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标准农田土壤pH现状。[方法]采取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52个土壤采样单元进行分析。[结果]该镇标准农田土壤pH平均值为4.96,属酸性,中性(6.5~7.5)的样本仅1个,占总调查样本数的1.92%,占总标准农田面积的1.78%;25.01%二等3级、8.27%二等4级田标准农田土壤处于中性或微酸性水平(5.5~7.5),三等田全部为酸性或强酸性(〈5.5)土壤。[结论]建议采取施石灰、增施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标准农田水稻土有机质现状及改良措施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通过对浙江省87.5万hm-2标准农田水稻土耕层有机质含量的调查发现,全省标准农田水稻土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0.1 g/kg,与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时水稻土有机质含量相比,有机质平均含量略有下降,同时变异系数增大.从不同区域看,无论是平原区还是丘陵地区有机质含量10~20 g/kg和≤10 g/kg的农田所占比例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说明浙江省标准农田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存在降低趋势.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影响农田土壤有机质变化的因素,提出今后土壤管理和利用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蒋实  徐争启  张成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105-12108
[目的]讨论不同水土比例对土壤pH值测定的影响,分析万源市土壤的酸碱度。[方法]从四川省万源市的种植土壤中采集土样并制备成湿性土样和干性土样,采用酸度计测定法分别测定其pH值。[结果]当水土比例在2.5:1~5:1时,pH值的变化比较明显。大部分土壤样品干性土样的pH值比湿性土样的高,但湿性土样的pH值变化比于性土样更明显。万源市土壤多为中酸性土壤,其pH值在4.9~7.8,当水土比例为1:1-5:1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不大;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西北角和东南部,东北部也有零星分布,其pH值在4.9~5.5,pH值最低点在西部地区;中性土壤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其pH值在6.5~7.5。pH值最高点在西南部。[结论]土壤pH值随水土比例的增大逐渐升高,万源市土壤主要为中酸性土壤。  相似文献   

4.
冯忠平  王仪春  王旭阳  王云华  陆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87-12587,12606
按照《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开展标准农田地力分等定级,摸清湖州市标准农田地力质量状况。根据综合地力指数,将标准农田评定为三等六级。与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略有下降,酸化趋势明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但是缺磷钾面积所占比例依然很高。通过调查评价,湖州市标准农田质量以一等和二等田为主,分别占46.6%和53.0%,总体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5.
苏伟  陈明辉  沈贵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92-12594
[目的]为了解长春市郊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u的污染状况。[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长春市郊不同农田类型土壤中Cu含量,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ORING作图软件对60个采样点Cu含量进行处理,并且绘制其正态分布图,进而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Cu含量分布特征。[结果]长春市郊农田土壤中cu含量范围为41.71~116.77ms/kg,平均含量为53.35mg/kg,全部样点的含量均高于其背景值;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Cu含量表现为菜地〉水田〉旱田。[结论]该研究揭示了不同农田类型土壤中Cu含量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植烟区土壤硼素含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建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747-13749
[目的]为重庆市优质烟叶的生产和烤熘生产中合理施用硼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植烟区土壤硼素含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重庆市植烟区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平均为0.39mg/kg,变幅为0.07~1.99mg/k。其中≤0.25mg/kg严重缺硼的土壤样本数占32.35%,〉0.5mg/kg缺硼临界值的样本数只占24.42%。从重庆市不同植烟区县土壤有效硼含量来看,以武隆、彭水和南川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分别为0.21、0.24、0.29mg/kg;以涪陵、城口、奉节、巫山、开县和丰都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0.75、0.70、0.68、0.62、0.59、0.50mg/kg;其他区县在0.31~0.39mg/kg范围内。不同类型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差异较大,其有效硼平均含量高低依次为:石灰土〉紫色土〉黄壤≈黄棕壤〉水稻土。各类土壤有效硼含量≤0.5mg/kg缺硼临界值的土壤样本数分别占50.00%,40.00%、78.35%、75.00%和100.00%。[结论]重庆市沿长江两岸区县的土壤有效硼含量较高,而原来黔江区所辖的几个县及相邻的区县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7.
