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微球对阿司匹林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祥英  陈其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291-3293,3313
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微球,利用红外光谱、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微球进行表征,研究微球对阿司匹林的吸附性能,采用单因素固定变量法探讨投药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淀粉已成功酯化交联合成变性淀粉微球,微球平均粒径为42.61μm,粒径在80μm以下占93.7%;微球表面粗糙多孔,外观圆整,由原淀粉颗粒的晶体形态变为无定性态;在交联剂用量1.5 g,反应时间3.5 h,投药量22 mg的最佳制备条件下,微球的载药量达到21.48%,包封率达到97.63%,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阿司匹林吸附载体。  相似文献   

2.
二氟沙星肺靶向微球制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生物降解的明胶为载体,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选择正交设计优化空白明胶微球生产工艺,并考察其理化性质,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二氟沙星肺靶向明胶微球。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微球中二氟沙星的含量。结果表明,优选所制的二氟沙星肺靶向明胶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8.33μm,粒径分布在5.0~25.0μm的微球达到95.71%,二氟沙星明胶微球包封率为62.43%,载药量为13.71%。采用动态分析法研究体外释药特性,二氟沙星明胶微球在12h处药物释放量达到65%,24h内药物释放量达到71%。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所得二氟沙星明胶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替米考星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包埋法制备替米考星淀粉微球。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采用综合平衡法对替米考星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替米考星交联微球的形貌及表面形态。[结果]替米考星淀粉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如下:替米考星0.02 g,可溶性淀粉4 g,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95 g,乳化剂(m_(Span80):m_(Tween80)=2∶1)0.75 g,反应时间1.5 h,在优化工艺参数下制得的替米考星淀粉微球载药量为1.63%,包封率为81.4%;微球大小分布均匀,外观圆整,表面粗糙多孔。[结论]该制备工艺可行,扩大了替米考星的应用,为替米考星的剂型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根碱壳聚糖微球的最优制备方法,并对微球进行外观粒径表征和体内外研究。本研究建立了血根碱含量测定的HPLC法,运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血根碱壳聚糖微球,以载药量、包封率和平均粒径为评价指标,应用单因素试验和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处方。利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外观形态,通过激光粒度仪测定微球粒径及其分布。采用动态透析法取不同时间点的血根碱原料药溶液和血根碱壳聚糖微球溶液,并考察两种溶液的体外释放度,最后进行药动学方程拟合。对不同组小鼠注射血根碱原料液和血根碱微球液,不同时间取组织血测定,观察体内分布及靶向性。结果表明:血根碱HPLC含量测定得曲线方程y=2.530 0x+43.323 1(R2=0.999 8,线性范围为10.0~50.0μg/mL)。单因素试验和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得最优处方:血根碱投药量60 mg,壳聚糖用量70mg,乳化剂用量5%,戊二醇用量0.25mL、水油体积比3:10,醋酸浓度2%、搅拌速度500r/min和交联时间3.5h。观察到血根碱壳聚糖微球形态近似球形及表面较光滑,测定得平均粒径(8.17±0.16)μm,粒径分布为...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阿维菌素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形成契合水产养殖需求的微球制备工艺。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以微球粒径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微球在养殖水体中的释放情况进行了考察。结果所得微球外观形态良好,粒径在50~80μm,包封率达72.6%,64 h药物累计释放率少于60%。相对于原药在水体中4 h 100%溶出,阿维菌素聚乳酸微球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替米考星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替米考星β-CDP微球,以包封率和产率的回归分析综合得分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红外光谱仪和综合热分析仪对替米考星β-CDP微球进行表征。[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β-CDP微球3 g、替米考星0.25 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 h、搅拌速度600 r/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率为83.32%,包封率为67.61%。以优化工艺制备的载药微球形态良好,平均粒径为161.35μm;替米考星进入到β-CDP微球中的内部,且以无定形的状态分散在聚合物载体中,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结论]替米考星β-CDP微球制备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采用盐酸处理膨润土原土得到酸化膨润土,再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进行有机化改性,制备有机膨润土。