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季节对牛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牧场生鲜牛奶为实验材料,用乳成分分析仪测定T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12个月每日牧场生鲜牛奶的脂肪、蛋白质、密度、非乳脂固体等指标,研究了季节变化对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对乳成分有较显著的影响,其中秋季的牛乳乳脂肪、蛋白质及非乳脂固体的含量为四季之首.实验证明,季节对乳成分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水牛乳能值与乳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获得水牛乳能值(E,MJ/kg)与乳蛋白质(P)、乳脂肪(F)、乳中总固形物(TSC)及乳糖(L)含量的回归关系,本文对原有测定乳中热晕的方法进行改良,采用经冷冻干燥仪冻干后获得乳粉的方法替代通过烘干获得乳粉的方法,再测定乳中热量,采集泌乳第2周至第11周的原乳样,共采集240份原乳样,资料完整的乳样个数实际为233.测定结果显示,水牛原乳的乳蛋白质、乳脂肪、乳总固形物和乳糖含量及乳能值分别为(4.7±0.2)%、(6.8±0.5)%、(17.0±0.5)%、(5.5±0.2)%和(4.4±0.2)MJ/kg.应用Excel 2003内部函数LINEST求得水牛原乳中乳成分(%)与乳中热量(E,MJ/kg)之间的回归关系如下:E=0.318 1F+0.333 5P+0.085 5L+0.421 6(n=233,R2=0.828 142,P<0.000 1)、E=0.325 7F+0.326 7P+0.870 9(n=233,R2=0.820 045 86,P<0.000 1)、E=0.346 781 TSC+0.011 291F-1.446 069(n=233,R2=0.826 169,P<0.000 1)、E=0.352 496 TSC-1.488 11(n=233,R2=0.825 623,P<0.000 1).由此可见,水牛乳能值与水牛乳蛋白质、乳脂肪及乳糖含量呈较强的线性回归关系,可通过水牛乳蛋白质、乳脂肪、乳糖及乳总固形物含量预测水牛乳能值.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分析水牛乳成分中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和乳尿素氮含量及其与乳能量的相关性,建立产奶净能的预测模型,用于奶水牛泌乳期科学的饲养管理。试验采取云南省主要奶水牛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2014—2015年9—12月份送达昆明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的304个原料乳样本,水牛乳的乳成分由昆明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用MilkoScan FT+FC乳成分体细胞联用仪和MilkoScan FT 120乳成分分析仪测定,鲜乳经真空干燥箱恒温烘干后用氧弹式热量计测定乳能量。结果表明:乳脂肪、乳蛋白、乳糖、乳尿素氮、乳总固形物含量和乳能量分别为6.45%、4.55%、5.31%、13.60 mg/dL、18.77%和4.02 MJ/kg;乳能量分别与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r=0.896 0、r=0.563 0,P0.01),乳能量受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大。分别以乳脂肪(F),乳脂肪和乳蛋白(F和P),乳脂肪、乳蛋白和乳糖(F、P和La),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和乳尿素氮含量(F、P、La和MUN)为预测因子,建立的预测乳能量(E)的一元、二元、三元及四元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均在0.90以上,方程分别为:E=0.388F+1.540(R~2=0.933 6,P0.01);E=0.373F+0.221P+0.460(R~2=0.926 7,P0.01);E=0.396F+0.186P+0.105La-0.104(R~2=0.954 0,P0.01);E=0.397F+0.187P+0.106La+0.002MUN-0.146(R~2=0.958 0,P0.01)。由此可见,可通过水牛乳中的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及乳尿素氮含量预测水牛乳产奶净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利用玉米乳杆菌和坚强肠球菌,进行全株玉米的青贮中试试验,感官评定的结果表明,乳酸菌处理组青贮品质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的感官评定得分比对照组提高15%。饲喂试验表明,添加乳酸菌的玉米青贮饲料能显著提高牛乳中蛋白质和非脂乳固体的含量(p<0.05),而对乳脂肪的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包头地区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季节性变化,对某规模化牛场2007~2012年6年的产奶量和乳成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了该地区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8月份产奶量较高、乳蛋白和乳脂率较低(各月间P≥0.05)。10~次年2月份产奶量较低、乳蛋白和乳脂率较高(各月间P≥0.05)。3月和9月份,产奶量、乳蛋白质和乳脂率均居中(P≥0.05)。3月份开始产奶量上升、乳蛋白质和乳脂率下降(2~5月相邻月间P≥0.05,相隔月间P0.05),9月份开始产奶量开始快速下降、乳蛋白质和乳脂率快速上升(8月与9月间P0.05)。各月份乳糖含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有与产奶量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乳蛋白质和乳脂率的变化相反。