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探讨添加冷冻干燥保护剂对Lactobacillus.plantarum(L.plantarum)LIP-1微胶囊性能的影响,该试验以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 LIP-1微胶囊的包埋率和冻干存活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冷冻干燥保护剂,在此基础上将其添加到微胶囊中,观察对L.plantarum LIP-1微胶囊形态、释放性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冷冻干燥保护剂的最佳配方为质量分数分别为甘油2%、麦芽糖1%、L-半胱氨酸2%、乳糖2%,此时微胶囊的包埋率为67.60%,冻干存活率为83.80%;与未添加保护剂的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适宜保护剂的微胶囊在表观形态、肠液释放性、耐胃酸性及在不同温度(4、20、37℃)下的耐贮藏性能均显著提高(P<0.05)。添加适宜保护剂的微胶囊表面更加光滑致密,粒径更小,约100 μm(空白对照组约为150~200 μm);在模拟肠液中,添加适宜保护剂的微胶囊完全释放仅需60 min,而空白对照组需要90 min才能释放完全;在耐胃酸性上,添加适宜保护剂的LIP-1微胶囊在120min后,活菌数才开始显著下降(P<0.05),150 min后,活菌数下降约30%;空白对照组在90 min后活菌数开始显著下降(P<0.05),150 min后,活菌数下降约44%;在4、20、37℃贮藏28 d后,加保护剂组的活菌数分别下降0.76、1.33、1.88 lg(cfu/g),而空白对照组的活菌数分别下降0.96、 1.50、2.40 lg(cfu/g)。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宜的冷冻干燥保护剂可以提高L.plantarum LIP-1微胶囊的性能,为工业化生产中提高益生菌微胶囊的性能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培育金针菇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双核体菌株,将金针菇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单核体菌株NG1-65、NG1-92和NG1-95(A1B1)分别与可亲和的野生型单核菌株DG1-29(A2B2)杂交得到3株杂交菌株SGN1、SGN2和SGN3,通过栽培试验获得这3株双核体菌株的子实体,收集孢子后通过涂布于选择培养基和镜检获得206株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单核体菌株,从中随机选取30株单核体菌株,通过单单杂交得到38株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双核体菌株。结果表明,这些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双核体菌株在不含尿嘧啶添加物的基本培养基中无法正常生长,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率低于野生型菌株,在添加尿嘧啶的PDAU培养基上可以不同程度地恢复正常生长。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营养缺陷型菌株开展金针菇杂交育种、菌种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乳酸菌发酵作为果蔬汁的一种绿色加工技术,不仅可以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还可以转化其中的活性物质,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该研究以湖北杂交枸杞为原料,使用6种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及发酵乳杆菌)进行发酵,研究发酵前后枸杞果汁理化特性、主要活性成分及体外抗氧化变化,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理想的发酵菌株。结果表明,6种乳酸菌在枸杞果汁中生长良好,活菌数均能达到10.0 lg CFU/mL以上。发酵后的枸杞果汁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产酸能力更强,发酵后总酸含量达6.74、6.07g/kg。与未发酵枸杞果汁相比,经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鼠李糖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发酵的枸杞果汁中总酚含量增加了13.76%~28.07%,而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发酵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6种乳酸菌发酵后枸杞果汁中总黄酮含量增加了55.80%~161.97%。发酵枸杞果汁的抗氧化活性与发酵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函数显示经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发酵的枸杞果汁品质更优,适宜作为开发枸杞高值化绿色加工饮品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组从海南天然海域筛选到一株高产类胡萝卜素的海洋红酵母菌株S8,该菌株对鱼无毒害,并与鱼共生,欲将其应用于盐诱导表达外源蛋白的海洋红酵母工程菌的构建。本研究利用紫外诱变筛选的方法处理S8菌株,通过统计其UV致死率、5-氟乳清酸致死率等筛选S8的尿嘧啶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5-氟乳清酸致死和回复突变率的实验筛选,共获得16株稳定的尿嘧啶缺陷型突变株,突变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中培养了8d仍不能生长。选择了其中的一株ST5进行了产胡萝卜素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培养条件下,野生型S8菌株细胞生物产量可达87.55g/L,类胡萝卜素含量可达520μg/g,突变株ST5的细胞生物产量为85.45g/L,类胡萝卜素含量为512μg/g;ST5的产胡萝卜素能力方面与野生型S8无明显差异。因此,尿嘧啶缺陷型菌株ST5可为下一步海洋红酵母工程菌的构建提供受体菌。  相似文献   

5.
