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喀什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植燕麦3年,得出以下试种结论:燕麦适合在喀什地区春播种植;燕麦籽粒是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食品,是农民增收获利新型产业;燕麦秸秆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小麦秸秆,是牲畜饲用的优质饲草。在人多地少的喀什地区,燕麦可在盐碱地、低产田、撂荒地、弃耕地种植。由于喀什地区荒漠化环境污染少,只要规范化栽培,不施农药少施化肥,即可生产绿色燕麦或有机燕麦,同时达到改良土壤盐碱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星星草耐盐生理机制及改良盐碱土壤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通过对星星草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耐盐生理特性及种植后对土壤养分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经人工种植后星星草在盐碱地不仅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具有较好的饲用价值,最主要的是对盐碱土壤具有很好的改良效果,本文对星星草耐盐生理机制及改良盐碱地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吴亭  杜学云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9):109-110
根据多年田间实际调查,对社旗县耕地pH值下降、耕层土壤变浅、土质板结、土壤中毒、部分田块成为"癌症田"等现象作了阐述,对修复改良土壤的试验示范实效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土壤修复改良综合技术,主要包括:优化完善秸秆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广机械深耕和深松,加深土壤耕层,破除板结,提高土壤抗旱耐涝性能;大力推广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施肥技术,遏止土壤酸化;重视和推广绿色农业技术,逐步改良和修复土壤;推广绿色植保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农残问题;推广绿色除草,减少化学除草,减少土壤污染;重视推广小麦、花生、玉米等减量增效施肥新技术;提倡一年一熟或隔年轮休种植模式等.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液态有机肥对燕麦生长和盐碱土壤改良的影响,以燕麦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CK)、施用化肥(磷酸二铵)、施用体积分数16%、48%、80%的液态有机肥,研究中度盐碱胁迫条件下施肥对燕麦种子萌发、植株生长、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80%液态有机肥处理可显著促进燕麦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施用化肥和液态有机肥后燕麦根系活性还原强度、叶片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脯氨酸(PRO)及植物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提高,丙二醛含量均有下降;收获期液态有机肥处理的土壤pH值均显著低于CK和化肥处理;化肥处理后的土壤中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较高,但液态有机肥处理的速效钾含量较高,且随着液态有机肥水溶液体积分数梯度的增大而增高;化肥处理的电导率要高于液态有机肥处理与CK。综合分析,施用液态有机肥能够促进燕麦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提高植株耐盐碱性,且对盐碱土壤具有一定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改良措施下沙质土壤质地变化,为沙化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南疆典型沙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不同改良措施(种植燕麦(A1)、种植油菜+燕麦(A2)、种植燕麦+油菜秸秆翻耕+生物菌肥(A3)、种植燕麦+农家肥(A4)、种植燕麦+农家肥+生物菌肥(A5)),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改良措施对沙化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的影响。【结果】不同改良措施下土壤分形维数D值介于2.35~2.49,与对照相比,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的细颗粒物质的分形维数值呈增加趋势;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值与黏粒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细粉粒呈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农家肥或绿肥与生物菌肥配合施用,可有效改善沙化土壤的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6.
德州市土壤盐渍化概况及改良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德州市土壤盐渍化分布概况及主要改良利用技术,对轻度盐渍土实行土壤隔层、抑制地表返盐碱,引黄灌溉、大水压碱,扩大肥源、林农配置等;对重度盐渍土采取生物治理与设施隔盐技术;对盐碱涝洼地采取了台基鱼塘和发展种植养殖业,为改良利用盐渍化土壤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垦区种植棉花,完全依赖灌溉。在灌排方式下,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随着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逐渐推广,节水增产效果明显。我们针对滴灌条件下棉田土壤盐分、水分、养分的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滴灌土壤脱盐碱技术提供改良依据。  相似文献   

8.
当耕地土壤出现青、红、白霜是土壤障碍对地面颜色最直观的反映,出现这三种情况是土壤中磷钾和微量元素元素大量积累。一般大棚作物种植3~5年后开始出现土壤障碍现象,主要表现为土壤酸化盐碱化(南部酸化、北部盐碱化)。土壤盐碱超标初期是土壤表层出现泛“白霜”,“白”是地表面积累了一层盐霜;进一步盐碱化加重时土壤变“绿”色,即土壤出现铜青绿色斑纹斑点,绿色是长绿苔,绿苔是一种藻类。在土壤盐碱超标高温高湿下绿苔长势茂盛;土壤盐碱严重时土壤表面出现“紫球藻”棕褐色“红’’土现象,紫球藻这是一种盐碱的指示植物。它的出现说明土壤里的盐分已经很高,盐份含量已经达到土壤安全临界线了。  相似文献   

