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造成鸽蛋蛋白出现透明度差异的原因,对不同品种鸽蛋组分、鸽蛋蛋白透明度差异及两者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不同品种间鸽蛋的蛋黄、蛋白和蛋壳组分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品种间的鸽蛋蛋白透明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白羽王鸽鸽蛋蛋白透明度存在低于其它4个品种鸽趋势(P0.10);②不同透明度的鸽蛋,其组分间重量和比例差异极显著,透明鸽蛋的蛋重、去壳蛋重、蛋白重和比例均极显著低于不透明鸽蛋(P0.10);③数据间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均显示,鸽蛋白透明度测定值(明度值)与蛋白重呈现出极显著的相关关系(R~2=0.28)。研究表明,5个品种间鸽蛋的蛋黄、蛋白和蛋壳组分重和比例均差异不大,但白羽王鸽有凸显出较低蛋白透明度趋势;较小蛋白重和较低蛋白比例的鸽蛋,具较高蛋白透明度;相关和偏相关分析证实,造成鸽蛋蛋白透明度出现变化的根源在于其蛋白组分,而与蛋黄和蛋壳等无关。  相似文献   

2.
与其他禽蛋不同,煮熟后蛋白透明是鸽蛋特有的表观性状。蛋白透明的鸽蛋外表晶莹剔透、形似果冻,有弹性,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实际生产中透明鸽蛋所占比例偏低,而且透明程度不一。文章从鸽蛋蛋白透明度的定义与测定方法、不同透明度鸽蛋蛋白结构与组成的差异、鸽蛋蛋白透明度形成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生产中提高透明鸽蛋比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分析了不同贮存温度和时间对鸽蛋新鲜度、组分、蛋品质及蛋白透明度的影响,寻求鸽蛋贮存的最佳条件,并探索不同贮存条件下鸽蛋蛋白透明度的变化规律,为实际生产中鸽蛋合理贮存和出售提供理论依据。以1~2岁公母配对白羽王鸽为试验对象,采用3(低温、中温、高温)×4(1、2、3、4周)因子交叉完全随机设计,试验开始后每周随机采集90枚鸽蛋,分别放置在3种不同温度条件下,每组30枚,分别持续1、2、3、4周,而后对鸽蛋进行新鲜度、组分、蛋品质及蛋白透明度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低温条件下,鸽蛋放置4周未出现散黄和可见霉变现象。高温和中温条件下,鸽蛋只可放置1周不变质。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鸽蛋的失重率显著上升(P<0.05)。时间对蛋壳率、蛋白率及蛋黄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温度对其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贮存温度和时间对鸽蛋的蛋白高度和蛋黄颜色均有显著影响(P<0.05),即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鸽蛋的蛋白高度呈下降趋势,蛋黄颜色变深。不同贮存温度和时间对煮熟的鸽蛋蛋白L*、a*和b*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中温贮存透明鸽蛋所占比例最高。综上所述,鸽蛋贮运和贩售需在冷藏条件下进行。在低温冷藏条件下,鸽蛋可贮存4周以上。在中温条件下(20℃左右)保存,有利于提高鸽蛋蛋白透明度。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分析了不同贮存温度和时间对鸽蛋新鲜度、组分、蛋品质及蛋白透明度的影响,寻求鸽蛋贮存的最佳条件,并探索不同贮存条件下鸽蛋蛋白透明度的变化规律,为实际生产中鸽蛋合理贮存和出售提供理论依据。以1~2岁公母配对白羽王鸽为试验对象,采用3(低温、中温、高温)×4(1、2、3、4周)因子交叉完全随机设计,试验开始后每周随机采集90枚鸽蛋,分别放置在3种不同温度条件下,每组30枚,分别持续1、2、3、4周,而后对鸽蛋进行新鲜度、组分、蛋品质及蛋白透明度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低温条件下,鸽蛋放置4周未出现散黄和可见霉变现象。高温和中温条件下,鸽蛋只可放置1周不变质。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鸽蛋的失重率显著上升(P0.05)。时间对蛋壳率、蛋白率及蛋黄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温度对其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贮存温度和时间对鸽蛋的蛋白高度和蛋黄颜色均有显著影响(P0.05),即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鸽蛋的蛋白高度呈下降趋势,蛋黄颜色变深。不同贮存温度和时间对煮熟的鸽蛋蛋白L~*、a~*和b~*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中温贮存透明鸽蛋所占比例最高。综上所述,鸽蛋贮运和贩售需在冷藏条件下进行。在低温冷藏条件下,鸽蛋可贮存4周以上。在中温条件下(20℃左右)保存,有利于提高鸽蛋蛋白透明度。