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柱头直接授粉法、柱头直接授粉+切花柱授粉法、柱头直接授粉+花柱嫁接法等技术对克服百合杂种系内及杂种系间受精前杂交障碍的影响。结果发现:所试验的几个杂种系内杂交组合中,柱头直接授粉法能使各组合结果率均达到100%。所试验的几个杂种系间杂交组合中,柱头直接授粉法不能促使父本花粉管进入子房;柱头直接授粉+切花柱授粉法能促使部分花粉管进入子房,但定向转向珠孔端的花粉管不多,该方法使亚洲百合(♀)×东方百合3个组合中获得果实及少量种子;柱头直接授粉+花柱嫁接法使亚洲百合(♀)×东方百合组合有少量花粉管进入子房,并可能发生向珠孔端的定向生长,采用离体子房切片-胚珠培养后,有一个组合获得1株小苗。  相似文献   

2.
百合不同离体授粉方法的杂交结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百合(Lilium ssp.)杂交受精前障碍,以5个杂种系品种和1个野生种为试材,采用离体柱头授粉、高体切割花柱授粉和离体子房授粉方法进行离体授粉杂交.结果显示,对于近缘杂交,离体柱头授粉的子房膨大率和结实率分别为30%和15%,高体切割花柱授粉的为15%和5%,离体子房授粉的为25%和5%;不同杂种系间杂交组合3种授粉方法的子房膨大率和结实率分别为17%和13%、3%和3%、10%和3%.百合杂交组合类型对高体授粉杂交结实率有明显影响;近缘杂交或系内杂交组合的子房膨大率和结实率高于远缘杂交(系间杂交)组合.在3种离体授粉方法中以高体柱头授粉的效果最好,其余2种方法的效果基本相同.采用胚培救方法获得了部分杂交组合的幼苗,经ISSR分子标记鉴定了杂种的真实性,表明通过离体授粉方法可以获得百合远缘杂交的真实杂种.  相似文献   

3.
克服百合自交及杂交障碍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亚洲百合普瑞头(Lilium asitic hybrids CV.Prato)和麝香百合雪皇后(Lilium longiflorum CV.SnowQueen)为材料,研究了23种授粉方法和4种胚挽救方法对百合自交及杂交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蕾期多次授粉和延迟多次授粉对克服百合自交的受精前障碍效果较好;切割花柱授粉(应多次授粉)和离体授粉对克服百合杂交的受精前障碍具有~定效果;胚珠培养和胚培养对克服百合受精后障碍较为有效;外源激素可诱导子房的膨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野生紫斑百合远缘杂交亲和性及克服杂交障碍的措施,为野生紫斑百合资源开发利用及具有绿色、清香、抗性等优良性状的百合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云南地区野生紫斑百合及栽培品系东方百合(7个品种)和OT百合(5个品种)为材料,采用切割花柱(CS)和常规授粉(NP)两种方法进行远缘杂交,分析紫斑百合与东方百合和OT百合的远缘杂交亲和性,通过荧光显微技术观察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动态,并通过染色体法鉴定F1代的倍性.[结果]常规授粉方式下,紫斑百合作母本的12个杂交组合中仅紫斑百合×索邦(NP)、紫斑百合×西诺红(NP)和紫斑百合×布卡迪(NP)3个杂交组合的亲和性相对较好,其他9个组合(NP)均杂交不亲和,存在受精前障碍,但切割花柱授粉方式下,紫斑百合作母本的12个杂交组合均具有不同程度亲和性,其中,紫斑百合×罗宾娜(CS)杂交亲和性最佳,其子房膨大率、有胚率、杂种胚萌发率和亲和指数分别为40.00%、15.12%、43.08%和6.05.以紫斑百合为父本的6个杂交组合在两种授粉方式下的杂交亲和性整体较差,仅切割花柱授粉方式下的罗宾娜×紫斑百合(CS)的子房膨大率和有胚率分别为20.00%和10.71%,其他5个杂交组合的子房假膨大或授粉后不久枯萎衰败.紫斑百合×索邦(CS)授粉后其花粉管到达子房胚珠的时间比紫斑百合×索邦(NP)提前4 d,有利于减少花粉管伸长过程中的营养消耗及杂交障碍的克服.西诺红×紫斑百合(NP)和黄天霸×紫斑百合(NP)2个杂交组合授粉8 h后花粉均在雌蕊柱头上萌发,花粉管沿着花柱向下延伸,黄天霸×紫斑百合(NP)的花粉萌发量较西诺红×紫斑百合(NP)少,但二者均在花柱和胚囊两端出现不同程度的胼胝反应,花粉管扭曲缠绕,阻碍花粉管伸长及伸向胚珠完成受精.紫斑百合×白色眼睛(CS)的杂交后代组培苗染色体数为24条,属二倍体;但紫斑百合×斯特腾(CS)和紫斑百合×维拉布兰斯(CS)的杂交后代组培苗染色体数分别为26和28条,为非整倍体植株.[结论]切割花柱授粉法可较好地克服紫斑百合与东方百合和OT百合远缘杂交受精前杂障碍,提高各杂交组合的子房膨大率、有胚率和杂种胚萌发率,且紫斑百合正反交组合的杂交亲和性差异明显,紫斑百合作母本的杂交组合较其作父本的杂交组合亲和性好,说明其杂交亲和性具有单向性.  相似文献   

