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离一例格力犬皮肤癣菌病的病原,并对其ITS区序列进行分析,以确定其种属。用沙氏培养基对病料进行分离、培养,根据菌落形态特征与镜检结果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采用真菌鉴定通用引物ITS1及ITS4对分离菌的ITS区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分离到的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被初步判定为小孢子菌属真菌,其ITS区序列与Gen Bank中的犬小孢子菌(ATCC 36299)的ITS序列(FJ 385030.1)相似性为99%,且在系统发育树上属同一分支。结果表明,引起该犬皮肤癣菌病的病原菌为犬小孢子菌。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奶牛皮肤真菌病的病原及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从具有皮肤真菌病症状奶牛病灶处的皮屑样品中,使用沙氏培养基分离病原真菌,通过核糖体r DNA ITS序列对其分析鉴定。使用ATB FUNGUS 3真菌药敏试纸条测定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对所分离病原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在沙氏培养基上分离到的10株中心蜡状成堆、边缘"杉树状"的真菌,经ITS序列分析,鉴定为人兽共患性致病真菌——疣状毛癣菌;所分离的疣状毛癣菌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均为敏感,对氟康唑均为中介,而对两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均为耐药;ITS序列分析可实现对真菌的快速、准确鉴定;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对本研究中分离的疣状毛癣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的目的是分离发病兔场皮肤真菌病的病原,并对其ITS序列进行分析鉴定。采集病兔患病部位的皮屑、结痂进行培养,并根据形态学的特点进行鉴定;然后采用真菌ITS区通用引物对其ITS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将其ITS区序列与GenBank中的核酸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确定病原真菌的生物学分类,最后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病原真菌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小孢子菌属;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与Microsporum gypseum strain WCH-MG001(序列号:GU348990.1)的ITS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在系统发育树上也属于同一分支,从而确定该菌为石膏样小孢子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离发病兔场皮肤真菌病的病原,并对其ITS序列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集病兔患病部位的皮屑、结痂进行培养,并根据形态学的特点进行鉴定;然后采用真菌ITS区通用引物对其ITS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将其ITS区序列与Gen Bank中的核酸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确定病原真菌的生物学分类,最后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分离得到的病原真菌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小孢子菌属;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与Microsporum gypseum strain WCH-MG001(序列号:GU348990.1)的ITS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在系统发育树上也属于同一分支,从而确定该菌为石膏样小孢子菌。  相似文献   

5.
从暴发皮肤病的某家兔场患病兔中分离到1株病原真菌,直接镜检、分离培养及致病性试验后,得到一种致病真菌。通过培养特性、显微观察及分子鉴定,显示该菌培养特性与已报道须癣毛癣菌均不相同,所有培养基上均未见螺旋菌丝,ITS区进化树亦标明其与其他种(变种)均不在同一分支中,据此确定为须癣毛癣菌的新变种(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 var.sp.)。  相似文献   

6.
《北方蚕业》2019,(4):14-17
在柳树上采集到一株寄生的野生真菌(LH02),子实体形态与桑黄类似,通过ITS序列聚类分析,结合子实体外形、菌丝体性状、菌落形态比较,将LH02与桑黄属真菌区分开来,鉴定为革孔菌属(Coriolopsis)真菌,该菌与C.trogii IFP 00751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7.
动物的真菌皮肤病是指病原真菌侵袭动物表皮及其附属构造的疾病,是宠物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并且可以在动物与人之间及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或传染。真菌性皮肤病也叫皮肤癣菌病,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毛杆和角质层感染,包括犬小孢子菌引  相似文献   

8.
皮肤癣菌性假足菌肿是一种罕见的深层真菌感染。为了提高对此疾病的认知,本病例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进而根据诊断结果用药治疗。采集患猫皮下结节样本进行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真菌培养。细胞学检查可见多核巨细胞和上皮样巨噬细胞吞噬蓝黑色物质和真菌菌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肉芽肿中心包含大量未着色的菌丝;真菌培养结果为犬小孢子菌的大分生孢子。综合诊断为猫皮肤癣菌性假足菌肿。治疗采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和病灶内清创、外科切除结节相结合的方案,通过后续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检查,监测口服抗真菌药物对机体造成的副作用,结果表明该患猫恢复良好,服药期间肝酶指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
奶牛皮肤癣菌病的病原分离与鉴定图布丹扎布杨英刘俊平娜仁其木格(内蒙古农牧学院,呼和浩特010018)田有明景建国刘二满付改华(内蒙古伊盟达拉特旗兽医站)某镇一养牛专业户1头奶牛及其3个月龄母犊发生皮肤癣菌病,奶牛耳根、眼眶、颈部初期皮肤出现红斑,尔后...  相似文献   