开化县标准农田土壤肥力现状与改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浙江省开化县9626.6 hm2标准农田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等主要评价指标进行测试,了解标准农田土壤肥力现状,将检测结果和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变化原因,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土壤培肥及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8.
赵秀芬  李俊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088-10089
[目的]为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对无石灰性潮土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单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CK的土壤含水量最低。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容重较小,CK和无机肥处理的土壤容重较大。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孔隙度显著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和CK。施用有机肥、化肥处理和CK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约为原始土样的7.5、2.8和2.3倍。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pH值提高了0.62,施用无机肥处理的土壤pH值降低。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对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为: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单施大量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单施氮肥〉不施肥。[结论]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能有效改善无石灰性潮土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9.
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水稻土的酸化特征,并通过定点观察研讨了该省水稻土的酸化速率和酸化原因。结果表明:浙江全省水稻土pH值主要在4.506.50之间,以酸性为主,pH值中值为5.70;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目前水稻土呈现明显的酸化:pH值在5.5以下的土壤比例明显地增加,而pH值在5.56.50之间,以酸性为主,pH值中值为5.70;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目前水稻土呈现明显的酸化:pH值在5.5以下的土壤比例明显地增加,而pH值在5.57.5之间土壤的比例明显地下降,pH值中值下降了0.39个单位。定点调查表明,近30年内水稻土的pH值下降量在0.177.5之间土壤的比例明显地下降,pH值中值下降了0.39个单位。定点调查表明,近30年内水稻土的pH值下降量在0.170.83之间,下降速率表现为蔬菜地>桑园地>苗木地。分析认为,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长期旱作及大气酸沉降是引起水稻土酸化的主要原因;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相比,长期种植水稻可减缓土壤的酸化。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绿色农业农田土壤肥力及养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青藏高原绿色农业农田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方法]对青海省湟中县、湟源县绿色农业农田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土样的pH值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参照青海省农田土壤养分6级分级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湟中县、湟源县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差不大,按养分标准划分,均为3级;速效氮含量基本持平,按养分标准划分,均为3级;速效磷含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且湟源县的变化幅度更大,按养分标准划分,均为2级;速效钾含量大于或接近200 mg/kg。[结论]青藏高原绿色农业农田土壤pH值在7.62~8.69,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均属于中等肥力水平,速效钾含量基本达到了一级高肥力土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水稻土四大土属土壤养分状况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通过对浙江省青紫泥田、黄斑田、黄泥砂田、洪积泥砂田四大水稻土土属的农田地力调查,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土壤养分资料,探讨了浙江省农田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pH明显下降,急需调节改善。土壤有机质整体水平较高,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大幅上升,且不同土属之问差异较大。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但农田土壤缺钾现象仍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了解浙江南部地区耕地土壤酸化规律,为土壤酸化防治提供依据,利用近期获得的温州和丽水2个市20个县(市、区)4 443个测定数据,统计分析了浙南地区耕地土壤酸碱度现状及其区域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浙南地区耕地主要由酸性(p H值介于4.5~5.5)和微酸性(p H值介于5.5~6.5)土壤组成,地貌与成土母质是控制这一地区耕地土壤酸度的关键因素,人为活动加剧了耕地土壤酸化。丘陵与河谷平原中土壤pH值低于5.5的耕地占比均在83%以上,土壤酸化问题非常严重;滨海平原耕地土壤以中性和微酸性为主。分析认为,浙南地区耕地土壤酸化治理重点是丘陵与河谷平原,需通过施用碱性物质进行降酸;滨海平原与水网平原应做好耕地土壤酸化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水稻土的酸化特征及其起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水稻土的酸化特征,并通过定点观察研讨了该省水稻土的酸化速率和酸化原因。结果表明:浙江全省水稻土pH值主要在4.50~6.50之间,以酸性为主,pH值中值为5.70;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目前水稻土呈现明显的酸化:pH值在5.5以下的土壤比例明显地增加,而pH值在5.5~7.5之间土壤的比例明显地下降,pH值中值下降了0.39个单位。定点调查表明,近30年内水稻土的pH值下降量在0.17~0.83之间,下降速率表现为蔬菜地>桑园地>苗木地。分析认为,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长期旱作及大气酸沉降是引起水稻土酸化的主要原因;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相比,长期种植水稻可减缓土壤的酸化。  相似文献   

14.
