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对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影响的分子机理,试验将36只斗鸡随机分为12组,并选取利培酮、阿立哌唑、盐酸曲唑酮、盐酸舍曲林4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且每种药物设有低剂量组(L)、正常剂量组(N)及高剂量组(H),每天人工口服给药。分别在第1、2、5、8、11、14天时,翅下静脉采血,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口服不同剂量药物的吐鲁番斗鸡各阶段血液中5-羟色胺转运体(5-hydroxy-tryptamine transporter,5-HTT)、色氨酸羟化酶1(tryptophan hydroxylase 1,TPH1)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口服4种药物后,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斗鸡血液中5-HTT、TPH1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具有相似性,5-HTT基因整体呈下降趋势,TPH1基因均表现为波动性上升,且利培酮组TPH1基因mRNA的表达量及上升幅度高于阿立哌唑组;盐酸曲唑酮组和盐酸舍曲林组5-HTT基因mRNA的表达均从第5天开始呈直线上升,并于第14天达到峰值,且盐酸舍曲林组TPH1基因的表达呈微上调,盐酸曲唑酮组则无明显变化。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斗鸡攻击行为减弱与其血液中5-HTT基因mRNA的低表达有关,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影响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对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影响的分子机理,试验将36只斗鸡随机分为12组,并选取利培酮、阿立哌唑、盐酸曲唑酮、盐酸舍曲林4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且每种药物设有低剂量组(L)、正常剂量组(N)及高剂量组(H),每天人工口服给药。分别在第1、2、5、8、11、14天时,翅下静脉采血,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口服不同剂量药物的吐鲁番斗鸡各阶段血液中5-羟色胺转运体(5-hydroxy-tryptamine transporter,5-HTT)、色氨酸羟化酶1(tryptophan hydroxylase 1,TPH1)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口服4种药物后,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斗鸡血液中5-HTT、TPH1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具有相似性,5-HTT基因整体呈下降趋势,TPH1基因均表现为波动性上升,且利培酮组TPH1基因mRNA的表达量及上升幅度高于阿立哌唑组;盐酸曲唑酮组和盐酸舍曲林组5-HTT基因mRNA的表达均从第5天开始呈直线上升,并于第14天达到峰值,且盐酸舍曲林组TPH1基因的表达呈微上调,盐酸曲唑酮组则无明显变化。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斗鸡攻击行为减弱与其血液中5-HTT基因mRNA的低表达有关,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影响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影响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的分子标记,以5-羟色胺2C受体基因(5-HT2CR)为候选基因设计9对引物检测90只吐鲁番斗鸡、200只新罗曼鸡和200只吐鲁番斗鸡(♂)×新罗曼鸡(♀)杂交F1代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继而实测30只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强弱的表型并进行表型与基因型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5-HT2CR基因第一外显子的5-HT-1-2引物区间204 640位点处发生了C/T错义突变,检测到AA、AB、BB三种基因型,吐鲁番斗鸡和F1代鸡的AB基因型频率最高,为优势基因型,经χ2检验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30只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强弱的表型与基因型的关联分析也证实AB基因型的攻击性显著高于AA和BB基因型。表明5-HT2CR基因与吐鲁番斗鸡的攻击性相关,可选育基因型纯合的AA和BB基因型个体为亲本培养攻击性强的AB型吐鲁番斗鸡。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吐鲁番斗鸡和新罗曼鸡单胺氧化酶A基因外显子6部分序列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吐鲁番斗鸡单胺氧化酶A基因外显子6存在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T-102C,产生AA、AB两种基因型;新罗曼鸡未检测到多态,只表现AA一种基因型。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2个鸡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说明吐鲁番斗鸡单胺氧化酶A基因外显子6位点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与新罗曼鸡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7,(3):52-56
