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凹叶厚朴适用于细胞悬浮培养的愈伤组织。方法 通过对基本培养基(B5、MS和1/2MS)、外植体(茎段、顶芽和叶片)、激素浓度及组合进行筛选的方法进行厚朴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研究。结果 B5 为最适合厚朴愈伤组织诱导的基本培养基;顶芽是最佳诱导愈伤组织的材料;最适合厚朴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B5+2.0 mg/L 2,4-D+1.0 mg/L 6-BA;最佳继代培养基为B5+2.0 mg/L NAA+1.0 mg/L 6-BA,愈伤组织生长倍数达到2.87倍。结论 初步筛选出凹叶厚朴用于细胞悬浮培养的愈伤组织,为凹叶厚朴细胞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探明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发酵的最适培养基及接种量,为降低其疫苗荚膜多糖制备成本提供理论依据,设计6种培养基进行摇瓶培养,检测发酵上清液中的菌体量,筛选最适培养基,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接种浓度及氯化血红素、辅酶I添加量进行发酵罐培养,测定荚膜多糖含量,评估培养效果。结果表明:接种后OD600值为0.1的接种量较为适宜b型流感嗜血杆菌生长;3号改良培养基(选择性大豆蛋胨、酵母浸粉、酸水解酪蛋白、K2HPO4、氯化钠、葡萄糖、氯化血红素、辅酶I分别为1%、1%、0.50%、0.25%、0.50%、0.70%、25mg/L和20mg/L)对b型流感嗜血杆菌液体进行发酵罐发酵可获得大量菌体且稳定,荚膜多糖含量为(105.6±13.2)mg/L。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声/K2S2O8体系对水中抗生素左旋氧氟沙星的降解效果。【方法】利用超声波粉碎装置,采用HPLC分析法,考察了反应条件、K2S2O8添加质量浓度、溶液初始pH值、左旋氧氟沙星初始质量浓度对水中左旋氧氟沙星降解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左旋氧氟沙星降解过程中总有机碳(TOC)去除率及HPLC图谱的变化。【结果】与单独超声和K2S2O8氧化相比,超声/K2S2O8对水中左旋氧氟沙星具有明显的降解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体系中硫酸根自由基(SO4-·)的氧化作用所致。K2S2O8添加质量浓度在1.0~4.0 g/L时,左旋氧氟沙星的降解率随其添加质量浓度的增大而提高;超声/K2S2O8降解水中左旋氧氟沙星时,体系pH在未调节(pH=7.14)条件下效果最佳;左旋氧氟沙星初始质量浓度在10~30 mg/L时,左旋氧氟沙星的降解率随其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超声/K2S2O8对左旋氧氟沙星的矿化效果也非常明显,在超声功率为195 W、pH=7.14、左旋氧氟沙星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K2S2O8添加质量浓度为4.0 g/L条件下反应240 min时,左旋氧氟沙星TOC的去除率达到56.78%。HPLC分析发现,超声/K2S2O8体系降解左旋氧氟沙星的过程中有3种中间产物生成。【结论】超声/K2S2O8体系可有效降解水中的左旋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11株野生大型真菌中筛选具有产漆酶活性的大型真菌,并对漆酶活性较高的菌株进行产酶发酵条件优化,为将其投入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采集自安徽省琅琊山的11株真菌为材料,通过平板显色反应,筛选具有产漆酶活性的大型真菌菌株,再用液体摇瓶发酵培养方法优化大型真菌产酶培养基的组成,并对优化条件进行验证。【结果】①在供试的11株野生大型真菌中,有6株具产漆酶活性,占54.5%;其中有柄树舌灵芝(Ganoderma gibbosum) CZSWXY0001具有较高的产漆酶能力,其产酶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膏。②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 g/L,酵母膏 2 g/L,K2HPO4 3.2 g/L,MgSO4·7H2O 0.2 g/L,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3 mg/L,Cu2+浓度6 mmol/L,pH 7.0。培养基优化后,有柄树舌灵芝菌株所产漆酶活性达到496.18 U/mL,约是优化前的12.2倍。【结论】有柄树舌灵芝CZSWXY0001具有较好的产漆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引起美丽崖豆藤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防治药剂。方法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后,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依据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对生产上常用于炭疽病防治的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 分离得到的6株菌中有2株菌可侵染美丽崖豆藤叶片引起褐色病斑;结合形态学鉴定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引起美丽崖豆藤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暹罗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iamense。该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均高,抑制中浓度(EC50)均小于0.1 mg/L,其中,以咪鲜胺的防效最佳,EC50为0.015 mg/L。结论 美丽崖豆藤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暹罗刺盘孢,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可作为防治美丽崖豆藤炭疽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L.)组培快繁体系并进行优化,为君迁子组培苗的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及理论依据。