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大量调研的数据分析,综述我国山西和陕西两省梨果生产的发展历史、采后处理与贮运现状,剖析梨果采后贮藏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立健全梨果采后处理、贮藏和物流保鲜技术体系,保障梨果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贵阳市白云、开阳、清镇、花溪、修文等区市县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合作社及大户食用菌产业的情况包括种植品种、规模、生产方式、生产收益、采后处理及加工、运输及销售模式、农民带动、品牌建设、基地建设等,浅谈贵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产业是山东农业的优势产业之一,但由于食用菌采收期比较集中,食用菌产业在贮藏、保鲜及物流运输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总结了现阶段山东省食用菌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影响食用菌商品品质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从物流方面和保鲜原理方面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并探讨了今后食用菌的物流保鲜趋势。  相似文献   

4.
黑宝石李果实目前常用低温气调方法进行贮藏,果实贮藏前的准备过程对低温气调贮藏效果有极大影响。综述了黑宝石李果实采前管理、采摘、采后处理和库体消毒等贮藏前准备过程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模式剖析——以成都市金堂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玲  姜庆  王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94-99
为了优化食用菌菌渣的循环利用,拓宽食用菌菌渣的利用渠道和区域,笔者基于对金堂县食用菌菌渣处理现状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金堂县食用菌菌渣循环利模式归纳为配料循环、饲料循环、肥料循环、燃料循环等4种模式;总结出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总模式,并指出其存在农业科技力量薄弱、集约化处理力度不强、处理不当引起二次污染、栽培农户循环意识淡薄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菌渣循环利用宣传、提供科技后勤保障、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和扶持龙头企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对北京市食用菌主题园、菌种研发中心、区域菌袋生产基地、规模生产示范园区、食用菌种植农户、工业化食用菌生产企业等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北京市目前食用菌产业发展和工厂化生产的现状,并对北京市食用菌机械化生产机械装备需求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黔东南州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黔东南州食用菌产业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农业产业扶贫的具体落实,濮阳市将食用菌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融合推进,是助推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濮阳市食用菌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病虫为害却严重影响了新菇农的创业热情,成为制约食用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通过对濮阳市食用菌产业的调研和食用菌害虫的调查,发现眼蕈蚊科昆虫(俗称菇蚊、菇蛆)是为害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害虫。对眼蕈蚊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以供广大菇农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聂志钦  徐小燕  梁琪 《耕作与栽培》2022,(1):136-137,140
2017年以来思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发展模式、扶贫成效方面得到长足发展.本文介绍了思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取得成效的同时,分析了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为思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保山市甜豌豆种植情况的实地调研,分析了目前产销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从政策、布局、栽培模式、集成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保山市甜豌豆产业的发展方向,促使保山市甜豌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笔者分析了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特点与产业优势,认为贵州食用菌产业在自然条件、交通条件以及政策条件等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全省食用菌规模逐渐扩大,品牌效应凸显。进一步总结了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即缺乏行业规范,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行业人才匮乏。继而提出了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建议,即加大食用菌产业的开发程度,加强科技支撑及专业人才培养,政府统筹,建立行业标准,重视菌渣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实现本省食用菌产业的后发赶超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食用菌的固体有机废弃物利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现阶段中国固体有机废弃物利用现状出发,结合食用菌自身生长特性以及目前国内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讨论了食用菌在固体有机废弃物利用中的可行性、便利性和高效性。从食用菌对动植物生产中废弃物的利用、生物转化率的高低、菌体蛋白生产的高效性以及生产食用菌后菌渣的循环利用等方面,证实了食用菌生产能够实现生物链中生物质的多层级高效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3.
