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野牦牛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青海省大通种牛场饲养的4头公野牦牛21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驯养多年的公野牦牛部分生化指标仍保持着高海拔地区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血液生化遗传特性评述野牦牛育种价值、野家牦牛的生殖生理、野牦牛复壮家牦牛后代生产性能测定,牦犊牛肉的开发利用,野血牦公牛的推广应用等多渠道阐明了野牦牛改良复壮家牦牛是一条在现行牧业生产体制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野牦牛多学科研究和利用结果,阐述野牦牛作为牦牛复壮育种父本,其自身在血液生化遗传、繁殖性能及后代杂交优势等方面显示种质特性,评述野牦牛种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原型和环湖型牦牛、半血野牦牛肉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环湖型牦牛、高原型牦牛、半血野牦牛肉质中氨基酸、矿物质、重金属残留和药物残留含量。结果表明,胱氨酸含量在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之间,高原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但环湖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不显著:牦牛(包括高原、环湖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组氨酸含量在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之间差异显著,但两类型与半血野牦牛差异均不显著。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镁差异显著,牦牛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高原型牦牛铜、锌、铁含量与环湖型牦牛、半血野牦牛差异显著,牦牛锌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极其显著的差异,牦牛铁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牦牛钠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高原型牦牛硫含量与环湖型牦牛、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牦牛与半血野牦牛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各项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无环境污染产品标准。所有样品均未检出农药和药物残留。结果表明,导入野牦牛血液未引起家牦牛后代肉质成分的显著变化,青藏高原生产的牦牛肉具有无污染、氨基酸丰富、矿物质齐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采用含有1/2野牦牛血液的冻精为吉林当地10头黄牛输配。结果,受配牛妊娠率为100%,产犊成活率为100%,杂种后代牛在采食性能、抗寒暑能力及生长速度方面都优于本地黄牛。初步表明利用含1/2野牦牛血液的冻精改良本地黄牛有较强的种间杂种优势,可为生产利用。  相似文献   

