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自主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Y-78为出发菌株,采用单一诱变(紫外线辐照法、亚硝基胍法)和复合诱变(硫酸二乙酯-紫外、亚硝基胍-紫外)等方法进行诱变育种。经抑菌圈筛选、苯乳酸含量测定及遗传稳定性鉴定,最终由亚硝基胍-紫外复合诱变获得一株高产苯乳酸的优良突变株,其苯乳酸产量高达712 mg·L~(-1),比出发菌株246 mg·L~(-1)提高了2.89倍,为后续工业化生产苯乳酸提供了优良的菌种。  相似文献   

2.
高产纤维素酶黑曲霉菌株的化学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F1)为出发菌株,经过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和氯化锂诱变处理,选育出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L1.在适宜条件下,其产CMCase活力为出发菌株的150.2%.  相似文献   

3.
不同诱变方法提高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阐述了紫外、硫酸二乙酯和亚硝基胍三种诱变方法对发菌株绿色木霉TV-96进行诱变以提高其产酶的能力.确定了紫外、硫酸二乙酯和亚硝基胍的最佳诱变时间分别为:120秒、35分钟和2.5分钟;得到了31株菌株的HC值比出发菌株大,通过复筛,发现31株菌株中,有22株的产酶能力比出发菌株有提高,且突变菌株NTG8的产酶能力最高值为4 37 μgG/ml·min,是出发菌株的2.03倍,并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化学诱变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化学诱变剂对高产纤维素酶生产菌的选育。[方法]以1株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F1)为出发菌株,经过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和氯化锂诱变处理,选育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生产菌。[结果]经LiCl诱变后,得到1株产酶活力较高的菌株L6,相对酶活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5.7%。[结论]化学诱变是诱变微生物、筛选优良菌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香蕉冠腐病拮抗细菌B68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枯草芽孢杆菌B 68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硫酸二乙酯以及紫外线(UV) 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方法,从大量突变株中进行筛选,最后共获得8株优良菌株。其中紫外线诱变获3株,编号为U-28、U-43和U-116,它们对香蕉冠腐病的抑菌效果比原始菌株B 68提高了3.55%、4.37%和3.64%;硫酸二乙酯诱变也获得3株,编号为D-24、D-26、D-87,抑菌效果比原始菌株B 68提高了4.22%、8.48%、3.83%;复合诱变最终获得2株突变株,编号为UD-7,UD-93,抑菌效果比原始菌株B 68提高了2.27%、2.86%。经过传代10代后发现突变株比原始菌株B 68更能保持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复合诱变选育高产纤维素酶黑曲霉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育高产纤维素酶生产菌。[方法]以1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F1)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选育出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生产菌。[结果]在适宜条件下,选育得到的菌株D3产CMC活力为出发菌株的145.5%。[结论]NTG、DES和紫外线作用机理不同,但都能对微生物细胞中的DNA造成突变,使其具有新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辅酶Q10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1.1416为出发菌株,考察了紫外线(UV)、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NTG)和硫酸二乙脂(DES)对该菌株产生辅酶Q10能力的诱变效应,并结合辅酶Q10合成途径设计了快速筛选辅酶Q10高产菌株的模型。结果表明:NTG和DES交替诱变处理根癌土壤杆菌1.1416具有较好的诱变效果,筛选到的突变株AGR0619和AGR0610的辅酶Q10总产量分别提高了137.49%和156.07%。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育B1a组分较高的阿维菌素高产菌株。[方法]通过紫外线-氯化锂(LiCl)和紫外线-亚硝基胍(NTG)对阿维链霉菌N-5-6进行了复合诱变处理。[结果]以1.00 mol/L的LiCl和60s的紫外线照射时间以及以45 s的UV照射时间和0.8 mg/ml的NTG浓度分别对出发菌株进行复合诱变处理,通过筛选得到13株总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0%以上的突变株,经HPLC检测,其中7株B1a组分含量较高,均在45%以上。菌株H02180的B1a含量达到了51.35%,比出发菌株N-5-6的B1a含量提高了65.1%;菌株H02108的B1a含量达到了51.26%,比出发菌株N-5-6的含量提高了64.8%。