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鸡和肉鸡在耐低氧性状上有明显的差异,但对品种间这种差异的机制研究还未见报道。试验通过RT-PCR对高原低氧孵化的藏鸡和常氧孵化的肉鸡(科宝500)14日胚龄鸡胚卵黄膜、尿囊膜(CAM)HIF-2α和VEGF m RNA表达量进行检测和比较,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不同品种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发现藏鸡鸡胚卵黄膜和CAM组织中HIF-2αm 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肉鸡鸡胚卵黄膜、CAM内表达(P0.05)。藏鸡鸡胚CAM组织中VEGF m RNA表达量显著高于肉鸡CAM内表达(P0.05),而卵黄膜组织中VEGF m RNA表达没有显著差异。藏鸡与肉鸡卵黄膜、CAM组织中HIF-2α和VEGF基因表达量均不相关。结果提示,HIF-2α基因在藏鸡鸡胚卵黄膜、CAM均高度表达,可能是藏鸡对低氧适应的结果;而VEGF基因在藏鸡CAM高度表达,这可能更有利于藏鸡鸡胚CAM血管的形成,进而提高藏鸡在高原低氧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藏鸡与肉鸡鸡胚卵黄膜、CAM组织HIF-2α和VEGF基因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剪接突变体(GHRHR-v1)基因结构及在各个组织中表达水平在藏鸡生长发育中的特性,以150日龄藏鸡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技术克隆藏鸡GHRHR-v1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采用q PCR技术检测GHRHR-v1基因在藏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从而构建该基因的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GHRHR-v1基因序列长度为1 279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260 bp,编码419个氨基酸,藏鸡与鸡GHRHR-v1基因(登录号为DQ230840)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9.76%,预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两者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GHRHR-v1基因在藏鸡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肌、腿肌、下丘脑和垂体中均有表达,在垂体中表达水平最高,高表达组织为心脏、肝脏、脾脏和肺脏,低表达组织为肾脏、胸肌、腿肌和下丘脑,说明GHRHR-v1基因的表达主要集中于垂体。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藏鸡下丘脑-垂体生长轴上相关候选基因对生长发育的调控及藏鸡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研究低氧孵化条件下,藏鸡和低地鸡胚胎肝脏egl-9家族低氧诱导因子1(egl-9family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EGLN1)基因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藏鸡胚胎低氧适应的关系。以15%氧浓度下孵化至16 d的藏鸡和白来航鸡胚为研究对象,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方法对鸡EGLN1基因肝脏组织表达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氧浓度的降低,白来航鸡胚肝脏中EGLN1基因m RNA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在低氧条件下,白来航鸡胚中EGLN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地低于藏鸡胚胎(P0.05);白来航鸡中EGLN1基因蛋白表达量随着氧浓度下降而下降,趋势与m RNA表达量一致。而藏鸡EGLN1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均为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影响。由此可知,鸡胚通过下调EGLN1基因表达从而应对低氧反应。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EGLN1基因与低氧适应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藏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与低氧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藏鸡在常氧(O2,21%)和低氧(O2,13%)浓度孵化环境中,胚胎尿囊绒毛膜(CAM)组织VEGF基因mRNA表达变化及其与低地矮小隐性白鸡的差别,分析VEGF表达与低氧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低氧刺激使藏鸡和矮小隐性白鸡CAM组织VEGF表达均上调,矮小隐性白鸡上调程度明显大于藏鸡.结果说明在低氧环境中藏鸡CAM组织VEGF表达表现一定程度的增加,有利于血管形成,表现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而低地鸡胚胎VEGF可能表现异常表达,不利于胚胎发育和存活.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揭示卵泡抑素(FST)基因在藏鸡不同组织及发育阶段中的表达特性。选取1、42、70、120、150日龄藏鸡公母各5只,分别采集垂体、下丘脑、胸肌、腿肌组织样本,利用qRT-PCR技术,对FST基因在所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构建组织表达谱及时序表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FST基因主要在藏鸡垂体组织中表达,发育前期公鸡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发育后期母鸡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公鸡;与下丘脑、胸肌以及腿肌时序表达特性不同,FST基因在藏鸡垂体组织中的时序表达特性具有性别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FST基因的功能及物种多样性提供了参考,也为藏鸡的遗传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阐明"花山麻鸡"CPT1A基因的组织表达和时序表达规律,以胚胎期到上市日龄的"花山麻鸡"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发育时间点采集胸肌、腿肌、心脏、肝脏组织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分析CPT1A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表达规律。