为探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对斗鸡攻击行为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比分析不同生长阶段吐鲁番斗鸡与新罗曼蛋鸡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神经元的数量,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品种成年公鸡攻击行为表现前、中、后各时期血清中TRH和甲状腺激素(TH)的含量。结果表明两品种鸡的TRH在下丘脑中的阳性细胞数随着周龄增加而减少,整体上吐鲁番斗鸡TRH的阳性细胞数高于新罗曼蛋鸡,公鸡高于母鸡;斗鸡和新罗曼蛋鸡血清中TRH的含量随着周龄增加逐渐上升,TH呈下降趋势,且吐鲁番斗公鸡的TRH和TH含量较高,打斗时间的持续性也比新罗曼蛋公鸡长。因此,吐鲁番斗鸡较强的攻击行为可能与这两种激素含量偏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18个微卫星标记对新疆南疆地区吐鲁番斗鸡、喀什斗鸡、安集延鸡、塔什库尔干家鸡、和田黑鸡、阿合奇家鸡、拜城油鸡、和田麻鸡、和静家鸡9个家鸡群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8个位点均为高度多态性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745~0.929之间);9个家鸡群体显示出较高的多态性水平(观测杂合度Ho=0.775~0.932,期望杂合度He=0.777~0.934),其中安集延鸡的多态性水平最高,和田麻鸡的多态性最低;Nei氏遗传距离系统聚类分析显示,吐鲁番斗鸡与喀什斗鸡属于同一分支,阿合奇家鸡与拜城油鸡的遗传距离最近,安集延鸡由于其历史原因与南疆本地品种不在同一分支,属于一个新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旨在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应用于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的选育。试验参照GenBank的鸡单胺氧化酶A(MAOA)基因DNA序列,利用软件Primer 5.0设计了10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方法,对103只吐鲁番斗鸡和73只新罗曼鸡MAOA基因的10个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MAOA基因的MAOA1、MAOA2、MAOA5、MAOA7扩增的片段检测到多态,其中引物MAOA1、MAOA5、MAOA7扩增的位点NC_006088.5(25424-25662)、NC_006088.5(34980-35257)、NC_006088.5(38401-38613)在吐鲁番斗鸡和新罗曼鸡上均检测到多态,MAOA2引物扩增位点NC_006088.5 (30260-30535)只在吐鲁番斗鸡上检测到多态。对检测到的多态性位点进行测序,经序列对比这些突变均为同义突变。经X~2适合性检验表明,研究中出现多态性的基因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用X~2独立性检验表明,研究中出现多态性的基因位点的基因型的构成,与品种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MAOA基因与鸡的攻击行为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以氢化可的松建立的肾阳虚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测定灌服列当水煎液对肾阳虚模型大鼠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为兽医临床肾阳虚病例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肾阳虚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灌服不同剂量(1.0,2.0,4.0 g/kg)的列当水煎液和肉苁蓉水煎液(2.0 g/kg),1次/d,持续30 d,试验期间每天观察1次各组大鼠一般状态,每7 d称量各组大鼠体质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素(FSH)、促黄体激素(LH)、睾酮(T)、雌二醇(E2)、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的含量。结果显示,造模后,与空白组相比其他各组大鼠体质量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高剂量列当水煎液能显著提高肾阳虚雌性大鼠血清中的GnRH和E2(P0.05),降低血清中的FSH、LH、T(P0.05);高剂量列当水煎液能显著提高肾阳虚雄性大鼠血清中GnRH和T(P0.05),降低血清中的FSH、LH和E2(P0.05);高剂量组血清中RH、T3、T4、CRH、ACTH、CORT显著上升(P0.05),TSH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以氢化可地松建立肾阳虚模型大鼠的内分泌有一定程度的紊乱,4 g/kg的列当水煎液能有效纠正其内分泌紊乱,具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机选取同期孵化出雏的漳州斗鸡32只,测定12周龄鸡的部分免疫指标。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斗鸡Nramp1基因第九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对不同基因型与免疫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斗鸡Nramp1基因第九外显子在C315G、C357T处有2个突变,两处均为同义突变,并检测到3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在异嗜性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H/L值),Ig M和Ig M含量均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的H/L值、Ig G和Ig M含量均显著高于BB基因型,Ig M和Ig G含量与AB型差异显著(P0.05),其余指标与AB基因型差异不显著。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斗鸡AA基因型的综合免疫性能要优于AB和BB型,可作为一种高抗性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6月龄吐鲁番斗鸡公母鸡体重与体尺性状间的相关性,为其科学饲养管理及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6月龄吐鲁番斗鸡公母鸡的体重和体尺性状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吐鲁番斗鸡公鸡的体重、体斜长、胸宽、龙骨长、胫长、胫围、颈长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胸角显著小于母鸡(0.01≤P0.05);公鸡体重与胸宽、龙骨长、胫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鸡体重与龙骨长、胫围均呈显著正相关(0.01≤P0.05)。  相似文献   

11.