【方法】以污染率、褐化率、成活率为考察指标,设置体积分数10% H2O2消毒10,20,30 min和体积分数2% NaClO消毒5 min+体积分数10% H2O2消毒10 min 4个处理,筛选君迁子外植体适宜的消毒方法;分别以君迁子萌动芽、春梢、腋芽和休眠芽作为外植体,筛选最合适的外植体材料;分析DKW、(1/2N)MS、1/2MS、MS培养基对组培苗启动培养的影响,筛选组培苗生长的最适培养基;增殖培养中,激素ZT、6-BA均设0,1.0,2.0,3.0,4.0 mg/L 5个水平,IAA设0.05,0.1,0.2 mg/L 3个水平,筛选组培苗继代增殖最适激素配比;最后分析不同质量浓度IBA(0,1.0,2.0,3.0 mg/L)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君迁子外植体最适的消毒方法为体积分数2% NaClO消毒5 min+体积分数10% H2O2消毒10 min;最佳外植体材料为萌动芽,其成活率可达60.00%;在(1/2N)MS培养基上组培苗生长更加健壮,启动培养效果较好;增殖培养最佳的激素配比为3.0 mg/L ZT+0.1 mg/L IAA,在此处理下,组培苗2级愈伤占比79.00%,显著高于其余处理,2级和3级株高占比分别为55.33%和44.67%,长势均匀且主茎粗壮,其增殖系数达5.83;君迁子生根培养较为适宜的IBA质量浓度为1.0 mg/L,生根率可达83.33%。【结论】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君迁子组培体系,有助于柿砧木无性系产业化扩繁的推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对斑玉蕈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的无机盐、维生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斑玉蕈液体菌种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斑玉蕈菌株HM-2为材料,向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种类及质量浓度的无机盐、维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于(23±1) ℃、空气相对湿度70%Hypsizigus marmoreus (Peck) Bigelow;inorganic salts;vitamins;plant hormones 75% 的条件下培养12 d后测定菌落直径,研究上述物质对斑玉蕈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与不添加任何无机盐的培养基相比,0.5~2.0 g/L的 MgSO4、NaCl和KCl对斑玉蕈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均以1.5 g/L时促进作用最大,菌落直径分别达到81.04,78.93和80.29 mm;而0.5~2.0 g/L 的CaCl2、KH2PO4和0.01Hypsizigus marmoreus (Peck) Bigelow;inorganic salts;vitamins;plant hormones 0.04 g/L的ZnSO4对斑玉蕈菌丝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与不添加任何维生素的培养基相比,2.0Hypsizigus marmoreus(Peck) Bigelow;inorganic salts;vitamins;plant hormones 10.0 mg/L的烟酸、叶酸、VB1和VB2对斑玉蕈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2.0 mg/L叶酸的促进作用最大,菌落直径达到67.76 mm;而2.0~10.0 mg/L的VB6对斑玉蕈菌丝生长无明显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不添加任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相比,2.0~10.0 mg/L的IBA、GA3和NAA对斑玉蕈菌丝生长均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以2.0 mg/L IBA的促进作用最大,菌落直径达到69.33 mm;而2.0~10.0 mg/L的KT与6-BA对斑玉蕈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结论】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MgSO4、NaCl、KCl、烟酸、叶酸、VB1、VB2、IBA、GA3和NAA,可促进斑玉蕈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依主梨树茎尖离体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利用依主梨树茎尖、侧芽进行离体培养的实验过程.春、秋季取成年依主梨树一年生枝条的顶芽或侧芽作实验材料,其中秋季芽先用赤霉素打破休眠,经剥离、消毒后接种于诱导生长和分化的培养基上,生长约一个月后转入增殖培养基,40天后将增殖后伸长的芽条用于生根,其余小芽则继续增殖;生根的梨苗则进行移栽.通过实验,MS/2(大量元素)+MS(微量元素)+铁盐+有机成分(简称培养基A),附加6-BA 2mg/L、NAA 0.2mg/L、GA3 1~3mg/L适于芽生长和分化;而附加6-BA 1.5mg/L、NAA 0.2mg/L、QA3 2mg/L是优良增殖培养基;附加IBA 10mg/L处理8天的二步生根法较好;生根的试管苗已移栽定植成活.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菠萝酒醪生产细菌纤维素的产量,运用Plackett Burman试验设计法对7个相关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筛选出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 MgSO4、FeSO4和无水乙醇,然后采用Box 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RSM)确定上述3个因素的最佳含量。经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酵母膏7 g/L,K2HPO4 0.5 g/L,MgSO4 20 g/L,FeSO4 0.6 g/L,ZnSO4 3 g/L,柠檬酸0.3 g/L,无水乙醇9.4 mL/L。在此优化培养基条件下,菌株M438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湿膜平均产量为376.8 g/L,是优化前的3倍。可见,Plackett Burman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用于优化发酵培养基科学且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明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fioriniae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药剂。