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9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4个福建柏优树子代苗木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量、生物量和根系等8个性状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福建柏苗木各性状之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改良的潜力;各性状普遍受到了中等以上的遗传控制,其中总根体积的遗传力最高,达到了0.96;苗高仅与地径、地上鲜质量、总根长、总根体积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地径、地上干鲜质量、地下干鲜质量、总根长与总根体积相互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纬度是影响生物量性状的主要地理因子。对8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得到能概括所测8个性状78.23%信息的3个主成分,计算出各家系的综合得分。  相似文献   
2.
红豆树老林分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豆树群落乔木层物种种类相对较少,红豆树、榕冬青、青冈栎、苦槠4个树种在乔木层中占居绝对优势地位,四者是红豆树群落的主要共建种;木荷、朴树、樟树、米槠、广东润楠、南岭黄檀6个树种的重要值分别为4.0、6.1、6.1、3.2、3.1、3.0,在红豆树群落中的生态环境资源的竞争能力相差不大。红豆树在群落中处于乔木上层,为林中霸王木,具有较显著的相对优势度,成林后对光照条件的竞争具有绝对优势。红豆树群落乔木层的垂直层次结构中,上层木为红豆树和米槠,中层木为榕冬青和青冈栎,苦槠、木荷、朴树、樟树、广东润楠、南岭黄檀为下层木。红豆树在群落中的水平层次地位最高,榕冬青、青冈栎、米槠次之。乔木层中处于上层地位的4个树种在灌木层中,其幼树的重要值仍然位居前列,红豆树、青冈栎、苦槠、榕冬青的重要值分别为7.94、5.94、2.57、2.48。可见红豆树群落的自然演替趋势仍然以红豆树、青冈栎、榕冬青、苦槠为主要共生结构,在无干扰状态下红豆树群落能够实现自然更替。  相似文献   
3.
于2015年在福建省安溪白濑国有林场湖头苗圃开展福建柏播种育苗试验,探讨不同遮荫强度(遮光度分别为40%、60%、70%,以全光照育苗为对照)对福建柏苗木保存率、生长性状、苗木质量等的影响。1 a的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遮光度为40%、60%、70%的育苗环境下,福建柏幼苗生长量、保存率、合格苗率等指标与全光照(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遮光度60%的处理与其它3个处理相比,福建柏的平均苗高增幅达6. 9%~80. 4%,平均地径增幅达11. 4%~34. 5%,苗木保存率增幅达1. 1%~85. 4%,苗木合格率增幅达4. 7%~201. 9%,Ⅰ级苗率达到79. 7%。表明福建柏育苗过度遮荫及全光照育苗均不利于幼苗的生长,以遮光度60%为最佳。研究结果可为福建柏的播种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福建柏湿地松混交造林对林木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6年生福建柏湿地松(1∶1)混交林、福建柏纯林的林分生长状况,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以及林下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混交林比纯林大12.6%、23.5%、63.8%,混交林总蓄积量比纯林大51.2%,经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混交林和纯林林下植物丰富度一致,但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混交林大于纯林;混交林土壤与纯林土壤相比,土壤结构较好,土层疏松透水,持水能力强,土壤肥力较高。  相似文献   
5.
秃杉与杉木、木荷混交林林分生长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秃杉×杉木、秃杉×木荷混交试验,并与秃杉纯林、木荷纯林、杉木纯林、杉木×木荷混交林对比,15 a的试验结果表明:秃杉与杉木、木荷混交后,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混交林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量都大于秃杉纯林,增益可达18%~28%以上。其中秃杉×杉木、秃杉×木荷混交林是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并且具有较高生产力的混交模式,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福建柏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间伐强度的福建柏人工林(32a)的林分生长状况,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极强度间伐、强度间伐能有效提高林分直径生长量,增加大径材的出材量,缩短培育大径材的时间。强度间伐有效提高林下植被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植被状况良好。强度间伐保留735株·hm-2的林分蓄积量最大,高于其他间伐强度,其差异显著,单株材积增幅达7.8%~34.8%。由此可见,强度间伐即保留735株·hm-2是福建柏培育中大径材合理的保留密度,其生长量最大,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7.
湿加松在福建高海拔山区早期生长表现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福建省德化葛坑国有林场海拔900 m以上山地引种湿加松,并以马尾松、秃杉、杉木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经5 a试验观测表明:湿加松1~3年生树高、胸径(地径)生长明显高于杉木、秃杉、马尾松,其差异显著;但4~5年生湿加松与马尾松、秃杉、杉木的树高、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2004年,遭遇特大寒流,急剧降温达到-5℃,持续时间3 d,湿加松普遍受冻,冻死率达50%。说明福建省高海拔山区引种湿加松的适应性及速生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秃杉优良种源的层次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福建省德化葛坑林场收集的云南、湖北秃杉11个种源17个家系种源试验林的调查基础上,应用层次选择决策方法,进行秃杉优良种源选择,综合筛选出了适合福建中高海拔山区生长的10个优良种源,这些优良种源不仅在原区域生长表现优良,而且在福建也有很强的生长潜力和增产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秃杉苗高生长期划分的有序样本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秃杉苗高15d的净生长量为样本,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方法,将秃杉苗高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时期:出苗期(3月1日~5月31日)、幼苗期(6月1日~7月31日)、苗高速生期(8月1日~10月31日)、苗木生长后期(11月1日~11月30日),其中苗高速生期的高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64%。根据各时期苗木生长的特点,提出了各时期的管理措施,为培育秃杉优质壮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板栗幼林间作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幼林间作西瓜、马玲薯试验表明 ,间作林的土壤有机质、有效P、水解N含量均比人工抚育林、化学除草林的高 ;间作农作物能显著提高栗树生长 ,提早投产时间 ,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