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底层充气增氧技术,在池塘进行了河蟹雌雄分塘养殖试验。经过1年养殖,雌、雄蟹平均规格分别为132g/只、250g/只,单产分别为64 kg/亩、80.25 kg/亩,亩毛利分别达4823元、15061元。  相似文献   

2.
池塘河蟹青虾混养亩产100公斤的养殖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乃峰 《科学养鱼》2001,(10):29-30
湖州池塘河蟹养殖近几年发展较快,根据青虾养殖普遍,且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的情况,实行河蟹与青虾的池塘混养,能充分利用池塘的面积和饵料,适当增加苗种及饲料的投入,可比单养河蟹或青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几年的试验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亩产100公斤其中河蟹75公斤、青虾25公斤的养殖模式,要求河蟹回捕率达70%以上,商品蟹平均规格达每只125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养殖池塘的生态条件和防逃实施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每只2~10亩,平均水深达到0.8~1.5米,塘埂宽度1.5~2.5米,坡度1∶2…  相似文献   

3.
2008年在金坛市水产科技示范园内,围绕池塘优质高效河蟹生态养殖技术,进行了智能化自动控制微孔管道增养技术在河蟹养殖中的应用试验,获得较好的收益。共收获优质河蟹10966.5kg,平均产量88.4kg/667m^2,成蟹200g/只以上占30%,平均规格148g,销售收入960000元,其中青虾收入47000元,鳜鱼37000元,花、白鲢5600元。  相似文献   

4.
河蟹、青虾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大规格河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青虾由于天然产量的减少,人工养殖产量又不高,始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大力发展河蟹、青虾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在池塘里进行青虾、河蟹微孔增氧养殖,是利用池塘环境,辅以人为增氧措施,以提高池塘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2008年涂沟镇湖滨村养殖户在45亩池塘里开展微孔增氧虾、蟹养殖,取得了亩产河蟹100.84kg、青虾32.24kg,亩利润达5173.38元的优异成绩,现将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北安市现有宜渔水面8.3万亩,其中水库面积5.7万亩,池塘1.8万亩,尚有近万亩沼泽有待开发。2006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引进了河蟹养殖这一新兴产业,短短几年,我市河蟹养殖已发展到6800亩,养殖户达20户,年产成蟹10万kg,为农民增收300万元。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海水池塘的综合效益,2004~2005年,笔者在江苏南通盐润水产有限公司选择了13.3hm^2(200亩)池塘进行综合养殖技术试验,养殖方式为河蟹育苗-梭子蟹育苗-虾蟹鱼混养,即2月~5月中旬进行河蟹土池育苗,5月下旬~6月底进行梭子蟹育苗,7-12月份进行脊尾白虾、梭子蟹、虾虎鱼混养。通过试验比较,这种养殖方式比常规的脊尾白虾、梭子蟹混养每667m^2净增收1200元,平均每667m^2产Ⅱ期梭子蟹扣蟹45000只,河蟹大眼幼体2.5kg,梭子蟹成蟹45kg,脊尾白虾75kg,虾虎鱼15kg,每667m^2产值9500元,利润为4200元。现将试验操作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英  张兴国  张建石 《齐鲁渔业》2008,25(12):25-26
近年来,我们运用河蟹与克氏原螯虾互利共生的原理,在河蟹养殖池塘尝试混养小龙虾,增效显著。试验的13-3hm^2(200亩)池塘,平均每667m^2产125g以上的河蟹75kg,小龙虾71kg,鱼53kg,每667m^2平均产值5580元,利润2858元,极大地挖掘了池塘的生产潜力。现将主要养殖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水产》2002,(1):39-39
肇源县新站镇发展村老牛口渔场刘强,2000年试验在二亩池塘中养殖河蟹获得成功,2001年他扩大河蟹养殖面积100亩,共产优质商品蟹7500kg,总收入40万元,纯获利30余万元,是池塘养鱼效益的5倍以上,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具体养殖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9.
河蟹健康养殖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至2000年,我们试 验探讨和推广实施了河蟹池塘健 康养殖新技术。试验面积560亩, 2000年平均亩产52kg,平均规格 151.15g,平均亩利润2576.96元, 投入产出比达到1:2.63。2000年 推广应用42300亩,平均亩产 43.4kg,平均规格142.6g,平均亩 利润1213.54元,每亩平均增加 成蟹6.4kg、增加净利132.54元 (与未应用该项技术前的1999年 相比),取得了明显的养殖效果。 现将河蟹健康养殖主要技术介绍 如下。 一、根据河蟹生物学特性,创 造优良生态…  相似文献   

10.
河蟹生态养殖不同放养模式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池塘生态养殖的方法,研究了河蟹不同放养模式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每667m^2放养扣蟹350只~750只,规格200~300只/kg,均可达到上市规格150g/只,回捕率60%以上,其中放养350只/667m^2,平均上市规格最大,而单产、效果最低;放养750只/667m^2,回捕率下降,单产优势不明显,实验结果显示,河蟹生态养殖适宜放养模式是:河蟹500~750只/667m^2,规格200~300只/kg,套放青虾5~6kg/667m^2,规格1200~2000尾/kg;花白鲢15~20尾/667m^2,规格5~6尾/kg;鳜鱼8~12尾/667m^2,规格7~8cm。  相似文献   