10.
皮肤癣菌是一组具有隔膜的真菌,呈世界性分布,侵入浅表的角质化结构如皮肤毛发和爪等。本文从皮肤癣菌的病原、生存环境、实验室鉴别、致病机理、诊断程序、临床感染治疗几个方面具体介绍,希望为我国皮肤癣菌的控制提供参考以及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须癣毛癣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真菌通用引物(1TS1、ITS4)PCR扩增rDNA上的ITS段,进行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临床样品与相应的培养菌株PCR电泳图谱一致,为准确微量检测致病真菌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弄清合肥市宠物市场临床健康兔的常见腐生真菌和皮肤病病原真菌的数量和种类,对40个兔被毛样本直接镜检、分离培养和鉴定。共分离出腐生真菌4个属,有曲霉属、青霉属、根霉属和毛霉属,皮肤病病原真菌2个属(1个种),即念珠菌属和毛癣菌属(石膏样毛癣菌)。本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兔皮肤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离发病兔场皮肤真菌病的病原,并对其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分析鉴定.采集病兔患病部位的皮屑、痂皮进行培养,并根据形态学的特点进行鉴定;然后采用真菌内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对该区域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将该区域序列与GenBank中的核酸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确定病原真菌的生物学分类,最后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家兔皮癣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发病家兔的皮屑、被毛分离到两种病原真菌,通过培养特性、菌落性状、菌丝形态、孢子形状特征等一系列鉴定,确定为絮状表皮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该菌通过皮肤涂擦法感染家兔,4天后均发病,产生以面部、头顶等处出现丘疹、瘙痒,继而皮损、流微黄色渗出液,日久结痂或鳞屑,逐渐消瘦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皮癣病,与自然病例症状相同.  相似文献   

15.
犬皮肤癣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毛发、皮肤、指(趾)甲的浅部感染,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皮肤传染病,也是宠物临床诊疗中的常见病。犬皮肤癣菌病主要通过伍德氏灯检查、毛干镜检法、皮肤刮片法、细胞学诊断法、真菌培养鉴别等方法确诊。文章主要对收集的15例犬癣菌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发现犬常发部位在头颈部,常发病的犬品种为贵宾犬;根据结果提出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中相似病例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近年来广西省天峨县发生严重的珍珠李叶枯病原,采集天峨县珍珠李病叶,对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本研究从病叶中分离到2种真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分析表明2种真菌分离物分别与GenBank中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具有99%的相似性。离体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均能使健康叶片产生症状,并通过柯赫氏法则(Koch’ postulates)验证。结合真菌分离物的分离比率,将广西天峨县珍珠李叶枯病原初步鉴定为胶孢炭疽菌。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明有毒植物翠雀的内生真菌种类,作者采用表面消毒法分离,运用形态学鉴定,采用ITS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了其内生真菌的种类。结果显示,从翠雀植物中分离得到22种内生真菌,将其根据亲缘关系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主要分为Ⅰ和Ⅱ两大种群,分属于6纲、6目、6科、7属,其中,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sp.)为优势菌(占分离菌株数的31.82%,主要分布于花和叶中),内生真菌在花中分布最普遍(占分离菌株数的40.91%),其次,为叶(31.82%)、根(22.73%)和茎(4.55%)。结果表明,翠雀内生真菌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普遍性不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济南市犬体表皮肤癣菌的分离鉴定,了解皮肤癣菌在该地区犬体表的携带分布状况,为人畜共患皮肤真菌病的防治提供一定流行病学依据。分别从116只犬体表的4个部位刷集毛样,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皮肤癣菌试验培养基上接种培养,行铜圈法小培养,并在尿素沙氏培养基、米饭培养基及马铃薯培养基上接种。根据菌落形态、小培养镜下结构及培养基色素变化鉴定种属。结果表明,116只受试犬真菌镜检阳性率为31.89%,真菌培养阳性率为30.17%。共分离皮肤癣菌86株,其中犬小孢子菌占45.35%,石膏样小孢子菌占32.56%,须癣毛癣菌22.09%。腹部分离的皮肤癣菌数最高占35.34%(P0.05),幼年犬皮肤癣菌携带阳性率高于成年犬只(P0.05),不同性别间皮肤癣菌携带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济南市犬体表皮肤癣菌携带率相对较高,为避免造成人畜共患皮肤真菌病的发生,应做好相应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桑黄是一种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真菌,但其分类及鉴定较为混乱。本研究克隆并测定了桑黄Y1菌株的rDNA ITS序列,对该序列的碱基组成、碱基替换数及序列同源性等进行分析;用Mega7.0软件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NJ)构建了基于桑黄rDNA ITS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桑黄Y1菌株的rDNA ITS序列总长度为709 bp, rDNA ITS1和rDNA ITS2序列具有很多变异位点,存在序列多态性,其中rDNAITS1序列的碱基替换数比rDNAITS2的碱基替换数明显增多;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木层孔菌属真菌可分为3个类群,桑黄属于鲍姆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与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亲缘关系较近。研究结果可为桑黄的分类及鉴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犬猫皮肤癣菌病是小动物临床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该病不仅影响犬猫的外观,且可导致犬猫的瘙痒,严重时可引起疼痛,并显著增加畜主感染皮肤癣菌的几率,严重危害着动物及人类的健康。由于犬猫皮肤癣菌病本身的鉴别难度大、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及相关地域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近年来该病普遍流行并给临床诊疗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临床上可根据病史调查、临床检查、病原分离鉴定、皮肤病理组织活检等对该病进行诊断,并通过局部用药结合全身治疗,科学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综合防制犬猫皮肤癣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