承德坝上松林野生食用菌资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促进承德坝上地区林下野生食用菌,尤其是野生贸易真菌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笔者于2007-2010年夏,对承德坝上及其邻近地区松林下野生食用菌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共统计松林下野生食用菌16科31属102种,野生贸易真菌6科4属15种。结果表明,随着坝上实行了禁牧、禁伐、退耕还林等措施,生态环境逐渐好转,松林野生食用菌生物多样性总体呈上升的趋势,然而野生贸易真菌的种类和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白香蘑已经到了濒危物种的边缘,呼吁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开发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环境因素对食用菌有性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食用菌是一类具有营养、保健价值的绿色食品,同时食用菌产业又是一项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项目。笔者简述了碳源、氮源、矿质元素等化学因素,温度、光照、通气等物理因素和微生物因素对食用菌有性发育的影响。指出食用菌有性发育启动和产量都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种类和浓度的影响,同时提出食用菌有性发育研究中存在诸多问题,应该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对食用菌覆土机理和调控环境因素的主要功能基因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陕西省安康市所辖的9县1区野生食用菌的种类、生态分布和开发应用价值,通过近6年来的实地考察、走访,并结合地方相关的企事单位进行了解和统计,对安康市现有野生药/食用菌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由调查分析得出:安康野生食用菌资源85种,包括子囊菌15种,担子菌70种,其每年总产量稳定在(6~10)×104t,且将有逐年上升趋势。其常见野生食用菌种类为红菇类、牛肝菌类、鸡油菌类、木耳类、侧耳类、蘑菇类、珊瑚菌类等7大类,产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红菇类、牛肝菌、鸡油菌类。结果表明,安康地区野生食用菌资源种类多样、产量较高、品质优异,极具产业化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甘蔗渣栽培食用菌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因其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低脂肪,营养、药用价值极高,受到人们的喜爱。对甘蔗渣栽培食用菌的研究不仅可以解决目前食用菌栽培原料短缺、价高、破坏环境的问题,也能实现甘蔗综合利用的难题,实现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利用甘蔗渣替代传统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的发展现状及其利用现状的综述,并针对甘蔗渣栽培食用菌相关技术以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同时展望了甘蔗渣栽培食用菌的前景,以期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和开发洞庭湖区野生真菌资源,对采自大通湖区芦苇湿地的3种野生可食用真菌进行生境调查与鉴定。调查发现,3种真菌形态各异,对生长条件与季节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和温型偏好,其中HEFIW LuI子实体较小,菌盖黄褐色,多丛生,适温较广,生长周期长;HEFIW LuII子实体中等大,菌盖乳白至淡黄色,适温偏低,多发生于早春时期;HEFIW LuIII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淡黄至浅褐色,适温偏高,多发生于春末夏初时期。通过形态观察和ITS测序,鉴定3种真菌分别为硫黄鳞伞(Pholiota conissans)、田头菇(Agrocybe praecox)和浅黄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 lutea)。  相似文献   

18.
砀山梨采后黑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rDNA-ITS分子标记分析和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销售的砀山梨黑腐病病原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砀山梨采后黑腐病的病原真菌为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本研究为果蔬采后病原真菌的快速鉴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病虫害危害分析与防治关键控制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有些食用菌基地使用农药现象比较严重,食用菌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并成为制约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的瓶颈。本文在全面分析食用菌生产中常见病虫害发生特点的基础上,从食用菌生产工艺、食用菌病虫害关键控制点、规范使用农药和食用菌安全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建议,为食用菌安全生产和全面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株野生大型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北京香山采集了一株大型的野生真菌,对其分离并进行鉴定分析。通过组织分离获得该真菌菌丝纯培养物,分别以子实体及菌丝体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ITS片段的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PCR测序结果分析证明从子实体扩增的ITS片段与菌丝体的大小一致,表明菌丝纯培养物来源于该子实体,将菌株的ITS基因序列提交到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并与数据库中已知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比对结果表明该真菌属于蘑菇属(Agaricus),GenBank登录号为JN907016。在MEGA4.1软件中进行该菌株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及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与A. fuscofibrillosus WC913菌株的遗传关系最近,遗传距离达到97.2%。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的野生真菌进行鉴定,从而对该野生菌株的遗传地位进行解析,为该野生菌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