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外源褪黑激素对水貂睾丸形态及组织学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外源褪黑激素(Melatonin,MT)对水貂睾丸形态及组织学结构的影响,选择30只50日龄健康雄性短毛黑水貂,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只,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2010年7月15日,A组每只水貂颈后部皮下埋植MT 10 mg·只-1,B组未进行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饲养期为108 d.10月30日,A组水貂取皮后摘取睾丸,同时剖取3只对照组水貂睾丸,所取睾丸称重后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MT组水貂取皮期单侧睾丸平均重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MT组水貂取皮期睾丸生精小管内细胞层数和种类较多,而对照组生精小管内细胞疏松,仅见少量精原细胞,且MT组生精小管直径、附睾管与管腔直径及附睾上皮厚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为褪黑激素对水貂性腺组织学影响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Caspase-3和Bcl-2蛋白在7日龄、14日龄、28日龄和56日龄小鼠睾丸组织的表达,旨在观察小鼠出生后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Bcl-2的定位。结果发现Caspase-3在7日龄、14日龄小鼠睾丸组织表达于曲精小管中央和管周生精细胞,在28日龄和56日龄表达于管周精原细胞与支持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及以后各级生精细胞无Caspase-3表达;Bcl-2在7日龄、14日龄睾丸组织表达于曲精小管中央和管周生精细胞,28日龄和56日龄广泛表达于初级精母细胞以后各级生精细胞,精原细胞选择性表达Bcl-2。Caspase-3和Bcl-2在小鼠睾丸组织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表达。在小鼠出生后睾丸发育的早期,Caspase-3和Bcl-2表达于曲精小管中央,参与曲精小管管腔形成的调节;在性成熟后的睾丸组织中Caspase-3表达于精原细胞,诱导其凋亡;Bcl-2于初级精母细胞以后各级生精细胞高表达,抑制精母以后生殖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朱道玉  吴红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22-10524
[目的]研究中华鳖精巢的形成、分化和发育。[方法]以200枚中华鳖受精鳖卵为试验材料,研究1~4龄鳖的生殖腺指数以及精巢的形成、发育和组织学变化,观察其生精细胞及精子的显微结构。[结果]在(32±0.5)℃条件下孵化鳖卵,胚胎发育至第5天形成生殖嵴;第16天原始生殖细胞开始分化,至第24~26天性腺分化结束形成精巢或卵巢;成熟的精巢由生精小管组成,生精小管一侧为管壁上皮,另一侧为生发区;各个生精小管中生殖细胞发育基本同步,在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的成熟方式由近基膜处向管腔推进,依次是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最终进入输精小管。[结论]中华鳖精巢的发育可分4个时期,即精原细胞期、精母细胞期、精子细胞期和精子期。  相似文献   

4.
用普通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乌苏里貉睾丸一般组织形态学结构、精子发生各个阶段的划分和生精细胞效率。发现乌苏里貉睾丸组织由曲精小管和间质两部分组成。曲精小管部分可见各个发育时期的生精细胞,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生殖细胞位于支持细胞周围,支持细胞发育成熟,血睾屏障明显。曲精小管外包管周肌样细胞,曲精小管之间的间质中可见大而胞质呈嗜酸性的间质细胞。对乌苏里貉睾丸精子发生过程阶段的观察研究发现,乌苏里貉精子发生根据各种生殖细胞形态和精子发生的周期状态,可以划分为8个阶段。支持细胞生精效率低于獭兔和大鼠的,但高于人睾丸支持细胞效率。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乌苏里貉睾丸一般组织学结构,并对其睾丸的精子发生阶段进行了划分,为研究乌苏里貉雄性生殖机理提供了组织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发育阶段牦牛睾丸生精小管和间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并结合形态剂量学分析,研究不同年龄(3月、1岁、3岁、9岁)牦牛睾丸的显微结构,探讨不同发育阶段牦牛睾丸生精小管和间质细胞的发育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月龄牦牛睾丸生精小管细而稀疏,偶见完整的内腔,小管中仅仅是精原细胞和支持细胞,可以看见单个或者成群分布的间质细胞;1岁牦牛生精小管排列略紧密,上皮中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间质可见3~4群的间质细胞;3岁牦牛生精小管密集、生精小管外直径增加明显(P<0.05),上皮细胞层数较其它年龄达到最大值,大量间质细胞出现;9岁牦牛生精小管稀疏,上皮生精细胞和间质细胞均明显减少(P<0.05).3月牦牛龄生精小管内无精子生成;1岁牦牛时有精子的出现,间质细胞数量逐渐增加;3岁牦牛生精小管及间质细胞发育充分,处于生殖旺盛的性成熟阶段;9岁牦牛睾丸生精小管内生精能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了11个组的不同胚龄的湖羊胚胎睾丸的组织学形态,对间皮和白膜、精小管、间质细胞等的分化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50日龄的睾丸、间皮已发育为完整的一层,白膜已开始分化为纤维层和血管层,精小管已占据着除网管区以外的整个睾丸,间质细胞已有相当数量。其中精小管的结构形态变化可作为胚胎睾丸发育水平的主要标志,表现在: 1.精小管的长度和蟠曲程度;2.管径和管间距离的变化;3.支持细胞的密度和数量的变化;4.精原细胞不断增殖与生长。 90日龄的胚胎睾丸,其间质细胞的数量和分化达到最高程度,100日龄后开始减少,至146日龄(出生期),几乎不可辩认。  相似文献   

