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产冰酒的关键是原料,葡萄必须在自然条件下冰冻在葡萄藤上,采摘温度控制在-15℃~-8℃.真正的冰葡萄酒来自于优质葡萄品种,并用独特的生产工艺酿制.冰酒在国际市场上是珍品,是一个极具开发潜力的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随着基地建设和成熟配套技术的推广,将具有更大的市场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冰葡萄酒生产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产冰酒的关键是原料,葡萄必须在自然条件下冰冻在葡萄藤上,采摘温度控制在-15℃~-8℃.真正的冰葡萄酒来自于优质葡萄品种,并用独特的生产工艺酿制.冰酒在国际市场上是珍品,是一个极具开发潜力的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随着基地建设和成熟配套技术的推广,将具有更大的市场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冰酒生产工艺要求将葡萄采收期延迟至自然温度在-7℃以下的冬季,虽然我国北方地区可以达到这一温度条件,但由于葡萄树的冻伤严重影响来年葡萄的产量,使昂贵的冰酒成本被再次加倍。寻求一种新的生产工艺以获得具有冰酒绝大部分特征但成本较低的浓甜葡萄酒,并尝试降低浓甜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吐鲁番冰葡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葡萄酒”一词源于德文“EISWEIN”.在英文中被称作Icewine,是葡萄酒中的新贵族,它是通过延长葡萄采收期,利用霜冻对葡萄进行自然浓缩,当气温低于-8℃左右,使葡萄在树枝上保持一定时间,结冰浓缩,葡萄果粒中的糖水分离,然后采摘、压榨。用此葡萄汁酿造的葡萄酒称为冰酒。冰葡萄汁糖度可达到350g/L以上,由于其具有丰富的营养、浓郁的甜香、醇厚的风味成为酒中瑰宝,被誉为“液体黄金”,是世界公认的葡萄酒中的极品。  相似文献   

5.
近日,“户太冰葡萄酒生产技术”获得西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冰酒是指用采摘时已经冻硬的葡萄压榨、配制而成的酒,其营养价值非常高。西安市葡萄研究所对该地区气候分析后认为,秦岭北麓局部山地小气候有利于葡萄树安全越冬,对于生产冰酒十分合适。从1996年起,该所开始进行冰酒生产相关技术研究。目前,“户太”  相似文献   

6.
新疆伊犁有着悠久的葡萄栽培历史,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栽培冰葡萄的独特优势。通过对冰葡萄栽培技术及冰酒加工工艺的研究,初步形成一套冰葡萄栽培及酿造的工艺体系,为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做大本地葡萄酒产业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也称东北山葡萄,原产中国、前苏联远东地区和朝鲜,是葡萄属中最抗寒的一个种。枝蔓能耐-40℃~-50℃低温,根系可耐-14℃~-16℃低温。我国山葡萄的天然分布区域主要在吉林长白山、黑龙江完达山、小兴安岭、辽宁北部的山区和半山区,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以东的大青山、蛮汉山亦有分布。它是酿造优质红葡萄酒的重要原料,也是葡萄抗寒育种的宝贵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新疆伊犁河谷绝佳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酿酒葡萄的生产种植。伊犁河谷引进种植的冰白酿酒葡萄品种威代尔在生产中表现出良好的抗寒性和抗病性,该品种成熟后果穗不落粒,挂果期长,适合延期冰冻后采收酿制优质白葡萄冰酒。在伊犁河谷通过合理建园、科学定植管理、优良树形培养、合理的肥水管理、延期采收及埋土越冬等技术,可充分发挥威代尔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以京秀葡萄果实为试材,研究了38℃/10 h热预处理诱导葡萄果实对-2℃低温产生适应性反应过程中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17.6的合成变化。结果表明,热预处理明显减缓了低温引起的电解质渗漏率的增加,同时在转录和翻译两种水平上增强了sHsp17.6的表达。因此认为,sHsp17.6参与了热预处理所诱导的葡萄果实的低温耐性。  相似文献   

