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
昆虫生长调节剂抑食肼防治杨圆蚧和柳蛎盾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抑食肼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杨圆蚧和柳蛎盾蚧具有特效.对天改安全。使用1%~2%抑食肼油剂防治两蚧固定著虫的药效在90%~98%:防治柳蛎盾蚧卵的药效在94%~98%.使用25%押食肼可湿性粉剂100~200ug/g.防治柳蛎盾蚧初孵著虫的药效在91%~96%。押食肼油剂具有内吸和胃毒作用并具有速效.特效.为蚧虫的防治提供一种理想,安全、经济和高教的新型杀蚧剂。  相似文献   

3.
林木枝干害虫柳蛎盾蚧,主要危害杨、柳、榆等树种。近年来,柳蛎盾蚧在永登县大面积发生,危害越来越严重。2000年以前,对该虫曾在中川、大同等地进行了观察及常规喷雾防治,但由于常规喷雾防治效率太低等原因,直接影响防治工作。为了提高防治效率,尽快、经济、  相似文献   

4.
l992~1993年.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对柳蛎蚧进行了野外观察和定期取样观察.研究了柳蛎蚧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柳蛎蚧1年发生一代.以卵虫在介壳内越冬.5月下旬开始孵化.成虫出现期为7月~9月.主要以固定若虫和雌成虫危害。  相似文献   

5.
榆蛎盾蚧是一种世界性的果树、林木和观赏园艺害虫,为害严重,被列入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研究基于榆蛎盾蚧的全球分布及相关环境数据,利用Max Ent模型和Arc GIS软件对其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适生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榆蛎盾蚧的潜在适生区较为广泛,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52.29%;未来气候条件下,榆蛎盾蚧在我国潜在适生区面积呈增长趋势,且适生区范围向东北方向移动,其中,影响榆蛎盾蚧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最冷季度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最冷季度平均温度。该研究结果将为榆蛎盾蚧的检验检疫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青叶蝉和柳蛎盾蚧在延边州分布广泛,危害杨树枝干,给杨树带来严重危害,成为本地杨树的重要害虫。因此,对这二种害虫的形态特征及其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报道,并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柳蛎蚧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在黑龙江省大庆市缸旗林场对柳蛎蚧种群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采用了频次比较X2检验的方法和若干种聚集度指标的方法测定柳蛎蚧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研究结果:柳蛎蚧种群基本上符合二项分布和Neyman分布:根据聚集度指标的测定、柳蛎蚧种群符合聚桌分布。  相似文献   

8.
柳蛎蚧防治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目前杨树人工林经营的一般水平.对柳蛎蚧防治阈值进行了研究。当材积损失率为16%时.作为受害允许阈值的第一水平.相应的受害允许密度为14.70头/cm2,当低于此虫口密度时,保护,利用天敌进行控制:当达到此虫口密度时.结合人工防治方法进行控制.材积捐失率达30%作为受害阈值的第二水平.相应的受害允许密度是21.93头/cm2.达到此虫口密度时.应采取人工助迁天敌的方法.并结合人工防治进行控制。材积损失率达60%作为受害允许阈值的第三水平.相应的受害允许密度为37.39头/cm2、此时应采取人工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台的措施.并结合抚育伐伐掉受害严重木.清除虫源,同时应注意保护天敌.化防时把天敌助迁到其它林分。  相似文献   

9.
柳蛎蚧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蛎蚧在树干上的分布(累计虫口密度)规律为树干中部〉上部〉下部。树干上北方位出口数较南方位虫口多。严冬、酷夏后死亡率高,通过黑龙江省10个市县柳蛎蚧发生面积与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建立了柳蛎蚧发生面积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经检验证明,用该模型进行初步预测是可靠的。柳蛎蚧有螨类、瓢虫、寄生蜂及寄生蝇等多种天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多年来采集积累的标本为基础,考证了山东省后蚧首科状况,山东只有盾蚧科(Diaspididae)1科,其种类计达5族26属50种。  相似文献   