通过错配PCR技术检测Mx基因S631N位点的抗性等位基因A和敏感性等位基因G在11个不同鸡种中的分布差异。结果显示,错配PCR-RFLP能准确检测出抗性等位基因A与敏感性等位基因G在不同鸡种内的突变,抗性等位基因A在所有群体内的基因频率平均为0.502,敏感性等位基因G的频率平均为0.498;11个不同鸡种群体Mx基因S631N位点的观察杂合度平均为0.506 7,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为0.562 9。在该位点上,11个鸡种,漳州斗鸡、吐鲁番斗鸡、皖南鸡、文昌鸡、如皋鸡、安卡鸡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P<0.05)外,其余5个群体均处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经Ewens-Watterson中立性检验,该位点在各群体内(除如皋鸡群体外)均属于中立性选择。基于该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构建的UPGMA聚类图将11个不同鸡种分为3大类,聚类结果反映了11个不同鸡种在Mx基因抗性方面存在的差异和优势。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长顺绿壳蛋鸡鸡胚早期发育进行处理,即在芳香化酶抗体稀释液作用下,采用两种处理方式:一是胚内注射,小鸡成活率平均为9.06%,死亡率平均为90.94%,不同剂量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 0.05),不同日龄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0.01 P 0.05);胚内处理后成活小鸡中母鸡比例平均为92.80%,公鸡平均为7.20%,不同剂量与不同日龄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 0.05)。二是胚外处理,小鸡成活率较高,平均为90.27%,死亡率较低,平均为9.73%。不同日龄处理之间的差异性极显著(P 0.01),不同剂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 0.05);通过胚外处理后母鸡平均为72.82%,公鸡平均为27.18%。不同日龄处理之间的差异性极显著(P 0.01),不同剂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 0.05)。所以比较两种处理方式发现,胚外处理效果比胚内处理好,鸡胚在孵化过程中有雄性鸡逆转向雌性鸡,而且在孵化第6天时胚外注射芳香化酶抗体试剂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肌纤维发育相关基因在不同地方鸡种的表达调控作用,选用1日龄体重相近的汶上芦花鸡、济宁百日鸡和鲁西斗鸡,分别在1日龄、1~5周龄采集同一部位的胸肌、腿肌,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Myf5、Myf6、MyoD1和MSTN等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汶上芦花鸡胸肌中MSTN基因1周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鲁西斗鸡腿肌中MSTN基因4周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济宁百日鸡胸肌中MSTN基因4周龄和5周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腿肌中4周龄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汶上芦花鸡腿肌Myf6基因2周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周龄(P0.05),济宁百日鸡胸肌中Myf6基因5周龄时表达量显著低于鲁西斗鸡和汶上芦花鸡(P0.05);4~5周龄时,济宁百日鸡腿肌MyoD1基因的表达水平最低,在3周龄时,汶上芦花鸡胸肌MyoD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在0和1周龄时,鲁西斗鸡中胸、腿肌Myf5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汶上芦花鸡和济宁百日鸡。研究表明Myf5、Myf6、MyoD1和MSTN基因在3个地方鸡种胸肌、腿肌中均呈现出不同的表达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高温对正常大鼠和中枢神经麻醉大鼠散热机制的影响,采用40只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即常温正常对照组、高温正常对照组、常温中枢麻醉组、高温中枢麻醉组,每组10只,普通饲料喂养,连续30d后检测血清T3、T4、TSH、TRH、EPI、ACH含量及血管β2受体表达。发现高温可显著降低正常和中枢神经麻醉大鼠体重和摄食量,并增加其排泄物量(P0.05,P0.01);高温对正常大鼠血清T3、T4、TSH、TRH含量均呈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显著降低正常大鼠血管β2受体表达量(P0.05);高温对中枢神经麻醉大鼠血清T3、T4、TSH、TRH、ACH含量及β2受体表达量均呈升高趋势,其中T4、TSH、ACH及β2受体表达增高尤为突出(P0.05,P0.01)。试验结果表明,高温环境下,SD大鼠散热机制与调节血清T4、TSH、ACH水平及血管β2受体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旨在通过研究河南斗鸡导入25%洛岛红鸡血缘后对其屠宰指标、肌肉特性、血清生化指标和目的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河南斗鸡的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选用同一批次的120日龄纯种河南斗鸡和导入25%洛岛红血缘的杂交斗鸡各10只(公母各半),共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测定其屠体指标、肌肉特性、血清生化指标,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肌肉发育和葡萄糖转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所有数据使用SPSS 23.0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斗鸡和纯种河南斗鸡在多项屠体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鸡胸肌肌纤维直径呈现了显著的群体效应(杂交鸡<纯种鸡,P=0.014)。胸肌肌纤维密度指标的群体与性别间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6),其中杂交公鸡的胸肌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纯种公鸡(P<0.01)。腿肌的肌纤维密度呈现了显著的群体效应(P=0.002),在公母鸡中均以杂交鸡显著高于纯种鸡。实时荧光定量PCR未检测到肌肉发育相关基因(MyHC、MyoG、MyoD1)和葡萄糖转运相关基因GLUT12在杂交斗鸡和纯种斗鸡间的表达差异,但GLUT4基因在鸡胸肌(P=0...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斗鸡抗病力强、耐粗饲、肌肉营养价值高。为了探究西双版纳斗鸡的生理特征,促进其开发利用,我们选择了29只健康、成年西双版纳斗鸡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公鸡19只、母鸡10只,测定其主要的体尺、体重和生理指标。结果显示:西双版纳斗鸡公鸡的体尺、体重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西双版纳斗鸡公鸡的白细胞数显著大于母鸡(P0.05),其他各项生理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此研究从其生理特征方面说明了西双版纳斗鸡是一个优良的品种,在改良地方鸡种和培育鸡的新品种方面有着其他鸡种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考虑将其由玩赏型动物转化为肉用经济动物。  相似文献   

17.
