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鉴定逆转录酶抑制剂类药物拉米夫定(LAM)对禽白血病病毒(ALV)体内和体外抑制效应及其在辅助ALV净化中的作用,本研究首先通过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LAM连续进行DF-1细胞传代,并利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确定添加不超过5μg/m L的LAM对于DF-1细胞生长无影响,但与不添加药物的对照组相比可以显著抑制J亚群ALV(ALV-J)在DF-1细胞中的增殖。体内试验证实,在4 mg/只/d连续用药7 d情况下,感染ALV-J鸡群在第9周时病毒血症完全消除。此外,新城疫病毒活疫苗人工污染A亚群ALV(ALV-A)后,利用LAM连续干预,结果显示,经过LAM两代干预后可有效去除毒种中ALV-A污染。结果表明LAM对ALV-J和ALV-A均具有抑制作用,有助于降低ALV感染率和疫苗外源病毒污染,从而促进不同鸡群中ALV的净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7,(6):1012-1017
使用污染有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弱毒疫苗被认为是REV流行的原因之一,去除疫苗毒种中REV污染是生产合格疫苗的基础环节,本研究试图利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类药物Azidothymidine(LAM)和Lamivudine(AZT)去除疫苗毒种中REV污染。首先通过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AZT或LAM连续传代以及利用CCK-8测定细胞活性的方法,证实了在培养液中添加不超过5mg/L的抑制剂类药物对于DF-1细胞复制和活性没有影响。体外试验证实,当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5mg/L的AZT或LAM以及两者联合应用时均可以显著抑制REV在DF-1细胞上的复制,通过在新城疫弱毒疫苗中人为添加REV模拟AZT或LAM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疫苗毒种中REV污染的净化作用,结果显示经药物干预4代后即将REV去除,并且净化后毒种检验合格。本研究证实了AZT或LAM在体外对REV的抑制作用,并在人工模拟试验中成功净化了疫苗毒种中污染的REV。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育雏早期应用黄芪多糖及甲砜霉素对ALV-J先天性感染雏鸡发病作用的影响,通过5日龄SPF鸡胚卵黄囊接种1 000TCID50ALV-J,鸡胚出壳后随机分为3组,两试验组分别定期口服黄芪多糖和甲砜霉素,一组作为病毒感染对照。对试验雏鸡泄殖腔排毒规律、病毒血症、疫苗免疫水平、免疫器官指数、体重、肿瘤发生率、肿瘤类型等进行动态测定,评估黄芪多糖和甲砜霉素对雏鸡先天感染ALV-J发病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对ALV-J病毒血症、ALV-J抗体及疫苗免疫抗体的产生无显著影响。黄芪多糖组与病毒感染对照组体重差异不显著;甲砜霉素组早期体重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但后期体重却明显低于另外两组。甲砜霉素组育雏早期血液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水平显著低于另外两组,60日龄后脾和法氏囊的免疫器官指数显著降低,与另外两组差异显著。肿瘤发生率以甲砜霉素组最高,达28.57%(10/35),其次是病毒感染对照组,为20%(7/35),黄芪多糖组最低,仅为11.43%(4/35)。另外,甲砜霉素组肿瘤类型多,出现血管瘤、髓样细胞瘤、淋巴肉瘤、纤维肉瘤和腺癌,并且肿瘤进展快,病变重。育雏早期应用甲砜霉素会导致雏鸡免疫抑制,促进ALV-J的致瘤作用,患病鸡肿瘤呈多样化特征。黄芪多糖对ALV-J的致病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未发现对病毒血症的影响。两种药物对ALV-J的致病作用的影响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经鸡胚感染携带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雏鸡体内ALV-J对新城疫(ND)弱毒疫苗(La Sota株)免疫的抑制作用以及疫苗免疫后增强ALV-J对雏鸡致病作用的可能性,随机选择50个SPF鸡胚经卵黄囊接种模拟ALV-J感染,同时选取等量SPF鸡胚以相同方式接种PBS作为对照。出雏后于接毒组和对照组各取20只SPF鸡在7日龄时免疫ND弱毒疫苗(La Sota株)。2~6周龄时,记录各组鸡的体重和免疫器官指数,并对雏鸡的NDV抗体水平和血液ALV-J病毒载量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显示,感染ALV-J的SPF鸡5、6周龄时体重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0.05),而感染ALV-J再免疫新城疫弱毒疫苗后SPF鸡体重进一步降低(P0.05);与PBS对照组相比,6周龄时感染ALV-J的SPF雏鸡胸腺萎缩和脾脏肿大(P0.05),免疫新城疫弱毒疫苗后胸腺和脾脏损伤加剧(P0.05);3、4周龄时感染ALV-J再免疫ND弱毒疫苗组的雏鸡NDV抗体水平极显著低于仅免疫ND弱毒疫苗组(P0.01);4周龄时免疫弱毒疫苗后的SPF鸡血液中ALV-J病毒载量高于未免疫组(P0.01)。研究表明,感染ALV-J的雏鸡在免疫ND弱毒疫苗(La Sota株)后增强了ALV-J对SPF雏鸡的致病作用,提示净化种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以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和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单一感染和共感染1日龄商品代AA肉鸡后不同时间,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血液和脾脏的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能力。