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究化肥减施配合有机肥对燕麦(Avena sativa)营养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单施化肥(CF)、单施生物有机肥(OF)、化肥减施50%+50%生物有机肥(COF)、不施肥(CK)4个处理,于2019—2020年研究了4个处理下燕麦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土壤养分含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了燕麦干草产量、高度和茎粗,干草产量和高度分别在COF和CF处理最高;施肥显著提高了燕麦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连续两年均在COF处理最高;施肥显著降低了粗灰分、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施肥显著提高了0~10 cm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速效养分含量均在COF处理最高;净经济效益在CF最高,COF次之,OF最低。TOPSIS模型综合分析表明,化肥减施50%+50%生物有机肥处理不但能使燕麦保持较高的生产力和牧草营养品质,还可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净经济效益,是适宜于高寒区燕麦人工草地的施肥选择。  相似文献   

2.
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对葡萄生长期土壤理化性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葡萄土壤养分管理和可持续生产提供依据。以4年生“醉金香葡萄”为材料,设计了9个测土配方施肥处理,测定了各处理5个葡萄生长关键期的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及采后果实品质。与常规施肥相比,测土配方施肥能调节及维持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而采取当地常规施肥方式将加速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富集和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缺乏;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试验前土壤综合肥力为1.53,土壤肥力为Ⅱ级,配方施肥能提高土壤综合肥力0.03~0.23,部分处理将土壤肥力提高至Ⅰ级,其中,配方施肥处理1的土壤肥力最高,为1.76,而常规施肥土壤肥力下降了0.15;此外,测土配方施肥能显著提高醉金香葡萄产量、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降低总酸含量;试验数据表明,醉金香葡萄采取每公顷施鸡粪12000kg、过磷酸钙1800kg、尿素675kg、磷酸一铵600kg、硫酸钾1125kg综合效益最佳,不仅能增加葡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还能平衡土壤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对土壤综合肥力的提高效果也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四川省阿坝州8年生甜樱桃树为材料,通过对试验果园土壤本底值进行分析测定,以目标产量法确定施肥量,设置配方施肥方案,开展甜樱桃配方施肥试验,探讨配方施肥对甜樱桃果实品质及果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各处理都对甜樱桃果实品质及果园土壤理化性质有所提高,其中,基肥施入干鸡粪10.00kg/株+过磷酸钙2.25kg/株,萌芽肥施入尿素0.55kg/株,壮果肥施入复合肥2.50kg/株+硫酸钾1.25kg/株,采后肥施入复合肥1.50kg/株的效果最佳,显著增加了土壤中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及中微量元素含量,同时提高了甜樱桃果实品质。因此,配方施肥可有效改善甜樱桃果实品质及果园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施肥对泡核桃结实及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刚挂果的泡核桃进行连续3a施肥处理。设置5个施肥处理:(1)不施肥;(2)4.0?kg复合肥(15-15-15)/株;(3)3.0?kg复混肥(8-10-12)/株+50g硼砂/株+50g硫酸锌/株;(4)4.0?kg复混肥(8-10-12)/株+50g硼砂/株+50g硫酸锌/株;(5)5.0kg复混肥(8-10-12)/株+50g硼砂/株+50g硫酸锌/株。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核桃单树果数、总果实重、总果仁重、核桃仁总氨基酸和核桃仁蛋白分别达对照组的318.18 %-572.72 %、384.83 %-752.32 %、406.96 %-775.42 %、16.64 %-23.47 %和17.36 %-22.22 % ,但不同处理间的核桃仁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核桃不同部位叶片中的氮、磷、钾、锌和硼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核桃果实数和果实重与核桃上部叶片磷、钾含量、核桃下部叶片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核桃果仁重与核桃叶片磷、钾含量和核桃下部叶片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核桃仁总氨基酸含量与核桃下部叶片氮、磷含量、核桃下部叶片的钾和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核桃仁蛋白含量与核桃叶片磷、核桃上部叶片的锌和核桃下部叶片的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核桃仁脂肪含量与核桃叶片养分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综合核桃产量和品质指标,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质含量为15%的4.0 