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了从草场承包到草场整合的过程,并指出草场整合不是对草场承包的否定,而是在草场承包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草场整合将对传统牧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牧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场可持续利用产生积极的影响.对草场整合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从草场承包到草场整合的过程,并指出草场整合不是对草场承包的否定,而是在草场承包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草场整合将对传统牧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牧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场可持续利用产生积极的影响。对草场整合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关于草场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丁恒杰 《草业科学》2002,19(5):46-48
草场制度是关系到草原畜牧业发展和牧区经济体制的重大问题,针对现行草场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特别是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草场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及产权理论,提出了草场制度改革即完善草地承包责任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西藏那曲现行草场管理方式与草地退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那曲地区草场管理方式和草地退化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现行的草场管理方式对戴畜量、草场建设、草场保护和草场生态的影响,进一步证明了现行的“牲畜私有,草场公有”的草地畜牧业经营方式是造成草场严重超载、滥牧、抢牧、缺乏建设、缺少管护的后果,从而导致草地严重退化,环境趋于恶化。提出了尽快落实草地承包责任制,科学利用与管理草地,加强草地生态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草场不同程度的利用对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场资源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是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宝贵财富,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和科学的管理草场,必须了解和掌握草场的基本特征,利用状况和发展规律,对草场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找出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为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发展草原畜牧业提供科学依据。草原植物群落的大多数植物都具有一定的耐牧性,合理的放牧能促使牧草的良好生长和发育,增强其再生性,提高营养价值。但放牧强度增大,畜牧业生产的过度发展,牲畜头数的不合理增加,加之草场利用时间,频度不合理,必然会使各类型草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因此,分析和研究在不同程度的利用草场对草原植被的影响,找出退化原因,制定合理利用和管理草场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本调查报告参考内蒙古农牧学院编制的扎赉特旗草场资源调查报告程序来整理的。是1997年以来对巴彦乌兰草原,塔来花草原和图牧吉草原等地野外调查资料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草原生态保护与科学利用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提升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能力,本研究借鉴国有林场有益做法,提出了国有草场概念、特征及发展思路,阐述了国有草场建设的重要意义,试论了国有草场建设管理经营运行机制。国有草场建设正处于理念引入、试点启动阶段,需要研究国有草场建设及发展模式,探索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不断丰富完善国有草场建设及管理经营的内容,以期为国有草场建设、创新草原管理机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合理利用草场防止草场退化张春华张春芳李新贵宫淑清(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双城市·150111)(黑龙江省民族干部学院)放牧是最普遍、最简便而又最经济的一种家畜饲养方式,我国草场主要以放牧利用为主,但是,长期以来草地管理不善,特别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牲畜...  相似文献   

8.
草场提供的牧草是牲畜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基础,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是确保草场永续利用的关键。我场草场由于多年连续使用,导致草场土壤中的有机质从微量元素大量流失,草场土壤质量下降、产草量降低,制约了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鉴  相似文献   

9.