结果表明,血液淋巴细胞对ConA增殖反应能力在REV和ALV-J共感染后7 d均下降,REV单一感染组在感染后17、37 d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LV-J单一感染组也呈现下降趋势。在脾淋巴细胞反应中,REV感染组在感染后37 d极显著降低(P〈0.01),ALV-J组显著降低(P〈0.05)。REV和ALV-J共感染抑制淋巴细胞对ConA增殖反应较单一感染强,效应期也较长,在感染后37 d,共感染对血液和脾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均大于REV和ALV-J的单一感染(P〈0.05)。在感染后273、7 d检测NDV抗体,单一感染组降低显著(P〈0.05),而共感染组下降极显著(P〈0.01),且显著低于单一感染组(P〈0.05)。本研究表明REV、ALV-J感染不仅能抑制体液免疫反应,也能抑制细胞免疫反应,且共感染比单一感染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
旨在比较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SDLY08株不同感染途径对感染鸡群的致病性、免疫抑制以及水平传播能力的强弱。将试验SPF鸡群分为四组:胚胎静脉接种10胚龄鸡胚组,肌肉接种1日龄SPF鸡组,接触感染组和对照组。分别于14日龄和42日龄称量各组SPF鸡体重,检测免疫器官指标、血液指标和CAV抗体水平。14日龄常规免疫禽流感病毒(AIV-H9N2)灭活苗和新城疫病毒(NDV)灭活苗,并于28、35和42日龄检测对AIVH9N2和NDV疫苗的抗体滴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胚胎静脉注射组、肌肉注射组均可表现出明显生长抑制,诱发免疫器官胸腺严重萎缩和血液红细胞、白细胞数显著下降,显著降低对NDV和H9N2灭活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P0.05),但这二种接种途径间指标的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胚胎静脉接种可引起一定的死亡率(4/25),肌肉接种没有引起死亡(0/25)。相对于对照组,接触感染组鸡也表现明显的生长迟缓和免疫抑制(P0.05),但多数指标低于直接感染组的鸡(P0.05)。在42d时,所有直接感染鸡血清均为CAV抗体阳性,接触感染组的抗体阳性率也达95%,说明SDLY08株有非常强的水平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068-2075
将1日龄SPF鸡分别通过口服、点眼、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的方式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cosis virus,ALV-J),监测各感染组鸡的生长性能、带毒和排毒规律,并对其病毒血症、相关免疫学指标及抗体反应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显示:各感染组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应答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从感染后第2周开始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组可检出泄殖腔排毒和病毒血症,此后持续带毒、排毒;体质量、免疫器官指数以及淋巴细胞转化率、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细胞因子(IL-2、IL-4和IFN-γ)的分泌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抗体转阳不明显。而口服、点眼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引起的免疫抑制程度并不显著。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ALV-J容易造成免疫抑制,其中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感染造成鸡体带毒、排毒和免疫抑制的能力最强。本试验明确了鸡群ALV-J水平传播的不同途径与鸡的感染力、免疫抑制力之间的关系,为研究ALV-J的感染机制、种群净化以及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J亚群禽白血病对商品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一个大型蛋用鸡场的不同种源商品代蛋鸡群的J亚群禽白血病毒(ALV-J)感染状态与鸡群总死淘率、肿瘤发生率、生产性能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ALV-J感染的父母代鸡场引进的商品代蛋鸡,从性成熟开始不仅整个鸡群的ALV-J抗体阳性率较高,而且总死淘率显著高于生产标准,主要是由肿瘤/血管瘤引起。这些鸡群的产蛋性能也显著低于生产标准。从2009年下半年起,选择无ALV-J感染的父母代种鸡场作为种源,引进19批约190万只雏鸡,分别在1~21周龄抽检血清ALV-J抗体,均为阴性,且不再有肿瘤/血管瘤发生。两年多来,这些无ALV-J感染蛋鸡群的总死淘率不仅比ALV-J感染鸡群降低8.34%,也显著低于生产手册的规定,产蛋率及产蛋高峰持续期均显著高于生产标准。临床和试验观测表明,种鸡感染ALV-J能显著影响商品代蛋鸡的生产性能,选择无ALV-J感染的种源是规模化养鸡场生物安全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1989年Payne L N首次从肉种鸡中分离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国内也有从肉用鸡和商品鸡等分离出该病毒的报道[2-4].ALV-J 可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感染鸡群,导致很高的死亡率、肿瘤发生、生产性能降低等,造成严重损失.同时ALV-J感染鸡群后,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禽葡萄球菌病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在60日龄以下的雏鸡以败血症型和脐炎型为主,中雏多以皮肤病为主,成年鸡易发生关节炎和关节滑膜炎[1].  相似文献   

10.