7.
红螯螯虾精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螯螯虾精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表明;雄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历经: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不同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的发育是不同步的。依据精巢的组织结构和所含细胞种类及数量的不同,可将精巢依次分为:未发衣期,发育期,成熟期和休止期。  相似文献   

8.
己烯雌酚对成年仓鼠睾丸生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己烯雌酚(DES)对成年动物睾丸生精的影响。将DES皮下注射给成年仓鼠(剂量为1 mg·kg-1·d-1),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睾丸和生精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并用甲基绿-哌咯宁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生精细胞的凋亡。结果表明,DES处理后睾丸萎缩,曲精小管变细。曲精小管内的细胞排列紊乱,大量的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凋亡,少见长形精子细胞。电镜下,这些退化的精母和精子细胞的胞浆内有大量髓样或空泡状结构。DES诱发生精细胞凋亡是造成成年动物睾丸生精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蜂王浆提高动物繁殖性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高、低剂量组分别按体重0.2%和0.1%的量对2月龄的雄性日本大耳兔每天空腹灌胃新鲜蜂王浆,对照组灌胃0.1%体重的生理盐水。每周同一时间称重;70 d后分别检测精子密度、活力和畸形率;80 d后分别屠宰,分离主要脏器并计算脏器系数;右侧睾丸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形态观察。【结果】(1)第0—8周,高、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每周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9周后,高、低剂量组每周龄体重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屠宰测定时,高、低剂量组的雄兔睾丸、下丘脑和脾3个脏器系数都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而脑、肺、心、肝、肾和膀胱等主要脏器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2)高、低剂量组的精子密度都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低剂量组的精子活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又极显著高于高剂量组(P≤0.01)。(3)灌胃80 d后,对照组雄兔睾丸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细胞数量明显少于蜂王浆灌胃组。生精上皮较薄,生精上皮细胞排列疏松,中央的管腔更大,管腔内出现的细胞大部分为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而蜂王浆灌胃组的曲细精管管腔相对缩小,被精子细胞以及精子所充实,细胞层数增多,精原细胞附于基膜上,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依次紧密排列延伸至管腔内,核染色明显,管腔中可见大量的精子。【结论】蜂王浆灌胃能促进雄兔下丘脑、睾丸等生殖器官的发育;灌胃体重0.1%的蜂王浆对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都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分析绵羊联会复合中心组分蛋白1(synaptonemal complex central element protein 1,SYCE1)基因,检测其在雄性生殖轴系中的表达,探索SYCE1对雄性动物生殖发育的调控机制。【方法】以雄性绵羊(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通过RT-PCR技术克隆SYCE1基因序列,并对该序列及其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SYCE1在绵羊下丘脑-垂体-睾丸生殖轴及不同发育阶段(40日龄、3月龄和12月龄)睾丸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SYCE1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睾丸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SYCE1基因CDS全长972 bp,编码274个氨基酸。进化树结果表明,绵羊SYCE1氨基酸序列与山羊、欧洲普通牛、野牛、白尾鹿等的氨基酸同源性高;不同物种之间同源性分析发现,SYCE1基因在进化中高度保守;q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SYCE1 mRNA及其蛋白在绵羊的下丘脑、垂体、睾丸及附睾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睾丸组织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对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睾丸组织SYCE1表达水平随着绵羊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YCE1蛋白在40日龄定位于睾丸间质细胞和少量精原细胞,在3月龄定位于睾丸初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和间质细胞,在12月龄定位于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结论】SYCE1在雄性绵羊生殖轴和不同发育阶段睾丸中均有表达,随着绵羊年龄的增加SYCE1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逐渐上调,说明其与绵羊睾丸器官发育成熟度相关,推断其参与雄性绵羊生殖轴调控。  相似文献   