科尔沁草原沙地草场冷季产草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奈曼旗为典型区,对科尔沁草原沙地草场的冷季产草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地草场的冷季产草量具有时序上的衰减性和空间格局上的相对稳定性,主要受草场类型、生境、利用状况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沙地草场的过牧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改变传统的放牧制度和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是本区畜牧业健康发展所急需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牧户对自有草场和转入草场利用强度的差异问题,从而正确认识草场流转真实效应,推动草场流转走向规范化和促进草原生态环境改善。【方法】基于对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6个苏木(镇)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草场地块使用权属性对牧户放牧强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一步分析不同契约安排对牧户在转入草场放牧强度可能发挥的作用。【结果】牧户在自有草场和转入草场上的放牧强度有所差异。转入草场后,牧户会降低自有草场的放牧强度,倾向于在转入草场上放养更多的牲畜;不同契约安排对转入草场放牧强度的影响存在区别。签订书面契约和流转来源于亲戚熟人可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牧户的放牧强度,而约定流转年限对牧户放牧强度未产生显著的影响。【结论】在后续草场流转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转入草场使用程度监管、增强流转合同的约束力及对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草地放牧系统优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态学研究的定量化发展,以及环境资源管理的迫切需求,伴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生态模型作为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工具,从19世纪20年代至今发展十分迅速,在生态系统研究的各个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草地放牧系统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自然也离不开模型的应用。本研究对草地放牧系统优化模型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具体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1)草地放牧系统的概念以及与草地生态系统的区别与联系;2)基于环境资源的不断恶化以及生产实践的迫切要求讨论了草地放牧系统优化的意义;3)从植物生产亚系统、动物生产亚系统、管理亚系统3个方面阐述草地放牧系统优化模型的研究进展,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4)主要集中在模型目标、技术手段和实证问题几个方面对于草地放牧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盐池草地禁牧期间农牧民违规放牧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禁牧政策的全面实施,放牧草地得以休养生息.但禁牧区农牧民从其短期经济效益出发,违规进行放牧以增加经济收入,以致政府全面禁牧的宏观政策不能很好地执行,部分草场生态再次恶化.为此根据草场面积、草场管理方式、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在禁牧区选择了234户农牧户用抽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农牧户的违规放牧行为进行调查,并从养殖成本、地理位置、草场使用权界定、禁牧政策等方面探讨分析农牧民违规放牧行为发生的原因,寻求改变禁牧区农牧民的生产行为方式,解决禁牧与放牧矛盾,以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恢复生态、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草原畜牧业限制因素以及管理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内蒙古一个有关草地保护和管理项目的调研,分析了影响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一些限制因素。调研发现,草原地承包及租赁体制、饲草料生产和供给策略、家畜放牧制度等是影响本地区畜牧业生产体系和草原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基于本研究结果,提出了“春季休牧”(或称之为“延迟放牧”)的生产方式。同时,推荐了一些可缓解冬春季节严重饲草料不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放牧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我国亟待补上的一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任继周  侯扶江  胥刚 《草业科学》2011,28(10):1745-1754
放牧是国内外普遍运用的土地管理的基本手段,至今全球陆地大约半数以上处于放牧管理之下。放牧是由人居、草地和家畜三要素构成的草地生态子系统,其内核为人居-草地-畜群放牧系统单元的健全与稳定。放牧历经原始游牧期、放牧转型期与以划区轮牧为核心的放牧现代化时期三阶段。随着科技与文化的发展,社会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内涵不断融入放牧管理系统,最终完成了放牧畜牧业的现代化转型,从而确立了以人居-草地-畜群放牧系统单元为内核的划区轮牧的基本模式。划区轮牧是一种开放的农业技术体系,具有多种方式,适应于不同的农业系统,可兼顾生态与生产的需求,是草地放牧管理的重大进步。本研究以美国为代表,剖析了历时300年的放牧现代化转型过程。我国囿于传统农耕文化,对放牧管理系统误解甚多,损失严重,而对放牧现代化转型几乎浑然不觉。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亟待补上的一课。  相似文献   

15.
