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以牟氏角毛藻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向培养液中通入5种不同比值的CO2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培养牟氏角毛藻,研究了CO2/空气比值对海洋产能微藻的生长以及总脂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CO2/空气的比值对牟氏角毛藻的相对生长率、总脂含量、总脂日增量均有极显著影响;牟氏角毛藻在CO2/空气=1/15时相对生长率最高,为1.76 d-1;总脂含量百分比最高,为31.26%;总脂日增量也最高,为样品藻初始干重的0.75倍。牟氏角毛藻的总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随CO2/空气比值的减小而增加,CO2/空气=1/25时最高,达70.27%;CO2/空气=1/5时最低,为65.28%。研究表明,CO2/空气=1/15的混合气体最适合牟氏角毛藻的生长以及粗脂肪的积累;CO2/空气=1/25最适合牟氏角毛藻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盐度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生长及总脂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最高油脂产率的盐度。[方法]采用微挑法进行藻株的分离纯化;采用血球计数法进行细胞计数、干重法测定藻株生物量;采用氯仿-甲醇法进行藻株总脂含量的测定。[结果]盐度为20‰时,牟氏角毛藻生长最快,最大细胞密度为2.1×106个/ml,干重为58.89 mg/L,;盐度为25‰时,牟氏角毛藻总脂含量最高,达到29.93%。[结论]综合评价其生长及总脂积累,得出盐度为20‰时,牟氏角毛藻总脂产率最高,但与盐度25‰时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f/2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Ⅱ)、Zn(Ⅱ)和Pb(Ⅱ))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浓度条件下,3种重金属离子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当Cu(Ⅱ)浓度为0.1 mg/L、Zn(Ⅱ)和Pb(Ⅱ)浓度为0.1~1.0 mg/L时,能促进牟氏角毛藻的生长;Zn(Ⅱ)和Pb(Ⅱ)浓度为10~50 mg/L时,牟氏角毛藻能维持一定的速率生长;Cu(Ⅱ)浓度为1~50 mg/L时,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牟氏角毛藻经浓缩运输和冷藏保存后再作藻种和饵料的可行性效果。[方法]通过离心和低温冷藏2种方法处理牟氏角毛藻,然后再继续进行再培养,以此来延长牟氏角毛藻的储存时间并减小运输量。[结果]试验表明,经不同离心速度和不同离心时间处理后的角毛藻进行再培养,生长速率不同。在3000 r/min的转速下离心7 min的角毛藻再培养效果最好,最大生长率可达0.83,并且在此离心条件下的藻泥静置5 d之内再添加培养基进行培养仍生长良好。但是经4℃冷藏后的角毛藻常温下再培养效果不好。[结论]低温冷藏会影响藻细胞的正常生长,而且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细胞再培养愈来愈困难。因此,建议科研及生产中不采用此种方法作为保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牟氏角毛藻经浓缩运输和冷藏保存后再作藻种和饵料的可行性效果。[方法]通过离心和低温冷藏2种方法处理牟氏角毛藻,然后再继续进行再培养,以此来延长牟氏角毛藻的储存时间并减小运输量。[结果]试验表明,经不同离心速度和不同离心时间处理后的角毛藻进行再培养,生长速率不同。在3000r/min的转速下离心7min的角毛藻再培养效果最好,最大生长率可达0.83,并且在此离心条件下的藻泥静置5d之内再添加培养基进行培养仍生长良好。但是经4℃冷藏后的角毛藻常温下再培养效果不好。[结论]低温冷藏会影响藻细胞的正常生长,而且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细胞再培养愈来愈困难。因此,建议科研及生产中不采用此种方法作为保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杀鲑气单胞菌杀藻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几丁质酶对硅藻杀灭作用,以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和其几丁质酶敲除菌为研究对象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进行共培养并探究其作用差异。结果表明:杀鲑气单胞菌野生株和缺失株分别与牟氏角毛藻共培养48 h后,野生株对牟氏角毛藻的杀藻率达到9.18%,而缺失株无明显杀藻活性;通过扫描电镜进一步发现野生株细菌能够裂解牟氏角毛藻的细胞壁,而缺失株不能。结果证实杀鲑气单胞菌因具有几丁质酶而对藻类具有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7.