植物乳杆菌ST-Ⅲ脱脂乳的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发富含植物乳杆菌ST-Ⅲ新型益生菌发酵乳制品,该试验尝试用植物乳杆菌ST-Ⅲ和嗜热链球菌共发酵,并对植物乳杆菌ST-Ⅲ发酵乳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大豆多肽添加量、葡萄糖酸锰添加量、嗜热链球菌的接种量和发酵温度对发酵乳的pH值和植物乳杆菌ST-Ⅲ活菌数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大豆多肽添加质量分数11 g/kg;葡萄糖酸锰添加质量分数11 mg/kg;嗜热链球菌的接种量106 CFU/g;植物乳杆菌ST-Ⅲ的接种量106 CFU/g;发酵温度为37℃。在此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下,发酵乳的植物乳杆菌ST-Ⅲ的活菌数为1.88×109 CFU/mL,有效地提高了发酵乳中植物乳杆菌ST-Ⅲ的活菌数。研究结果可为拓展植物乳杆菌ST-Ⅲ在乳制品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鱼菜共生系统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旨在筛选出抗逆性好、矿化功能强的鱼源性乳酸菌,加强鱼粪残饵的发酵矿化性能。试验从鱼菜共生系统中的生物滤料和鱼体中分离乳酸菌,并通过抗逆性及发酵矿化性能检测,筛选出2株具有应用潜力的鱼粪残饵矿化菌株,经鉴定分别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L1和糊精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xtrinicus)L2。耐温性、耐酸碱性和耐盐性检测结果显示,L1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性。在 50 ℃时,L1存活率为96.60%,显著高于L2的存活率80.35%(P<0.05);在pH值分别为5.0和9.0时,L1的存活率分别为65.43%和71.25%,高于L2的存活率31.10%和52.22%(P<0.05);当盐浓度为60 g/L时,L1的存活率为37.33%,而L2无法存活。通过比较对照组(CK组,未添加乳酸菌)和乳酸乳球菌组(L组,添加乳酸乳球菌)发酵矿化过程中发酵液水质和矿物元素含量,结果显示 L组的有机物降解及矿化效果更好,除硫(S)元素以外,钾(K)、钙(Ca)、镁(Mg)、铁(Fe)、锰(Mn)和锌(Zn)元素的矿化率均在第3天达到最高(27.59%~94.67%)。综上所述,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显著的发酵矿化效果,且其最佳发酵矿化周期为3 d。该研究可为提高鱼菜共生系统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植物乳杆菌P158的生长曲线及其细菌素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书亮  张艾青  田刚  蒲彪  胡欣洁 《核农学报》2009,23(6):1021-1025
对源于醪糟的植物乳杆菌P158生长曲线分析、药敏实验检测及其细菌素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P158培养36h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约为1011 cfu/ml,且培养40h的发酵上清液对藤黄微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细菌素效价约为1145IU/ml,而发酵上清液pH值降至最低(pH3.53),显示了菌株生长与细菌素的形成密切相关。该菌株对多粘菌素B、多数氨基糖苷类耐药,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药物敏感。细菌素对酸、热稳定,对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敏感;对多数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及一些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却对近源乳酸菌几乎无抑制效果。该细菌素可望作为食品生物防腐剂。  相似文献   

8.
根细胞壁对于植物养分吸收积累以及植物的环境抗性或耐性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与细胞壁表面性质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改进的匀浆洗涤法提取大豆(Glycine max L.,Type I细胞壁类型植物)、玉米(Zea mays L.,Type II细胞壁类型植物)幼苗的根细胞壁物质,获得了较好的细胞壁材料纯度。测定了根细胞壁材料以及整根的阳离子交换量(CEC),并通过拟合解析根细胞壁的电位滴定曲线求解根细胞壁表面基团的解离常数pKa以及数量。结果表明,大豆的根细胞壁CEC显著(p0.05)高于玉米的根细胞壁CEC,分别为425±5、162±7 μmol/g,DW;大豆的根CEC也显著(p0.05)高于玉米根,与两种植物根细胞壁CEC的差异一致。从两种植物的根细胞壁上均识别出一种表观pKa值约为5.78的羧基基团。大豆根细胞壁的羧基含量也显著(p0.05)高于玉米根细胞壁,分别为604±15、252±4 μmol/g,DW,大豆根或根细胞壁的CEC较高与Type I细胞壁富含羧基有关。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不同细胞壁类型植物的根细胞壁表面性质对于植物的营养过程以及环境胁迫抗性或耐性方面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SL培养基从蚯蚓粪中分离到54株具有产酸性能的菌株,并以E.coli O157:H7(EDL933株)作为指示菌株,采用点种法检测分离菌株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其中6个菌株对指示菌具有拮抗作用,通过形态特征,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6个菌株分别为食物魏斯特菌(Listeria welshimeri)、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和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分离到的乳酸菌对E.coli O157:H7(EDL933株)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发酵温度和初始pH值影响发酵液的抑菌作用,优化环境因子可以促进拮抗菌对E.coli O157:H7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分离抗菌产物用于人畜共患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传统冻干产品加工工艺技术含量低,产品配方、营养和口味单一,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日渐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增加市面上复合型果蔬冻干产品的多样性,丰富冻干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该研究以桑葚和紫薯为主要原料,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使用Box-behnken结合综合评分法,探究了果胶、阿拉伯胶、麦芽糊精、果葡糖浆和柠檬酸添加量对桑葚-紫薯复合冻干果块综合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果胶添加量0.20%、麦芽糊精添加量8.00%、阿拉伯胶添加量0.20%、果葡糖浆添加量4.00%和柠檬酸添加量0.24%,综合评分为0.87分。