放牧对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燕妮  南志标 《草业科学》2015,(10):194-205
土壤质量是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健康的土壤必定拥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活跃的生命体、高效的内部养分循环及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系统中各种生物进程的主要推动者,其作用不可小觑。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等特征监测土壤质量。本文综述了放牧对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指出通过了解土壤微生物与放牧行为间的关系,如何评估土壤质量,选取适宜的放牧梯度,完善草地管理模式,并介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方法的利弊。解决两个关键问题:1)土壤微生物的各种特征是如何响应放牧行为的。2)如何通过这些指标评价土壤质量,然后提出合理的放牧模式,改善和维护草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王德利  王岭  韩国栋 《草业学报》2022,31(12):191-199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understanding of the multi-functionality of grassland, coupled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grassland ecological services, animal production and pastoral living, it is necessary to update the concept of grassland management, develop higher level livestock grazing and feeding technology based on multidisciplinary theories, and establish a more effective grassland grazing management paradigm. This study considers both the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assland resources and modern multi-dimensional social demands, and develops the concept of precise grassland grazing management which encompasses the versati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grassland ecosystem and sustainability as the goal and the use of grassland science, animal science, ecology and other multi-disciplinary theories, based on the habitat conditions, especially the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livestock classes and their requirements, and livestock-vegetation interactions.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effective and directional regulation of the livestock grazing process, the grassland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paradigm of synergistic balance between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can be finally realized. Also, the concepts and connotations of precise grazing and its relevant theoretical bases are systematically explained, including the plant compensatory growth mechanism, the 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hypothesis, the theory of diversifying grazing livestock, mechanisms of plant-animal interactions, nutrition regulation principles and versatility synergy. These concepts form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egulation of grazing pressure and livestock assembly. In conjunction with this coverage, the key points in precision grazing are reviewed, such as dynamic optimal stocking rate(threshold), mixed grazing(species and proportion),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options(satellit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monitoring, large scale data processing)and other related supporting technologies. Finally, the authors sum up the concept of grassland multifunctionality as a goal of “combining productive function and ecological service in a win-win manner”, so providing a precise grazing management paradigm. This approach provides a principl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natural grassland grazing, grassland grazing with supplementary feeding, and drylot feeding, reflecting region-wide whole industry regulation of livestock grazing pressure/assembly and provision for animal nutrition, while aiming for grassland grazing systems to achieve an overall “livestock-vegetation balance”. Such a system will generate high quality animal products and sustainable ecological services. Precise grazing management of grassland is advanced, practical and extensive, and therefore is a desirable choice for future grassland management with great potential and prospect. © 2022 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牦牛草地放牧系统管理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牦牛所处地理环境,即青藏高原的特殊性,以及牦牛放牧这一生产方式在该地区第一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国内外学者从牦牛放牧系统的管理出发,对该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响应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当放牧制度不同时,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的表现特征。从不同放牧制度中草地和家畜的特征表现,再到人为管理对这两种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者通过对比和试验进行了系统优化方法的探索。笔者通过对现阶段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概括在不同的放牧管理方式下草地放牧系统中的牦牛在生产力水平方面的差异,以及草地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探究青藏高原地区牦牛放牧方式如何影响草畜之间的互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改进管理制度优化生产的办法,并对牦牛放牧系统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放牧对草原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78,自引:23,他引:55  
从退化演替与恢复演替、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种群繁殖特性、生殖分配对策、植物组织养分分配和氮素循环以及生产力等方面综述了放牧对草原植物的影响,指出了草原生态学研究中不仅杨研究放牧影响下群落的演替过程及演替方向,而且还应加强对放牧影响下草原植物的生态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苏军虎  南志标  纪维红 《草业学报》2016,25(11):136-148
本文综述了截止2015年国内外文献,分析了家畜放牧对啮齿动物的影响。放牧家畜的践踏和排泄物等引起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影响了啮齿类空间利用等,家畜采食影响了啮齿类食物资源及其丰度,采食还引起植物营养成分改变及次生防御化合物的产生,而植被高度变化导致了啮齿动物捕食风险的增加和生活史策略的改变。这些方面的影响与综合作用改变了啮齿动物的微栖息环境、分布、食性,以及领域、采食和挖掘等行为,繁殖和生活史特征;影响了啮齿动物的种群结构、种群数量消长及其调节过程;改变了啮齿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种间相互作用,引起其群落演替。在综述上述各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放牧对啮齿动物影响的作用途径及其方式,放牧条件下草-畜-鼠耦合机制,不同放牧制度对啮齿动物的影响以及整合现代学科发展的相关探索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关键场与季节放牧及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陈全功 《草业学报》2005,14(4):29-34
基于季节畜牧业和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思想,提出了关键场的新概念;基于3S技术的应用和草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关键场载畜量计算的新方法,为草地退化的防治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可操作的评价指标;这些新的概念、指标、方法和程序,已经在<中国西部阿勒泰地区草地生产力变化及对策研究>中得到验证;草地畜牧业的核心问题,就是全年放牧的草畜平衡问题,这一点已列入草原法.因此,这些成果,可为新形势下正在起步的我国草原监理事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