[结论]采用紫外线和氯化锂、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这2种复合诱变方法对于阿维链霉菌的高产菌株的选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从豆豉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γ-聚谷氨酸(γ-PGA)的菌株,经过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其中Bacillus subtilis HD11γ-PGA产率最高,达6.8g/L。以HD11作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和亚硝基胍对其进行复合诱变,分离筛选得到一株稳定的高产突变株Bacillus subtilisHD-F9,经摇瓶发酵γ-聚谷氨酸的含量达到10.72g/L,较出发菌株提高56.3%。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紫外线及紫外线加氯化锂复合诱变方式对烟草赤星病有控病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Ata28生防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结果经紫外线处理获得正突变菌株14株,将抑菌带最宽的突变株UV-126作遗传稳定性试验,其结果不理想.经复合诱变获得正突变菌株8株,其中突变株Uvl-199抑菌带宽由出发菌株的8.4 mm提高到9.7 mm,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5.5%,高于UV-126,且传代稳定.实验结果表明,拮抗菌Ata28菌株对紫外线及紫外线加氯化锂复合诱变均比较敏感,但紫外线加氯化锂复合诱变对拮抗菌Ata28的拮抗性能具有更好的提高作用.控病实验表明,Uvl-199比出发菌株的防治效果有较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复合诱变选育高产纤维素酶绿色木霉菌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选育高纤维素酶活的绿色木霉菌株。[方法]以一株绿色木霉F1为出发菌株,以每一轮诱变处理筛选到的酶活最高的突变株作为下一轮诱变的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亚硝基胍(NTG)、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计录菌落数,计算致死率并测定CMCase的酶活。[结果]紫外线处理200 s时,孢子的致死率接近100%。U1突变株的相对酶活最高,为出发菌株F1的110.4%。NTG处理50 min时,孢子的致死率接近100%,N4诱变菌株的相对酶活最高,为出发菌株F1的128.9%。DES处理50 min时的诱变致死率接近100%,D8菌株的配对酶活最高,相对酶活为出发菌株F1的140.6%。[结论]得到了一株产酶量高且性状稳定的高产绿色木霉菌株D8,其CMCase相对酶活较出发菌株F1提高了40.6%。  相似文献   

12.
小麦纹枯病生防菌株S 024的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种诱变方法(紫外线、微波、LiCl,LiCl 紫外线、LiCl 紫外线 微波)对出发菌株S 024进行了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几种诱变方法对S 024的诱变效果差异较大,紫外线(UV)照射和LiCl处理均未能筛选到正突变菌株;微波(MV)处理(50,100 s)可选育出高效菌株,LiCl和UV复合诱变处理的效果最好,共筛选到3个高效菌株(LiU-024-1,LiU-024-4,LiU-024-9),其中LiU-024-4菌株抑菌率比出发菌株S 024提高了34.44%;连续3代转代培养,其产生抗生素的能力基本稳定.用MV对3株高效菌株再进行诱变处理,其抑菌活性基本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朱琪  王维  兰时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796-7799
[目的]对脂肪酶产生菌黑曲霉ZW-1进行复合诱变育种研究。[方法]以脂肪酶产生菌黑曲霉ZW-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微波及硫酸二乙酯进行复合诱变得到变异株,对筛选出的变异株产生的脂肪酶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试验选育到1株脂肪酶产量较高的变异株8632;在适宜条件下,该菌株产生的脂肪酶活力达104.62 I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25.86%;遗传稳定性试验表明该突变株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结论]该研究为满足脂肪酶在工业生产中的需求提供了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诱变育种提高假丝酵母油脂的含量。[方法]以假丝酵母为出发菌种,利用紫外诱变、微波诱变及紫外和微波复合诱变分别对出发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出生物量和吸光度均较大的菌株。[结果]酵母菌经紫外和微波诱变其生物量均比对照提高。在酵母产脂高产菌株的筛选中,微波与紫外线复合诱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获得一高产酵母菌株Candida Yeast-1,其生物量比出发菌株提高率为43.3%,菌体油脂的吸光度比出发菌株提高率为32.1%。用索氏提取法测定其脂肪含量,脂肪含量提高了17.2%。[结论]对假丝酵母进行紫外、微波及复合诱变均能有效地提高其产脂率。  相似文献   

15.
