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种养结合、安全高效、环境友好的农业生态技术,该技术能够大大促进有机稻米和养鸭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生产实践出发,对相关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期望为稻鸭共育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松江区探索实践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该文介绍了松江区稻鸭生态种养关键技术,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稻鸭生态种养能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减少化学肥料、农药施用,有利于推动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和稻米产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3.
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是一项安全、绿色、高效、实用的新技术。应用此项技术显示出了,能够增加土壤养分、防病虫、除草、中耕浑水对水稻根系的刺激作用、省工降本和增加经济效益等效果。特别是不施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生产出的稻米和鸭产品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效益农业。  相似文献   

4.
乡村音画     
<正>稻灯养鸭生态技术模式稻田养鸭技术是以生产绿色的稻米、蛋鸭和肉鸭为宗旨的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技术,其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产出绿色、生态的农副产品,还能极大提高种养经济效益。而稻鸭共育和灯光诱虫技术的结合,则更能有效控制稻田有害生物危害,降低养鸭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那么,稻灯养鸭生态模式配套技术都有哪些呢?让我们观看视频了解。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9,(8):44-45
为稻-鸭种养模式在重庆市荣昌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2017~2019年荣昌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了"稻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示范"项目。结果表明:稻-鸭种养模式比水稻单一种植模式增收601.5元/亩,具有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稻鸭共育技术在有机稻米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实用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特别是一些种植大户或水稻专业合作社,通过应用该项技术不仅能提高有机稻米的经济效益,667m^2增收1222.4元,而且扩大了品牌影响力。该文介绍了稻鸭共育技术的基本要求、经济效益以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稻鸭共育不仅能有效减少水稻病虫草害的影响,能生产出绿色优质稻米和生态鸭,实现稻田可持续种养。草鹅连作套种黑麦草养鹅,不仅能肥料还田,绿色生态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一举多得,为当前农业模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稻鸭共作是稻田生态种养的典型模式,该模式既能培肥土壤、改善稻米品质,又能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本文作者介绍了绵阳地区稻鸭共作关键技术,并对其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当前该种养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该技术在绵阳地区的有力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玲  吕广动  王忍  陈灿  黄璜  张印 《现代农业科技》2023,(19):165-167+172
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是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充分挖掘了稻田的生产力,提高了稻米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解决了农田撂荒的问题,保护了粮食安全。当前在湖南省甚至全国得到迅速推广和发展。本文介绍了稻—小龙虾模式的种类和田间种养技术流程,分析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探讨了农业监测系统在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中的应用,以期为生态农业的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智  赵德新  程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01-4002
介绍了稻鸭生态种养技术。以水田为基础,种植优质稻,放养家鸭,应用种养结合的农业生态模式,生产无公害稻鸭产品。  相似文献   

11.
本市社头镇芦溪村种养专业户黄横以田为业,于2004年稻作期间在承包的53亩农田里开展稻—鸭—蟹共育生态种养技术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稻—鸭—蟹相得益彰,变传统优势为科技强势.变分散养殖为集约经营,与常规纯作稻相比,不仅促进了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稻米品质的提高,而且经济效益显著.每亩累计增加经济收入1463.02元.  相似文献   

12.
正北方高寒地区鱼、鸭、稻综合种养生产绿色农产品技术,是一项综合型、生态型、环保型、效益型的生态农业技术。对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稻米和提高农业效益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灭除杂草、防病灭虫、提高地力、促进成熟、生态环保、提质增效的六大优势,有着其他栽培技术不可比拟的优点,在生产绿色稻米、鸭子和商品鱼上得到普遍认可。北方高寒地区鱼、鸭、稻综合种养技术要严格按照水稻、鱼和鸭子生长发育特点,找准共生配合生育时期按照各自的生产技术进行生产。具体  相似文献   

13.
稻鸭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江苏省滨海县农业部门经过多年稻鸭共生栽培实践,证明稻鸭共生栽培模式是生产绿色优质稻米及肉鸭的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是防治水稻病、虫、草害的有效生物防控途径,效益显著,可谓稻丰鸭肥,一举多得。稻鸭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是充分利用共生互利、生态位和食物链等生态学原理,以稻作水田为条件,以种稻为中心,进行肉鸭田间网养的种养生态系统,是对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该系统以鸭子捕食害虫代替农  相似文献   

14.
稻鸭共作是近几年主推的绿色高质高效种养模式之一,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生产实践,围绕稻鸭共作呈现出的除草控害、除虫防病、施肥改土、中耕浑水、刺激生长、药肥双减和稻米鸭肉品质双提升等优势特点,分析了稻鸭共作技术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围绕品种选择、田块选择、设施建设、科学管理和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稻鸭绿色种养技术,为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和普通农户推广应用稻鸭共作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稻田不同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开展稻田不同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比较试验,对庐江县稻鱼、稻鸭和稻虾3种主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生育期、产量构成指标、产量及模式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稻虾连作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最高,稻鸭共育模式成本投入最低,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简单易操作。因此,稻虾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最高,可作为庐江县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甲烷的研究及经济评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研究其减排CH4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经典农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及经济学方法研究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CH4的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稻田CH4排放通量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基本一致。稻田CH4排放通量的高峰值出现在晚稻分蘖盛期,免耕养鸭稻田、免耕不养鸭稻田和翻耕不养鸭稻田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24.1、32.2和40.5 mg·m-2·h-1。在晚稻分蘖始-分蘖盛期,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对稻田CH4排放的控制效果明显,分别比免耕不养鸭稻田、翻耕不养鸭稻田的CH4排放量减少2.333、4.723 g·m-2。晚稻整个生育期间,免耕养鸭稻田CH4排放量比免耕不养鸭稻田、翻耕不养鸭稻田分别减少3.373和5.590 g·m-2。采用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农户的财务净效益比采用免耕不养鸭技术和翻耕不养鸭技术农户分别增加2 166、4 207 yuan/ha。减去CH4排放的环境成本,采用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农户的经济效益为5 000 yuan/ha,比采用免耕不养鸭技术和翻耕不养鸭技术的农户分别增加2 206和4 274 yuan/ha。【结论】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既能增加农户的财务收入,又能减少稻田CH4排放量,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7.
稻鸭共作是以生产绿色优质稻米为主,同时生产绿色食品肉鸭的综合种养技术模式,能发挥出水田的种植、养殖及生态功能。为促进稻鸭共作综合种养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对该模式在常熟市的示范情况、取得的成效及稻鸭共作生产技术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稻鸭共育"是以优质稻为中心、以稻鸭生态种养为重点、以频振灯诱蛾配合运用为特色的优质节本高效生态稻米生产综合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作是一项种养相结合、降本增效的生态农业技术,符合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为转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及效益,广德县于2015年开展了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旨在探索适宜本地的生态种养模式,扩大种养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实行“稻-鸭-蟹”共育是一项集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复合型种养技术。既能解决传统稻作生产重施、多施农药化肥的不良耕作方式,又能促进以田放鸭养蟹种稻,以鸭蟹排泄粪便肥田长稻的良性循环,并提高稻米、鸭、餐的安全性、品质及其附加值.为有机生态种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