方法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马缨杜鹃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选用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 溴菌腈、丙环唑、苯醚甲环唑、肟菌·戊唑醇、四霉素、乙蒜素、蛇床子素及宁南霉素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进行测定;选择作用机制不同、抑菌活性较高的2种药剂按不同比例复配,测定其对马缨杜鹃炭疽病菌菌丝的联合毒力。结果 病原菌在5~35 ℃、pH 5~11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 ℃,最适生长pH为8,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培养基为PSA。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所选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肟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四霉素、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抑制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102、0.118、1.107、1.202和2.101 mg/L;其次为蛇床子素,EC50为6.803 mg/L。选用四霉素与苯醚甲环唑进行混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对病原菌的联合毒力较单剂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增效最佳配比为7 ∶ 3,共毒系数(Co-toxicity coeffecient, CTC)达584.56,明显高于其他配比;配比为6 ∶ 4和8 ∶ 2 时,对应CTC均在500以上,仅次于最佳配比。结论 马缨杜鹃炭疽病菌的生长受温度、pH、培养基成分、碳氮源影响明显。四霉素和苯醚甲环唑不同比例复配活性增效明显,可选择7 ∶ 3复配比例进行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近缘毛壳Chaetomium subaffine菌株LB-1产生抑菌物质的部位及提取方法进行研究,为开发生防菌株LB-1防治植物病害奠定基础。【方法】以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密封培养法检测菌株LB-1是否产生挥发性抑菌物质;采用菌体超声破碎和液态培养的方式检测菌株LB-1产生的非挥发性抑菌物质存在的部位;采用含毒培养基法和滤纸片法检测菌株LB-1培养液的硫酸铵沉淀、盐酸沉淀和有机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效果,以确定菌株LB-1培养液中抑菌物质的提取方法。【结果】菌株LB-1与2种供试病原菌密封共培养时,对病原菌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表明菌株LB-1不能产生挥发性抑菌物质。菌株LB-1菌体胞内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与对照无差异,但其培养液对B. cinerea和E. turcicum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明菌株LB-1产生的抑菌物质存在于菌体细胞外。菌株LB-1培养液的硫酸铵沉淀和盐酸沉淀对2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均无抑制效果,但有机溶剂萃取可获得菌株LB-1培养液中的抑菌物质,其中正丁醇萃取物...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杜梨组培苗生根率低和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本研究以杜梨组培苗为试材,通过不定根诱导、不定根生长培养和试管苗驯化移栽环节,筛选出最适杜梨组培苗生长的培养基配方和炼苗方式。结果表明:1)健壮组培苗在添加了1.0 mg/L吲哚乙酸(IAA)和1.0 mg/L萘乙酸(NAA)的NN69(Nitsch & Nitsch Medium)培养基中暗培养7 d后进行不定根诱导,再转接至无生长素类物质的相同培养基中光照培养,组培苗生根率达96%;2)生根组培苗闭瓶炼苗和水培炼苗3周后移栽,成活率均达90%以上。综上所述,前期“高浓度生长素和黑暗培养”和后期“无激素和光照培养”的“两步生根法”适宜杜梨组培苗的生根诱导。杜梨组培苗生根技术的优化,为杜梨无性系砧木的商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炭角菌属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本研究对采自白蚁废弃巢穴上的炭角菌菌株进行鉴定,对其液体发酵和固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液体发酵产物抗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以期为痂状炭角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形态观察及ITS序列测序对炭角菌进行鉴定;探讨液体发酵中添加不同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痂状炭角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分析固体培养基中添加氨基酸对无性子座生长的影响;利用平板抑菌法和DPPH法对液体发酵产物抗菌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采集菌株经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为痂状炭角菌。液体发酵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蚕蛹粉,最佳无机盐为MgSO4。正交试验筛选的最佳液体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4%(w)+蚕蛹粉0.6%(w)+MgSO4 0.06%(w)。固体培养基中添加缬氨酸、异亮氨酸和苏氨酸均能显著促进无性子座的生长。液体发酵产物抗菌效果显著优于山梨酸钾,对DPPH的抗氧化活性为(75.19±2.08)%,显著优于维生素E。【结论】优化的液体发酵和固体培养条件可以显著提高痂状炭角菌菌丝体产量,促进无性子座生长。痂状炭...