6.
经研究和生产实践,充分证明了导入野牦牛血液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家牦牛的活重、体质、生长发育速度、产奶量和抗逆性,而且含1/2和1/4野牦牛血液的杂交后代在体型外貌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环湖型牦牛、高原型牦牛、半血野牦牛肉质中氨基酸、矿物质、重金属残留和药物残留含量.结果表明,胱氨酸含量在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之间,高原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但环湖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不显著;牦牛(包括高原、环湖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组氨酸含量在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之间差异显著,但两类型与半血野牦牛差异均不显著.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镁差异显著,牦牛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高原型牦牛铜、锌、铁含量与环湖型牦牛、半血野牦牛差异显著,牦牛锌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极其显著的差异,牦牛铁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牦牛钠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高原型牦牛硫含量与环湖型牦牛、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牦牛与半血野牦牛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各项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无环境污染产品标准.所有样品均未检出农药和药'物残留.结果表明,导入野牦牛血液未引起家牦牛后代肉质成分的显著变化,青藏高原生产的牦牛肉具有无污染、氨基酸丰富、矿物质齐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根据实地考察和查阅大量资料,对野牦牛的分布范围,数量及类型作了阐述.野牦牛仅分布于青藏高原4 500 m以上的高山寒漠,数量约2~4万头.野牦牛和家牦牛属于同种动物.论述了野牦牛的两个生态类型,祁连山型和昆仑山型.经八年试验研究证明,导入野牦牛血液明显提高了家牦牛生产性能.野血牦牛在活重、体格大小、增重速度、屠宰率、产奶量等方面,均比家牦牛高15%以上,为牦牛选育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阐述牦牛抗逆育种的途径和方法,文章对野牦牛的强抗逆性进行介绍,经过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特殊的闭锁繁育,野牦牛在体格大小、生长速度、生活力等方面远优于家牦牛,对青藏高原的各种自然条件具有极强的抗逆性,是改良、复壮家养牦牛的天然优良基因库,导入野牦牛血液,通过抗逆育种,对提高家牦牛的生活力和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半血野牦牛,横交一世代牦牛及家牦牛血液红细胞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Cu Zn-SOD)、过氧化氢酶(简称CAT)二种抗氧化酶的活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半血野牦牛、横交一世代牦牛两种酶的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薯高于家牦牛,半血野牦牛和横交一世代牦牛之间、同一类型不同性别牦牛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并对抗氧化酶活性与牦牛抗逆性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野牦牛的分布及其生态条件,并且从体型、被毛、血液生理生化、血液蛋白多态性、血清同工酶、组织代谢类型等方面阐述野牲牛对高寒、缺氧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研究野、家牦牛及其杂交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对青海大通牛场野牦牛(1岁)、大通牦牛(1~2岁)及甘肃天祝县天祝黑牦牛(1~2岁)的生长及部分血液生理指标,做了为期一年(分三期)的跟踪测定.同时,亦对三种群牦牛从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及淀粉酶4个血液生化位点和9个微卫星DNA位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生长性状方面,野牦牛头形与天祝黑牦牛差异极显著(P<0.01),野牦牛角基间宽、最大额宽与头长的比值接近欧洲原牛;三种群牦牛体重和体尺在采样期间差异极显著(P<0.0),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不均衡性,暖季(5月到10月)增重较快,冷季(10月到翌年5月)生长缓慢;但在冷季,三种群牦牛生长变化趋势不同,野牦牛和大通牦牛体重略有增加,而天祝黑牦牛体重普遍下降,说明野牦牛和大通牦牛更能适应高寒少氧及缺草的生态环境,家野牦牛间的杂交是目前提高牦牛生产性能的有效繁育措施之一.野牦牛及大通牦牛红细胞直径大于天祝黑牦牛;红细胞数(RBC)及红细胞压积(PCV)在种群和采样期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血红蛋白差异不显著;野牦牛、大通牦牛RBC在采样期间差异显著,至暖季末期(此时牧场海拔较高)达最大,而天祝黑牦牛在采样期间差异不显著,表明RBC的季节变化是野牦牛和大通牦牛能更有效地进行生理调节的标志之一.4个血液蛋白和等位酶(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淀粉酶,Amy)位点中,只有大通牦牛和天祝黑牦牛在淀粉酶位点具有多态,且其平均预期基因杂合度分别0.0531和0.0746,表明三种群牦牛在血液蛋白及等位酶水平遗传多样性贫乏;在9个微卫星DNA位点,三种群牦牛有较高的基因杂合度,野牦牛、大通牦牛和天祝黑牦牛平均预期基因杂合度分别为0.47、0.71和0.67,说明在微卫星位点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用微卫星DNA标记能充分揭示牦牛群体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3.
牦牛业是责南县畜牧业的支柱,牦牛品质退化是制约牦牛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采取导入野牦牛血液等品种改良措施,走遗传改良和非遗传改良并进的路线,对大幅度提升牦牛的肉用生产性能,提高出栏率、商品率,推进贵南县牦牛业高效、持续发展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构建野牦牛种质资源信息收集、整理及调查的方法;建立了野牦牛50头规模的可良性运作的遗传繁育基地,可年产2万支冷冻精液的动态保存库,以及0.1万~0.15万枚野牦牛冷冻胚胎动态保存库的条件与规模;创建了国内外相关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行业、协会等保护和利用野牦牛遗传资源的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外周血培养及体核型分析技术,对青海省大通牛场猎获的野牦牛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野牦牛染色体数目为2n=60,染色体臂数NF=62;常染色体形态为端着丝粒,性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公野牦牛核型为60,XY。  相似文献   

16.
采用VORTEX7.3软件对野牦牛的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野牦牛集合种群在100年内的种群动态变化接近于根据野外工作得到的种群动态,种群在100年内的灭绝概率为零。在10年内野牦牛的种群数量呈急剧下降趋势,在20~50年内野牦牛的种群数量下降趋势逐渐缓和,50年后野牦牛种群数量呈稳定下降状态,在95年时野牦牛种群数量最小为50头。在60年内野牦牛的灭绝概率为0,在60~70年内野牦牛的灭绝概率有升高的趋势,在70~90年内野牦牛的灭绝概率急剧升高,在95年时野牦牛的灭绝概率达28%。野牦牛已处在濒危状态,急需保护。野牦牛死亡率的变化对它们种群生存力的影响要大于环境变化;逐步使野牦牛生境良性发展有利于野牦牛种群的良性发展;通过野牦牛种群间进行个体交换有利于保持它们的进化潜力。  相似文献   

17.
野牦牛(Bosmutus)是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特有牛种,是家牦牛(Bosgrunniens)的最近祖先。野牦牛性情猛烈,体躯高大,体质结实粗犷,对青藏高原严寒、缺氧、多变恶劣的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野牦牛是青藏高原珍贵的野生畜种资源。本文从野牦牛的分布、类型、种群数量以及主要地理分区等方面分析了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现状,同时讨论了野牦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并提出了保存和利用野牦牛遗传资源的措施,对促进高寒牧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野牦牛是青藏高原珍贵的野生畜种资源.本文从野牦牛的分布、类型、种群数量以及主要地理分区等方面分析了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现状,同时讨论了野牦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并提出了保存和利用野牦牛遗传资源的措施,对促进高寒牧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青海省大通牛场培育的野牦牛为父本,甘肃省肃南县天然放牧饲养的肃南牦牛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试验结果表明:肃南牦牛导入野牦牛杂交改良,其后代体重、体格和产肉性能均显著高于本地牦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