包头地区奶牛产奶量有春季开始上升、夏季最高、秋季开始下降和冬季最低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乳蛋白和乳脂率变化趋势与产奶量变化正相反。产奶量、乳蛋白质和乳脂率秋季变化速度和幅度大于春季。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牦牛乳常规营养成分以及不同成分间的相关关系,为下一步牦牛乳用性能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对青海高原型牦牛纯放牧条件下(7月底)牦牛乳成分进行了测定,利用SPSS软件对各营养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纯放牧条件下,牦牛乳乳脂率为7.42±1.8956%,乳蛋白率为3.91±0.1619%,乳糖为5.88±0.2375%,非脂乳固体为10.78±0.4238%,密度为1033.45±2.3144kg/m^3,冰点为-0.7377±0.0346℃,盐为0.82±0.041%,电导率为4.74±0.0821s/m。相关性分析表明乳脂肪与密度和盐呈极显著负相关,乳蛋白质、乳糖、非脂乳固体、密度、盐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冰点与乳糖、乳蛋白、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冰点与密度和盐没有相关性,电导率与各乳成分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影响奶牛乳成分的因素很多,其中饲粮条件是影响乳成分的决定性因素。保护性脂肪属于过瘤胃脂肪,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保护性脂肪能够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本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脂肪能够极显著地提高乳脂率(p<0.01),并使乳密度显著降低(p<0.05),对产奶量、乳蛋白质和非脂乳固形物的含量影响不大(p>0.05)。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包头地区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季节性变化,对某规模化牛场2007-2012年连续6年的产奶量和乳成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了该地区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产奶量每年2月末、3月初开始快速提高.至5~8月达到最高区域.8月末、9月初开始产奶量急速下降(P〈0.05),至10月末、11月初降到最低区域。乳蛋白质和乳脂率每年2月末3月开始渐渐下降。在5~7月降到最低,8月末、9月初大幅度提高(P〈0.05),至10月末、11月初达到最高区域。乳糖变化规律与产奶量一致。而与乳蛋白质和乳脂率的变化相反。包头地区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每年有较一致的季节性变化.尤其是乳蛋白和乳脂率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牛初乳、常乳及乳房炎乳乳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差异。对扬州大学试验农牧场36头中国荷斯坦牛乳常规成分、乳密度和导电率进行了测定(其中初乳牛6头,产奶时间为产犊后1h到第8d。正常乳16头(无隐性乳房炎),患不同程度隐性乳房炎奶牛14头)。结果表明: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初乳的乳蛋白率、SNF含量、密度和滴定酸度逐渐下降.乳脂率在波动中下降.导电率无明显变化规律:正常乳与隐性乳房炎乳乳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导电率差异显著(P〈0.05),蛋白率、SNF、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牛初乳、常乳及乳房炎乳乳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差异。对扬州大学试验农牧场36头中国荷斯坦牛乳常规成分、乳密度和导电率进行了测定(其中初乳牛6头,产奶时间为产犊后1h到第8天,正常乳16头(无隐性乳房炎),患不同程度隐性乳房炎奶牛14头)。结果表明,初乳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乳蛋白率、SNF含量、密度和滴定酸度逐渐下降,乳脂率在波动中下降,导电率无明显变化规律;正常乳与隐性乳房炎乳乳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导电率差异显著(P〈0.05),蛋白率、SNF、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随泌乳时间的延长,初乳中的理化指标的测量值呈下降趋势;乳汁导电率、SNF、密度、乳蛋白率和酸度可作为鉴别常乳和隐性乳房炎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牛奶中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牛奶的品质和风味。牛奶中乳蛋白主要可以分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种类型,其合成代谢过程均受到mTOR信号分子通路、JAK-STAT信号分子通路、GCN2-eIF2a信号分子通路的影响。牛奶中乳脂肪主要为三酰基甘油酯、磷脂等,对于牛奶的营养和风味均有重要影响,其受到脂肪酸相关酶ACACA、FAS、SCD1的调控。饲料营养是影响牛奶中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关键因素之一,包括精粗饲料配比及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等方面。