利用挤出-外源凝胶法制备毒死蜱/膨润土/海藻酸钠微球,研究改性膨润土对载药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溶胀性能及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膨润土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均高于相应的酸化膨润土微球;加入膨润土有利于降低复合微球溶胀率和提高微球缓释性能,有机膨润土在抑制微球溶胀和增强缓释效果方面优于酸化膨润土。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二步法制备酒石酸泰乐菌素明胶微球,并对其工艺进行了优化。同时对微球的外观、粒径与其分布、含量、稳定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平均粒径为11.26μm,粒径范围5~25μm的微球占83.7%,球内含药量43.75%。冰箱或室温放置时稳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纳米粒子;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环丙沙星磁性明胶微球;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微球粒径大小及形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微球中环丙沙星的含量;观察磁响应性;绘制药物微球体外释放曲线.结果显示:环丙沙星磁性明胶微球粒径40~58μm,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动作距离为65~70 mm,微球载药率为16.5%,240 min.体外累积释放量为90%以上.说明环丙沙星磁性明胶微球成球性好,具有较好的磁响应性和一定缓释性,是一种较好的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10.
阿维菌素微囊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提高阿维菌素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以生物可降解型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阿维菌素微囊,考察其形态特征及微囊的体外动态释药情况,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微囊内药物含量及包封率.结果显示:1)3批生物降解型阿维菌素微囊外观均一、光滑,平均粒径为48.2μm;2)微囊平均载药率为(13.14±0.61)%,平均包封率为(66.35±3.10)%;3)体外释药结果表明,微囊内药物无突释现象,达到缓慢释放和长效制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壳聚糖和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氟苯尼考微囊,探究阿拉伯胶浓度、壳聚糖浓度、给药量、搅拌速度对微囊制备工艺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处方及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氟苯尼考微囊圆整,平均粒径为10~20μm,包封率达71.80%,载药量达47.64%。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影响含淀粉反相乳液稳定性的因素,优化交联淀粉微球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法研究影响反相乳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合成交联淀粉微球的最佳工艺。[结果]使用0.6%的Span60(HLB=4.70),油、水相体积比为3∶1,水相中淀粉浓度为16%时可形成稳定的W/O型含淀粉反相乳液;制备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油、水相体积比4∶1,淀粉乳浓度16%,交联剂用量3 ml,反应温度45℃,乳化剂用量0.3%;微球产品近似球状,球体表面粗糙,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5μm。[结论]经过优化的制备工艺能够合成粒径均匀的交联淀粉微球。  相似文献   

13.
以罗望子胶和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天麻素为模型药物,采用交联法制备天麻素—罗望子胶—壳聚糖缓释微球。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不同戊二醛浓度、罗望子胶和壳聚糖浓度,载体与天麻素比、水与油相比对微球质量的影响,对微球进行红外光谱、动态光散射及形貌表征,并测定其体外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微球最佳制备工艺为:戊二醛浓度1.25%,罗望子胶浓度2%,壳聚糖浓度1.4%,载体与天麻素比为15.83:1,水与油相比为3:1,此条件下微球包封率为74.68%,栽药量为1.64%。形貌分析表明微球尺寸分布均一,粒径为103.6纳米左右。天麻素—罗望子胶—壳聚糖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羧甲基壳聚糖和明胶为基质材料,制备了啶虫脒缓释微球,优化了影响微球载药量,包封率,释药时间的制备工艺条件如温度、交联时间、羧甲基壳聚糖与明胶质量比等.在最佳的条件下,制备的啶虫脒凝胶微球的载药量为9.21%,释药时间可达7d以上,达到了控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载芍药苷水凝胶制备时,它的颗粒大小、表面电荷、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特性都需要进行评价。方法:对多聚赖氨酸、聚环氧化物和芍药苷进行称重,按比例分配下,然后加水0.9ml。其次,超声分散1分钟,最后凝胶形成时间是在正常室温条件下实验得出。另外,关于药物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特性方面。结果:芍药苷凝胶的凝胶时间为50min,载药量为10%,包封率为90%。体外释放实验表明,所制备的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结论:制备的水凝胶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包封率高和良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6.