复合诱变选育腈水合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择有效的方法选育稳定的腈水合酶高产菌株。[方法]以Rhodococcus sp.HUST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对其进行复合诱变处理,选育出酶活力高的突变株进行培养并测定腈水合酶活性。[结果]菌株HUST复合诱变的条件为:出发菌株在距离为15cm时紫外诱变45s后再经1.1%的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20min,然后进行有利突变株的筛选,通过初筛、复筛和遗传稳定性试验,获得1株遗传性状稳定的腈水合酶高产菌株HUST-1,其酶活高达698.6U,比诱变前提高了68.3%。[结论]通过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能选育出有较高腈水合酶活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16.
刘焕民  葛向阳  张伟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18-13919,13922
[目的]筛选L-缬氨酸高产菌株并研究其发酵条件。[方法]以黄色短杆菌(Brebvibacterium flavum)突变株ZGH6128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UV)、硫酸二乙酯(DES)和亚硝基胍(NTG)3种诱变剂进行诱变处理,通过摇瓶培养筛选出L-缬氨酸高产突变菌株。[结果]经过UV、DES和NTG 3种诱变剂处理菌株ZGH6128,逐步获得菌株JVHK597,并具有Leu营养缺陷、Ile营养缺陷、Met营养缺陷、α-AB抗性、2-TA抗性5种遗传标记。在未优化的条件下,菌株JVHK597摇瓶发酵72 h的产酸量达41.2 g/L。8次传代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VHK597的产酸能力稳定,经鉴定,菌株JVHK597的基因型为(Leu-,Ile-,Met-,α-ABr,2-TAr),遗传标记具有稳定性。发酵培养基中硫酸镁(MgSO4.7H2O)和磷酸二氢钾的含量分别为0.6和1.4 g/L时,最有利于菌株生产L-缬氨酸。[结论]试验筛选出了L-缬氨酸高产菌株JVHK597,并为其发酵培养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7.
脲酶催化尿素的水解生成形成铵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巴氏芽孢八叠球菌ATCC11859为出发菌株, 通过亚硝基胍诱变,得到高产脲酶突变株。其中菌株B\|20的脲酶活性最高,为28.4 mmol/min,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07%。对该菌株接种量、氮源种类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接种量为10%,且采用大豆粉为氮源时,脲酶活性最高为32.9 mmol/min。对脲酶高产菌株的选育表明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产纤维素酶的黑曲霉菌种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纤维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菌落直径较大的黑霉菌株W1作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检测诱变菌株在不同发酵时间的纤维素酶活力。[结果]黑曲霉W1经紫外线诱变10 min达到92%致死率。在试验检测的108 h范围内,随着培养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延长,出发菌株W1菌株和从中筛选出的高产纤维素酶菌株NW1的酶活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NW1在28℃100r/min培养84 h后酶活最高达到1.515 U/ml,W1培养84 h酶活达到0.958 U/ml,较出发菌株W1提高了1.58倍。之后2者的酶活都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稍有降低。利用0.1%刚果红染液初步检测诱变10 min的黑曲霉分泌纤维素酶情况,结果发现诱变菌株NW1分泌纤维素酶能力最强。[结论]黑曲霉诱变菌株具有较强的分泌纤维素酶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