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蒙古韭的营养成分及民族植物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蒙古韭是蒙古族传统的野生食用植物,其营养丰富,含有17种不同的氨基酸,其中7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达到26.17mg/100mg;含有人体必需的K、Na、Ca、Mg、P、Cu、Zn、Mn、Fe、Ni 等矿质元素,其中常量元素K和微量元素Fe的含量相对较高,分别达到20.47mg/g和431.7μg/g.  相似文献   

2.
蒙古韭的营养成分及民族植物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蒙古韭是蒙古族传统的野生食用植物,其营养丰富,含有17种不同的氨基酸,其中7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达到26.17mg/100mg;含有人体必需的K、Na、Ca、Mg、P、Cu、Zn、Mn、Fe、Ni等矿质元素,其中常量元素K和微量元素Fe的含量相对较高,分别达到20.47mg/g和431.7μg/g。  相似文献   

3.
日本七鳃鳗肉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日本七鳃鳗肉中氨基酸及矿质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日本七鳃鳗肉富含多种氨基酸及矿质元素 ,所测的 1 6种氨基酸总和为 90 975 % ,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 3 9 95 6% ,矿质元素K、Mg、Ca、Cu、Zn、Fe、Mn的含量分别为 9 5 41 6mg/g、0 95 72mg/g、0 3 80 9mg/g、0 0 0 5 4mg/g、0 1 2 5 8mg/g、0 4863mg/g、0 0 0 5 6mg/g。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种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紫花苜蓿种子(Medicagosativa)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做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种子的粗蛋白含量为31.63%,粗脂肪含量为9.85%。脂肪油中含有多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40.13%。此外,紫花苜蓿种子中含有18种氨基酸和23种矿质元素,必需氨基酸含量达到40.57mg/g。因此,紫花苜蓿种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应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该浓缩液中的部分营养成分及食品卫生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8种游离氨基酸总量为11.34g/L,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达3.29g/L,占总量的29%,赖氨酸含量高达0.38g/L;脂肪含量为0.09%;维生素A15.2IU/kg,维生素E、B1、B2、总量0.0099g/kg;8种矿质元素含量丰富;该浓缩液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6.
大麦虫幼虫粉营养成分及其储藏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麦虫幼虫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测定分析幼龄和老龄大麦虫幼虫粉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灰分、部分维生素、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分析幼虫粉的储藏特性.结果表明,幼龄期和老龄期鲜活幼虫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58.13%和52.65%、16.68%和18.03%、18.71%和16.84%、1.52%和1.89%;幼龄期和老龄期幼虫粉中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0.02%和33.8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分别为58.12%和58.68%,尤其是油酸和亚油酸所占比例较高;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所占比例分别为41.88%和38.12%,其中棕榈酸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0.63%和28.80%);幼龄期和老龄期幼虫粉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9.12%和45.70%;两者均含有17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2.66和39.36 g/100 g,其中畜禽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44.82%和44.41%;此外,幼虫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维生素中维生素E(VE)、维生素C(VC)及维生素B2(VB2)含量较高,矿物质元素中钾(K)、磷(P)、锌(Zn)及铁(Fe)含量较高.幼虫粉随贮藏时间延长,温度、相对湿度及水分含量越高,酸败越明显;幼虫粉合理的储藏条件为:温度≤20 ℃,相对湿度≤60%,水分<10.0%.因此,大麦虫幼虫粉营养价值极高,可作为新型饲料资源应用于动物生产中.  相似文献   

7.
对梅花鹿鹿角脱盘的主要化学成分分别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鹿角脱盘中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鹿角脱盘中粗蛋白含量为32.800%,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为12.800%;总糖、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682%、0.575%和1.143%;而总粗脂肪、游离脂肪酸和磷脂含量分别为1.910%、0.067%和0.300%;鹿角脱盘中含有钙、钾、锌、锰、铁、镁、钠等矿质元素。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全舍饲、放牧+补饲条件下12月龄龙陵黄山羊背最长肌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龙陵黄山羊全舍饲组羊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分别为69.35%、18.84%、7.88%和1.20%;放牧+补饲组羊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分别为69.93%、19.20%、8.87%和1.26%。(2)全舍饲组和放牧+补饲组羊肉均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胆固醇含量低。(3)氨基酸种类含量丰富,全舍饲组和放牧+补饲组17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24.12 g/100 g和25.76 g/100 g;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丰富,全舍饲组和放牧+补饲组羊肉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2.86%和39.83%。  相似文献   