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不同粗蛋白水平对白羽王鸽产蛋性能、鸽蛋组分与蛋白透明度的影响。选取216对双母配对白羽王鸽,随机分为6处理组(每处理组36对、每重复6对),分别采食等能等氨基酸模式下不同粗蛋白水平(4.0%、6.0%、8.0%、10.0%、12.0%、14.0%CP)日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16周。结果显示:①日粮不同粗蛋白水平显著影响月产蛋数、料蛋比(P0.05),极显著影响体增重(P0.01),日粮低粗蛋白水平显著减少月产蛋数,增大料蛋比,致体重极显著降低。②日粮不同粗蛋白水平对蛋重、蛋白重、蛋白和蛋黄百分数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随日粮粗蛋白水平的下降,蛋白重和蛋白比例下降,蛋黄比例极显著地上升。③日粮粗蛋白水平显著(P0.05)影响鸽蛋透明度分型结果,但并未显现出一致性升高或降低的趋势性变化。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氨基酸模式下,以月产蛋数、料蛋比和体增重为评价指标,日粮粗蛋白水平可由14%降至10.0%并获得较好产蛋性能;日粮粗蛋白水平主要通过影响蛋白重,进而影响鸽蛋重、蛋黄和蛋白比例;日粮粗蛋白水平显著影响鸽蛋蛋白透明度,但影响鸽蛋蛋白透明度的因素可能不单日粮粗蛋白水平一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体况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胎次相近,泌乳量7 000 kg以下的泌乳初期母牛144头、泌乳量8 500 kg以上的泌乳初期母牛148头,对奶牛体况评分进行测定,同时分析体况评分对产奶量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牛产犊后产奶量≤7 000 kg,体况评分为3~4分时情期受胎率为57.14%,分别比体况评分≥4分和≤2.5分时提高10.2%和8.3%,差异不显著(P0.05);母牛产犊后产奶量≥8 500 kg,体况评分为3~4时,情期受胎率为49.01%,分别比体况评分≥4和≤2.5时提高68.07%和71.04%,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体况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体况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胎次相近,泌乳量7 000 kg以下的泌乳初期母牛144头、泌乳量8 500 kg以上的泌乳初期母牛148头,对奶牛体况评分进行测定,同时分析体况评分对产奶量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牛产犊后产奶量≤7 000 kg,体况评分为3~4分时情期受胎率为57.14%,分别比体况评分≥4分和≤2.5分时提高10.2%和8.3%,差异不显著(P〉0.05);母牛产犊后产奶量≥8 500 kg,体况评分为3~4时,情期受胎率为49.01%,分别比体况评分≥4和≤2.5时提高68.07%和71.04%,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测土施肥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获得一个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的相对完美方案,在对我国历史与现行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方案系统评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改良措施:1均等化各丰缺级别的缺素处理相对产量跨度;2选择10%作为各丰缺级别的缺素处理相对产量跨度;3确定95%作为最高丰缺级别的缺素处理相对产量下限。获得一个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土壤有效养分丰缺级别划分为11级,第1~11级的缺素处理相对产量范围依次为≥95%、≥85%~95%、≥75%~85%、≥65%~75%、≥55%~65%、≥45%~55%、≥35%~45%、≥25%~35%、≥15%~25%、≥5%~15%和5%。本改良方案优化了各丰缺级别的推荐施肥精准度,将降低减产损失或肥料投入成本增加负担,同时避免大幅度提高实施难度;为各种肥力土壤均提供了精准度较为适宜的丰缺级别,能够满足全国各地乃至世界范围的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需要;被调整应用的可能性较小,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使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指标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不仅利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而且利于各土壤有效养分丰缺级别耕地面积的宏观统计、推荐施肥的宏观指导和肥料生产和供应的宏观决策。  相似文献   

9.