本文对牛奶中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合成调控机理,及日粮组成对其的影响机制进行阐述,为改善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从优质青贮饲料中分离鉴定并筛选的2株乳酸菌进行全株玉米的青贮中试试验,玉米青贮30天即可成熟。感官评定的结果表明,乳酸菌处理组的青贮饲料品质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饲喂添加乳酸菌的玉米青贮饲料对奶牛的产奶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牛乳中蛋白质和非脂乳固体的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而对乳脂肪的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饲料蛋白质组分对泌乳奶牛乳脂率和乳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采用粗蛋白质相同而蛋白质组分水平不同的四种日粮(日粮粗蛋白质中瘤胃未降解蛋白质(RUP)比例由35.9%逐步提高到40.9%,其他营养成分基本保持一致),选择32头处于中产水平的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胎次和泌乳日龄按配对法随机分为四组,研究了不同蛋白质组分水平的日粮对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蛋白质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粗蛋白质相同而蛋白质组分水平不同的日粮对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蛋白产量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乳脂率有下降的趋势,乳蛋白产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鲜乳的乳成分随季节、温度、挤乳时间及次数变化明显,导致用其直接加工的酸乳品质差异较大,因此,本实验研究了不同乳蛋白、乳脂肪和乳糖添加量对酸乳贮藏期间酸度和持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乳贮藏持水性随乳蛋白、乳脂肪和乳糖添加量的升高而明显增强;酸度随乳蛋白添加量的增加明显上升,而脂肪和乳糖添加量对凝固型酸乳贮藏酸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质性状相关基因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质性状为奶牛重要的经济性状,主要包括乳蛋白量、乳蛋白率、乳脂量和乳脂率等。乳质性状改良是当今遗传育种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候选基因策略寻找影响乳质性状的功能基因或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并将其应用于奶牛乳质性状的分子育种实践已经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发展趋势。目前针对乳质性状的功能基因或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作者就参与泌乳调控的乳质相关基因、脂肪合成与次生物质代谢通路,以及其他一些与乳质性状相关基因及功能性单核苷酸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奶牛泌乳基因组学研究快速发展,在奶牛营养基因组学领域取得很多研究成果.已确定STA T5、mTOR、SREBP等乳蛋白和乳脂肪合成正向调控关键基因及SOCS3、GSK3Beta等负向调控基因,但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更多的泌乳关键基因尚待挖掘以阐明乳品质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7.
采用乳成分分析仪和近红外光谱仪比较分析了牛奶中的乳脂肪和乳蛋白。分析结果表明,二者没有显著差异,近红外光谱仪可以代替乳成分分析仪用来检测牛奶中的乳脂肪和乳蛋白。  相似文献   

18.
乳脂肪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脂肪是牛乳的主要营养成分,也是衡量牛奶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牛乳营养品质低下已经成为中国奶业健康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作者就乳脂肪的概况及影响乳脂率的因素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拜益生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作用及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10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头,其中5组为实验组,5组为对照组。从产前7d开始至产后60d,实验组每天每头牛添加拜益生40g,其余饲养管理与对照组完全一致。每15d测定一次产奶量,每个月测定一次DHI。[结果]表明:实验组日均产奶量与对照组比较,提高1.84~2.28kg/头.d-1,差异显著(P0.05);产后第30d,实验组牛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0.4%、0.37%,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总固体率提高0.83%,体细胞数降低15.64万/mL,差异均显著(P0.05);产后第60d,实验组牛奶的乳脂率提高0.27%,体细胞数降低16.79万/mL,差异显著(P0.05),乳蛋白率和总固体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不显著。[结论]拜益生对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改善牛奶品质和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