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城镇建设用地差别化配置影响因素,提出"两规"协调下的城镇建设用地差别化配置方法。结果表明,(1)从区域的经济社会水平、集约利用水平、资源环境约束指标和区域未来的发展水平建立评价指标体系;(2)采用熵权法和Delphi法综合确定权重,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主观性,提出了城镇建设用地差别化配置方法;(3)为兼顾经济和资源双重约束,应对江津区不同的区域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量化管理、减量化管理和存量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是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依据。但最近几年,土地用途管制落实不力、耕地快速减少、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屡屡突破规划限制等诸多问题的出现使得"两规"的重要性无从体现,规划之间的矛盾突出。另外,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我国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经济体制的转型和资源问题的凸现等要求我们不得不从规划上寻求解决的办法,迫切需要在规划的理念、编制方法和规划的实施制度等方面对"两规"进行变革。在梳理学术研究成果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两规"的相关问题进行解析,明确指出"两规"不协调的本质,进而从统一规划指导思想和建立衔接技术平台两方面着手,构建"两规"协调的技术框架,并以阜康市为例,分析其"两规"的现状矛盾,提出"两规"协调的具体技术调整方案和措施,为理论研究提供案例支撑,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土地规划和乡镇规划两者之间协调问题中存在的异同情况,并以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为例,采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阜康市滋泥泉子镇的总体规划图、阜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等相关的图件和统计资料,实地分析调查"两规"在理论和实际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定量方法评价出滋泥泉子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的协调程度。最后,对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两规"实行过程中如何更加协调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协调丘陵山区城镇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以典型丘陵山区重庆市江津区为例,运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和CA-Markov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划定江津区2030年城镇用地扩展边界。结果显示,江津区2030年城镇用地扩展边界内面积为199.57 km2,占江津区土地总面积的6.2%;不同于平原地区的集聚组团扩展,江津区城镇扩展的形态主要为条带状;中心城区和东部中心镇、中部中心镇、西部中心镇是其城镇扩展的主要增长极;扩展的方向大致呈"十字"方向,具体主要是沿增长极四周扩展以及沿长江和各交通主干道扩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土地利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社会状况、规划导向作用的不同,客观上将形成差异化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区域。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以各镇(街)为评价单元,综合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内部土地闲置率法、城镇体系规划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各镇(街)农村居民点整理对区级目标达成的重要性,同时从自然适宜度、经济发展度、社会接受度、规划导向度4个方面选取8个指标,评价各镇(街)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基于重要性、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叠置分析,划分出优先保障区、重点规划区、逐步推进区、控制发展区4个类型区,并针对不同分区的特征从空间布局、整理方式、政策导向、"增减挂钩"指标分配等方面提出差异化的统筹协调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电白县为例,针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区域经济效益最大化构建目标函数,社会、生态效益为约束条件,应用线性规划方法优化建设用地结构,研究规划期2020年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采矿用地、其他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用地等6类建设用地结构优化模式,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构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色-BP神经网络的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蕾  钟菲  章明  谭英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8):188-189,192
以2000~2009年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数据源,采用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的平均误差只有0.81%,精度远高于灰色预测模型,充分说明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预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以区域经济效益最大化构建目标函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约束条件,应用线性规划方法,研究规划期2020年瑞金市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用地6类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模式。结果表明,规划期2020年瑞金市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用地的用地面积所占建设用地比例应由基期年2005年的5.58%、68.00%、7.20%、0.78%、5.79%、12.65%优化为13.60%、46.54%、23.01%、0.69%、5.07%、11.09%。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庆市1996-2006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 分析了直辖以来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总体趋势和空间差异, 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建设用地增长的驱动机制, 结果表明: 重庆市建设用地呈逐年增加趋势, 变化的空间差异显著, 其中城镇、交通运输和水利设施用地增长较快; 驱使建设用地增长的三大因子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其中经济发展是主要社会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重庆市1996-2006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了直辖以来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总体趋势和空间差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建设用地增长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重庆市建设用地呈逐年增加趋势,变化的空间差异显著,其中城镇、交通运输和水利设施用地增长较快;驱使建设用地增长的三大因子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其中经济发展是主要社会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分解规划确定的城镇用地规模控制指标是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科学地分解指标,减少分解指标中的主观随意性,是规划今后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以海南省为例,探讨了层次分析法在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选取规划目标年非农人口增长预测值、非农业产值增长预测值、现状每公顷城镇用地承载人口、现状亿元非农业产值所需城镇用地等4个因素,作为决定各地区城镇用地指标分配权重的准则,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各地区规划目标年城镇用地指标分配权重值。