kg复混肥(8-10-12)/株+50g硼砂/株+50g硫酸锌/株的效果最佳,该施肥配比可在凤山核桃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高接换种4年的桂热芒82号芒为试材,施用复合肥为对照,选用4种有机肥探讨其对桂热芒82号产量、果实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芒果产量、改善芒果品质。株施20kg或30kg海藻素壳聚糖(HZS)有机肥,20 kg或30 kg菌藻酶微生物菌剂有机肥(JZM)增产明显;株施30 kg菌藻酶微生物菌剂有机肥(JZM)、20 kg或30 kg晨耕生物有机肥(CG)、30 kg海藻素壳聚糖有机肥(HZS)可以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施用有机肥能明显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肥施用量越高,其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4种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等4种酶活性,整体上,施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有机肥,其土壤相关酶活性越高。土壤养分的提高总体上以株施20 kg、30 kg菌藻酶微生物菌剂(JZM)表现较好,相关指标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腐熟鸡粪有机肥对油菜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腐熟鸡粪有机肥在不同肥力土壤上对油菜生长和氮、磷、钾累积量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田间调查、采样分析以及田间定点监测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施用鸡粪和有机肥对油菜产量及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熟鸡粪和有机肥可使油菜产量增加,油菜中氮沉积增加,速效磷含量没有变化,速效钾含量呈增加的趋势;施用腐熟鸡粪和有机肥使得土壤中氮含量降低,速效磷含量没有变化,速效钾含量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施用腐熟鸡粪有机肥可提高油菜的生产性能,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缓解土壤氮、磷富集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7.
在亚热带红壤地区研究有机肥(Ⅰ基肥、Ⅱ基肥+石灰、Ⅲ基肥+猪粪、Ⅳ不施肥)对苜蓿产量及红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施用有机肥普遍提高苜蓿鲜草产量(P<0.01)。处理Ⅱ增产效果最好,比不施肥处理可提高苜蓿鲜草产量14.52%(P<0.05)。施有机肥可增加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P<0.05),但全钾含量则减少,其中第Ⅲ组提高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显著高于Ⅰ、Ⅱ组,第Ⅱ组对速效养分的增加高于第Ⅰ组。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在施用不同量牛粪后土壤-甜高粱体系中钾元素的利用和分布情况,试验分析了牛粪、甜高粱及土壤试验前后速效钾、全钾含量和甜高粱产量。结果表明:试验前在最浅层(0~≤5 cm)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极显著低于>5~≤10 cm、>10~≤15 cm、>15~≤20 cm土层(P<0.01),4个土层土壤钾含量分别为27.73,43.27,42.97,40.40 mg/kg;试验后各土壤层全钾、速效钾含量与试验前相比均有增加;不同施肥处理对甜高粱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施化肥组甜高粱总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钾元素在植株茎叶及根系中的富集作用表现为茎叶>根系。说明单施有机肥不是最佳施肥方式,需要有机肥、无机肥混合施入。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自制秸秆牛粪生物有机肥对桉树林下牧草产量、品质及林下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在桉树林下套种桂牧1号杂交象草,在牧草每次刈割后施用不同的追肥处理,结果显示:100%尿素组牧草产量最高,50%尿素+50%自制秸秆牛粪生物有机肥组、100%自制秸秆牛粪生物有机肥组牧草产量次之,不施肥组产量最低(P0.05)。3组的牧草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比不施肥组含量高(P0.05),100%自制秸秆牛粪生物有机肥组牧草磷含量最高,不施肥组牧草磷含量最低(P0.05)。在林下土壤肥力方面,100%自制秸秆牛粪生物有机肥组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含量、pH值最高(P0.05),尿素组土壤速效氮含量最高(P0.05)。