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玉米授粉后去雄与去叶对穗部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玉米授粉后去雄与去除不同叶位的叶片及上部主茎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只去雄穗的产量9 882.47kg/hm2为最高,比对照增产520.13 kg/hm2,增产5.56%;带顶部1叶及主茎去雄,虽仍可增产1.36%,但增产幅度远不如去雄不带叶处理.回归分析表明:对顶叶以外的其他叶片,在去1-8叶范围内,每多去1叶,将会使穗粒数下降5.32粒,千粒重减少6.57g,减产270.3 kg/hm2.不同叶位的叶片,以果穗叶及棒3叶对玉米籽粒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玉米授粉后去雄与去除不同叶位的叶片及上部主茎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只去雄穗的产量9 882.47kg/hm2为最高,比对照增产520.13 kg/hm2,增产5.56%;带顶部1叶及主茎去雄,虽仍可增产1.36%,但增产幅度远不如去雄不带叶处理.回归分析表明:对顶叶以外的其他叶片,在去1-8叶范围内,每...  相似文献   

3.
在95000株/hm2种植密度下的玉米制种田,母本挑旗而雄穗未吐苞前带叶去雄,采取不带叶去雄作对照(CK),研究带不同叶片去雄对玉米制种田叶面积系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带1片和2片顶叶去雄,叶面积系数分别下降到6.1和5.2处理的产量均高于CK的产量.以带2片顶叶,叶面积系数为5.2的处理产量最高,为4 465 kg/hm2,比CK增产12.4%.带3片和4片顶叶去雄,叶面积系数降到4.3和3.2处理的产量比CK减产.带4片顶叶去雄,叶面积系数为3.2的处理产量最低,为3 397 kg/hm2,比CK减产6.1%.收获的穗数、果稳重、千粒重随带叶片数的增加先增后降.  相似文献   

4.
氮磷配施对水地胡麻干物质积累规律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大田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配施方式下胡麻干物质的积累规律和产量形成.结果表明:单施低氮75kg/hm2和单施中磷150kg/hm2时胡麻植株的干物质积累最大,日均增加量分别达44.11mg/d,46.16mg/d,较不施肥分别提高22.84%和28.70%.配施氮磷均为150kg/hm2胡麻植株干物质积累及最终积累量最大,日均增加量达49.30mg/d,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达4.95g,分别较不施肥提高了37.44%,37.03%.根、茎、叶、非籽粒、籽粒干物质的最终积累量和分配比率最大的处理分别为单施低磷(75kg/hm2)、施中氮(150kg/hm2)和高磷225kg/hm2、施中氮和低磷、单施中磷、施氮磷均为150kg/hm2,且单施低氮叶物质对籽粒的转移率和贡献率最大,较不施肥均有显著提高.施低氮和中磷胡麻的产量最大,达2 200.00kg/hm2,较不施肥提高36.43%.可见,150kg/hm2氮和150~225kg/hm2磷配施时胡麻的干物质积累量、籽粒干物质最终积累量和分配比率、产量均达最大.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水平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收获时,各施氮处理块茎干物质积累量比不施氮处理增加42.80%~91.59%,且施氮120 kg.hm-2处理最高;在磷钾肥的基础上施用氮肥增加了马铃薯的产量,增产幅度为22.30%~61.48%;施氮120 kg.hm-2处理产量增加幅度最大,且产量极显著地高于施氮60 kg.hm-2和不施氮处理。  相似文献   