工艺优化后的产品总体感官可接受度8.90分,比未添加辅料的复合冻干果块显著(P<0.05)提高了25.35%。同时,所得复合冻干果块具有良好的品质,其脆度、总黄酮含量、总花青素含量及铁离子还原能力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80.53%、23.10%、11.36%和39.95%。研究结果可以为复合型冻干果蔬产品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真实描述植物薄壁细胞物料干燥过程的水分传输机理,该文基于组织生理结构、微观参数测量技术和细胞结构变化,提出了适用于整个低温对流干燥过程的薄壁细胞组织模型。模型假设组织由细胞聚集而成,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腔模型溶液组成。细胞壁中的水分为纯水,干燥过程中细胞壁仅变形,不收缩;细胞膜为理想半透膜,集总了真实细胞内所有的跨膜渗透效应;模型溶液中的水分扩散则代表了真实细胞内部所有的扩散效应;干燥过程中,细胞膜始终紧贴细胞壁,细胞失去膨压后,塌陷收缩。基于组合参数传输模型建模方法构建了考虑细胞和收缩的一维传质模型。模型中细胞尺度的水分传输为局部水势平衡假设下的细胞腔到细胞腔、细胞壁网络和细胞气相间隙传输,宏观传递系数直接由细胞传输特性推演获得。模拟和试验表明:平均干基含水率不低于1.0 kg/kg时,模型可准确预测马铃薯组织的干燥过程,相对误差不超过20%。模型分析揭示:马铃薯组织干燥过程水分传输途径的优先级为细胞腔到细胞腔细胞壁网络细胞间隙。  相似文献   

12.
The removal of the cyanobacterial peptide toxin microcystin-LR at 4 and 37 degrees C by six commercial probiotic strains and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trains IS-10506 and IS-20506 isolated from dadih, Indonesian traditional fermented milk, was assessed in this study. The aim was to evaluat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viability and metabolic activity of the probiotic strains, as well as their capacity to remove microcystin-LR. Both L. plantarum strains isolated from dadih, as well as Bifidobacterium lactis strains Bb12 and 420, were shown to be more resistant, and >85% remained viable in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PBS) solution for 48 h of incubation at either temperature, while the viability of the other four commercial bacteria decreased markedly over time. The effect of glucose on viability and removal of toxin was shown to be a strain-specific and strain-dependent property, but in general, the efficiency of microcystin-LR removal increased when glucose was added to the solution. A maximum removal of 95% was observed for L. plantarum strain IS-20506 (37 degrees C, 10 (11) colony-forming units mL(-1)) with 1-2% glucose supplementation and 75% in PBS alone.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新鲜茭白冻干作业能耗,提高冻干成品的品质,以总能耗、体积保留率、复水比、色差值为考察指标,开展了热板冻干、微波冻干、热板-微波联合冻干试验研究。研究表明:35℃热板冻干后茭白品质好,但能耗高;60℃热板冻干能耗低,但水分升华过快对茭白微观结构造成较大破坏,降低了茭白品质;采用35℃热板冻干8 h后,再采用60℃热板冻干或3 k W微波冻干可有效降低冻干能耗,同时冻干后茭白品质良好。在此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法,开展热板-微波联合冻干工艺参数优化试验研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了冻干总能耗、体积保留率、复水比、色差关于加热板温度、脱水转换点、微波功率的三元二次回归方程,并通过四维切面等位线图分析了上述4个考察指标受3个试验因素取值变化的影响机理。最后,采用综合加权评分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综合指标关于加热板温度、脱水转换点、微波功率的回归方程,进一步确定加热板温度为30℃、脱水转换点为72%、微波功率为3 k W为最优的热板-微波联合冻干工艺参数,此时综合加权评价指标值76.07,总能耗、体积保留率、复水比、色差分别为90.6 k W·h、51.86%、10.59、4.32。该研究为制定产品优良、高效节能的冻干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干燥方法对板栗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乐  王赵改  杨慧  王晓敏  史冠莹 《核农学报》2016,(12):2363-2372
