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R3a、R1和RB在番茄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疫病由疫霉菌( Phytophthora infestans) 引起, 主要侵染番茄和马铃薯等茄科作物,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马铃薯已有5个抗晚疫病基因被克隆。为了研究已克隆的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是否在番茄中起作用, 将马铃薯的抗晚疫病基因R3a、R1和RB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分别导入番茄品种Moneymaker中。筛选得到的再生植株经PCR检测结果表明, 目的基因已整合入番茄基因组; 转基因番茄离体叶片接种验证结果表明, 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株8914829 (即小种0) , 转基因番茄产生了抗病的过敏反应(HR反应) 。为了验证转基因番茄是否对番茄晚疫病菌株产生抗性, 用番茄晚疫病的主流小种和强致病力菌株共5个菌株接种转基因番茄植株, 结果表明转R3a和R1 基因的番茄对部分番茄晚疫病菌株能够产生抗性, RB转基因植株叶片对5个番茄晚疫病菌株均产生抗性。该研究为番茄抗晚疫病的基因工程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河南省部分地区番茄病毒病危害情况,于2019年10月采集16份表现黄化、曲叶症状的番茄植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样品均被TYLCV(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侵染,31.75%的样品被TYLCV和ToCV(Tomato chlorosis virus)复合侵染;DNA全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供试样品中分离的TYLCV河南菌株与TYLCV-Is等地区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4%以上,其中TYLCV-HN-AY-1分离物与TYLCV-Almeria(NC004005.1)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5%;对供试样品TYLCV抗病基因分子检测发现,部分番茄样品含有Ty-1、Ty-2、Ty-3/Ty-3a,表明部分TYLCV株系已突破Ty-1、Ty-2、Ty-3/Ty-3a的抗性。该结果对指导河南省番茄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来自浙江省建德市和杭州下沙区2个草莓主产区的98个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菌株对杀菌剂扑海因(iprodione)的抗性。结果表明建德下涯和庙头张2地区已存在抗扑海因的菌系,抗性频率达17.5%,最高抗性菌株的抗性倍数为12.32。而下沙和建德的杨村桥地区则尚未发现抗性菌系。扩增、测序和比较扑海因敏感和抗性菌株BcOS1基因N-端氨基酸重复区段的526bp序列,发现抗性菌株存在2种分子变异类型,即BcOS1的365位氨基酸从异亮氨酸(Ile)变为丝氨酸(Ser),369和373位同时从谷氨酸(Gln)和天门冬氨酸(Asn)变成脯氨酸(Pro)和丝氨酸(Ser),以前一个类型为主,占8个抗性菌株中的7个。  相似文献   

