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引种栽培研究表明,秃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我国南方中、低山区的气候和土壤。四川盆地秃杉人工幼林年平均高生长量达1.0m,胸径生长量1~1.3cm;江苏、浙江良好立地,5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分别3.12m和3.5m。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为秃杉扩大引种栽培的最适引种区;南方中低山丘陵区显示出速生潜力。秃杉造林采用1~2年生优质壮苗,带状整地,株行距1.5m×1.5m  相似文献   

2.
秃杉的引种与栽培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引种栽培研究表明,秃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我国南方中,低山区的气候和土壤。四川盆地秃杉人工幼林年平均高生长量达1.0m,胸径生长量1 ̄1.3cm;江苏,浙江良好立地,5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分别3.12m和3.5cm。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为秃杉扩大引种栽培的最适引种区;南方中低山丘陵区显示出速生潜力。秃杉造林采用1 ̄2年生优质壮苗,带状整地,株行距1.5m×1.5m。  相似文献   

3.
珍稀树种秃杉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秃杉是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树种,霞浦杨梅岭国有林场经过多年的引种造林试验,表明秃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抗逆性和速生性,在闽东地区生长良好,年均树高生长量达到0.6m,胸径生长量达到0.9cm,并且不受冻害、病虫害的影响,是当地值得推广的优良用材树种和庭园绿化观赏树种。  相似文献   

4.
秃杉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护国家Ⅰ级珍稀濒危树种———秃杉,丰富溧水县农村造林和城市园林绿化树种,于1986~1987年连续2 a引种秃杉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秃杉树高年均生长量0.55 m,最大胸径22.3 cm,胸径年均生长量0.73cm,高于同等立地杉木的生长指标。秃杉生长的速生期在5~14 a,树干尖削度小,干形通直圆满,出材率较高,树形饱满优美,表明引种秃杉造林试验是基本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秃杉引种效果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秃杉引种栽培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秃杉具有较强的抗寒性,能在海拔600 ̄1000m的山地造林成功,在中等立地条件下,其生长表现优于原产地,16年生平均树高达16.4m,平均胸径达17.1cm,,蓄积量达572.62m^3/hm^2。在杉木皆伐迹地造林生长量优于杉木连栽林。因此,秃杉不但能在较高海拔的山地造林,而且是杉木梅二代更新造林较理想的更换树种。  相似文献   

6.
我省盆周中山地带,有宜林地面积40多万公顷,因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冬季严寒,夏季炎热,营造高山树种不能渡过夏季,栽植低山树种又易遭雪折、雪压.为解决该地区的造林树种.我们从70年代开始,收集云南、贵州两省的秃杉种子,在邛崃县国营林场开展引种试验,截至目前为止,经过引种试验、示范、推广已造林400公顷,生长普遍良好,年平均树高生长量,0.8~1.0m,年平均胸径生长量1.0~1.5cm,与杉木、柳杉相比,树高生长量分别大15%,10%,在引种过程中,未发现雪折、雪压现象.但秃杉种源缺乏,种子价格昂贵,为加快造林速度,我们进行了秃杉扦插试验,扦插成活率在90%以上,现将试验结果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7.
屏边县杉木采伐迹地秃杉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杉木采伐迹地秃杉造林试验表明,在杉木采伐迹地上种植秃杉,生长良好,且造林成活率为96%,保存率为(3年)94%,3年生树高达2.6m,胸径达5.2cm,没有病虫害,秃杉可作为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换代的骨干树种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采用进行秃杉繁殖育苗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采种繁殖育苗,培育秃杉一年生苗木,苗高1.0m,地径粗0.5cm。秃杉火力楠混交造林,形成秃杉火力楠林木混交林,与秃杉、火力楠纯林林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经过7年的经营管理,秃杉火力楠混交林林分生长量,比秃杉、火力楠纯林林分生长量生长良好。秃杉火力楠混交林造林后的幼林可提前郁闭,林木生长量各指标,分别比纯林林木生长量各指标大,显示树高大21.67%、5.48%,胸径粗24.61%、6.58%,树冠宽23.61%、4.00%,郁闭度大12.5%、5.88%,单株材积多154.55%、300.00%,蓄积量大31.82%、107.13%。  相似文献   