辣椒素/SiO2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辣椒素/SiO2微球,并对其制备参数进行优化。【方法】以油包水包油(O/W/O)复乳法制备辣椒素/SiO2微球,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检测微球形态和粒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包封率。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外油相稳定剂羟丙基纤维素(HPC)、水相稳定剂聚乙二醇(PEG)、亲水性表面活性剂Tween 20和亲油性表面活性剂Span 80的用量进行优化。【结果】用O/W/O复乳法制得了具有中空结构的辣椒素/SiO2微球,微球平均粒径(4.62±0.12)μm,分散系数ε为0.76。在不考虑交互作用的条件下,优选出较高包封率的微球制备参数组合为:HPC与Span 80含量分别为外油相质量的1.5%和0.5%,PEG与Tween 20含量分别为水相质量的4.0%和0.5%。【结论】优选出了包封率较高的辣椒素/SiO2微球制备参数,成功制备了辣椒素/SiO2微球。  相似文献   

17.
淀粉微球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食品及医药领域,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IEP)制备藜麦淀粉微球,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淀粉微球制备工艺,以期得到吸附性能良好的藜麦淀粉微球。进一步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数码测量分析仪及热重分析仪(TG)对藜麦淀粉微球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淀粉质量分数9%,大豆油相用量100 mL/120mL,交联剂环氧氯丙烷1 mL/120mL,搅拌速度400 r/min,乳化剂用量3 mg/mL,反应时间3 h,此条件下藜麦淀粉微球亚甲基蓝吸附量为0.828 mg/g。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藜麦淀粉微球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8.5μm,藜麦淀粉微球表面分布大量较小的孔洞。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一种树枝状共聚物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药物释放行为的体外评价机制,研究采用实验室自制的4代树枝状大分子引发剂PEG-G4-(OH)32引发己内酯开环聚合,合成了一系列树枝状三嵌段共聚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共聚物-紫杉醇载药微球。研究结果显示,以树枝状嵌段共聚物为壁材的载药微球形貌规整,表面平滑,粒径范围为1.92~2.54μm,载药量为15.7%~20.6%;在0~3d的时间里载药微球释药明显,在随后的3~15d的时间里基本呈现线性的零级释放效果。该研究首次采用树枝化聚己内酯的嵌段共聚物制备载药微球,与以线性聚己内酯为壁材制备的载药微球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前者药物缓释效果更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载HarpinXooc蛋白纳米粒的性状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效果,利用静电聚合原理,以壳聚糖为载体,多聚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载HarpinXooc蛋白纳米粒,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和释放情况,考察振荡时间对纳米粒的影响.结果显示:载HarpinXooc蛋白纳米粒形态均一,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270.0±3.0)nm、(16.5±0.9)mV、62.7%±1.8%和12.6%±2.4%,具有缓释效应,可以诱导烟草产生过敏性反应和更好地促进植物生长.表明:此方法制备条件缓和,工艺简单,包封率较高,制得的载HarpinXooc蛋白纳米粒生物学效应好.  相似文献   

20.
为优选人参皂苷Rd类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评价其质量,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人参皂苷Rd类脂质体,采用超速-离心滤过法测定包封率,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对其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人参皂苷Rd类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表面活性剂与胆固醇物质的量的比为1∶1,HLB值为4. 3,载药量为20 mg,水合温度为65℃,所制得的人参皂苷Rd类脂质体混悬液包封率为(90. 60±1. 12)%,平均粒径为(691. 00±39. 67) nm,Zeta电位为(-6. 18±0. 36) m V。正交试验优选的人参皂苷Rd类脂质体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所得的人参皂苷Rd类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分布均匀、外观形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