在相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差异表达结果显示:在胚胎期(9、12、16日胚龄)和上市日龄(9周龄),CPT1A基因在肝脏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心脏、胸肌和腿肌的表达量,在出生后1日龄,CPT1A在心脏表达量最高,1周龄时,CPTA在肝脏的表达量最低;5周龄时,CPT1A在腿肌的表达量最高;7周龄时,CPT1A在腿肌和肝脏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胸肌和心脏。在同一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差异表达结果显示,CPT1A在胸肌、腿肌、肝脏和心脏不同发育阶段表达规律与表达量是不同的。研究表明CPT1A基因在胸肌、腿肌、肝脏和心脏相同发育阶段表达量不同,CPT1A基因在胸肌、腿肌、肝脏和心脏织不同发育阶段表达规律与表达量不同。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MYH10基因在不同鸡种不同组织器官间的表达差异,试验利用定量PCR方法检测了MYH10基因在白羽肉鸡、大恒699肉鸡、藏鸡不同组织器官(胸肌、腿肌、下丘脑、垂体)、不同生长阶段(2周龄、6周龄、10周龄)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2周龄,白羽肉鸡公鸡胸肌中MYH1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大恒699肉鸡(P0. 05),白羽肉鸡母鸡胸肌中MYH10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其他鸡种(P0. 01),藏鸡公母鸡腿肌中MYH10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鸡种(P0. 01);在6周龄,白羽肉鸡公鸡胸肌中MYH1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大恒699肉鸡(P0. 05),藏鸡母鸡胸肌和腿肌中MYH10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显著高于大恒699肉鸡和白羽肉鸡;在10周龄,藏鸡公母鸡胸肌中MYH10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鸡种(P 0. 01)。说明MYH10基因参与了鸡肌肉组织的生长和发育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旨在获得藏鸡FTO基因序列,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阐明其组织及时序表达规律,同时揭示该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选取1~210日龄健康藏鸡为试验材料,采集心、肝、脾、肺、肾、胸肌、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样品,提取组织总RNA,利用RT-PCR方法克隆FTO基因序列,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各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的mRNA表达丰度,并将其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获得藏鸡FTO的基因序列长1 585bp(GenBank登陆号:KY366175),其中CDS为1 524bp,5′UTR 35bp和3′UTR 26bp,编码507个氨基酸,具有一个N端结构域和一个C端结构域。藏鸡与原鸡FTO氨基酸相比发生了6个氨基酸突变。FTO基因在藏鸡的各个组织中广泛表达,在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脂肪组织和肺组织也存在较高水平的表达。时序表达谱显示,FTO基因在藏鸡胸肌和腿肌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在胸肌中的表达水平随生长日龄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在腿肌中的表达水平随生长日龄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藏鸡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肌肉组织中FTO基因表达水平与IMF含量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FTO基因表达水平与藏鸡胸肌IMF含量呈负相关,并且在母鸡中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公鸡FTO基因表达水平与腿肌IMF含量呈正相关(在119~210日龄阶段r=0.601,P0.05),母鸡则相反。研究结果提示,FTO基因可能在藏鸡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肌内脂肪沉积起重要调控作用,本试验结果将为藏鸡FTO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转铁蛋白(TF)是运输铁离子的重要蛋白,其与低氧有密切联系。研究比较了藏鸡在常氧(O_2,21%)和低氧(O_2,13%)孵化环境中胚胎尿囊绒毛膜(CAM)组织TF基因mRNA表达变化及其与茶花鸡的差异,以及在不同氧气浓度培养条件下鸡胚成纤维细胞(DF-1)中TF基因的mRNA表达变化,阐述TF基因表达与低氧适应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鸡胚孵化期第11~16天,藏鸡CAM组织中TF基因在低氧环境下的表达高于常氧环境及茶花鸡(P0.05),且低氧明显刺激DF-1细胞中TF基因的表达(P0.05)。研究表明在低氧环境中藏鸡CAM组织TF基因表现出明显的增加,促进了血液中Fe3+的运输以及增加血氧结合能力从而使其胚胎能更好的适应低氧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寻鸡安卡拉病毒徐州株(FAdV-4 SN2016株)接种SPF鸡胚不同部位后的增殖规律,从而明确该病毒最为适合的接种途径及病毒收获组织,试验采用6~8日龄卵黄囊、9~10日龄尿囊腔以及9~10日龄尿囊膜3种接种途径对SPF鸡胚分别接种,培养数日后均收集接种鸡胚的尿囊液、尿囊膜及肝脏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尿囊液、尿囊膜及肝脏组织中的病毒载量。结果表明:FAdV-4 SN2016株在所收集的鸡胚各组织中均有病毒复制,3种接种途径获得的病毒载量最高的组织是卵黄囊途径接种后收获的肝脏组织,经尿囊腔途径接种鸡胚后在肝脏组织中的病毒载量也相对较高,而经尿囊膜途径接种鸡胚后在尿囊膜上的病毒载量也相对较高。说明不同接种途径对FAdV-4 SN2016株在SPF鸡胚中的增殖影响比较大,该病毒经卵黄囊途径接种鸡胚后在鸡胚肝脏组织中的增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鸭胚骨骼肌不同组织Myf6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Myf6基因对鸭肌肉发育的影响,本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绝对定量技术检测Myf6基因在高邮鸭和金定鸭胚胎期第13、17、21、25、27天及出生后7日龄胸肌、腿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Myf6基因在2个品种的胸肌和腿肌中均有表达,在不同品种同一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一致,而在不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不同,其中在胸肌组织中21胚龄时表达量最高,随后表达量下降,维持相对较高表达水平;在腿肌组织中13胚龄时表达量较高,17胚龄时达到最高,随后表达量有所降低,并在21胚龄后急速下降至极低水平,但其表达在胚胎期后期(27胚龄)及初生期(7日龄)又有缓慢上升趋势。