5.
以皮兰德龙和索邦为亲本进行百合杂交育种,探讨亲本的花粉活力,并进行正反交试验,比较正反交的结实率,通过胚培养技术在克服受精后障碍的应用,同时比较不同培养基对杂交胚生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百合品种常规杂交,无论正反交授粉都不能得到杂交种子;采用切割柱头授粉方式,其杂交的子房膨大率均值达51%;离体胚培养最佳培养基含5%蔗糖、0.2 mg/L 6-BA、0.01 mg/L NAA。  相似文献   

6.
百合远缘杂交的胚囊和胚胎发育及胚拯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石蜡切片和子房切片培养方法,对百合杂交组合‘多安娜’ב西伯利亚’和‘普瑞头’ב雪皇后’授粉前后胚囊(胚胎)发育以及胚拯救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安娜’子房内成熟胚囊高峰期滞后于‘普瑞头’3 d左右,而开花后8、10 d时其保持成熟胚囊的比例高于后者。两杂交组合的双受精作用开始于授粉后10 d左右,较亚洲百合自交亲和组合晚,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受精后障碍。子房切片培养和胚珠培养仅使‘多安娜’ב西伯利亚’组合获得幼苗。授粉70 d后,两杂交组合都收获少量成熟种子,并经MS培养基培养30 d后萌发成苗。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究无髯鸢尾种间杂交障碍原因及子房败育时间,以西伯利亚鸢尾5个品种为亲本,与黄菖蒲、喜盐鸢尾分别进行常规杂交。方法授粉后观测种间杂交后子房发育动态,并绘制发育动态折线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测不同授粉时间后的花粉管原位萌发动态,并统计每个杂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率。结果无髯鸢尾种间杂交子房在授粉后9~16 d发生败育;授粉后杂交障碍原因主要是花粉附着困难、花粉萌发率低、花粉管伸长障碍和胚囊败育的受精后障碍;黄菖蒲与西伯利亚鸢尾杂交后受精前和受精后障碍并存,喜盐鸢尾与西伯利亚鸢尾杂交主要存在受精后障碍;喜盐鸢尾与西伯利亚鸢尾的亲和性高于其与黄菖蒲杂交的亲和性。结论花粉原位萌发可作为远缘杂交前障碍检测指标,观测花粉原位萌发可及时采用相应措施,增大杂种获得率;不同品种种间亲和性不同,二倍体和四倍体在染色体条数不同的种间远缘杂交中亲和性无显著区别;不同种间杂交,正反交杂交障碍类型不同,可以通过不同种系品种间正反交,增加无髯鸢尾种间杂交亲和性,获得变异丰富的种间杂交类型。   相似文献   