11.
<正>河蟹池塘"3+5"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为将河蟹(商品蟹)池塘养殖期划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生长阶段:第一阶段为3-5月份,共3个月,为蟹种(扣蟹)小池塘强化培育阶段,投放密度控制在5000只/亩左右,河蟹蜕壳两次,培育成活率50%以上,出池平均规格达20~30克/只。第二阶段为6-10月份,共5个月,为成蟹大池塘养殖阶段,养殖密度控制在800~1200只/亩,河蟹蜕壳3次,成活率75%以上,平均规格150克/只以上,亩产量9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朱雷阳 《科学养鱼》2002,(10):37-37
江阴市水产指导站联合西石桥镇的河蟹养殖户,经过近几年的研究探索,实践完善,找到了单位面积河蟹养殖产量和规格的结合点,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1年,试验塘口平均亩产河蟹66千克,平均规格达到160克以上,平均亩效益达3500元,现将试验过程及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一、试验材料1.池塘条件本试验池塘2只,面积各为22亩,池塘东西走向,长方形,坡比1∶2.5,池底平坦,池塘水深最高可保持在1.6米,不渗漏,保水性能好。塘口环境安静,远离村庄和公路,塘口进排水渠分开,排灌方便。水源为外河无污染水,水质清…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河蟹和青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养殖经济效益,以安庆市某养殖户为例,对河蟹—"太湖1号"青虾—鳜鱼高效生态养殖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2015年,该养殖户的30亩(15亩=1 hm~2,下同)池塘养殖试验结果,河蟹平均亩产116.6 kg,青虾平均亩产62.5 kg,总产值517900元,平均亩产值17263.3元,总成本为174090元,亩成本5803.3元,纯利润343810元,平均亩利润11460.3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试验池为老塘口,养殖河蟹多年,位于泗洪县临淮镇水产养殖场,该场与洪泽湖一堤之隔,有充足的天然水源。3口池塘面积分别为7.5亩、8亩、10亩,共25.5亩,池深1.5m,正常水位1.0m。池塘内人工种植伊乐藻,进排水方便。  相似文献   

15.
正"全程投喂冰冻小黄鱼""自繁自育河蟹苗种""全年只用过一次杀虫药"……这些看似非常规的河蟹养殖方法,是姜堰区华港镇下溪村的河蟹养殖户王春根总结出的养殖经验。笔者对此进行了生产调研,现总结如下。一、2017年放养和收益情况王春根2012年起从事河蟹养殖生产,养殖面积150亩,5口塘。2017年开展蟹、鳜、虾混养,2月10日亩放规格200只/千克蟹种1100只,5月20日亩放抱卵青虾150克,6月10日亩放规格5~6厘米的鳜鱼苗10尾。总计收获河蟹20175千克、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镇江丹阳某河蟹养殖基地200亩,平均产蟹150千克/亩;雌蟹规格190克/只以上,雄蟹225克/只以上;养殖成活率68%。经详细调查发现,河蟹绿色养殖成功主要得益于池塘生态化改造、水质原位修复、发酵饲料使用以及水质监测等水质综合调控技术应用,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生态改造减少水体污染物质1.改池塘净尾水对百亩连片池塘进行生态化改造和清整,基地四周建4~5米宽生态环沟;  相似文献   

17.
近3年来,我们在江阴市马镇镇湖庄村养殖户黄明光的池塘作了分池养殖河蟹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理想的生产效果。现将2000年和2001年的生产技术关键和结果小结如下:一、池塘条件本试验池共计6只,每只10亩共60亩。池塘可蓄水1.5米,池塘坡比1∶2.5,水源充足,池塘周围有面积较大的注排水沟渠,沟渠内种植茂密的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所以水质优良。进排水方便。养蟹池中种植伊乐藻、苦草和其它水草,水草覆盖水面70%左右。水草既提供河蟹食用,又可供河蟹栖息蜕壳。防逃设施用绿纱网和塑料薄膜制成,既简单牢固,…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乐都县属高原地区,平均海拔2200m,由于气候寒冷多变,多年来池塘养殖主要以“四大家鱼”为主,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于2006年首次在乐都县进行了池塘养殖河蟹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高原地区池塘养殖河蟹经验,现总结如下。一、池塘的选择选择在乐都县下杏园渔场,每口池塘面积5亩,试验池3口,平均池深1m~1.5m。渔场环境安静,池塘进排水方便,养殖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9.
河蟹生态养殖效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镇有河蟹养殖面积3000多亩,河蟹的生态健康养殖是保证河蟹品质、规格,获得较高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现将2002年一养殖效益较高的农户的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池塘条件 养殖面积23亩,池口3只,分别为13亩、7亩、3亩,池塘为新开塘,在四周挖8米宽、60厘米深的槽,  相似文献   

20.
池塘精养鳜鱼或河蟹,经常在养殖中期大量发病,养殖成活率较低,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为此,2002年~2003年两年间我们在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养殖场探索河蟹与鳜鱼二者混养的模式,取得了实效。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供参考。一、试验过程1.放养前的准备池塘面积3亩~5亩。2月底前完成池塘整修,并修建好防逃设施;3月中旬用75kg/亩~100kg/亩生石灰兑水化浆清塘消毒;3月下旬在池塘中种植伊乐草等水草,并注水,同时放养200kg/亩~260kg/亩的螺蛳。2.苗种放养3月底~4月底,在河蟹第一次蜕壳前选择本地隔年培育、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格健壮的扣蟹进行放养,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