9.
紫穗槐作为生态树种在我国被大面积种植,每年产生大量紫穗槐籽实,但其利用程度一直不高,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紫穗槐籽实,研究对河北省承德市紫穗槐籽实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紫穗槐籽实总能、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钙及磷含量分别为19.12 MJ/kg、26.76%、8.70%、16.20%、0.40%和0.31%;紫穗槐籽实中含有15种脂肪酸,总含量为90.50 mg/g,其中4种为不饱和脂肪酸,分别是棕榈油酸(0.10 mg/g)、油酸(5.80 mg/g)、亚油酸(66.10 mg/g)和α亚麻酸(3.00 mg/g);紫穗槐籽实中氨基酸总含量高达23.18%。试验数据说明,紫穗槐籽实营养丰富,可利用价值较高,是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良植物能源。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天蚕蛹作为昆虫食品的营养价值,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天蚕蛹的营养成分,并与柞蚕蛹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进行比较。天蚕蛹和柞蚕蛹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8.20%、12.90%,二者的氨基酸组成一致,均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质量分数分别为18.26%和9.75%,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质量分数分别为7.79%和4.13%,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7.16和73.11。天蚕蛹和柞蚕蛹的粗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6.43%、7.80%,二者的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率较高;2种蚕蛹均含有多种人体不可缺少的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其中天蚕蛹中锌的质量比高达71μg/g。综合分析认为,天蚕蛹的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推荐的蛋白质理想模式,属于优质蛋白质资源,其粗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及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均高于柞蚕蛹,并且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及维生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昆虫食品。  相似文献   

11.
西藏3种蒿属植物营养成分与矿物质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国标法对西藏3种蒿属植物藏沙蒿(Artemisia wellbyi)、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和青蒿(Artemisia annua)的主要营养物质、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种蒿属植物的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含量差别较大,大籽蒿粗蛋白含量最高(3.34%),青蒿最低(2.01%),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别也较大,常量矿物质元素中,三者均是钾含量最高,镁含量最低;微量矿物质元素中,三者均是铁含量最高,硒含量最低;3种植物均含有16种水溶性氨基酸,大籽蒿氨基酸总量最高(17.59%),青蒿的最低(7.99%)。因此,在牧草匮乏季节,藏沙蒿、大籽蒿和青蒿均可作为西藏后备牧草,供牛羊等牲畜饲用,其中大籽蒿营养价值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抗旱性强的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本试验以12个苜蓿品种为材料,利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设置了100 g·L-1和200 g·L-1两个胁迫梯度,分别测定叶片、茎、根颈、根系4个器官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植株根冠比,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植株各器官生理指标在抗旱性评价过程中所占权重,结合抗旱系数评价苜蓿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在100 g·L-1和200 g·L-1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株高、叶面积、根长均减小,根冠比增加;各器官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在所有的生理指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较敏感。不同器官生理调节物质的抗旱系数存在差异,叶片各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小于茎和根系,根颈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大于叶片、茎和根系。在评价品种抗旱性时,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根颈脯氨酸含量、根颈可溶性糖含量、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及根系过氧化氢酶活性占权重较大。综合分析得出,100 g·L-1 PEG处理时,‘公农1号’、‘中苜1号’和‘前景’的抗旱性比较强;200 g·L-1PEG处理时,‘骑士2’、‘东苜1号’、‘巨能2’和‘斯贝德’的抗旱性较强,可作为苜蓿抗旱栽培的参考品种。  相似文献   

13.
李春鸣  汪玺  徐长林 《草业科学》2007,24(11):56-59
对甘肃天祝地区地膜覆盖栽培饲用甜菜Beta vulgaris营养成分、含糖率及适口性和瘤胃消失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饲用甜菜粗蛋白含量块根为11.39%,茎叶为17.36%;含糖率达10%左右;在有青草的条件下,饲用甜菜采食率小于燕麦Avea fatua,但有稳定的适口性,适合于冬春无青草时饲喂.饲用甜菜在藏羊瘤胃内的消失率茎叶为88%,块根为90%.  相似文献   