由此可知,自制秸秆牛粪生物有机肥能够一定程度提高桉树林下牧草的产量和品质,改善桉树林下土壤肥力,对其营养元素及生产工艺进一步调整后用于桉树林下农业种植,改善林下土壤肥力生产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不同施肥处理即化肥减量20%~60%并配施有机肥对橄榄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梅埔2号’为研究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常规施肥)3.00 kg(NPK)、单施有机肥30 kg(OF)、80%化肥+有机肥(NOF1)、60%化肥+有机肥(NOF2)、40%化肥+有机肥(NOF3)共6个处理,测定采收期优质果率、产量以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多酚、可溶性总糖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无显著变化,但产量和优质果率均显著提高、总多酚含量均显著降低,除NPK处理可溶性总糖显著降低以外,其他处理均有提高,其中NOF1和NOF2显著提高。综合评价得分排名为NOF1>OF >NOF2>NOF3 >NPK >CK。不同配比中,80%化肥+有机肥处理提高橄榄产量和果实品质最为显著,其优质果率达到92%,单株产量45.10 kg,是全程只施用化肥试验组的3.26倍,保持较高的总多酚含量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并且综合效益最高。综上,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橄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其中80%化肥+有机肥是橄榄栽培提高产量、品质的推荐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养殖粪污环境污染,减少化肥施用,该试验研究蛋鸡发酵腐熟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番茄生长性状、产量、品质和土壤的影响,设置施用常规化肥(CK)、蛋鸡发酵腐熟有机肥1 000 kg/667 m2(F1)、蛋鸡发酵腐熟有机肥1 500 kg/667 m2(F2)和蛋鸡发酵腐熟有机肥2 000 kg/667 m2(F3)4个处理组。结果表明,有机粪肥对番茄生长期叶片数、叶绿素和株幅影响不大,但在盛果期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茎粗有增大趋势,株高变化不明显。从产量来看,仅F3组产量略高于CK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CK组相比,F2组番茄VC含量显著(P<0.05)增加了14.1%,F1组VC含量增加了6.0%(P>0.05);F1、F2和F3组番茄硝酸盐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CK组,且表现为随粪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各处理组土壤pH值、容重和盐分无显著差异(P>0.05);F3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16.74 g/kg,极显著(P<0.01)高于CK组,F1、F2组显著(P<0.05)高于CK组;F1组和F3组土壤总氮相对CK组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20.3%、17.1%;F1、F2和F3组速效钾略高于CK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值得关注的是,与CK组相比,F1和F3组有效磷分别升高了55.7%(P<0.05)和196%(P<0.01),F2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蛋鸡粪肥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番茄产量,改善番茄品质及培肥土壤,但为避免番茄硝酸盐和土壤氮、磷等富集,不宜超量施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不添加有机肥的营养土为对照,研究菜枯、花生枯、桐枯、蓖麻枯、蚯蚓粪等有机肥对柑橘砧木枳苗生长及营养土pH和酶活的影响,为柑橘育苗科学选择有机肥和提升苗木质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相比对照,在植物生长方面,所有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且以桐枯处理的效果最佳;桐枯能显著促进株高增加,桐枯和蓖麻枯均能显著促进叶面积增加,而其它有机肥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甚至蚯蚓粪处理能显著抑制株高和茎粗的增长。在营养土pH方面,菜枯、桐枯、蓖麻枯处理的pH值均在枳苗生长的最适范围(5.5-6.5),而花生枯和蚯蚓粪处理高出最适范围,以蚯蚓粪超出程度表现显著;在营养土酶活方面,桐枯和蚯蚓粪能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花生枯和桐枯能显著提高脲酶活性。综合比较,桐枯有利于促进枳苗生长,使营养土pH环境适宜枳苗生长,且具有改善营养土酶活性的功效。因此,桐枯可作为柑橘育苗营养土的添加成分。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金菠萝(MD-2)为试材,研究了常规施肥和滴灌施肥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菠萝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可显著提高金菠萝总叶片数、茎高、茎粗、D叶长、D叶宽和果柄粗,分别增加了 42.28%、87.81%、49.97%、18.98%、25.56%和54.76%。