上述结果表明,Myf6基因参与了胸、腿肌组织的发育,在胸、腿肌中表达模式不同,推测Myf6基因在胸、腿肌中的调控存在差异,可能与其胸、腿肌不同肌纤维的发育与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选取胚龄为8、11、15、18、21 d、出雏后3、6、120 d的略阳乌鸡为研究对象,探讨肌肉中肌苷酸合成酶系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阶段的肌肉组织中PAICS、PPAT、GART和ADSL四种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PPAT、GART、PAICS、ADSL基因在胚胎期都大量表达,PAICS基因在胚胎早期(胚龄第8天)表达量最高,PPAT和GART在胚胎中期(胚龄第11天)表达量最高,ADSL基因的表达随着胚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直到成年。另外,腿肌组织中PAICS、PPAT、GART、ADSL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幼年期和成年期基本一致;但胸肌中四种基因表达量都明显高于腿肌,说明胸肌中肌苷酸的合成量可能会高于腿肌。  相似文献   

13.
Clock和Per2为两个重要的节律基因,在调节昼夜节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弄清节律基因Clock和Per2在鸭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本文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Clock和Per2两基因在鸭下丘脑、垂体、卵巢、肾上腺、肝脏、胸肌、腿肌,以及不同大小的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lock和Per2两基因在所检测的几种组织和卵泡颗粒细胞中均有表达,而且两基因在组织中表达量高低水平变化趋势一致。提示,Clock和Per2两基因可能共同调节鸭昼夜节律。本研究为鸭Clock和Per2基因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阐明藏鸡Chemerin及其受体ChemR23基因的组织和时序表达谱,分析这两个基因mRNA表达水平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以孵化0~210日龄的藏鸡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隆Chemerin与ChemR23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两个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并将基因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hemerin与ChemR23基因共同表达于藏鸡所有被检测的组织中,且Chemerin主要在肝、脂肪、肺和肾等组织中表达,而ChemR23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P0.01)。Chemerin与ChemR23在不同发育阶段胸肌和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无性别差异,均在孵化0日龄的胸肌中表达水平最高,在154日龄的皮下脂肪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Chemerin与ChemR23基因在腿肌中的表达存在性别差异,Chemerin与ChemR23在119日龄母鸡腿肌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几个时期(P0.01);但Chemerin在0和210日龄公鸡腿肌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几个时期(P0.01),ChemR23在210日龄公鸡腿肌表达水平最高(P0.01)。Chemerin与ChemR23mRNA表达量与胸肌IMF含量呈正相关,Chemerin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腿肌IMF含量呈负相关,ChemR23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公鸡腿肌IMF含量呈负相关,与母鸡腿肌IMF含量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提示,Chermerin及其受体ChemR23基因可能在藏鸡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肌内脂肪沉积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Chermerin及其受体ChemR23基因在藏鸡脂肪代谢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阐明藏鸡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并分析NAMPT基因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关系,试验利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各器官组织中肌内脂肪含量,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测定NAMPT基因在藏鸡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与肌内脂肪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AMPT基因在藏鸡脂肪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NAMPT基因在胸肌和腿肌中的表达无显著的性别差异。NAMPT mRNA表达量与藏鸡胸肌和腿肌肌内脂肪含量相关关系呈性别分化现象,在公鸡中呈正相关关系,在母鸡中呈负相关关系,NAMPT基因可能与藏鸡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肌内脂肪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阐明藏鸡PID1基因在不同组织与时序表达谱,并研究PID1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关系。利用RT-PCR技术克隆藏鸡PID1基因,用相关软件预测PID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研究PID1基因在藏鸡不同组织、不同日龄的表达谱,并分析其与IMF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克隆得到藏鸡PID1基因序列长度为654bp(GenBank登录号:KT000001),共编码217个氨基酸,是具有PTB结构域的不稳定亲水酸性蛋白质;有14个磷酸化位点、4个O-糖基化位点、1个N-糖基化位点、7种保守特异性蛋白激酶结合位点、3个二硫键;预测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26.73%,β折叠占20.74%,无规则卷曲占52.53%,属于混合型蛋白且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ID1基因在藏鸡的不同组织中均存在表达,且在脂肪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P0.01);时序表达谱结果显示,PID1基因在1日龄公藏鸡胸肌中表达水平最高。