9.
湿加松在福建高海拔山区早期生长表现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福建省德化葛坑国有林场海拔900 m以上山地引种湿加松,并以马尾松、秃杉、杉木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经5 a试验观测表明:湿加松1~3年生树高、胸径(地径)生长明显高于杉木、秃杉、马尾松,其差异显著;但4~5年生湿加松与马尾松、秃杉、杉木的树高、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2004年,遭遇特大寒流,急剧降温达到-5℃,持续时间3 d,湿加松普遍受冻,冻死率达50%。说明福建省高海拔山区引种湿加松的适应性及速生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杉木采伐迹地秃杉造林试验表明,在杉木采伐迹地上种植秃杉,生长良好,且造林成活率为96%,保存率为(3年)94%,3年生树高达2.6m,胸径达5.2cm,没有病虫害,秃杉可作为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换代的骨干树种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于湖南省洞口县大湾国有林场的光皮树生产基地设置临时标准样地,并选取优势木进行解析和测定,对光皮树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皮树的胸径、树高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早期,均在12年生前达到最快生长;胸径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第12~15年生时相交,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12~13年生时相交;12年生以后胸径、树高生长均逐渐减弱。光皮树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3~12年生一直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12年生以后增长很慢,在15年生时达到最大值;而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一直表现为平稳的增长趋势。树高曲线拟合以二次方程效果最好,其复决定系数为0.819。  相似文献   

12.
腾冲县秃杉人工林立地条件与林分生长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样地调查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法、显著性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法,分析不同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等立地因子下的秃杉人工林树高、胸径平均生长量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坡位、土壤厚度对秃杉人工林林分生长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秃杉人工林林分生长的最主要立地因子为坡位、坡向和土壤厚度;秃杉最适生的立地条件为坡下部、阴坡、土壤深厚。  相似文献   

13.
秃杉是优良用材树种和园林树种,各地多有栽培,目前尚未发现秃杉胸径超过2 m的记录。2013年8月,在全国第二次野生重点保护植物调查中,于维西县发现野生秃杉巨大植株及其群落。在该秃杉巨树附近存在较大面积的天然秃杉林群落。维西县野生秃杉林的发现扩大了秃杉在云南的自然分布区域,为今后秃杉造林和培育提供极为难得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4.
秃杉与杉木、木荷混交林林分生长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秃杉×杉木、秃杉×木荷混交试验,并与秃杉纯林、木荷纯林、杉木纯林、杉木×木荷混交林对比,15 a的试验结果表明:秃杉与杉木、木荷混交后,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混交林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量都大于秃杉纯林,增益可达18%~28%以上。其中秃杉×杉木、秃杉×木荷混交林是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并且具有较高生产力的混交模式,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马尾松迹地改造不同于整地营造火力楠秃杉混交林、纯林,对幼林3年生的林木生长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火力楠、秃杉混交林的林木生长状况,分别均比纯林的林木生长状况良好,其树高于6.9%、34.8%,胸径粗于9.7%、30.8.%,冠宽于14.3%、16.7%。火力楠秃杉混交林的土壤肥力N、P、K,分别均大于纯林的土壤肥力N、P、K。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剂量对秃杉人工林进行施肥对比试验。观测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分析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剂量对秃杉人工幼龄林高、粗和蓄积生长量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施肥措施对秃杉人工林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年高生长增加34%,粗生长增加26%,蓄积生长增加35%。  相似文献   

17.
不同立地条件下引种秃杉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杉木采伐迹地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开展秃杉与杉木、柳杉、福建柏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9年生秃杉在Ⅰ、Ⅱ、Ⅲ立地级的生长与Ⅳ立地级的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秃杉在Ⅰ、Ⅱ、Ⅲ立地级的生长好于杉木、柳杉、福建柏,其差异达显著水平;秃杉的单株材积增幅达26.0%~49.3%。表明秃杉可作为福建省杉木采伐迹地的优良更新树种,宜在Ⅰ、Ⅱ、Ⅲ立地级造林,其生长量大,效益好。  相似文献   

18.
秃杉引种潜力与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9.
闽楠人工林与天然林生长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29年生的闽楠人工林和明溪县35年生的闽楠天然林平均木,采用树干解析法,进行闽楠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生长差异比较。结果表明:29年生的闽楠人工林,其平均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明显大于35年生的天然林,人工林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5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生左右,连年生长量和年平均生长量在16~17 a左右相交;人工林、天然林胸径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同时出现在15年生;人工林材积连年生长量在15年生时达最高峰,天然林则在30年生时达最高峰,人工林与天然林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差值出现在15年生,随后差值缩小,到29年生时天然林的材积连年生长量反而略大于人工林,表明天然林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闽楠人工林经营应处理好立地和密度的关系,才能持续速生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秃杉人工林开展不同造林密度和抚育间伐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随秃杉造林密度增加 ,其胸径、冠幅和整齐度减少 ,枝下高增大。单株生物量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减少 ,林分生物量及树干和根系占全部生物量比率随密度增大而增加 ,枝条和针叶所占比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 ,根据培育目标 ,用下层间伐及中度间伐可切实有效地提高林分生物量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