以含有金属硫蛋白(MTs)的鸡蛋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确定鸡蛋金属硫蛋白多肽桑葚汁饮料最优制备工艺;以感官评价和沉淀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稳定性配方。结果表明,金属硫蛋白多肽桑葚汁饮料最佳配方为MTs多肽水解液添加量10%,桑葚汁添加量25%,白砂糖添加量12%,柠檬酸添加量0.15%,感官评分85.36;稳定性试验得出最佳配方为卡拉胶0.03%,果胶0.10%,黄原胶0.06%,CMC-Na 0.12%,在该条件下制成的饮料沉淀率为17.03%,感官评分为84.9,具有良好的风味。  相似文献   

10.
对英系大约克夏(♂)×长白(♀)杂交所产16窝160头一代仔猪初生重分布与存活情况的进行调查表明,初生重≥0.91 kg的仔猪占54.38%、0.90~0.71 kg占24.38%、0.7~0.51 kg占15.00%、≤0.5 kg占6.25%;其20日龄存活率分别为94.25%、92.30%、66.67%和40.00%;仔猪初生重与存活率呈强正相关,r=0.9698,回归方程为y=1.15x-0.16。  相似文献   

11.
本文搜集了HG1牧场2013~2018年间的产犊数据,选择正产(282±15d)、单胎的荷斯坦母牛共17525头次(初产6515头次、经产11010头次)的产犊数据。犊牛分成初产牛犊牛和经产牛犊牛,并分别按犊牛初生重(TZ,kg)分为8个阶段(TZ30;30≤TZ35;35≤TZ40;40≤TZ45;45≤TZ50;50≤TZ55;55≤TZ﹤60;60≤TZ),探讨了犊牛初生重对母牛助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犊牛初生重对母牛助产率有显著影响(初产牛P﹤0.01、经产牛P﹤0.05);初产母牛和经产母牛平均助产率分别为10.2%和5.3%,所产犊牛的平均体重分别是39.4kg和43.8kg。犊牛初生重对母牛助产率有显著影响,同一体重范围内初产牛助产率高于经产牛。  相似文献   

12.
《饲料工业》2017,(15):21-26
发酵豆粕是断奶仔猪日粮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蛋白原料之一,然而其质量评估体系还不完善,关键指标的检测方法还有改进的空间。通过评估发酵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含量的降解程度,蛋白质量受热处理的影响程度,同时改善相关指标的检测方法,才能够真实有效的综合评估发酵豆粕的品质。我们建议发酵豆粕的质量控制指标如下:蛋白溶解度≥70%、酸溶蛋白(占蛋白比)≥20%、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10%、水苏糖+棉籽糖≤1%、赖氨酸/粗蛋白≥6.0%。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以牦牛肉为主要原材料,以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用L9(34)正交试验对西式牦牛肉灌肠的不同辅料配比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其最佳加工工艺,即鸡蛋、淀粉、食盐和酱油添加量分别为7%、7%、3%和4%时西式牦牛肉灌肠的感官指标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不同周龄卢氏鸡绿壳蛋蛋壳颜色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卢氏鸡不同周龄绿壳蛋颜色的变化规律,以卢氏鸡所产的绿壳蛋为素材,采用NR色差计对同一批次的200只鸡在7个不同周龄所产蛋进行定量测定,每个时期连续测定3天,每个蛋测定3个点。结果表明:各周龄蛋壳颜色平均值依次为53.53、53.86、56.14、56.59、56.95、56.88、58.57、57.79和58.40。据此可将卢氏鸡产蛋周期分为3个阶段:20~25周龄为深绿色,26~45周龄为中绿色,46~60周龄为浅绿色。不同周龄间的方差分析表明,20~25周龄的蛋壳颜色显著深于30、35、40和45周龄(P0.05),50~60周龄的蛋壳颜色显著浅于前45周龄(P0.05)。卢氏鸡整个产蛋周期存在两个拐点:分别为25、45周龄,25周龄后蛋壳颜色由深绿色变为中绿色,45周龄后蛋壳颜色由中绿色变为浅绿色。根据蛋壳颜色分布情况,可以推测在整个产蛋周龄中蛋壳颜色读值主要集中在50~62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选取1日龄Ross×708杂交肉仔鸡2592只,公母分开,地面平养,分为144个分区(每个处理组设12个重复),1~55日龄分别饲喂含高水平(H)或适宜水平(M)氨基酸的日粮。用回肠可消化氨基酸与赖氨酸的比率评价日粮。6个处理组日粮(MMMMM、HMMMM、HHMMM、HHHMM、HHHHM和HHHHH)分5个阶段(1~5d、6~14d、15~35d、36~45d和46~55d)饲喂。结果表明:公鸡的体重显著高于母鸡(P≤0.05),饲料转化、腹脂、胸肉产量均显著低于母鸡(P≤0.05)。饲喂H日粮的肉仔鸡,在前3个阶段其体重和饲料转化率达到最佳水平(P≤0.05),而且H日粮在全期的饲料转化率最佳(P≤0.05)。在前3个阶段,饲喂H日粮的肉仔鸡,胸肉率(35d)和屠体率(55d)(相对于体重)最高(P≤0.05),而55d的胸肉产量未表现出差异。结论:Ross×708杂交鸡氨基酸的需求在1~35d最为关键。与饲喂M日粮的肉仔鸡相比,饲喂H日粮肉仔鸡在35d和55d取得的经济效益每只鸡分别高出$0.12和$0.05。  相似文献   

16.
