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蚜虫对油菜生长的整个过程都有为害,不仅影响油菜产量,而且严重影响油菜籽的品质。为此我们对地蚜灵防治油菜蚜虫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总结出一种简单、高效、安全的蚜虫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的油菜籽品种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了一种采用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对油菜籽品种进行鉴别的方法.采集多个品种油菜籽400~1 000 nm范围的高光谱图像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获得主成分图像,确定特征波长;采用基于灰度直方图和灰度共生矩阵联合的统计方法从特征图像中提取纹理特征参数,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油菜籽品种鉴别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训练时品种判别率为93.75%,预测的判别率为91.67%.说明高光谱图像技术对油菜籽品种具有较好的分类和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油菜与紫云英不同用种量配比对油菜产量和紫云英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与紫云英混种直播,油菜用种量60 kg·hm-2,紫云英用种量135 kg·hm-2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用种量配比方案,这一方案在获得较高油菜籽产量的同时,还可获得一定数量的紫云英绿肥养分,可以作为油菜与紫云英混种直播的技术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4.
稻田套播油菜(简称稻套油菜1就是不育苗、不移栽、不耕翻,在水稻收获前5~7天直接将油菜籽套播于稻田中。这是便于稻秆还田(通过留高茬),油菜角果整齐、成熟一致,便于机械化收获的一种轻型栽培方式。实践证明.只要技术配套.单产水平不低于传统的育苗移栽油菜,一般每亩产油菜籽160kg以上.高产田块达到200kg以上。其不足之处是极易发生冻害,给稻套油菜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玲  胡波  曹乃文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9):1880-1882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鱼苗计数方法.将鱼苗图像首先进行分割和去除噪声操作,然后标识图像中各连通域并统计每个连通域内鱼苗像素点数,将其与一基值进行分析比较,得到每个连通域内鱼苗数量,从而进行鱼苗计数.25幅鱼苗图像计数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鱼体有相连和重叠的情况下,该方法能获得较准确的计数结果.  相似文献   

6.
摘薹方式对油菜群体花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技服务》2019,(8):14-15
为延长油菜花期,促进油菜花、菜两用,以紫色油菜品系R11为研究对象,采取油菜高效轻简化栽培管理措施,进行田间油菜间株摘薹、间行摘薹和不摘薹试验,初步研究不同摘薹方式对油菜的花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薹可推迟油菜的生育期、初花期和终花期,提高油菜籽产量;观花期可延长5~7天,产量提高13.53%~18.74%;间行摘薹处理的初花期和终花期均较晚,整体观花期可延长7天,油菜籽亩产量最高,达155.74公斤。  相似文献   

7.
蜜蜂为油菜授粉增产效果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种植赣杂3号油菜,在油菜开花前,把种植的油菜分为自然授粉、蜜蜂授粉和无蜂授粉三个区.然后测定座果率、产量、千粒重、畸形率、发芽率、出油率、油菜籽成分、柱头上花粉含量、花粉活力、花粉管萌发、子房中的RNA含量等指标,并统计授粉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蜜蜂授粉区油菜籽产量比自然授粉区和无蜂授粉区分别提高40.16%和114.98%,实际亩产油量比自然授粉区和无蜂授粉区分别高7.59%和25.12%,并且蜜蜂授粉区的千粒重、发芽率、柱头上的花粉含量、花粉活力、花粉管萌发数量、子房中RNA的含量都是极显著或显著高于自然授粉区和无蜂授粉区;蜜蜂授粉区油菜籽畸形率极显著低于自然授粉区和无蜂授粉区.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速摄像的气力式油菜精量排种器投种轨迹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在排种轴转速15r/min、负压-1 500Pa工况下,对正压50~600Pa范围内观察油菜的投种轨迹,并依据目标追踪技术方法提取连续帧图像中油菜籽的坐标位置并获得其运动轨迹曲线;统计分析油菜籽投种轨迹的分布特征,利用高斯函数模型对曲线拟合得到其分布规律,并构建正压与油菜籽投种距离的关系模型;根据油菜籽轨迹曲线获得其投种阶段瞬时速度曲线,明确了油菜籽的运动状态。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工况下的油菜籽轨迹曲线均服从正态分布规律,且正压大小与油菜籽投种距离为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88;当排种器正压范围为100~250Pa时,其投种轨迹变异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9.
中国甘蓝型油菜硫苷含量及组份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中国499份甘蓝型油菜籽硫苷组份与含量,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硫苷含量水平下各硫苷组份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硫苷分量对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硫苷、中硫苷甘蓝型油菜籽中主要组份是脂肪族2-羟基-3-丁烯基硫苷和3-丁烯基硫苷,其含量在2种类型中分别为60.33、31.42和30.38 ?mol·g-1、20.18 ?mol·g-1,比例为81.16%和73.92%;低硫苷甘蓝型油菜籽中主要组份是吲哚族4-羟基-3-吲哚甲基硫苷和芳香族苯乙基硫苷,含量为7.36 ?mol·g-1和4.38 ?mol·g-1,占硫苷总量的51.52%。2-羟基-3-丁烯基硫苷和3-丁烯基硫苷在高硫苷油菜中含量最高,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2.4和16.6,是高硫苷甘蓝型油菜的主要组份;二者在中硫苷油菜中表现同于高硫苷甘蓝型油菜;4-羟基-3-吲哚甲基硫苷在低硫苷甘蓝型油菜籽变异系数最小,在高、中、低不同硫苷含量油菜中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6.04~7.98 ?mol·g-1,在高硫苷油菜中仅占5.34%,低硫苷菜籽中为32.31%,是低硫苷油菜硫苷的主要组份。芳香族苯乙基硫苷在低硫苷油菜籽中含量明显高于在高硫苷油菜籽中含量。  相似文献   

