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原木8点检测4点组合回归形状描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慧良 《林业科技》2005,30(2):34-35
介绍了利用8个检测点对圆木进行检测,取其中任意4个点进行组合,从而建立关于原木截面形状的二次仿真数学模型。依据这个原木数学模型,利用试验所得的参数,构建原木外形包络面数学模型,并进一步建立计算机描述系统,实现原木形状计算机仿真和检测自动化。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数控原木尺寸形状识别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提出数控原木尺寸形状识别设备采用8点检测、4点组合回归描述的方法,运用自动检测技术及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在原木输送机上运行的原木进行快速在线测量.并利用PCI-1711数据采集卡对角度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实现了原木的计算机模拟三维再现.  相似文献   

3.
在数控原木形状识别系统中,利用八点检测四点组合回归的方法采集到原木的三维几何数据,根据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对原木上的采样点进行一系列坐标变换,模拟出原木的采样截面,按照径向排序法动态地对整根原木的外形进行三维仿真,为原木的下一步加工处理提供几何特征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任洪娥  吴妍  朱哓明 《林业研究》2006,17(2):150-152
描述了一种模拟原木截面形状的新方法。用自行研制的MQK3102原木形状识别机测得原木截面上的有限离散样点,利用二次B样条参数曲线拟合方法对这些点进行拟合。该方法能较好地模拟出原木截面的真实形状,样点数量要求不多,计算速度快,前一段曲线的计算结果不影响后面的计算,避免了由累计误差引起的图形失真。将其运用到原木长度方向上的多个采样截面,可近似模拟出原木的整体外形,从而为原木的优化下锯提供参考模型。图4参9。  相似文献   

5.
针对原木在确定最佳旋切回转中心时,需要识别原木横断面外形几何尺寸而研究、设计了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激光扫描检测系统,对原木进行动态测试、数据转换及图形显示。其方法是沿木段长度方向均匀设置5~7个激光传感器,当木段旋转时,起动激光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每隔15°扫描一个点,在各横断面圆周上共采集24个点的数据,由计算机计算出每个角度上原木表面到中心轴的距离,并对这些数据通过坐标变换,在计算机上绘制出原木横断面几何图型。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综合测量精度达到±1mm。  相似文献   

6.
1 原木参数的检测装置原木的参数应包括直径、长度、削度、形状等方面的因素。原木的分选、材积的计算及合理下锯都需预先测量。早些时候所使用的原木参数检测装置基本是光电检测,而且大多都局限于原木直径和长度的检测。这项技术最早  相似文献   

7.
面对我国森林资源不足、质量不高的状况,建立和应用原木优化下锯理论,提高木材出材率已成为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提出弓形弯曲原木的数学模型,全面描述弯曲原木的解析形状,并对弯曲原木的主产出材率进行优化设计,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现原木优化下锯的三维再现,这对提高原木出材率和利用率、提高木材加工技术水平与现代化程度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利用计算机图像识别及条形码技术,以人机交互方式实现原木自动检尺。通过对检尺图片采集、条码数据采集、计算机检尺、图表打印、系统功能等的生产实验,总结分析了各项试验结论并就测试数据计算了计算机原木检尺的各项数据精度,为进一步改进完善研究成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旋切原木六点定心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单板旋切中 ,选择最佳的定心点是旋切优化的最关键技术。本文在原木三、四点定心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旋切原木六点定心理论。该理论是在原木的任意截面上取 6个点 ,由这 6个点回归出原木内包络圆柱的最佳圆心轴线 ,为高精度原木定心机的数控化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 ,提高原木的定心精度和单板的出材率及成品单板的合格率。使原木的定心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单板旋切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原木的回转中心,而能否精确地确定原木的回转中心,实现原木回转中心线与最大内接圆柱体的中心线相重合,又取决于计算机能否精确地模拟原木的三维廓形。本文介绍一种通过绘制原木透视投影图的方法来模拟原木的三维廓形。1数据采集 在原木长度方向上设置4个激光扫描器。原本每旋转10°采集一次数据,原木回转一周,每个激光扫描器就可采集到原木横断面上的36个点的数据。 激光扫描器采集数据的原理如图1所示。由圆的极坐标曲线方程可知: 由式(1)和(2)即可获得原本横断面上的型值点X.Y的坐…  相似文献   