8.
OT型百合与O型百合远缘杂交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得OTO远缘杂交新材料,以OT型百合黄天霸(L.manissa)和东方百合品种西伯利亚(L.siberia)为试材,采用离体受精方法,不同授粉方式,结合胚挽救技术进行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非常规授粉方法授粉后,获得了较高的子房膨大率;而常规授粉方法授粉后15~20 d花瓣便枯萎,没有子房膨大的现象。黄天霸×西伯利亚采用子房切断的方法子房膨大率达到50%,西伯利亚×黄天霸采用柱头嫁接的方法,子房膨大率仅为14%。在正反交试验中,黄天霸×西伯利亚杂交效果比西伯利亚×黄天霸好,成功获得了OTO远缘杂交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百合自交不亲和发生的部位,以东方百合索蚌为试验材料,采用蕾期授粉、切割花柱授粉、延后授粉对东方百合索蚌自交后的花粉管生长和结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索蚌自交不亲和性表现在花柱和子房中;蕾期授粉具有明显的花柱不亲和性;保留0.5cm花柱授粉能够克服花柱不亲和,花粉管可以进入子房,但坐果率为零,受精障碍存在于子房;延后6d柱头授粉能够克服索蚌的自交不亲和性,结实率可以达到26.7%,但每果有胚4.0个。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柱头授粉、切割花柱授粉和柱头涂抹0.1%NAA 3种授粉方法,以4个杂种系的品种和3个野生种为材料,分别进行系内、系间杂交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授粉方法对百合不同杂交组合结实情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系内杂交试验中,采用常规柱头授粉方法对东方百合系内不同杂交组合的效果最好,14个杂交组合中,尤其以杂交组合Pink Expression(O1)×Rain Dance(O8)的结实率最高,其子房膨大率、蒴果结实率和种子有胚率分别为86.36%,72.73%和32.08%。在系间杂交试验中,切割花柱授粉并非都能提高结实率,在有些组合中,切割花柱授粉方法不仅不能克服其杂交障碍,反而降低其结实率,如对于组合Shocking(OT3)×Cocar D’Or(O4),采用切割花柱授粉方法使蒴果结实率从66.67%降低到50%,降低了16.67%。在以野生百合为父本的远缘杂交试验中,组合Bonsoir(LA5)×L.pumilum(W2)采用柱头涂抹0.1%NAA授粉方法结实率最高,其蒴果结实率和种子有胚率分别为77.78%和10.85%。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毛百合×布鲁拉诺5个种间杂种株系及其亲本在0、-6、-12、-18、-24℃低温处理下的SOD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毛百合×布鲁拉诺种间杂种的抗寒性介于两亲本之间,但各株系存在一定差异.运用隶属函数法对杂交后代进行初步筛选,得出5个株系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  相似文献   

12.
百合杂交种及亲本耐热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比较百合杂交种及亲本耐热性,筛选优良的耐热性育种材料。【方法】以离体扩繁的细叶百合(承德种源)ב西伯利亚’杂交种与细叶百合(大庆种源)ב西伯利亚’杂交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经过不同温度(25 ℃、28 ℃、31 ℃、34 ℃、37 ℃、40 ℃)处理后抗性生理指标及电阻抗图谱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31 ℃处理后,杂交种与亲本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极显著上升并达到峰值,杂交种介于亲本之间或优于亲本,两个指标呈显著相关(P<0.01);37 ℃处理时,两杂交种游离脯氨酸显著下降至最低(P<0.05),杂交种积累量高于亲本;34 ℃处理时,m显著上升并达到峰值,相对电导率显著下降,杂交种均优于父本,两指标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细叶百合大庆种源较承德种源耐热性强,且以细叶百合大庆种源作母本比以细叶百合承德种源作母本的杂交优势明显;杂交种耐热性与母本相近,但明显优于父本。  相似文献   