为探究不同板栗产品适合的干燥方式,采用自然通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以及微波真空干燥等5种方式对新鲜板栗进行干燥处理,并对干燥后板栗的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及功能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板栗品质有较大差异,其中真空冷冻干燥的板栗在营养成分及加工品质上均明显优于其余4种干燥方式,微波真空干燥的板栗品质仅次于冷冻干燥,自然通风干燥与热风干燥的板栗在加工品质上差异较小,仅自然干燥板栗的Vc含量高于热风干燥。质地参数以热风干燥最优。共检测出49种风味物质,其中真空冷冻干燥和微波干燥风味物质均为28种,热风干燥23种,微波真空干燥21种,自然干燥仅为13种;除微波真空干燥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最高的为3-乙基-2,5-二甲基吡嗪外,其他4种方式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苯甲醇。微波真空干燥的板栗品质仅次于真空冷冻干燥,且干燥速度快、能耗低,适用于板栗干燥加工的工业化生产。本研究结果为板栗进一步的加工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蕨菜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和品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快速干燥蕨菜这种营养价值高但难于鲜藏的特色山野菜,利用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对蕨菜进行正交干燥试验,研究蕨菜干燥特性;并与冷冻干燥、热风干燥方法相比较,分析不同干燥方法对蕨菜干品品质的影响.在蕨菜的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微波功率对干燥速度的影响要高于真空度,并且提出了蕨菜含水率与微波功率、干燥时间和真空度之间的回归模型;对3种方法干燥后的蕨菜在颜色、维生素C含量和复水性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波真空干燥的蕨菜的复水性优于热风干燥和冷冻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后的蕨菜品质与冷冻干燥几乎相同,明显高于传统的热风干燥品质.微波真空干燥技术是适合蕨菜脱水的有潜力的干燥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植物乳杆菌对苏尼特羊肠道菌群、血浆代谢物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选取三月龄苏尼特羊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基础日粮)和植物乳杆菌组(R组,基础日粮、活菌数为3×1010cfu/g植物乳杆菌),进行为期90 d的饲喂试验.屠宰后取其肠道内容物及背最长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代谢组学液相-色谱联...  相似文献   

17.
快速脱水抑制葡萄干制过程中膜脂过氧化及褐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索脱水速度对无核白葡萄干制过程中膜脂过氧化作用及褐变的影响,以新疆无核白葡萄为试验材料,经过葡萄促干剂处理后,采用快速脱水和缓慢脱水2种处理,质量每减轻10%进行取样,测定脱水过程中果实干基含水率、干燥速率、褐变度、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以及总酚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缓慢脱水相比,快速脱水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无核白葡萄褐变度的上升,减少MDA生成量以及膜透性的增加,抑制LOX活性的升高,保持较高的活性氧清除酶SOD、CAT及POD活性及较高的总酚含量,且使PPO活性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认为,快速脱水可以有效地抑制无核白葡萄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对细胞膜的破坏,保持细胞的完整性,且PPO活性较低,从而减少无核白葡萄脱水褐变的发生。研究结果为快速脱水在无核白葡萄干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能够抑制黄曲霉生长,但起主要抑菌作用的物质尚未明确。该研究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比较分析了8株抑菌活性较好(S组)和8株抑菌活性较差(W组)的L. plantarum发酵上清液。结果显示,两组L. plantarum发酵上清液的代谢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数据库比对鉴定得到咪唑乙酸、酪氨酸等30个显著差异代谢物(P<0.05),其中有机酸、脂肪酸等酸性物质较多为22个。通过与已报道的乳酸菌产生的抗真菌物质相比较,找到十八烷酸、吲哚乙酸等结构一致或结构类似物,表明上清液中酸性物质起主要的抑菌作用,且其抑菌活性依赖于低 pH 值的酸性环境。在L. plantarum产生的主要有机酸中,乳酸、乙酸、丙酸的抑菌活性良好,其抑制黄曲霉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丙酸、乙酸、乳酸。当乙酸浓度为2.64g/L、丙酸浓度为1.76 g/L时,可完全抑制浓度为106个/mL的黄曲霉孢子生长。综合表明,植物乳杆菌代谢物中有机酸和脂肪酸为主要抑菌物质,且抑菌活性随酸性物质浓度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真空冷冻干燥在中药材加工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草药传统干燥加工过程中所造成的生物活性物质,特别是药用有效成分损失等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和担忧,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以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正逐渐成为贵重中草药干燥的首选。文中介绍了中草药真空冷冻干燥的原理和干燥过程中各阶段的工艺流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药材地黄的有效成分梓醇为检测指标,考察其在干燥过程中的化学动力学质量降解过程。通过试验确定了反应阶数、速度常数及模型参数,得出了控制其质量降解的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质量降解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地黄干燥质量随干燥时间、含水率及温度的变化过程,可用来进行中草药真空冷冻干燥质量降解的模拟。真空冷冻技术应用于中草药干燥能有效地保持中草药药用有效成分,避免传统干燥方法所造成的有效成分降低等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