用1996~2005年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应用该方法所得权重分配同实际权重分配一致性较好。考虑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规划期内各地区重点项目的布局情况对计算出的各地区分配权重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璧山区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与人口的城镇化失调已久,厘清内在的变化机理,是协调人地结构矛盾的迫切需求.本文以重庆市璧山区为例,采用增长弹性系数法,利用2004-2014年的城乡建设用地和人口数据,分析二者的关系演变轨迹.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率182.5%,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率4.12%,二者增减幅度差距大;2)城镇人地增长弹性系数为1.81,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快于人口增加,有土地城镇化倾向,且城镇化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3)农村人地增长弹性系数为0.17,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慢于农村人口的析出;4)城镇人地关系与农村人地关系变化剧烈的地区分布存在一致性,形成以璧山主城为中心的向相邻街镇震荡的环形格局.农村建设用地的增减决定了农村人地关系是否协调,应加强对农村闲置宅基地的整治.另外,应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制约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规模不断扩张,土地资源紧缺与土地利用结构效率问题日益凸显。以重庆为例,采用增长弹性系数法,分析其土地利用协调性、土地利用结构与效率时空变化情况,以期为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效率提升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2012~2016年间,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城镇常住人口增长弹性系数为1.68,人地协调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业用地-第二产业增长弹性系数为1.45,工业用地与第二产业总体协调性较好;城镇建设用地-GDP增长弹性系数为0.43,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用地协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水平(GDP)、固定资产投资、人口规模等是建设用地规模拓展的重要驱动力。对重庆市1997年以来的建设用地规模扩展时空变化情况及扩展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重庆市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建设用地增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基于加快跨越发展、保护优质耕地、建设宜居城镇的思考,为有效解决耕地保护与城镇建设用地日益增长的矛盾,全面探索和实践“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发展道路,并取得了阶段性的建设成果.山地城镇化本身有其缺陷,加之各地在理解和执行新政中存在着各种偏差,云南山地城镇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冲突和矛盾.因而云南山地城镇化要做到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与土地利用相协调,与农民进城相协调,与产业体系相协调,与人居环境相协调,与民族文化相协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积极保护耕地资源,充分保障粮食安全,2011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城镇上山战略,从而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转变建设用地方式。但是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空间上存在非均衡性,且自然地理条件相差较大,这就要求推进差异化的城镇上山规模。本文提出了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下的城镇上山规模控制问题,运用粮食安全下"基准农田"测算云南各州(市)的"基准农田"系数,然后根据人口预测学和规划学的原理,测算新增建设用地需求量,据此"基准农田"系数与新增建设用地面的乘积确定城镇上山控制规模。该研究对指导城镇上山战略和避免建设用地占用粮食安全战略的耕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管理办法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8]16号)要求,要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扩张,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水平较低、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确有不足的,可以使用跨省域调剂节余指标少量增加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并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时予以调整。增加的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原则上不得用于  相似文献   

18.
《天津农业科学》2016,(5):136-139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人地挂钩"政策应运而生。本文以伊宁市为例,利用文献综述法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伊宁市的城镇农村人口变动、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进行预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伊宁市城镇人口呈持续增长态势,对伊宁市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增长方向有导向作用,有利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同步推进;(2)预测出2020年伊宁市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为1 590.08 hm2,主要集中在伊宁市区和汉宾乡。  相似文献   

19.
农村低效建设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能够增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缓解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同时,将农村低效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宅基地有偿退出的重要环节,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达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目前学界研究的重点是交易指标的交易运行制度和如何保护交易中农民的利益,对如何确定交易价格研究较少,通过成本测算法、比较测算法和机会收益分析法,以义乌市集地券为例,测算指标交易价格。  相似文献   

20.
针对滇西南山区城镇建设的特殊性,构建不同于平原地区的山区建设用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限条件法"与"适宜性指数法",通过确定单项评价因子指数和综合性适宜指数,并借助GIS技术分析、评定每一评价单元图斑的建设用地适宜性及其适宜等级。建立的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适用于云南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可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类似山区推进坝区(平原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土地政策措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