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五谷虫蛋白粗提液对Escherichia coli O_1和E.coli O_(78)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试剂盒测定五谷虫粗提液蛋白含量;牛津杯法测定蛋白粗提液对牛源病源性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抑菌圈直径;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蛋白粗提液对2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平板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酶标比浊法测定粗提液对2种细菌的24h生长曲线、细胞膜通透性以及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研究表明:1)五谷虫蛋白粗提液蛋白质量浓度为0.680mg/mL;粗提液对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09±0.62)和(20.96±0.48)mm,MIC分别为15.625和31.250mg/mL,MBC为62.5和125mg/mL,传统中药水煎剂和提取缓冲液没有体外抑菌效果。2)粗提液能影响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生长曲线,增加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壁通透性。由此可见,蛋白粗提液对E.coli O_1和E.coli O_(78)均有体外抑菌效果,且对E.coli O_1的体外抑菌效果优于E.coli O_(78)。  相似文献   

15.
pH及盐分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菌核是棉花黄萎病原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在土壤中的主要存活形式及该病的侵染源,研究土壤pH及盐分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的影响对明确黄萎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培养基pH及盐分质量浓度与种类对病原菌生长及微菌核形成的影响。供试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最适pH为7.0,偏酸或偏碱会抑制菌丝生长,但培养基偏碱可显著促进微菌核形成。当pH为8.0时,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受抑制较小,同时微菌核区面积较pH为7.0时增加22.6%。盐分质量浓度影响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及微菌核形成。随培养基NaCl质量浓度增加,供试大丽轮枝菌生长受到抑制,菌落面积和菌丝面积均逐渐减小,但微菌核形成量却显著增加;当NaCl质量浓度为10g·L~(-1)时,微菌核区面积较无NaCl时增加40.7%。盐分种类影响供试大丽轮枝菌生长。随盐分质量浓度增加,氯化物(NaCl和KCl)和硫酸盐(Na_2SO_4和MgSO_4)均可促进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而CaCl_2则显著促进菌丝生长,并在质量浓度大于7g·L~(-1)时抑制微菌核形成。在培养环境偏碱性或氯化物和硫酸盐含盐量较高时,均可促进棉花黄萎病原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深绿木霉对青蒿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深绿木霉对青蒿的促生作用,用深绿木霉菌丝体和孢子分别施用于苗期和成株期的青蒿,统计比较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深绿木霉菌丝体和孢子均能显著促进青蒿幼苗生长,但对大田成株青蒿没有显著促生作用.深绿木霉适合作为青蒿苗肥,部分替代化肥.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At4g05060基因功能,采用PCR扩增拟南芥VAMP(vesicl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家族基因At4g05060的ORF序列,定向克隆至酵母双杂交诱饵表达载体pGBKT7,经酶切鉴定并测序后将其转化至酵母Y187细胞;然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At4g05060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水平,通过缺陷型培养基培养进行自激活检测。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酵母诱饵表达载体pGBKT7-At4g05060,并在酵母细胞正确表达,表达产物对报告基因无自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对蛞蝓的毒杀作用及毒杀机理。胃毒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当紫茎泽兰叶水提液质量浓度≥0.09 g·mL-1时,其水提液对蛞蝓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但作用缓慢,4 d后才能表现出明显的毒杀作用。Na+,K+ ATPase酶及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对蛞蝓Na+,K+ ATPase酶活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乙酰胆碱酯酶活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可降低蛞蝓体内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提高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说明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对蛞蝓具有明显的毒杀作用,其毒杀机理主要为抑制Na+,K+ ATPase酶活力。  相似文献   

19.
对L9和L3两个白粉寄生孢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它们的生长适温为10~30℃,其中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5℃和20℃;适宜生长的pH为4~10,其中最适pH均为8.有利于L9菌株菌落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乳糖和牛肉膏;有利于L3菌株菌落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乳糖和蛋白胨;改良查氏培养基有利于两者菌落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