4.
《蔬菜》2020,(2):70-70
番茄作为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作物,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番茄生产基本上都是应用杂交种。利用雄性不育系作母本进行杂交种子生产,可减少人工去雄劳动量,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种子纯度以及避免亲本流失。自然发现的番茄雄性不育系多数是隐性核不育系,转育过程长并难以找到有效保持系,制约了在番茄杂交制种中的应用。2020年1月10日,《The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传友团队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李常保团队合作完成的题为“A biotechnology-based male sterility system for hybrid seed production in tomato”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生物技术对番茄骨干自交系快速创制相应的番茄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并有效应用于杂交种子生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应用平板对峙法从连作多年的番茄根际土样中筛选得到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ZF161,该菌株对番茄匍柄霉的平板抑制率达到70.51%。离体叶片试验显示,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防治效果达到69.8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综合分析,鉴定菌株ZF16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番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3.27%。进一步平板对峙抑菌谱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F161对其他7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上述结果说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多种病原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类番茄茄抗番茄黄花曲叶病毒 QTL 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自然接种番茄黄花曲叶病毒(TYLCV)的鉴定方法,对来自番茄野生种类番茄茄Solanum. lycopersicoides LA2951的渐渗系(Introgression Line,IL)群体进行了筛选,发现类番茄茄LA2951对TYLCV的抗性受多个位点控制。通过分析不同IL的抗性,共鉴定出7个QTL,分别位于染色体1、3、4、5、6、7和12上,其中位于染色体1上的QTL有待于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7.
应用平板对峙法从连作多年的番茄根际土样中筛选得到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ZF161,该菌株对番茄匍柄霉的平板抑制率达到70.51%。离体叶片试验显示,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防治效果达到69.8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综合分析,鉴定菌株ZF16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番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3.27%。进一步平板对峙抑菌谱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F161对其他7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上述结果说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多种病原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从辽宁省8 个地区的番茄种植区中采集、分离纯化得到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单孢菌株115 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腐霉利的抗药性,并对抗药性分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呈现加重的趋势,8 个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EC50 值分布在0.05~16.30 mg·L-1 之间,平均为3.99 mg·L-1,抗性频率达到83.48%,以中抗菌株为主,但在阜新和盘锦地区检测到高抗菌株。对抗性菌株BcOS1 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所选抗性菌株在第369 位和第373 位的氨基酸同时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9.
丙烯酰胺类杀菌剂氟吗啉具有高效环保、对作物及人畜安全、农用成本低等优点,在生产中广泛使用。为明确黄瓜霜霉菌对氟吗啉的抗药性,采用离体叶盘漂浮法测定了我国广东省、湖北省、江苏省、山东省、北京、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8个省份13个黄瓜主产区69个黄瓜霜霉病菌株对氟吗啉的敏感性及抗性水平。结果表明:黄瓜霜霉菌对氟吗啉的EC_(50)为0.217 2~2.464 3μg·mL~(-1),EC_(50)平均值为0.728 2μg·mL~(-1)。供试的69个菌株中有2个敏感菌株、60个低抗菌株和7个中抗菌株,无高抗菌株。除山东省的供试菌株对氟吗啉的抗性风险较高以外,其余省份对氟吗啉抗性风险相对较低。总体来说,黄瓜霜霉菌对氟吗啉尚处于低抗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Mi-1~Mi-9基因家族番茄材料对我国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采用温室盆栽接种方法对37个番茄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明确了8个含有Mi基因的番茄材料中,7个材料对南方根结线虫表现为免疫或高抗。在抗性基因未明确的材料中,6个材料具有南方根结线虫抗性。在16个抗性未知的秘鲁番茄材料中,12个材料抗南方根结线虫。研究证实Mi基因家族番茄对我国南方根结线虫具有优良抗性,为进一步挖掘利用Mi家族基因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广西地区番茄生产除青枯病、枯萎病和根结线虫为害严重外,近两年大面积暴发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本试验采用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对20份番茄砧木材料进行对比、鉴定,筛选抗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的多抗砧木材料。结果表明,砧木材料T034和T103不但对青枯病、根结线虫、枯萎病具有良好抗性,而且对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表现出优良的抗性,属于聚合多抗材料。  相似文献   

12.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已成为近年来危害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鉴定和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TSWV的有效途径。选取自主培育和引进的番茄品种(系),经过连续3a的大棚蓟马传毒和光照培养箱人工接种试验,鉴定番茄品种(系)对TSWV的抗性。结果表明,番茄自交系YNAU335对TSWV表现为免疫,其他品种全部表现为感病,而且在YNAU335人工接种和大田蓟马传毒叶片中并未克隆出TSWV核衣壳蛋白基因和小片段RNA3′端序列,而在其他感病品种(系)中均克隆出这2段序列。研究结果初步确定番茄自交系YNAU335为TSWV抗病品系,可作为TSWV抗病育种的番茄资源。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木霉菌REMI转化体诱导番茄产生的PAL、POD、CAT和SOD防御酶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trm55处理番茄植株产生的酶活性与其它菌株有所不同, PAL、POD和CAT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于其它菌株;SOD与其它菌株的变化趋势一致,但SOD酶活性高于其它菌株.Ttrm31处理番茄植株产生的各种防御酶系的变化趋势与其它菌株的基本一致,但CAT、PAL活性高于其它菌株;而SOD、POD活性稍低.Ttrm34处理番茄植株产生的防御酶系中POD、PAL活性稍高;而其它酶活性稍低.  相似文献   