10.
谢华 《农民致富之友》2013,(18):149-150
油菜是我县主要的一种经济作物,是31个油菜籽生产基地县之一,油菜在我县的种植面积达50万亩,年产油菜籽8000万公斤,油菜种植成本低,产出较高,作为罗平的一项传统产业,其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明显地凸现出来,实现油菜机械化生产对我县油菜产业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而机械化播种、收获是其核心内容,尤其是劳动强度最大的收获环节。如何实现我县油菜机械化收获是摆在我们农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而急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温室内蓟马监测中存在的人工计数调查费时费力且蓟马正确识别率低的问题,试验设计了一种基于性诱的害虫诱捕器和自动化计数器,实现了对蓟马的自动识别计数。以蓟马为研究对象,运用蓟马诱芯和蓝色黏虫板对蓟马进行诱捕;图像采集设备定时拍摄蓝色黏虫板图像;基于图像处理方法构建自动化计数软件对蓟马进行识别与计数,并将自动化计数软件对蓟马的计数结果与人工计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于蓝色黏虫板上的蓟马计数,人工计数和图像计数的误差在8%左右,自动化计数软件能够实现对蓟马数量的自动统计。该方法不仅是田间害虫远程监测系统的基础,促进了植保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且为运用图像处理识别微小昆虫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缺硼土壤种植油菜时施用高效速溶硼肥比施用硼砂可显著增强油菜生长势、优化产量结构、改良油菜籽品质,增产1.71%~10.6%;比不施硼极显著增产,增幅达21.17%~26.04%.高效速溶硼肥的三种施用方式即基施+喷施、基施、喷施肥效差异不显著.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以薹期喷施0.15%的高效速溶硼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油菜籽中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气相色谱仪可快速,准确测定油菜籽脂肪酸组分和含量,可更快的得到精确度很高的各脂肪酸组分数据,气相色谱仪分析法在油菜品质育种中应用非常广泛。此方法是油菜品质育种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本文就利用气相色谱仪快速,准确测定油菜籽脂肪酸组分和含量的操作方法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油菜"一菜两用"技术,是指在基本不影响油菜籽产量的前提下,既收一茬优质油菜薹作为菜用,又收一季油菜籽,实现油菜"一种双收",是大幅度提高油菜生产效益的一项技术.该技术特别适合于城郊或交通便捷的地区推广,可较好地将优质油菜生产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延长和壮大优质油菜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文章综述了目前油菜花、油菜籽、油菜秸秆、油菜饼粕的相关专利的利用方式,旨为生产提供相关指导.  相似文献   

16.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提高油菜籽产油量是油菜育种的重要方向。油菜籽休眠完善与否极大地影响了油菜籽最终的含油量。因此,对油菜种子休眠性与脂肪酸代谢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十分重要。本文着重阐释了种子休眠的含义、分类及机制,从脂肪酸转运体、β氧化途径以及脂质转化过程等方面论述了种子休眠对种子油脂代谢的影响,分析了影响油菜籽含油量的因素,特别是在种子成熟过程中油脂消减对含油量的影响,最后,讨论了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的一些思路以及待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Android的粘虫板害虫计数系统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方便地在田间统计粘虫板上害虫数量,开发了一种基于Android的粘虫板害虫计数系统。利用Android手机方便易携带的特点,快速统计田间粘虫板上害虫数量。系统使用基于HSV空间的图像处理技术去除无关背景,使用滤波技术处理害虫图像中的翅、足等边缘不规则部分,减少了噪声的干扰,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以泰安茶溪谷茶园中黄色粘虫板为对象,对茶园中常见的小绿叶蝉、潜叶蝇和黑刺粉虱等害虫进行计数测试。结果表明,当害虫数量充足时,该系统统计的结果与人工实际统计结果相比,相对误差率在-6. 7%~4. 1%,能够有效统计粘虫板上害虫的数量。  相似文献   

18.
油菜新品种“秦优10号”丰产性及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我市的主要作物,由于近2年油菜籽价格不断升高,全市油菜种植面积从原来的20万亩扩大到30万亩,选用优质高产的油菜品种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高效农业的基础。近2年从我市销售的30多个油菜品种看,多、乱、杂现象比较严重,为使全市种植的油菜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我站对引进的油菜新品种进行了品比和示范试验及高效种植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优质油菜是低芥酸(油菜籽中芥酸含量≤5%)、低硫苷(油菜籽中硫苷含量≤45.00μmol/g饼)油菜。优质油菜食用油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比普通油菜提高了2倍;其饼粕对禽畜无毒,不仅能直接饲喂禽畜,而且能提高饼粕中蛋白质含量,为食用植物蛋白质开辟了新途径。优质油菜产业已成为目前世界  相似文献   

20.
程黔 《农业展望》2012,8(4):12-15
2012年以来,中国冬播油菜产区内部分地区出现了连续阴雨的低温天气,对油菜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在全球油菜籽减产、国内油菜种植面积下滑、食用油价格上涨以及油菜籽下游产品价格走高的格局下,2012年油菜籽市场对油脂加工企业来说将是一个"风险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