to 34 at 45 DAS and it decreased thereafter.  相似文献   

12.
六种作物不同生育期吸收按、硝态氮的特性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何文寿  李生秀 《作物学报》1999,25(2):221-226
采用溶液培养研究了6种作物不同生育期吸收铵、硝态氮的特点及其吸收动力学。结果表明,在铵、销态氮等量共存条件下,6种作物对按、硝态氮的吸收比例因生育时期不同而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偏向性。这种偏向性可以用吸收动力学参数(Vmax,Km)予以解释。根据试验结果,对溶液培养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污泥有机肥应用于中国水仙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本研究通过污泥田间试验,探讨不同污泥有机肥在中国水仙栽培上的施用效果。试验表明:适量的污泥有机肥能促进中国水仙的营养生长、提高其叶绿素含量,提高中国水仙主鳞茎的围径,提升中国水仙鳞茎球销售的等级和销售价值。其中以处理3(2250 kg /hm2污泥有机肥+ 750 kg /hm2过磷酸钙+ 750kg /hm2复合肥)和处理4(3000 kg /hm2污泥有机肥+750 kg /hm2过磷酸钙+ 750kg /hm2复合肥)的效果最佳,污泥有机肥可作为优良的土壤改良剂及农田肥料。  相似文献   

14.
添加生物炭对设施菜田土壤氮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究生物炭田添加对设施菜田土壤氮迁移的影响,在设施黑土菜田进行常规水肥(WF)、常规水肥+生物炭(WFB)、80%水80%肥+生物炭(80%WFB)处理的田间对比试验,系统研究生物炭施加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内,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施加生物炭(WFB、80%WFB)可明显降低不同土层铵态氮、硝态氮淋失量;施加生物炭的WFB、80%WFB处理铵态氮淋失量在0~60 cm土层比对照(WF)降低了52.87%、49.39%(P<0.05);施加生物炭的WFB处理硝态氮淋失量在0~40 cm土层比对照(WF)降低了32.22%(P<0.05)。茄子生育期内,施加生物炭的WFB、80%WFB处理可以增加苗期、初果期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抑制土壤硝态氮淋失,对盛果期、拉秧期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无影响。综上,生物炭的施加能有效抑制设施菜田土壤氮的淋失迁移。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青稞新育品种‘黄青2号’不同生长期的土壤为材料,对比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不同土层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研究了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在整个生育期都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铵态氮含量在抽穗期最高,硝态氮含量在苗期最高,分别为2.75 mg/kg和22.64 mg/kg。0~20 cm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为1.76 mg/kg和11.82 mg/kg,分别是20~40 cm的1.76倍和2.00倍,说明物质的转化、吸收和运输主要在上层土壤中进行。土壤中铵态氮达到一定浓度时,硝态氮含量与铵态氮浓度没有相关性,而与硝酸酶活性有关。不同施肥处理下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有所差异,3种缓释肥料处理下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有效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阐明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 是挖掘品种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物学潜力, 提高氮素供应与作物需求的匹配度, 进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氮高效玉米品种郑单958、金山27和氮低效玉米品种蒙农2133、内单314、四单19为材料, 在不同施氮量下(0、300和450 kg hm-2), 系统研究了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 并分析了植株氮积累量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施氮水平下, 氮高效品种的产量、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利用率都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 相关分析表明植株氮素积累量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呈显著负相关。从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来看, 随生育进程, 土壤硝态氮含量最大土层逐渐下移, 下移速率不受品种氮效率影响, 其年际间差异与降雨量差异显著相关; 但吐丝后氮高效品种的60~100 cm土壤剖面内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氮低效品种, 差异达显著水平; 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则表现为氮低效品种显著高于氮高效品种, 且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从农田氮素平衡来看, 品种的氮效率显著影响农田土壤氮素残留及表观损失, 氮低效品种的农田氮素表观损失是氮高效品种的2.2倍(300 kg hm-2)和1.5倍(450 kg hm-2), 且年际间差异较大。因此, 不同氮效率品种通过对氮素的差异性吸收显著影响农田氮素平衡。选用氮高效品种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硝态氮残留和表观损失, 降低氮素淋溶风险, 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类硫肥对冬小麦光合性能和子粒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明确不同种类硫肥对小麦光合性能等性状的影响,进行了3种硫肥效果的比较研究。施用硫肥的处理都表现为旗叶光合速率提高,旗叶和倒三叶及各生育时期顶部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提高,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且子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所提高。在对提高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效果上以石膏的效果最明显,硫酸铵次之,硫磺的效果最差,而在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上却依次为硫酸铵、硫磺和石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