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型退化草地是青海省环湖地区常见的毒杂草退化草地。为了研究狼毒群数量对草地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按狼毒盖度将草地划分为3类,分别为狼毒盖度0~≤10%、10%~≤20%、20%~≤50%,对不同狼毒盖度草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养分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狼毒盖度的土壤比重、p H值、容重差异不显著(P0.01)。狼毒盖度为10%~≤20%的土壤紧实度较低,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显著高于其他盖度(P0.01)。说明狼毒种群的数量维持在盖度为10%~≤20%水平对草地土壤肥力的提高和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3种冠环线虫rDNA-ITS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利用PCR扩增3种冠环线虫5个样品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片段,将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序列比对和分析结果显示,所测样品ITS1-5.8S-ITS2的长度范围为748~843 bp,总变异位点(包括gaps)119个,简约信息位点18个;其中ITS1和ITS2的长度范围分别为367~370 bp和228~320 bp,变异位点分别为14个和105个,简约信息位点均为9个。所有测试样品的5.8S片段完全相同,长度为153 bp。5条序列ITS1区的G+C含量(48.0%~48.5%)明显高于ITS2区(37.7%~40.3%)。通过序列两两比对,3种冠环线虫ITS1和ITS2的种间差异性分别为1.9%~3.5%和5.6%~31.8%;而种内差异性分别为0~0.5%和0~0.9%。并且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的同源性为99.07%~99.41%。本研究认为,ITS序列可以作为冠环线虫种类鉴定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8.
应用体外产气法,以微生物蛋白合成量、产气、NH3-N、粗纤维的降解率,VFA(乙酸、丙酸、丁酸)等作为评价因素,对15种不同日粮结构及营养结构的育肥羊全混合日粮体外发酵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较优的日粮及其适宜的精粗比,结果表明当日粮的精粗比为55∶45,其中复合处理玉米秸及苜蓿草粉的替换比例分别为25%和20%时,其体外发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胡石亮 《猪业科学》2003,20(5):55-57
在牛蛙饲料中,酵母蛋白按35%、45%、55%、65%的比例、粉浆蛋白按20%、30%、40%的比例分别替代原配方中的秘鲁鱼粉,投喂规格为26g~28.5g的幼蛙,经过22d的试验,结果表明:酵母蛋白替代45%的秘鲁鱼粉的试验组的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2.8%,饲料系数降低了18.0%,饲养效果明显;酵母蛋白替代35%、55%的秘鲁鱼粉及粉浆蛋白替代20%的秘鲁粉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饲养效果上差异不显著,但这样每吨饲料的成本可降低198.0元~445.5元;当酵母蛋白替代秘鲁鱼粉的比例为65%、粉浆蛋白替代秘鲁鱼粉的比例为30%时,饲养效果却明显差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贾涛 《饲料广角》2011,(3):33-35,41
由于喹烯酮在饲料中的不正当使用,致使喹烯酮会残留在动物的内脏及肌肉组织中,从而进一步危害人体健康。本文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饲料中的违禁药物喹烯酮进行检测,并对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加以讨论,此方法具有操作相对简单、所用时间短、良好的线性范围,且重复性好,变异系数低等优点;经试验:标准曲线r值≥0.999882,变异系数(CV值)≤0.85%,检测回收率≥91.56%,回收率标准偏差≤1.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