9.
田菁是一种优良的夏季绿肥作物,具有耐盐、耐涝、生长迅速、适应性广、抗逆力强等特性。由于固氮能力较强,植株养分含量丰富,翻压后改土增产效果显著,特别是在低洼易涝的盐碱地区。盐碱地上种植田菁,可以明显降低耕层土壤盐分,耕层盐分平均下降30%~50%,故为盐地区改良土壤的优良作物。  相似文献   

10.
重度盐碱土地,几乎寸草不生,土壤粘滞,不透气,冬季几乎不冻结,致使所有植物都不能正常生长。即使种植水稻,如果没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做支撑也很难成功。本文阐述了重度盐碱地的土壤改良和科学的灌水技术。通过微生物活化土壤、盐碱土壤敏感微量元素的补充、钙离子和钠离子的置换等一系列技术集成,加之科学的田间灌水方法,使得被置换出来的钠离子随水流走而不再危害作物,盐碱地从此变为良田。目前,仅吉林省亟需改良的盐碱地和障碍性盐碱土壤就逾300万公顷以上,因此推广该技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耐盐植物种类繁多、用途广。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种植耐盐植物改良盐碱土代替“水洗盐碱”,除投资少、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同时,也加重了土壤次生盐渍化,造成部分棉田土壤含盐量升高,棉花出苗困难,生长受抑制,严重影响了棉花的生长与发育。我团在棉花生产上,结合滴溉技术摸索出了一套盐碱地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一、轮作倒茬对盐碱较重的棉田轮作小黑麦,小黑麦具有很强的耐盐碱性,且生物量较大,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好、见效快,一般来年就可种植棉花。  相似文献   

13.
一、试验目的 施地佳盐碱土壤改良剂是利用有机营养剂给土壤微生物补充营养源,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微生物活力加强,其分泌的有机酸能迅速降低土壤盐碱对作物的毒害。2009年引进施地佳盐碱土壤改良剂,在棉花地进行田间对比示范,研究其改良土壤效果,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燕麦的适应性强,生育期短,要求积温少,并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耐盐碱等特点。对改良盐碱地土壤,降低中重盐碱地的pH值有良好的作用。很适合山区、半山区种植。尤其是已在吉林省的西部地区试种成功,适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燕麦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条件,耐干旱,抗盐碱,生长期短,以高寒、高海拔的冷凉地区为佳。燕麦是我国高寒地区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我国以燕麦为原料的食品工业、医药工业还在起步阶段,无论从数量上或品种上,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现在我国燕麦的适宜种植区域相当狭小,历史上最大种植面积也仅3000万亩,随着我国民众对燕麦保健价值的认识水平的提高,燕麦产品的消耗量会逐年增加。根据燕麦对气候、土壤的适应特  相似文献   

16.
油葵具有耐旱、抗倒、耐瘠薄、病虫害少,管理相对粗放的特点,能耐盐碱,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17.
不同改良措施对沙化土壤水分、pH值和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疆典型的沙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种改良措施,分别为种植燕麦(A1)、种植油菜+燕麦(A2)、种植燕麦+油菜秸秆翻耕+生物菌肥(A3)、种植燕麦+农家肥(A4)、种植燕麦+农家肥+生物菌肥(A5)),研究了5种改良措施对沙化土壤水分变异规律、土壤pH值及电导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改良措施下,土壤水分变异性、土壤pH值及电导率均有显著差异。A3和A5处理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土壤pH值和电导率均降低A3,处理和A5处理改良效果较其他处理更显著。因此,种植作物时,农家肥或绿肥与生物菌肥配合施用,可有效改善沙化土壤的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8.
耐盐碱树种柽柳对应县重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8):981-985
以3—5月份晋北重盐碱地多年生柽柳改良后的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对试验地柽柳改良后盐碱地土壤的电导率、含水率、p H值、土壤金属元素等进行研究,探索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3—5月份的柽柳人工林地,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的含水率、电导率都有所上升,p H值下降,有效元素Cu,Fe的含量增加;随着离植株距离的变化,离植株越远,含水量逐渐减少,p H值也越大,越来越呈现强碱性。说明种植柽柳对改良应县土壤重盐碱方面有效果,其土壤盐碱性明显低于没有种植柽柳的地块。  相似文献   

19.
燕麦的适应性强,生育期短,要求积温少,并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耐盐碱等特点.对改良盐碱地土壤,降低中重盐碱地的pH值有良好的作用.很适合山区、半山区种植.尤其是已在吉林省的西部地区试种成功,适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0.
6种盐生植物对盐碱地土壤改良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选择在含盐量0.5%以上的盐碱地种植6种盐生植物,每年测定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和含盐量,经过3年的人工种植,发现6种盐生植物都能不同程度地改良盐碱,土壤含盐量逐渐减少,而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影响程度为翅碱蓬>中亚滨藜>柽柳>白刺>地肤>罗布麻。另外,还研究了白刺和翅碱蓬对不同土层含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刺对土壤深层改良效果较好,而翅碱蓬对土壤表层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