在210日龄的公鸡腿肌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的表达水平(P0.01),在119日龄母鸡腿肌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表达水平(P0.01)。在119和154日龄公鸡脂肪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在210日龄母鸡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ID1mRNA的表达量与藏鸡胸肌的IMF含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果提示,PID1基因可能是影响藏鸡IMF沉积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IGFBP-3基因表达与鸡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花山麻鸡和清远麻鸡两个黄羽肉鸡品种为研究素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胚胎期和出雏后两个品种鸡胸肌和肝脏中IGFBP-3基因的表达规律,并将其与体重、胸肌重和肝脏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9胚龄时两个品种鸡胸肌和肝脏中均可检测到IGFBP-3基因表达,同一胚龄或日龄品种内组织间比较,胚胎期两个品种鸡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均高于肝脏,出雏后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迅速上升,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下降,两个品种鸡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组织中IGFBP-3 mRNA表达量与组织重量和体重相关研究表明,两个品种鸡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重、肝脏重和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重、肝脏重和体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揭示,IGFBP-3 mRNA在鸡中的表达具有品种、年龄和组织特异性,出雏前肝脏并不是鸡产生IGFBP-3的主要器官,出雏后鸡IGFBP-3可能主要由肝脏合成,肝脏中IGFBP-3 mRNA水平差异是导致两个品种鸡出雏后体重和胸肌重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明云南高原乌金猪与约大乌猪低氧适应差异。采集60日龄乌金猪与约大乌猪各30头(公母各半)血样,检测乌金猪和约大乌猪血液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数目(RB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氧饱和度生理表征参数。屠宰60日龄乌金猪与约大乌猪各12头(公母各半),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心、肝、肺、肾、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皮肤、肌肉、胰腺、睾丸或卵巢12种组织中HIF-1α、VEGF、EPO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乌金猪HGB和RBC极显著(P0.01)高于约大乌猪,而HCT和MCH低于约大乌猪,乌金猪氧饱和度高于约大乌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乌金猪与约大乌猪的各个组织中均检测到HIF-1α、VEGF、EPO基因mRNA的表达;在低氧适应基因中,HIF-1α基因在肝、肺、胰腺、肾和皮肤组织表达量最高,VEGF基因在肝、肺和胰腺表达量最高,EPO基因在肾和肝表达量最高;HIF-1α、VEGF、EPO基因在两猪种中的表达量趋势一致,约大乌猪组织中的总体表达量高于乌金猪的表达量;母猪低氧适应基因的总体表达量显著高于公猪。乌金猪低氧适应生理表征参数明显高于约大乌猪,在多数组织约大乌猪低氧适应基因的表达高于乌金猪。但对其高原低氧适应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IGFBP-3基因表达与鸡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花山麻鸡和清远麻鸡两个黄羽肉鸡品种为研究素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胚胎期和出雏后两个品种鸡胸肌和肝脏中IGFBP-3基因的表达规律,并将其与体重、胸肌重和肝脏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9胚龄时两个品种鸡胸肌和肝脏中均可检测到IGFBP-3基因表达,同一胚龄或日龄品种内组织间比较,胚胎期两个品种鸡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均高于肝脏,出雏后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迅速上升,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下降,两个品种鸡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组织中IGFBP-3 mRNA表达量与组织重量和体重相关研究表明,两个品种鸡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重、肝脏重和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重、肝脏重和体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揭示,IGFBP-3 mRNA在鸡中的表达具有品种、年龄和组织特异性,出雏前肝脏并不是鸡产生IGFBP-3的主要器官,出雏后鸡IGFBP-3可能主要由肝脏合成,肝脏中IGFBP-3 mRNA水平差异是导致两个品种鸡出雏后体重和胸肌重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BMP10基因对鸡肌肉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定量PCR方法对BMP10基因在大恒肉鸡不同组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表达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并绘制1~10周龄的体重曲线和增重曲线。结果显示:BMP10基因在胸肌、腿肌、肝脏组织的2、6、10周龄均有表达,其中6周龄腿肌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和肝脏组织(P0.01),10周龄肝脏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胸肌(P0.05)和腿肌组织(P0.05);胸肌与腿肌具有相似的基因表达模式,其中胸肌6周龄显著高于2周龄(P0.05)、极显著高于10周龄(P0.01),腿肌6周龄极显著高于2周龄(P0.01)和10周龄(P0.01),推测BMP10基因在孵化后肉鸡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