11.
汤晓华 《林业科技》2002,27(4):38-42
在旋切智能上木定心机器人实验台的定心作业过程中 ,定心数据采集主要包括原木四个截面、两种方式的定心处理 ,其中原木两端面的定心数据采集采用计算机视频检测方法。本文依据旋切原木六点定心理论 ,建立了原木端面视频数据采集的数学模型 ,满足了两端面的定心精度要求 ,同时分析了该理论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2.
贮木场楞堆的计数往往采用人工的方法,而人工计数又存在很多局限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变换的图像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中值滤波法、二值化分割和数学形态处理运算实现棒线材图像的预处理,根据距离变换的思想,采用距离变换图中搜索种子点的方法实现原木的计数.该技术尤其适用于贮木场原木楞堆端面摆放参差不齐、原木端面面积大小不一和原木形状不规则的等情况下计数,真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a compressive load of 0.092 MPa on the history of the tangential strains in Japanese larch (Larix leptolepis Gordon) log cross sections subjected to external compressive load during radio-frequency/vacuum drying. The external compressive load of 0.092 MPa played a role in inducing cracking in the outer zone of the log cross section, combining with other tensile strains. However, it also played a role in reducing the heart checks in the core of log cross section when exerted on the cross section of log cross section.  相似文献   

14.
木材抓具爪形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景欣  史济彦 《林业科学》1992,28(6):538-544
首先对我国木材抓具中的三种基本爪形,即近似横椭圆爪形、近似圆爪形和近似竖椭圆爪形,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借助于电测技术,在密实楞抓取的工况下,测试了木材抓具爪形对抓具抓取性能的影响、测试指标有抓取力、抓取量、单位抓取力和抓取过程中的“卡死”次数。结果表明,不论从力学角度还是从抓取性能实测结果来看,近似横椭圆爪形性能较好,圆爪形次之,近似竖椭圆爪形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15.
Load sharing between the stringers in gravel-decked log bridges is an important design factor when small- diameter stringers are used with thin gravel decks.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load sharing between the stringers,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deflection of the stringers; therefore, accurate estimates of the apparent modulus of elasticity (MOE) for full-size log stringers are required. In this paper, load and displacement data from the full- size bending tests a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at taper near midspan has the greatest effect on the MOE used in common log bridge design methods, where the logs are assumed to have constant cross sections.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to estimate a MOE that can be used in a constant cross-section model given the geometry of the particular log of interest, and the MOE from full-size bending tests calculated when considering actual log geometry.  相似文献   

16.
应力波在原木中传播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杨学春  王立海 《林业科学》2005,41(5):132-138
对原木中微小单元进行动力学分析,确定应力波沿原木轴向传播的波动方程,应用分离变量法,得出应力波沿原木轴向传播的位移、速度、应力和应变方程。根据波动学理论中的反射和透射原理,从传播方向与界面垂直和不垂直2个方面得出界面两侧位移、速度、应力、应变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传播方向与界面垂直情况下的应力波沿原木径向或弦向传播的位移、速度、应力和应变方程。从这些方程可以得出:微小单元的位移、速度、应力和应变不仅与原木试件的弹性模量、密度有关,而且与小锤的敲击力、小锤与原木试件作用时间、敲击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17.
详细阐述利用原木横切面上木材的宏观结构特征和原木树皮及材表特征来识别原木树种的方法.以实例分别不同情况对原木尺寸的检量及其标准尺寸的确定方法进行全面阐述.对相关国家标准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完善和灵活使用的有关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赵晏林  文忠波  陈悦  周欣宇 《林产工业》2019,46(7):35-38,43
以家具企业小径原木断料车间为研究对象,分层构建智能断料系统框架,对数据进行综合管理与优化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发智能断料系统,以实现断料生产的数据管理、科学决策和自动化断料的过程控制。并通过实例对断料问题的关键技术进行数学建模、模型求解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原材料利用率达到了90.3%。小径原木智能断料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许恒勤 《森林工程》2001,17(6):19-20
原木输送机作为一种物料输送机械,在起重运输机械行业应该占有相应的地位,本对原木输送机设计中与其他物料输送机械设计中存在的差异加以分析,得出原木量 种特殊的物料,即不能用块状物料输送理论套用,也不能用成件物品输送公式计算,必须用多年形成的自己的理论进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