13.
三倍体LA百合远缘杂交亲本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三倍体LA百合是否可作为育种亲本并筛选与亚洲百合远缘杂交育性较高的组合,本研究对26个LA品种与10个亚洲百合品种进行62个组合的远缘杂交,并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对部分杂种后代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1)三倍体LA杂种系百合通常雄性不育,但可以作母本与二倍体或四倍体亚洲百合杂交。2)与二倍体亚洲百合(AA)相比,四倍体亚洲百合(AAAA)与LA杂种系百合远缘杂交的育性普遍更高。3)筛选出了7个育性较高的亲本组合,包括 ‘Nashville’בNello’、‘Freya’בVal di Sole’、‘Desiderio’בDetroit’、‘Samur’בNello’、‘Batistero’בRegata’、‘Rousseau’בVal di Sole’和‘Ercolano’בBenlica’;对62个组合杂交结实情况的分析显示,3个LA品种(‘Freya’、‘Nashville’和‘Orange Tycoon’)作为母本较好,6个亚洲百合品种(‘Val di Sole’、‘Nello’、‘Regata’、‘Detroit’、‘Benlica’和‘Black out’)作为父本结实性较高。4)三倍体LA品种可产生非整倍体配子和基因组间的染色体重组,在百合种质渗入育种中有较大潜力。本研究为发挥三倍体LA百合育种潜力及进一步培育有商品价值的百合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使我国野生百合资源用于新品种培育中,对收集的部分野生百合进行了自交、种间杂交及与栽培品种的杂交,较为系统地评价了野生百合资源的亲和性。结果表明:1)野生百合自交亲和性普遍较好,细叶百合、宜昌百合、岷江百合自交子房膨大率分别达到了100%、66.7%和11.1%。2)以卷丹、泸定百合、岷江百合、兰州百合和青岛百合为母本时,各杂交组合的子房平均膨大率分别达到了53.1%、50.0%、50.0%、45.2%和20.0%,表现出了较高的亲和性;以岷江百合、泸定百合和川百合为父本时,杂交组合的子房平均膨大率分别达到了50.0%、35.0%和10.0%,可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3)百合组的野生种与新铁炮百合和东方百合杂种系的品种有较高的亲和性;卷瓣组的野生种与亚洲百合和新铁炮百合有较高的亲和性。4)子房切片培养和胚珠培养的成功率、杂种苗的获得率及有胚率与前期子房的膨大率及子房膨大维持天数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子房膨大率可作为评价百合杂交亲和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亚洲百合系品种布鲁拉诺与我国原产野生种渥丹百合种间杂交后代群体5个株系和亲本为试材,研究了4℃,-2℃,-8℃,-14℃,-20℃低温胁迫下百合鳞片组织电导率、SOD活性、MDA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百合鳞片的电导率呈"S"形增长,但不同试材间略有差异;S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MDA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运用隶属函数法对杂交后代进行初步抗寒综合评价,抗寒强弱顺序为BW-12>渥丹>BW-4>BW-11>BW-6>BW-1>布鲁拉诺,多数杂交后代的抗寒性介于父母本之间,但也有超亲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16.
应用RAPD标记对百合杂交种真实性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RAPD标记对百合杂交种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研究表明: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百合杂交种进行早期鉴定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在本试验中杂种既具有相加性带型、单亲本带型,又具有融合双亲的特异带,并出现了新的带型。这样可以通过多个引物的应用,对杂交种进行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百合花挥发性成分定性与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百合(Lilium spp.)花挥发物的组成成分与释放量,寻找百合关键致香成分。【方法】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ATD-GC/MS(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4个杂种系7个品种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试验共检测出64种化合物,属淡香型的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的3个品种含有39种,属浓香型的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杂种系的4个品种含有54种。不同香型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烷烃类化合物释放量较高,主要成分为2-乙基-1-己醇、乙苯、邻二甲苯、2,2,4,6,6-五甲基庚烷、5-乙基-2,2,3-三甲基庚烷、3-甲基十一烷和2,2,6-三甲基癸烷。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杂种系萜烯类释放量最高,β-月桂烯、罗勒烯、芳樟醇、2-乙基-1-己醇为其主要成分。【结论】3个淡香型百合品种中没有检测到萜烯类化合物和苯甲酸甲酯,而4个浓香型百合品种中萜烯类释放量最高,主要为β-罗勒烯和芳樟醇,可初步确定这两种化合物为百合花致香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18.
水杨酸对亚洲百合鳞茎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洲百合“精粹”和“普瑞头”为试材,研究水杨酸浸球处理对百合鳞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mmol·L^-1水杨酸处理,可以促进百合鳞茎内淀粉、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积累。鳞茎内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为鳞茎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凌源地区百合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凌源地区引进推广新的百合品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引进14个百合新品种在凌源试验栽培。通过主要性状的调查分析,确定适宜凌源地区栽培的百合品种有LA杂种系的纳帮;OT杂种系的罗宾娜、黄色风暴、木门、曼尼萨;OO杂种系的赞布拉星、能量。  相似文献   

20.
生物技术在百合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生物技术在百合 (Liliumspp .)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生物技术在百合上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植物离体培养技术成功建立了百合快速繁殖体系和脱毒苗生产技术程序 ;利用胚胎拯救技术克服了百合杂交前后障碍获得百合新品种 ;蛋白质分子标记、DNA分子标记在百合的初步应用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电激法等进行了百合的遗传转化 ,并通过基因枪法成功地获得了百合转基因的植株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