常规施肥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可显著增加茎高和茎粗,分别增加了56.33%和29.28%。滴灌施肥处理金菠萝根、茎、叶、果柄和果实干重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81.77%、303.20%、150.84%、99.56%和86.79%。金菠萝植株N、P、K积累量以及果实横径、单果重和产量均表现为滴灌施肥(含增施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和常规施肥(含增施有机肥)处理。常规施肥处理金菠萝果实的Vc和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但该处理糖酸比最低,增施有机肥显著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常规施肥+有机肥、滴灌施肥和对照的糖酸比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西北黄土高原半湿润偏旱区耕作方式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以设在半湿润偏旱区连续12年的耕作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裂区设计,以传统耕作和免耕耕作为主处理,不施肥(CK)、单施无机氮肥(N)、单施无机磷肥(P)、单施有机肥(M)、无机氮磷肥配施(NP)、有机无机肥配施(NMP)为副处理,栽培制度为1年春玉米-3年冬小麦轮作,研究耕作及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年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型及耕作方式均以有机无机配施冬小麦产量最高,有机肥单施高于化肥单施,磷肥单施高于氮肥单施。耕作方式间表现为传统耕作高于免耕耕作,年型间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耕作和施肥方式的增产效果以干旱年最好,平水年和丰水年差异不显著。有机无机配施与传统耕作结合优化了冬小麦冠层温度、叶绿素相对含量等生理指标,提高了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因而改善了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而使冬小麦增产。在550 mm左右降水量的陇东旱塬雨养农业区,无论何种耕作方式及生产年型,长期采用有机无机或无机氮磷肥配施均表现出持续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良好作用。因此,有机无机配施结合传统耕作是提高陇东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产量的最佳耕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呼伦贝尔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草原天然打草场为研究对象,设置五种处理:对照(CK),切根(Q),切根+低水平有机肥(QO1),切根+中水平有机肥(QO2)和切根+高水平有机肥(QO3),分析不同处理对天然打草场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为退化草地的恢复和改良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6.
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紫色土无机磷形态演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磷分级体系对22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紫色土0~100 cm土层无机磷形态进行分级测定,研究了各形态的无机磷在土壤剖面的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学磷肥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全磷、有效磷和各形态无机磷均较试验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以猪粪+NPK(M+NPK)处理土壤增加最多,其中有效磷含量增加了6倍;不施肥(CK)和单施氮肥(N)的处理土壤有效磷、全磷和各形态无机磷出现了下降,其中有效磷含量分别降低了51.1%和53.5%。除了Fe-P 和Ca10-P含量下层高于上层外其余各形态无机磷都表现为耕层高于下层的特征。各处理Ca2-P、Al-P、Ca8-P、O-P等无机磷的剖面分布较为相似,均呈20~60 cm下降比较迅速,80~100 cm变化不大或者稍微上升的趋势,而Fe-P则表现为下层含量高于耕层。相关分析表明各组分无机磷对紫色土有效磷的贡献为Ca2-P(0.9569)>Al-P(0.9265)>Ca8-P(0.9100)>Fe-P(0.8277)>Ca10-P(0.7449)>O-P(0.7362)。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增加磷素在土壤中的累积,并能减少土壤对磷素的固定,增强其在土壤中的移动,促进土壤磷素向有效态转化。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杨梅产量及品质,分析了钾镁不同配施比例对杨梅果实品质及营养元素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株施单钾肥1.0 kg,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Vc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7.43%、11.48%、13.23%及19.96%,果实中矿质养分钾、磷、铁含量显著提高;株施单镁肥0.3 kg,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及Vc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3.24%、9.60%、10.89%及15.70%;株施镁钾混合配施比例为0.2/0.75 kg时,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硬度,果实中钾、铁含量显著提高。