11.
异齿裂腹鱼胚胎发育与仔鱼早期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繁殖的异齿裂腹鱼Schizathorax oconnori胚胎发育和仔鱼的早期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从受精卵到卵黄囊期仔鱼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异齿裂腹鱼的成熟卵近似于圆球形,呈淡黄色,卵径为(2.92±0.16)mm;受精后35min卵膜吸水膨胀,卵膜径达(3.72±0.31)mm。在13.0—14.5℃条件下,孵化时间为193.22h。异齿裂腹鱼胚胎发育速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孵化期历时92.83h。初孵仔鱼全长为(8.97±0.31)mm。10日龄仔鱼初次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分叉小猛水蚤Tisbefurcata的外部形态和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分叉小猛水蚤为雌雄异体,前体部并不显著宽于后体部,头节与第一胸节愈合,额部突出,身体的活动关节在第四和第五胸节之间。第一触角呈单肢型,分为八节,第二触角为双肢型;第一至第四胸足均为双肢型,内肢为两节,外肢为三节,每对胸足之间具一个几丁质板,第五胸足为一节,附4根刚毛。雌性腹部第一、二节愈合成生殖节,生殖节上有两个卵囊。分叉小猛水蚤卵径为20~25μm。在温度为(21±1)℃、盐度为32±1、pH为7.8的条件下,胚胎发育时间共需28—30h。无节幼体Ⅰ~Ⅵ期的累计发育时间分别为(3±1.5)、(11±1.2)、(30±1.2)、(45±1.0)、(62±1.0)、(75±1.2)h,平均体长分别为0.080、0.106、0.144、0.196、0.225、0.268mm;桡足幼体I~V期的累计发育时间分别为(100±2.0)、(128±1.5)、(153±1.0)、(178±1.2)、(204±1.5)h,平均体长分别为0.311、0.468、0.539、0.726、1.036mm;一龄桡足幼体成体的雌雄发育时间均为(232±1.5)h,平均体长分别为1.086mm和1.125mm。  相似文献   

13.
为搞清楚花斑皮蠹的生物学特性和幼虫密度与化蛹的关系,对花斑皮蠹采用室内 饲养和系 统观察。结果表明,(1)在相对湿度为(75±3)%,温度为35℃、32.8℃、27.8℃、2 2.8℃、17.8℃的 条件下,花斑皮蠹的蛹期分别为(3.97±0.91) 、(4.07±0.88)、(5.13±0.89)、 (9.41±1.49)、(18. 8±4.3)d,成虫产卵前期分别为(2.14±0.69)、(2.25±0.59)、(2.43±0.92)、 (4.53±2.34) 、 ( 17.23 ±5.65)d,卵期分别为(5.59±0.49)、(5.9±0.97) 、(8.85±1.04)、 (13.79±1.0) 、(28.6 ± 0.26 ) d,蛹平均羽化率为(98.7±0.4)%,每雌虫平均产卵量为(53.6±5.8)粒, 卵平均孵化率为 (82.8±3.7)%;(2)羽化后的成虫取食蜂蜜后其寿命相应延长,未交尾的雌虫寿命长 于雄虫,而交 尾后则相反;(3)虫口密度越大末龄幼虫化蛹历期越长;(4)雌雄性比为1.0∶1.1。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绿壳乌鸡的选育工作以及利用产蛋期调控蛋壳颜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苏北黑羽乌鸡3个生产期的绿壳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ab色度系统从蛋壳亮度、颜色、饱和度以及色调角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黑羽乌鸡生产的绿壳蛋亮度亮度值为73 ~ 87,差异较大,且后期亮度与前-中期差异显著(P<0.05);蛋壳颜色在红绿色品方面早期与中-后期差异显著(P<0.05);黄蓝色品方面变化较大,早期和后期差异显著(P<0.05);青蛋壳颜色饱和度相对集中,后期与早-中期差异显著(P<0.05);绿壳蛋颜色的色调角要分布在120°~ 140°,中期与早-后期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产蛋期的规划调整可以大幅度提高绿壳蛋颜色的均一性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热应激对公兔精液品质、睾丸组织形态及抗氧化物活性的影响,分别测定高温(31±2)℃与适温(18+2)℃条件下公兔采精量及精子活力、密度、畸形率,并取睾丸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形态观察及制成组织匀浆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表明:热应激致使公兔采精量、精子活力和密度显著下降(P〈0.05),睾丸组织细胞严重损伤、数量减少,睾丸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SOD、GSH—Px活性和T—AOC显著降低(P〈0.05)。可见,热应激导致公兔精液品质下降,可能与睾丸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自由基生成过多、睾丸组织细胞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直肠B超技术监测了经过2种同期发情处理(CIDR+PG+PMSG和1G)的9头吉林梅花鹿发情周期卵泡动态发育情况。实验得出:梅花鹿的卵泡发育均呈波形发育,1个发情周期由1—3个卵泡波组成。3个1波周期,3个2波周期,2个3波周期。1波周期的长度是5.3d±0.6d,2波周期的长度是12.3d±4.0d,3波周期的长度是25.5d±2.1d。未发情的216号梅花鹿在整个观察期中出现2个卵泡发育波,而未发情的1号鹿卵泡发育没有出现明显的波。1波周期梅花鹿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5.4mm±0.5mm),比2波周期中第1个(5.1mm±0.6mm)和第2个内波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4.8mm±0.5mm)和3波周期中第2个内波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5.2mm±0.4mm)都大(P〉0.05),比3波周期中第1个和第3个内波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分别是5.6mm±0.3mm和5.7mm±1.1mm)小(P〉0.05)。2波和3波周期中的所有内波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差异显著(P〈0.05),2波周期中的最大卵泡比3波周期中的直径小。2波周期的内波间隔(6.0d±1.4d)比3波周期的所有内波间隔(9.8d±1.5d和5.7d±1.rid)明显短(P〉0.05)。1波周期生长持续期是4.5d±0.7d,2波周期生长持续期(4.7d±1.5d和4.0d±1.7d)和3波周期中卵泡的生长持续期(4.5d±2.1d、6.5d±2.1d和2.5d±0.7d)差异不显著(P〉0.05)。2波周期中第1波(0.5mm/d±0.3mm/d)和第2波的生长速率(0.5mm/d±0.2mm/d)没有显著差异(P〉0.05)。排卵波和闭锁内波的卵泡生长持续期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皖西白鹅产蛋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机选择皖西白鹅母鹅210只,测定个体产蛋量和开产前增重。结果表明:在增重率为1?-5%比在其他4个增重率范围内的鹅开产蛋重平均值低7-15 g,差异显著(p〈0.05);产前增重率〉20%的产蛋量为18.5±4.7枚,较平均值低5-6枚,差异显著(p〈0.05)。个体产蛋为20-30枚的占群体50%左右。2-3月份为皖西白鹅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均超过25%。  相似文献   