6.
杂交玉米制种带叶去雄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摸苞带叶去雄是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针对辽西地区杂交玉米种带不同数量叶片去雄对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带1-2片叶去雄,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平均增产450 kg·hm^-2。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钾肥施用方式对高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吉杂305号和吉杂87号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设计4个施钾肥处理(K0:不施钾;K1:基施钾120 kg/hm2;K2:基施钾90 kg/hm2+追施钾30 kg/hm2;K3:基施钾60 kg/hm2+追施钾60 kg/hm2),探讨钾肥施用方式对高粱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确定最佳的钾肥施用方式.[结果]施用钾肥可提高高梁植株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淀粉含量、产量及经济系数.2个高粱品种叶面积均表现为K0<K1<K2<K3,经济系数表现为K0<K3<K2<K1,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淀粉含量、籽粒产量均表现为K0<K3<K1<K2.杂305号K2、K1、K3处理产量分别比K0处理显著提高15.6%、9.3%、8.9%,吉杂87号K2、K1、K3处理产量分别比K0处理显著提高12.5%、8.1%、7.8%.[结论]基施钾90 kg/hm2+追施钾30 kg/hm2为钾肥的最佳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施氮0,75,150,225,300和375 kg·hm-2对杂交棉豫杂37号在不同生育阶段其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积累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杂交棉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积累量,特别是显著提高了杂交棉后期干物质与氮、磷、钾的积累量及积累比例.就产量水平看,本试验以施氮量300 kg·hm-2的子棉产量最高,比施氮量225 kg·hm-2的增产1.66%,但增产不显著;而施氮量达375 kg·hm-2,其子棉产量比300 kg·hm-2的减产3.92%、比225 kg·hm-2减产2.23%.随施氮量增加,氮肥利用率明显下降,而磷和钾的利用提高.就纤维品质指标看,施氮可以提高纤维长度和纤维比强度,而施氮处理间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差别不大,以225 kg·hm-2处理的纤维比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9.
施用不同新型增效尿素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在浙北的黄松田上,以高产水稻品种明珠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新型增效尿素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普通尿素和海藻尿素时,稻谷产量随氮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而施用腐植酸尿素和氨基酸尿素时,中等氮用量(180 kg N·hm-2)处理的稻谷产量最高。水稻地上部N总吸收量按下列次序递减:海藻尿素(253.5 kg N·hm-2)>腐植酸尿素(242.1 kg N·hm.2) >普通尿素(236.8 kg N·hm-2)>氨基酸尿素(230.8 kg N·hm-2)。N总吸收量和每100 kg籽粒需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而干物质生产效率、稻谷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养分内部利用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水稻稻谷产量与每100 kg籽粒需氮量、干物质生产效率、稻谷生产效率、养分内部利用效率、氮素收获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用量应当控制在180 kg N·hm-2左右。3种新型增效尿素只有在施用中氮用量(180 kg N·hm-2)时才表现出比普通尿素更大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水平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冬小麦生育期群体数量、地上部养分和干物质累积、产量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在中肥以上水平可显著提高产量,但高肥与中肥相比增产不显著,说明中肥施用量较适宜,产量达6 927.1kg/hm2,比农民习惯施肥量增产13.4%,施有机肥处理可达10 443.7kg/hm2的超高产水平,比高肥增产49.1%;生育期群体数量、养分和干物质累积量大体随施肥水平提高而提高,中肥、高肥和施有机肥处理的成穗数分别为539.2、599.2和891.7万/hm2,三者间差异显著,成熟期干物质累积量则分别为15 254.1、15 600.8和26 026.2kg/hm2,施有机肥处理显著大于高肥和中肥处理;氮磷钾配施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以中肥最高,N和P肥利用率分别为44.5%和24.7%,农民习惯施肥量仅为15.9%和3.7%,施有机肥处理可达71.8%和40.2%。综合来看,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在只施化肥的情况下,N、P2O5、K2O适宜用量分别为180、120、75kg/hm2(目标产量7 000kg/hm2);在基施干牛粪20 000kg/hm2情况下,施N、P2O5、K2O分别为240、150、120kg/hm2,可获得超高产(目标产量10 500kg/hm2)。  相似文献   

11.
以粮饲兼用型玉米主栽品种龙单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水平对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在施肥量为N160 kg·hm^-2、P2O575 kg·hm^-2、K2O50 kg·hm^-2时,籽粒产量、淀粉含量和赖氨酸含量最高,在施肥量为N160 kg·hm^-2、P2O5100 kg·hm^-2、K2O50 kg·hm^-2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玉米品种“农大108”优质高产栽培与密度及施肥量(NPK)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农大108籽粒产量形成的数学模型及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方案。结果表明:4项农艺措施对籽粒产量影响顺序为钾肥>氮肥>磷肥>密度;在本试验条件下,农 大108籽 粒 产 量 要 达 到7000 kg·hm^-2以上,其优化农艺措施区间是:栽植密度5.90万~6.25万株· hm^-2,施尿素341.33~374.10 kg·hm^-2,施过磷酸钙460.58~554.85 kg·hm^-2,施硫酸钾234.23~279.23 kg·hm^-2。  相似文献   