本研究可为提升杨梅品质的配方施肥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连续6年施磷肥对土壤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期施磷肥对土壤磷素积累、形态转化以及有效性的影响是国内外土壤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从2008年开始在京南地区进行的紫花苜蓿连续6年施用磷肥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田土壤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试验地土壤为褐潮土,试验开始前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为11.2 g/kg,全磷为0.77 g/kg,速效磷为5.66 mg/kg,pH为8.3。结果表明,连续不施磷肥土壤的全磷、速效磷、无机磷各组分含量较连续施磷肥处理均明显降低,说明连续施用磷肥可显著扩大土壤中的有效磷库;不施磷肥处理耕层(0~20 cm)土壤全磷下降了6.94%,速效磷下降了16.3%,施用磷肥处理耕层土壤全磷增加1.3%~13%,速效磷增加164.7%~335.9%;不同的施磷肥处理对Ca2-P含量的影响最大,不施磷肥的土壤Ca2-P几乎耗竭,而施磷处理的Ca2-P增加幅度可达19~36倍;此外,施用磷肥也使土壤Ca8-P、Ca10-P、Al-P、Fe-P、O-P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2013年的停施磷肥试验可知继续施磷肥的处理(F2)与停施磷肥的处理(F2')在土壤磷素水平、苜蓿产量及养分含量上均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磷肥存在明显的后效作用,之前积累在土壤中的磷素具有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生猪、奶牛等产生粪水(含冲刷污水,下同)较多的规模养殖场,根据粪水产生量确立粪水收集池、厌氧发酵池和储存池的池容以及配套消纳的土地面积;依据肥水营养成分、土壤本底数的检测结果,结合小麦、玉米预计单产所需要的N素量,制定“一场一策”施肥方案,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量行动。[方法]规模养殖场产生的粪水进行全量收集,用泵输送到沉淀池沉淀,经固液分离,粪水输送到厌氧发酵池进行深度厌氧发酵(不少于100天),实现粪水变肥水;粪渣运送到堆肥场进行好氧堆肥。在农时季节肥水作为基肥或稀释后作为追肥还田,通过加压泵将肥水注入田间管网,还田施用。[结果]4个小麦试验田块中,肥水替代部分化肥区小麦长势正常,叶色绿色—深绿色、株高75-78㎝、病虫害为未发—轻发;平均亩穗数为41.9万穗,比全量施用化肥区多2.6万穗,提高6.61%;平均穗粒数为36.8粒,比全量施用化肥区多1.7粒,提高4.84%;4个试验点中有2个点发生少量倒伏,肥水替代区田块倒伏程度明显低于全量施用化肥区。[结论]一是测算出每1万头猪当量的养殖场,需建设厌氧发酵池和肥水储存池总容积不少于7000 m3、配套消纳土地面积不少于1300亩;肥水pH在5.5—8.5之间,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还田。二是试验发现肥水施用量替代化肥氮素用量的50%,试验田块的当年投入养分达不到农作物需肥量的要求,应根据土壤基础肥力状况,逐年增加肥水施用量,实现逐年减少化肥施用量;建议肥水替代量调整为25-3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切根改良后配合氮、磷肥混施对科尔沁草原羊草割草场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在切根基础上对羊草割草场进行不同浓度的氮、磷肥添加试验,设置4个氮、磷添加梯度处理,分别为CK(对照)、NP1(尿素75 kg/hm2+磷酸二铵45 kg/hm2)、NP2(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90 kg/hm2)和NP3(尿素225 kg/hm2+磷酸二铵135 kg/hm2)。每个处理设置3个区组作为重复,共12个试验小区。2014年8月中旬,在每个小区随机设置一个1 m×1 m样方,齐地面刈割植物样品后采集土壤样品,随机设置3个取样点,采用凯氏定氮法、碱解法、钼锑抗比色法、酸溶—钼锑抗比色法、氢氧化钠熔融法、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重铬酸钾滴定法分别测定土壤氮、磷、钾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与CK相比,NP3处理导致10~20 cm土壤层的全氮含量显著(P<0.05)降低;3个施肥处理均可显著(P<0.05)提高0~10 cm和10~20 cm土壤层的速效氮含量;NP3处理可显著(P<0.05)提高0~10 cm土壤层的全磷和速效磷含量,NP2处理可显著(P<0.05)提高0~10 cm和20~30 cm土壤层的速效磷含量;NP2和NP3处理导致10~20 cm和20~30 cm土壤层的全钾含量显著(P<0.05)降低,NP3处理导致0~10 cm土壤层的速效钾含量显著(P<0.05)降低;3个施肥处理均可显著(P<0.05)提高不同土壤层的有机质含量。[结论]综合考虑施氮、磷肥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情况,在对羊草割草场改良过程中,需要配施一定量的钾肥,有利于改善科尔沁草原羊草割草场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