河南斗鸡蛋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河南斗鸡蛋的蛋品质,本试验对河南斗鸡蛋物理指标进行测定并与普通的褐壳蛋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河南斗鸡蛋的粗脂肪、粗蛋白、胆固醇和17种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河南斗鸡蛋的相对密度、蛋壳强度、蛋黄比率、蛋黄颜色极显著高于褐壳蛋(P0.01);河南斗鸡蛋蛋重、蛋壳比率、蛋白比率极显著低于褐壳蛋(P0.01);河南斗鸡蛋哈氏单位显著低于褐壳蛋(P0.05);河南斗鸡蛋与褐壳蛋的蛋壳厚度和蛋形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河南斗鸡蛋全蛋中粗蛋白平均为13.62%,蛋黄中粗脂肪平均为17.18%,蛋黄中胆固醇含量平均为15.72g/kg。17种氨基酸含量均较高,氨基酸总和达到13.85%。对河南斗鸡蛋品质的研究,将有利于河南斗鸡蛋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验证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减少动物脂肪沉积的作用效果,并对该抗体用于人类肥胖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资料,本试验分别对4组试验性肥胖大鼠注射0、0.1、0.5、1.0mg/mL剂量的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并检测4周内大鼠血清中5种激素含量及变化。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清中胰岛素(INS)含量低于对照组,Ⅰ组与Ⅳ组4周内均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抗体后,试验组生长激素(GH)含量显著增高,且Ⅰ、Ⅲ组4周内均差异显著(P0.05);第1周内,试验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后3周内Ⅰ组和Ⅳ组差异显著(P0.05);第1、3、4周内,Ⅰ组和Ⅳ组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含量差异显著(P0.05),第2周内无显著差异,Ⅱ组和Ⅲ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此外,不同组间的差异显著性随注射剂量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9.
梅山猪垂体中GH、PRL及TSHβ基因发育性表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及促甲状腺激素β亚基(TSHβ)是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本研究我们通过RT-PCR检测了GH、PRL及TSHβ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梅山猪垂体中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GH和TSHβ基因在公、母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总体上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PRL在公猪中的表达量在不同发育阶段相对稳定,而在母猪中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总体上GH、PRL及TSHβ3个基因在公、母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呈现性别二相性。其中GH基因的表达在1、30、90和150日龄公、母猪间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而PRL基因的表达在1、60和90日龄的公、母猪表现显著差异(P0.05);而TSHβ基因的表达在60和150日龄的公、母猪表现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定量研究鸡脾水解液对鸡的免疫增强功能,将SPF鸡随机分为4组,按高、中、低剂量分别灌服鸡脾水解液,并设立空白对照组来测定不同剂量鸡脾水解液对鸡T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将SPF鸡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鸡脾水解液点眼滴鼻的方式考察其对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鸡脾水解液在持续用药第7天和第14天,所有接种组的T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其中高剂量组比对照组高约30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停服后第7天,高剂量组T淋巴细胞百分率仍高于对照组约10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通过碳廓清试验证实了鸡脾水解液还能明显提高巨噬细胞吞噬指数,试验组在点眼滴鼻鸡脾水解液后第2天和第5天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增长率比对照组分别高36.61百分点和29.54百分点。说明鸡脾水解液具有免疫增强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