13.
以规模经营农场4000hm^2粮田为研究区,在地理信息平台ARCGIS上,利用GPS定位网格化采集土壤样品2002个,建立22个水稻高产千亩方示范基地。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土壤快速测定方法为当季水稻进行推荐施肥,水稻平均产量10402.5kg·hm^-2比常规9429.0kg·hm^-2,增产973.5kg·hm^-2,平均增产10.33%,增收1786.8元·hm^-1。研究结果为精准施肥技术示范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叶豌豆MZ-1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针叶豌豆新品种MZ-1和对照品种多纳夫的抗旱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针叶豌豆MZ-1的产量和地上生物量均高于对照多纳夫,与多纳夫相比,增产454.15~843.80 kg/hm^2,干物质生产效能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3.13~7.73 kg/(hm^2.mm)和2.37~3.85 kg/(hm^2.mm),开花期植株成活数量及存活率明显提高,相对于对照品种多纳夫的抗旱指数为6.28,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硫酸锌不同施用量对垦鉴稻5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锌含量0.1 ug·kg-1的盐碱土条件下,各处理的穗长、不同粒位的实粒数、实粒重、穗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施入30 kg·hm-2硫酸锌时的穗长、不同粒位的实粒重、下部一、二次枝梗数、千粒重及产量与对照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产量较对照增产达65.5%。穗长与二次枝梗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接近显著水平。可见,盐碱地种稻施用硫酸锌是十分必要的,试验条件下以30 kg·hm-2七水合硫酸锌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对汉油9号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栽培因子对汉油9号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施氮量>施钾量>播期>磷肥>密度.用降维法分析各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纯氮167.85 kg产量最高,每公顷施纯磷96.6 kg产量最高,每公顷施纯钾75.6 kg产量最高;播期为9月11日产量最高,密度为12.3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经过计算机模拟寻优,产量大于3 150 kg· hm^-2栽培方案有93套,相应的农艺措施为播期9月9-11日,密度11.70~12.30万株·hm^-2,纯氮量174 ~186 kg· hm^-2,纯磷量为85.95 ~94.05 kg· hm^-2,纯钾量为84.90 ~95.10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施肥对盐碱地条件下种植的甜高粱性状的影响,在大庆地区盐碱土壤条件下,研究施肥对3个甜高粱品种生物产量及含糖等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甜高粱生物产量、叶片数和出汁率均有极显著影响,对穗重有显著影响,品种与施肥处理之间互作对各性状均无显著影响。对甜高粱7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叶片数与生物产量、株高、糖产量、糖锤度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出汁率与糖锤度存在负相关性。甜高粱生产上,应该根据品种的需肥特性,土壤、气候条件,目标性状来科学合理施肥。大庆地区应结合A1(磷酸二铵750.00kg·hm-2)和A4(磷酸二铵187.50kg·hm-2和硫酸钾187.50kg·hm-2)施肥,可提高甜高粱的生物产量、糖锤度和糖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宜三江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选用10、11、12叶的15个水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产潜力最大的为10叶品种三江1号和11叶品种垦稻17,其产量分别为11 070和10 875kg·hm-2,分别增产12.8%和10.9%。产量最低的为垦稻16和垦稻12,产量为7 740和8 820kg·hm-2。综合分析各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推荐在三江地区生产中可以大面积种植的10叶品种为三江1号,11叶品种有垦稻17、垦稻22和三江3号,12叶品种垦鉴稻6号。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施锌水平对盐碱地玉米生理特性及籽粒锌含量的影响,以科河699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根据不同施锌肥方式设置6个处理:T0(0 kg·hm-2)、T1(7.5 kg·hm-2)、T2(15 kg·hm-2)、T3(22.5 kg·hm-2)、T4(30 kg·hm-2)、T5(37.5 kg·hm-2),测定不同处理下玉米生理特性、籽粒锌含量及产量。结果表明,施锌降低了盐碱地玉米叶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灌浆期T3处理的叶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分别较T0处理降低了22.3%、24.7%、15.9%;施锌提高了玉米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大喇叭口期T3处理的超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分别较T0处理提高了68.7%、152.1%和72.6%;同时,玉米籽粒锌含量和产量随施锌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T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T3处理能提高玉米叶片及茎秆中锌素的转移率及贡献率,减少玉米秃尖,增加穗长、穗粒数和百粒重,从而提高玉米籽粒锌含量和产量。以上结果表明,适量施锌肥可以提高玉米叶片生理活性,增强玉米对盐碱环境的抵抗能力,且当施锌量为22.5 kg·hm-2时玉米产量及籽粒锌含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是中国重要的强筋春小麦产区,虽然培育出了多个优质强筋麦品种,但是如何通过合理的施肥技术等保证小麦品质已成为黑龙江小麦生产的重要问题。作为品质鉴定指标,麦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含量比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更具代表性。为此,在相同HMW-GS背景下研究了氮肥与硫肥施用对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含量的影响。试验分设4个施肥处理(未施肥、单施纯硫50 kg.hm-2、单施纯氮150 kg.hm-2、纯硫50 kg.hm-2+纯氮150 kg.hm-2)。结果表明:氮肥与硫肥的不同处理对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和麦谷蛋白大聚合体有明显影响。施硫肥、氮肥以及2种肥料混施提高了上述2个品质指标及其比值。综合研究表明,在3种处理方式上,氮肥与硫肥混合施用对蛋白质、麦谷蛋白大聚合体影响最大。因此,生产上在提高氮肥用量的同时,可通过增施硫肥,达到小麦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