10.
葡萄砧木抗寒性的鉴定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10个葡萄砧木品种的1年生枝条为试材,分别在-10℃、-15℃、-20℃、-25℃、-30℃、- 35℃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未处理沙藏的枝条为对照,测定其萌芽率、生根率、电导率、褐变指数、自由水束缚水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淀粉含量等生理指标,并通过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出10个葡萄砧木品种的半致死温度,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葡萄砧木的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半致死温度的计算,对供试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10个供试葡萄砧木品种抗寒性强弱顺序为‘贝达’>‘101-14’>‘山河1号’>‘5A’>‘5BB’>‘188-08’>‘山河3号’>‘5C’>‘SO4’>‘8B’。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推进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盐井乡葡萄产业长足发展,本研究采取平行观测、数理统计的方法开展盐井葡萄物候期人工观测和所在区域气象要素自动监测,根据所得数据分析葡萄生长的不同阶段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并提出灾害防御对策。结果表明,盐井葡萄一般在3月上旬—下旬开始萌芽,5月上中旬进入开花期,6月下旬—7月上旬进入浆果膨大期,1个多月后葡萄开始转色,10月中旬进入成熟期,10月下旬开始落叶随即进入休眠期。从萌芽到成熟,盐井葡萄约需200天左右。盐井光照条件完全能满足葡萄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在芽萌动期间逐日气温大都高于10℃,在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为16.4~20.6℃,且80%以上的时间大于25℃。浆果膨大期日最高气温平均为21.9~28.0℃,期间风力大,20多天风速都达到10 m/s。从萌芽到坐果期,降水很少,从浆果膨大期开始雨水不断增多,但依旧不能满足葡萄生长发育,必须通过灌溉才能满足。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0℃和10℃保鲜的阳光玫瑰冬葡萄贮藏期糖酸组分含量,探究葡萄贮藏过程甜酸风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温度阳光玫瑰冬葡萄糖酸组分含量变化规律不同,糖酸含量的变化直接引起风味品质改变。贮藏期4周内,10℃保鲜的葡萄果实甜酸风味保持较好;4~8周,0℃贮藏的葡萄果实风味保持较好;12周后,阳光玫瑰葡萄甜酸风味品质开始发生劣变。甜酸风味变化可作为判定贮藏期葡萄品质劣变程度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低度白酒浑浊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市场上酒精度为40%的白酒浑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引起白酒固形物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加浆水硬度较大、使用贮罐贮酒容器不当、勾兑酒时大量加入添加剂、发酵不良或蒸馏操作不当等。提出了企业应改进和提高生产技术的措施,以使白酒中的固形物降低到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云南早熟鲜食葡萄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找出早熟鲜食葡萄种植的适宜区域。以1981—2010年云南125个气象站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早熟鲜食葡萄生长所需气候条件,筛选出5月≥10℃活动积温、1—5月≥10℃活动积温和4—5月降水量3个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对云南早熟葡萄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结果表明,最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1.9%,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干热河谷区,包括楚雄州的元谋、永仁东南部、双柏南部、大理州的宾川坝区、丽江市的华坪东部、永胜中部和南部、保山市的昌宁西部、怒江州的六库局部等地区;适宜区占8.9%,主要分布在红河北部、楚雄南部、昆明东南部、玉溪、普洱北部、大理南部、临沧东部、昭通北部和保山东部等地区;次适宜区占27.3%;不适宜区占61.9%。本研究将云南划分为4个早熟葡萄栽培气候区,对不同气候区进行分区评价,并对该地区葡萄的区域化种植提出建议,以期为云南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果胶酶澄清葡萄汁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果胶酶澄清葡萄汁工艺效果研究,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果胶酶澄清葡萄汁的最佳工艺为酶用量0.04g/L、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50min,用此工艺条件澄清的葡萄汁透光率在83.7%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6.
根据辽宁省鲜食葡萄市场流向,将鲜食葡萄销售大致划分为3个区域。并针对鲜食葡萄如何走向国际市场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热水处理对木纳格葡萄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热水处理对轻度加工木纳格葡萄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5℃条件下8min热处理能够明显地降低果实腐烂率,抑制葡萄相对电导率的上升与果肉硬度、CAT活性下降,提高果实的POD活性,从而提高葡萄果实贮藏品质与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18.
以无核白葡萄干为原料,对无核白浓缩汁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料液比1∶3,复水温度50℃,复水时间4 h为无核白葡萄干最佳复水条件;酶解最佳工艺条件酶解时间60 min,pH值3,酶解温度40℃;旋转蒸发最佳条件温度80℃,浓缩无核白汁可溶性固形物为40 Brix。  相似文献   

19.
无核葡萄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粒无核葡萄‘皇家秋天’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对无核葡萄SRAP-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反应退火温度进行优化。获得的最优SRAP-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38℃复性1 min,72℃延伸1 min,5个循环;94℃变性1 min,56℃复性1 min,72℃延伸1 min,35个循环;72℃终延伸10 min。25 μL体系中,模板DNA 40 ng,Mg2+ 1.5 mmol/L,dNTPs 0.2 mmol/L,引物0.2 μmol/L,Taq DNA聚合酶0.6 U。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SRAP-PCR反应体系扩增多态性高,带型清晰,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