鸡脑脊髓炎病由脑脊髓炎病毒感染所引起,雏鸡和成年鸡都能感染,通过消化道途径进行水平传播,也能经种蛋垂直传播;雏鸡发病后以神经症状表现为主,传播较快,病死率高,成年鸡感染后基本无症状,进入产蛋期的鸡群可出现产蛋减少,蛋品质下降;本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治疗,临床可通过疫苗免疫、加强环境消毒和提升管理水平等措施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1.
1日龄网鸡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以及共感染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后,肉鸡生长发育明显受阻,体重增重明显下降(P<0.05),法氏囊、胸腺明显萎缩(P<0.05),在用新城疫疫苗免疫后,感染组血清中新城疫抗体效价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ALV-J和REV共感染后,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P<0.01).ALV J单独感染后,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弱毒疫苗免疫后的抗体反应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但ALV-J与REV的共感染可明显延缓鸡对IBDV弱毒疫苗免疫的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Marc-145细胞模型中IKKγ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揭示NF-κB通路的调节因子IKKγ与PRRSV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通路与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法评价建立的PRRSV感染Marc-145细胞模型;通过MTT法检测LY294002抑制率。试验分为细胞对照组、抑制剂(LY294002)组、病毒组、抑制剂+病毒组。通过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处理组的IKKγ表达量的变化,探究IKKγ参与抗PRRSV的分子免疫机制。q 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病毒组IKKγmRNA水平上调,差异显著(P0.05);抑制剂组mRNA水平下调,差异极显著(P0.01);抑制剂+病毒组mRNA水平下调,差异极显著(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PRRSV后IKKγ蛋白水平上调,加入抑制剂LY294002后IKKγ蛋白表达下调;抑制剂+病毒组IKKγ蛋白表达下调。研究表明,LY294002抑制剂影响了PRRSV复制转录过程;IKKγ在感染PRRSV后的分子免疫协调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属于反转录病毒科α-反转录病毒属的第10个亚群,由英国学者Payne于1991年分离于肉鸡,之后迅速向全世界传播,在1997年~1998年,ALV-J诱导的髓细胞瘤病在欧美肉种鸡群全面爆发,造成了 1/3肉种鸡的损失,有些地区甚至到了无鸡可养的地步。ALV-J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能力均高于其它亚群,其中垂直传播是其扩散的主要途径,病毒经由卵进入子代后,可引起机体产生4种状态,即病毒阳性抗体阴性(V+A)、病毒阳性抗体阳性(V+A+)、病毒阴性抗体阳性(V+A+)和病毒阴性抗体阴性(V-A-),其中V+A-是感染鸡群的主要状态.  相似文献   

14.