微藻是许多贝类、海参、虾类等经济动物苗种生产、幼体培育的重要饵料生物,其生长速度和营养成分组成对育苗的效率和质量都有重要影响。由于在苗种大规模人工繁育过程中控制水体盐度、生化组成以及病害防治等成本过高,同时为了减少水产兽药使用对苗种产生的不必要影响,本文采用试验与生产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强度等因素对威氏海链藻9021(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4种常用饵料微藻大规模生产培养的影响。温度试验结果表明:牟氏角毛藻和亚心形扁藻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6~29 ℃,此温度下比生长率最大,μ牟氏角毛藻为0.565,μ亚心形扁藻为0.358;湛江叉鞭金藻的适宜温度为29~32 ℃,此温度下μ湛江叉鞭金藻为0.533;威氏海链藻9021的适宜温度为23~26 ℃,此温度下μ威氏海链藻9021为0.278。光照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晴天条件下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的生长均优于阴天,而威氏海链藻9021在阴天条件下的生长要快于晴天。温度和光照强度对湛江叉鞭金藻、威氏海链藻9021的双因子影响分析表明:不同水体温度以及光照强度对湛江叉鞭金藻和威氏海链藻9021的生长有显著性差异,共同影响着微藻的比生长速率和最大生物量,因此,实际生产培养中不能单看比生长率来判断一个藻种的适宜培养条件。本研究确定了4种常用微藻生产性培养的适宜环境条件,为不同季节气候条件下选择适合培养的饵料微藻种类提供参考,有助于水生生物养殖生产过程中幼虫培育存活率、苗种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盐度对牟氏角毛藻生产性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产性培养方式,研究盐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牟氏角毛藻细胞生长的适宜盐度范围是18.5~23.5,最适宜的盐度为21.0。低盐度下藻细胞生长缓慢,达到稳定期的时间长;高盐度下藻细胞生长较快,生长周期较短。  相似文献   

9.
该项目系统研究确定了铁、锰、锌、铜、钼、钴、镍等微量元素为牟氏角毛藻和球等鞭金藻培养的必需营养元素,并确定了最佳浓度。研究结果较著名的M-f/2配方增加了镍,并对其它的五种元素浓度进行了修订。在国内率先研制出水产养殖用商品微量元素肥料,具有稳定性好、使用和运输方便等优点。应用于牟氏角毛藻和球等鞭金藻的培养,可提高细胞浓度和叶绿素浓度,分别为20.4%~43.2%和19.7%~25.6%;在室内规模培养牟氏角毛藻和球等鞭金藻,提高叶绿素浓度分别为19.7%和24.0%在对虾养殖池肥水中应用,叶绿素提高13.5%~90.3%。用微肥繁殖的牟氏角毛藻投喂对虾蚤状幼体的试验结果表明,蚤状幼体到糠虾幼体的变态率提高14.0%。可广泛应用于海水育苗和养殖池基础植物饵料生物的繁殖。经鉴定委员会鉴定认为该成果居国内先进水平。该成果1999年通过鉴定。 (黄海水产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小麦秸秆与红薯藤叶混合厌氧发酵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1)℃恒温条件下,按C/N=20∶1,C/N=25∶1,C/N=30∶1的3个不同水平将小麦秸秆和红薯藤叶分别配置成2 000 mL发酵液,其总固体含量TS为8%。对3个不同水平C/N的发酵液进行厌氧发酵试验,测定厌氧发酵过程中的日产气量,pH、CH4和CO2体积分数等动态指标的变化,探究2种物料在不同C/N水平下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在TS为8%的条件下,C/N为25∶1水平时产气效果最佳,产气量和CH4体积分数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采用离心后不同的低温保存方式和添加新鲜培养基的方法,对角毛藻离心收集后储存的最长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新鲜培养基的储存方法优于直接添加藻液的方法,并且存储时间长;角毛藻在3 000 r/min或较低转数离心后,藻泥可以添加新鲜培养基储存于-2℃冰箱,至少储存35 d,再培养不影响生长。角毛藻储存温度越低,储存时间就越长,但要在角毛藻不结冰的情况下。此保藏方法可以应用于角毛藻销售中转储存。  相似文献   

12.
蕨叶薰衣草‘西班牙之眼’正交栽培试验及光合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增加园林花卉栽培种类,增加园林绿化用材,对荷兰新品种蕨叶薰衣草‘西班牙之眼’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对温度、基质、N-P-K配比做3因素4水平的正交优化栽培试验,测定形态指标并统计分析出适宜生长的温度、基质、N-P-K配比;进一步做光合特性研究,运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30~35℃室温、纯进口基质、N∶P∶K为1∶0.2∶0.4利于蕨叶薰衣草的生长;蒸腾速率、环境CO2浓度、胞间CO2浓度为影响蕨叶薰衣草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科学合理的控制栽培环境温度,选用合适的基质,控制环境CO2浓度可以促进薰衣草‘西班牙之眼’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水分和氮素对玉米苗期生长、根系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东北地区春旱频发严重影响玉米出苗与苗期生长,明确水分、氮素对玉米苗期生长和根系发育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可为东北春玉米水、氮调控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17连续2年设置水分、氮素两因素盆栽试验,土壤相对含水量设4个水平,分别为重度干旱(W0,30%)、适度干旱(W1,50%)、水分适宜(W2,70%)和水分过量(W3,90%);施氮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不施氮(N0,0)、低氮(N1,0.12 g N·kg -1土)和高氮(N2,0.24 g N·kg -1土)。