咪唑烟酸在土壤表面光解动力学及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模拟太阳光,探讨了咪唑烟酸在浙江4种典型土壤表面的光解动力学特征,分析了不同添加浓度,不同光强对其降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土壤的光解快慢顺序为:黄筋泥>黄红壤>海涂土>小粉土,其中最快的降解速率是最慢的1.38倍;影响光解半衰期最主要的因素为土壤的酸碱度,呈正相关,即土壤的pH值越高,其半衰期越长;而在光照强度较高,添加浓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咪唑烟酸的降解较快。咪唑烟酸在不同湿度土壤中的光解深度明显不同,在风干土壤中,4种土壤的光解深度分别在0.07~0.14mm之间;而在60%田间持水量的土壤中,4种土壤的光解深度比风干土壤平均提高2~3倍。  相似文献   

15.
刘苹  魏建林  于淑芳  杨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663-12665
[目的]评价山东省蔬菜基地灌溉水重金属环境质量。[方法]对山东省主要蔬菜产地的灌溉水进行了重金属Hg、Cd、As、六价Cr、Pb、Cu和Zn含量的抽样调查分析,并采用单项质量指数与综合质量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重金属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寿光、莱阳、金乡和章丘4个蔬菜产地灌溉水中各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远低于《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32-2006)规定的限值,未发现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4地灌溉水重金属的单项质量指数均小于0.5,综合质量指数分别为0.3178、0.3204、0.2326和0.2607,灌溉水环境质量均为1级。[结论]4个蔬菜产地的灌溉水环境质量属于清洁水平,适宜作为无公害蔬菜的灌溉用水。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地质高背景农田重金属的行为特征,对两个不同地区(浙江北部丘陵地区和广西中部岩溶地区)土壤和水稻子实中As、Cd、Pb、Ni、Cu和Zn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重金属的迁移富集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以土壤理化参数和有效态重金属(EDTA提取态)为变量,建立两个研究地区水稻子实中重金属含量的最优经验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在浙江研究区土壤中Cd和As超标明显,广西研究区土壤Pb、As和Cd超标严重;但从水稻子实重金属含量结果来看,只有Cd在浙江研究区超标。两个研究区重金属元素在水稻中的生物富集因子均较低,明显低于人为污染的农田;相关性分析和回归预测表明,土壤有效态重金属、pH、有机质和CaO是影响水稻子实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了解浙江省水耕人为土的肥力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对浙江全省水耕人为土耕作层的有机质、pH值、全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省水耕人为土的有机质和全N质量分数分别在20~40和1~2g·kg-1之间,以中量水平的为主,与第2次土壤普查时期相比,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平均分别下降了6.37%和6.32%;水耕人为土的pH值在3.02~9.80之间,相差达6.78个pH单位,以酸性为主,与第2次土壤普查时期相比,目前水耕人为土呈现明显的酸化,其中pH值在5.5以下的土壤比例明显地增加,而pH值在5.5~7.5之间的土壤比例明显地下降;土壤有效P的平均含量为第2次土壤普查期间的4~5倍,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水耕人为土有效P处于低级别状态;土壤有效K总体上趋于低水平和中水平,但比第2次土壤普查时略有增加。分析认为,施肥结构的变化和水田长期旱作是引起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为研究区,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的特征变化。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在7.52~8.60,呈碱性。土壤全磷、全钾、容重、pH值变化不明显,而土壤速磷、碱解氮、速钾、有机质含量变异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二、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2.22%,可以作为对土壤质量的概括。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等级划分得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质量依次为耕地〉人工草地〉林地〉荒地,并针对不同类型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瑞安陶山温郁金规范化种植基地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瑞安陶山温郁金产地环境的适宜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建立温郁金规范化种植基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相关的文献方法和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及分析方法,对瑞安陶山温郁金种植基地进行评价。[结果]温州瑞安地区种植温郁金已有1000多年历史,陶山是温郁金的地道产区;该地区大气、土壤、灌溉水等环境因子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瑞安陶山是建立温郁金规范化种植基地的适宜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