1净化意义禽白血病病毒(ALV)在自然条件下可通过饲料、饮水、孵化、输精、性别鉴定、污染粪便、疫苗及免疫接种等途径传播,带毒母鸡经蛋垂直传播给下一代。感染ALV的鸡其抗体产生动态规律是50日龄抗原阳性率开始上升,抗体阳性率低于10%。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抗原阳性率远大于A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A)。ALV-J感染可显著干扰抗体产生,ALV-A感染则抗体水平较高。ALV感染鸡后会出现抗原阳性率上升而抗体阳性率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生蛋白45β(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45β,GADD45β)参与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感染中研究较少。本研究中,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感染DF-1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ADD45β表达水平。此外,在过表达GADD45β和干扰GADD45β的情况下,通过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ELISA检测GADD45β对ALV-J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ALV-J感染DF-1细胞能显著上调GADD45β表达水平(P<0.05)。过表达GADD45β后,ALV-J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荧光信号强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然而,干扰GADD45β后,ALV-J的复制水平显著上调(P<0.05),说明GADD45β可以抑制ALV-J病毒复制。本研究首次发现GADD45β具有抑制ALV-J病毒复制的功能,为抗ALV-J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感染对安徽省优良地方品种鸡—五华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在对五华鸡开展ALV-J血清学感染检测调研的基础上,对进入产蛋高峰期的五华鸡ALV-J血清阳性鸡群和阴性鸡群开展了为期18周的试验对比观察研究。结果表明,ALV-J血清阳性(感染或曾经感染)对五华鸡没有造成明显的发病和死亡增高现象;对鸡群新城疫(ND)、禽流感H5和H9疫苗的免疫效果没有呈现明显抑制;但对鸡群的产蛋率和平均蛋重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下降(对照组平均产蛋率和蛋重分别为56%和0.055 kg,而试验组为53.37%和0.051 kg),料蛋比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对照组的料蛋比为3.49∶1,试验组为3.92∶1)。目前ALV-J感染虽然不会造成五华鸡明显的发病、死亡及免疫抑制,但可造成明显的生产性能下降和饲养成本的提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及早开展原种鸡的ALV-J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一、危害性是一种世界性传染病.病死率虽不高,但与鸡败血霉形体病相同,可通过经蛋传染(垂直传染)和接触传染(水平传播)两条途径传播,所以鸡群一旦被感染就相当难清除;而且鸡群中有了此病后,很易发生混合感染,使病情加剧,病死率增高.本病可使成年鸡产蛋量下降20~30%,并且其后代与健康母鸡后代相比,最后体重低10%左右,单位增重饲料消耗多2%左右,屠检废弃率高6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阐明鸡氨肽酶N(chAPN)、唾液酸以及硫酸乙酰肝素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感染宿主细胞中的作用以及3种受体特异抑制剂对IBV M41株在自然宿主CEK细胞内增殖能力的影响.作者选择苯丁抑制素(Bestatin)、神经氨酸酶(NA)和肝素酶Ⅲ分别作为APN、唾液酸以及硫酸乙酰肝素的抑制剂,在不同条件下,单独或共同预处理CEK细胞,而后接入IBV M41株病毒感染细胞,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IBVM41株在CEK细胞中的增殖变化,应用鸡胚半数感染剂量法(EID50)测定病毒感染鸡胚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经Bestatin和NA处理的CEK细胞获得了抵抗IBV M41株感染的能力,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细胞相比,Bestatin和NA能显著降低IBV M41株在CEK细胞内的增殖及对鸡胚的感染能力(P<0.01),且Bestatin处理后CEK细胞内的病毒增殖量显著低于NA处理后CEK细胞内的病毒增殖量,两者病毒液的EID50滴定值差异显著(P<0.01);肝素酶Ⅲ的处理则对病毒增殖无显著影响;3种受体抑制剂共同处理CEK细胞后,病毒增殖量显著下降(P<0.01),但仍有病毒增殖,病毒液的EID50滴定值为102.12±0.05·0.1 mL-1.结果提示,chAPN在IBV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发挥特异性受体作用,而唾液酸在IBV感染宿主细胞中发挥辅助受体作用,硫酸乙酰肝素不是IBV在自然感染中的必需因素,同时提示,可能存在其他未知受体因子参与IBV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鸡J亚群禽白血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亚群禽白血病(AL-J)是由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引起的以骨髓细胞瘤为特征的鸡的种源性传染病.该病最早由Payne等从英国的白羽肉鸡中发现,很快传遍全世界几乎所有的白羽肉用型鸡群.我国由于引种将本病带入,1999年杜岩等首次报道从我国的商品肉鸡中检出ALV-J感染.随后ALV-J在全国各地发生的报道日渐增多,不但是肉用型鸡,蛋用型鸡发生ALV-J的案例也在急剧增加,说明ALV-J在传播流行过程中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正(一)流行特点该传染病对3~15周龄的鸡危害最大,其中肉仔鸡最易感。火鸡、鸭等其他家禽也可感染发病。该病病毒抵抗力强,发病特征是肌肉出血,肝脏肿大出血及有黄色坏死灶。本病可发生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在自然感染时,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感染发病。也可通过输卵管垂直传播。(二)临床症状鸡群发生本病时,病鸡通常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也有些病鸡在死亡前数小时出现精神沉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