【结果】 水分、氮素均显著影响玉米苗期的植株生长、根系发育、氮素吸收与利用,且两因素对植株干重、根系形态、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交互作用显著。土壤水分亏缺或过量均抑制了植株生长、干物质累积、根系发育和氮素吸收。W0处理的负面影响最为严重,其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和植株吸氮量与W2处理相比分别降低55.5%、60.1%和47.4%,氮肥利用率下降6.4个百分点,根长和根表面积分别减少58.2%和59.5%。施氮显著促进玉米苗期植株生长与氮素吸收,降低根冠比,且不同水分条件下氮肥效应及对根系发育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水分适宜条件下施氮促进根系生长,显著增加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植株干重和吸氮量增幅最高。干旱胁迫条件下施氮抑制了根系发育,显著降低根长和根表面积,氮肥效应偏低。水分过量条件下施氮改善根系生长,但施氮效应仍低于W2处理。各水分条件下,N1处理的根长和根表面积均高于N2处理,而体积接近或更小,说明低氮增加了细根的比例。水分、氮素不仅显著影响根系形态,也导致根系空间分布出现明显差异。干旱胁迫促进根系下扎,增加深层土壤的根长分布,W0和W1处理0—12 cm土层根长比例相比W2处理分别下降11.0和8.3个百分点,而24—36 cm土层分别提高9.5和6.9个百分点。与干旱胁迫相反,水分过量趋向于增加根系在表层土壤的聚集。施氮显著促进表层土壤的根系分布,N1和N2处理0—12 cm土层根长比例相比N0处理分别增加16.3和13.7个百分点,而24—36 cm土层分别下降11.5和12.5个百分点。所有水-氮处理中,W1N1处理根系的空间分布最为均衡。【结论】 水分、氮素对玉米苗期生长和根系发育有显著的耦合效应,适宜的水、氮措施可优化根系形态与空间分布,增加植株干重和氮素吸收利用。春玉米生产中建议降低氮肥基施用量以发挥水氮耦合效应,促进根系下扎和细根增殖,提高植株耐旱性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油樟组培条件。[方法]以油樟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诱导率、污染率、褐变等指标研究无机盐、光照、抗生素等因素对愈伤组织生长影响。[结果]愈伤组织在2种培养基上均能明显增殖,且MS的培养效果好于1/2MS。由带芽茎段诱导的新生愈伤组织略带绿色。继代培养后,黑暗中诱导和培养的愈伤组织为淡黄色或白色,光照下培养的愈伤组织为褐色。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外植体污染率都随抗生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25~50mg/L的链霉素处理出愈率最高(60%~72%),污染率最低(0~15%),死亡率也最低(0)。在相同浓度下,使用链霉素外植体死亡率最低。[结论]MS培养基+25~50mg/L链霉素是油樟组培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5.
小头端菱形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及氮磷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妮  胡晓红  陈椽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266-11268
[目的]为进一步探索小头端菱形藻(Nitzschia capitellata Hust.)作为优质饵料、生物能源的潜能,在室内条件下对小头端菱形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氮磷比等培养条件进行研究。[方法]首先设定不同光照度梯度,在相同营养、温度(25±1)℃以及光周期(12h/12d)下进行培养,筛选得出最适光照强度,其次将氮磷比设置为5:1、6:1、7:1和8:1,置于相同条件进行培养。[结果]在3000lx的光照度下,小头端菱形藻的藻比增殖率和现存量最高,分别为0.51d。和7.97×10^4cells/ml。在氮磷比为6:1条件下,小头端菱形藻生长最佳。[结论]小头端菱形藻的最适光照度为3030lx,最适氮磷比为6:1。  相似文献   

16.
黄振华  柯爱英  池伟  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734-7736,7741
[目的]探讨絮凝剂对牟氏角毛藻、微绿球藻、湛江等鞭金藻3种海洋饵料微藻的絮凝效应。[方法]采用5种无机试剂和2种有机试剂分别以6种不同的浓度处理藻液,连续4h跟踪测定藻细胞的沉淀情况。[结果]5种无机试剂对3种海洋饵料微藻均有一定的絮凝作用,而2种有机试剂的絮凝效果均不明显。硫酸锌和硫酸铝对牟氏角毛藻的絮凝效果明显;明矾、硫酸锌和聚合氯化铝对微绿球藻的絮凝效果明显;硫酸铝对湛江等鞭金藻的絮凝效果较明显。[结论]为生产性海洋饵料微藻的采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施入物料的C/N比,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苜蓿秸秆或者氮肥配施玉米秸秆在相同C/N(25∶1)下施入土壤对秸秆矿化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玉米秸秆单施和氮肥配施玉米秸秆,苜蓿秸秆配施玉米秸秆提高了CO_2累积释放量,降低了施入有机碳的矿化率,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利于碳的存储。苜蓿秸秆或者氮肥配施玉米秸秆施入土壤提高了土壤无机氮含量,缓解了对土壤氮素固持作用;苜蓿秸秆配施玉米秸秆相比于氮肥配施玉米秸秆,延长了氮素的可利用性。秸秆施入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理代谢活性,但对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性影响。氮输入量与土壤无机氮含量显著影响了群落生理代谢活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平菇在不同C/N比麦草培养料中的物质转化结果表明:麦草栽培平菇后,C/N比值普遍下降。下降幅度随C/N比增加,下降趋势与干物质损失一致。干物质转化为菇体以C/N比50~60:1最高,而N素的利用率则以C/N比70:1左右最高。在平菇栽培过程中N的损失与培养料的C/N比大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