14.
36个燕麦品种不同部位养分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天祝高寒草甸区36种不同饲用燕麦(Avena sativa)叶片、籽粒和茎秆中的水分、灰分、粗蛋白、可溶性糖、粗脂肪、磷、钙、粗纤维、中性纤维和酸性纤维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36个燕麦品种叶片中水分、灰分、粗蛋白、可溶性糖和钙含量显著高于籽粒和茎秆(P0.05),平均值分别为6.36%、9.28%、19.82%、13.71%和0.25%;籽粒中粗脂肪和磷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和茎秆(P0.05),平均值分别为:4.48%和0.25%;茎秆中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和种子(P0.05),平均值分别为35.62%、65.18%和56.40%。总之,36种燕麦不同部位的营养价值高低依次为叶片籽粒茎秆。  相似文献   

15.
不同规格管角螺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规格管角螺腹足部肌肉的营养成分含量。以体重为50、100、200、300和400 g 5种规格的管角螺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矿物质、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规格管角螺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水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400 g组管角螺肌肉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70.00%和5.63%,而50 g组最低,分别为56.21%和2.17%。对矿物质分析发现,常量元素中钾含量最高,微量元素中铁含量最高,300 g组各种矿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谷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最高,胱氨酸含量最低;300 g组肌肉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186.91和80.71 mg/g,200 g组呈味氨基酸的含量最高,为82.70 mg/g。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达到了63.50%~66.13%;C20:5(EPA)和C22:6(DHA)的含量分别为5.38%~6.21%和15.03%~16.06%。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为供体植物,探讨其根、茎叶水浸液对草原伴生种山韭(Allium senescens)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狼毒对牧草化感作用的研究提供新材料,并为揭示其对山韭的化感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狼毒根、茎叶水浸液对山韭种子发芽具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发芽率分别降低了43.94%和87.13%;狼毒根、茎叶水浸液对山韭种子胚根、胚芽及幼苗的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即低浓度(0.5,5和10 mg·mL-1)促进,高浓度(20和50 mg·mL-1)抑制;化感效应指数表明,狼毒茎叶水浸液对山韭种子发芽的化感抑制作用强于根水浸液;对山韭种子胚根、胚芽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表明,低浓度根水浸液的化感促进作用强于茎叶水浸液,而高浓度茎叶水浸液的化感抑制作用强于根水浸液。研究说明了狼毒对山韭不同的生长阶段均存在一定的化感作用,且与其部位的化感效应存在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高水分打捆贮藏对苜蓿干草营养价值和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在高、低水分条件下打捆对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打捆前含水量的逐渐下降,茎叶比增加,叶片损失率增大,对于茎秆未经压扁的苜蓿,其含水量与茎叶比呈一元线性相关;茎秆压扁后,其茎叶比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呈指数曲线的变化趋势.采用高水分打捆贮藏,草产量、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 817 kg/hm2,915 kg/hm2和192 kg/hm2.  相似文献   

18.
于2009年4-10月在河北邯郸采用大田试验种植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种茎,研究不同种植密度(6944,13889,27778株·hm-2)和不同刈割频率(2、4、6次·年-1)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杂交狼尾草在某些生态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密度为13889株·hm-2时,产量最大,茎叶比也最大,粗蛋白含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当一年刈割2次时,鲜草产量最高;而刈割次数越多,茎叶比越小,鲜干比越大,粗蛋白含量越高,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越低,品质则越好;当种植密度为13889株·hm-2、刈割2次时,鲜草产量最高,达198.10 t·hm-2;当种植密度为27778株·hm-2、刈割6次时,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7.88%。综合分析,杂交狼尾草要达到高产高品质,研究地区适宜种植杂交狼尾草的密度为13889株·hm-2,适宜刈割频率为4次·年-1。  相似文献   

19.
以2种不同耐旱性的鸭茅基因型(敏感型“01998”和耐旱型“宝兴”) 为研究对象,研究干旱胁迫下鸭茅根、叶膜质过氧化作用,渗透调节和保护酶活性的生理变化,探讨鸭茅耐旱机制。结果表明, 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2种基因型鸭茅根系及叶片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不断积累,而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叶片脂膜过氧化产物MDA累积和膜透性增幅较大,说明在持续的干旱胁迫下叶片所受伤害重于根系。而渗透物质积累方面,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高于根系,而根系中的游离氨基酸的相对增加量则大于叶片,这可能与叶片是糖的主要产生部位,而根系则可以合成氨基酸有关。研究还表明,干旱胁迫第24天,耐旱型品种“宝兴”根系及叶片APX、POD活性显著高于“01998” 表明重度干旱胁迫并没有降低APX和POD酶清除H2O2和单态氧的能力,说明“宝兴”鸭茅在干旱条件下抗氧化清除系统响应更积极、更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