14.
凯泽为硫基苯胺类产品,具有独特的阻断病原菌呼吸作用的机制和广谱的杀菌活性,并且和甲氧基丙烯酸醋类等杀菌剂无相互抗性。为验证由巴斯夫生产的50%凯泽WG不同浓度沾花对番茄灰霉病的药效、适宜剂量及持效期,并评价对番茄的安全性,为该产品通过合理沾花处理在生产上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特开展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番茄砧木新品种“科砧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番茄连年种植土传病害严重,采用抗性砧木嫁接是解决土传病害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当前可选抗性番茄砧木极少,培育多抗性番茄砧木新品种是当务之急。"科砧3号"是以高抗根结线虫的番茄自交系MK5965为母本,以高抗番茄枯萎病的番茄自交系XN3559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抗南方根结线虫兼抗番茄枯萎病的番茄砧木一代杂交种。其为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强,根系发达,高抗南方根结线虫兼高抗番茄枯萎病的杂交种。经人工室内接种鉴定根结指数为0.56,枯萎病病情指数为0.8。生产实践中以"科砧3号"为砧木,与生产上主栽品种嫁接成活率高,亲和性好,双抗性强,改善了品质,提高了产量,增产20%以上。适宜冬春茬番茄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戊唑醇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常用药剂,为评价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抗药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来自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5个省(区)168株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并采用药剂和紫外线诱导戊唑醇的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抗性菌株,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68株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仍敏感,平均EC50为(4.517 3±1.270 6) mg/L,菌株频率呈连续单峰分布,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群体。因此,将该EC50作为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根据FAO抗性分级标准,未发现抗性菌株。通过药剂逐代诱导获得抗性菌株6株,抗性倍数介于5.64~10.13之间,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质量均低于亲本菌株,仅有1株抗性菌株抗性可以稳定遗传。紫外线诱导获得8株抗性菌株,抗性倍数介于5.88~15.60之间,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质量均低于亲本菌株,仅有3株菌株抗性可以稳定性遗传。说明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仍敏感,抗药性风险低,生产上可继续使用戊唑醇防治香蕉弯孢霉叶斑病。  相似文献   

17.
宁开德 《花卉》2016,(24):89-90
番茄作为我国的主要蔬菜之一,种植数量居世界首位,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高效益的追求,番茄产区连年种植,导致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害的严重爆发,进而降低产量,甚至出现减产,制约了番茄的生产。利用抗病、抗逆、耐盐砧木嫁接栽培是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有许多单位开始了番茄嫁接砧木的筛选、嫁接方法及方式的研究。本文针对柳州地区番茄抗性砧木育苗嫁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柳砧二号嫁接番茄病株率为0,说明利用抗性砧木嫁接番茄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番茄的产量,是番茄生产栽培的一种高效高产嫁接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NBIN863菌株对番茄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效果,对番茄植株的促生作用及在番茄根际周围的定殖能力。结果表明:NBIN863菌株对番茄根结线虫的温室防效达到54.48%;对番茄植株具有促生作用,株高、根长和全株鲜质量分别比空白对照增加49.10%、43.69%和52.50%;该菌株能稳定在番茄根际周围定殖,接种30d后,其定殖浓度为8.37×105cfu·g-1。  相似文献   

19.
以15株产赤霉素的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 fujikuroi)为出发菌株,对其脂肪酶活性、制霉素抗性、固态发酵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选育出赤霉素发酵生产的优良菌株。结果表明:筛选出2株遗传稳定性好、生产效率高的菌株GA-YJ1704、GA-YJ1715,其发酵效价分别为4.67、4.77 g·kg^-1(干基)。该研究结果对赤霉素固态发酵生产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稀释分离法,从健康的番茄植株中分离得到11个细菌菌株。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番茄早疫病菌抑菌效果最好的Fb9菌株,抑菌率为70.81%。Fb9菌株对番茄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番茄早疫病的室内盆栽防治效果为6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