18.
对大连南部沿海日本Charybdis Japonica),6d括japonica抱卵量与体质量、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等形态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抱卵蟹可分为两种体色,体色暗红的“赤甲红”体质量为28.93~72.87g,头胸甲长为3.70—5.65cm,头胸甲宽为5.25~7.30cm,抱卵量为16.11~55.12万彬只;体色灰绿的“花盖”体质量为18.09—90.88g,头胸甲长为3.20—5.45cm,头胸甲宽为4.59—7.73cm,抱卵量为9.58~60.63万粒/只。抱卵“赤甲红”的体质量、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的平均值均明显大于“花盖”(P〈0.05)。“赤甲红”平均抱卵量、生殖力、单粒卵质量的平均值均高于“花盖”,但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体色蟹的抱卵量与体质量、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均呈正相关,“花盖”的各相关系数均大于“赤甲红”,二者抱卵量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19.
王飞  李勇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163-165,167
目的:研究中药大黄对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及生产性能相近的430日龄健康罗曼蛋鸡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其中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的中药大黄。预试期1周,正试期为6周。结果:试验结果表明2组间的产蛋率、蛋壳颜色、平均蛋重、蛋形指数、蛋黄指数、软破壳蛋率、料蛋比、采食量、哈夫单位差异不显著(P0.05)。与A组相比,B组蛋的比重显著增加(P0.05),蛋壳厚度虽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黄颜色改善极显著(P0.01),灰分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含量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饲料中添加1%的中药大黄对蛋鸡产蛋性能没有显著的影响,但能显著的改善鸡蛋的物理特性。  相似文献   

20.
对马来西亚无胶菠萝蜜在海南的品种表现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a树龄植株果实为长椭圆形(果形指数为2.11,平均值。下同).果实横径(25.47cm)、包刺长(0.59cm)、果轴重量(1.47kg)、果轴横径(7.73cm)、果苞数(211.7枚)、种子数(176.3粒)、百粒种重(822.46g)、种子纵径(3.74Cm)、种子横径(1.95ore)等9项指标与对照相当;而单果重(18.02kg)、株产(369.7kg)、果实纵径(53.47cm)、果皮重(2.34kg)、果皮厚(1.17cin)、果轴纵径(46.70cm)、单果苞重(43.69g)等8项指标均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对照;包刺密度(180枚/dm2)则显著低于对照;果苞厚(0.57cm)、可食率(51.33%)与本地湿苞种(SS1)相近,而显著大于本地干苞种(SS2);TSS含量(17.39%)显著低于SS2.但高于S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