11.
渥丹百合种内居群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渥丹百合种内10个居群的茎、叶、花、果实、种子的25个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不同居群的形态多样性。结果表明:根据分类学性状可将渥丹分为变种有斑百合、黄花渥丹和大花百合。大花百合比有斑百合的叶宽且短,花瓣长且宽,花粉生活力低,种子有胚率低;黄花渥丹比有斑百合叶长且宽,花瓣长且宽,种子有胚率和发芽率低。有斑百合与黄花渥丹亲缘关系较近,与大花百合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形成特性及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从返青期到种子形成分别需要111~121d和103~108d;二者生殖枝率较高,可达95%,尖叶胡枝子的单株花序为805.6个,达乌里胡枝子为277.0个;二者日开花高峰时间不同,尖叶胡枝子出现在9:00~10:00,达乌里胡枝子在10:30~11:330,而二者闭花高峰均出现在15:30~16:00;尖叶胡枝子的结荚率和成熟率比达乌里胡枝子高,种子收获期不同,种子的发芽率、硬实率和千粒重也不相同,两种胡枝子适宜的收获期均在9月20日左右,种子贮藏时间对其发芽率和硬实率有明显的影响;尖叶胡枝子的种子产量为607.33kg/hm^2,达乌里胡枝子为591.77kg/hm^2。  相似文献   

13.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L.),萝卜(Raphanus sativusL.)和白菜(Brassica chinensisL.)3种蔬菜作物为受体,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及幼苗生长试验,对分葱(Allium fistulosumL.var.caespitosum Makino)根系及其地上部水浸液的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葱根系和地上部水浸液对黄瓜、萝卜和白菜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对黄瓜和萝卜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其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白菜的萌发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而对其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蔬菜栽培制度中,分葱可与黄瓜和萝卜进行合理的轮作与间套作;但可能不适宜与白菜进行轮作或间套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新疆橐吾属2新种,即新疆橐吾Ligularia Xin jiang ensis C.Y.Yang et S.L.Keng和天山橐吾Ligularia tianschanica C.Y.YangetS.L.Keng。  相似文献   

15.
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 Burgess)和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是海南地区发生和危害比较严重的2种蔬菜潜叶蝇,通过对两种斑潜蝇在豇豆上的种群分布调查研究表明:三叶草斑潜蝇在豇豆上的种群数量达到了97%以上,已上升为豇豆上斑潜蝇的优势种;三叶草斑潜蝇主要集中在80 cm以上的空间,种群百分比达到了71.30%,美洲斑潜蝇主要集中在40~120 cm的空间,种群百分比为61.29%。种间竞争使得两种斑潜蝇在豇豆上空间生态位分布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6.
全世界斑潜蝇属Liriomyza种类共有300多种.通过调查,在贵州省内发现斑潜蝇有8种,其中黑背斑潜蝇L.trifoliearum、黑胸斑潜蝇L.xanthocer2种是中国新记录种.到目前为止中国共记述斑潜蝇19种,描述了我国斑潜蝇的种识别特征,寄主范围和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7.
对四川产的4种贝母进行了核型研究,米贝母FritillariadavidiiFranch,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10st+1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2L十2M2十7M1+2s核型为2B型,瓦布贝母FritillariawabuensisS.Y.TangetS.C.Yueh,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SAT)+2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4L+6M2+12M1+2S,核型为2B型;浓度贝母FritillariamelleaS.Y.TangetS.C.Yueh,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2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4L+8M2+10M1+2S,核型为3A型;槽鳞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siavar.sulcisquamosa(S.Y.TangetS.C.Yueh)HsiaoetS.C.Yu,核型公式为2n=2X=24=2X(SAT)+2sm+1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4L+4M2+14M1+2S,核型为3B型。该4种贝母核型较一致,但各种之间在次缢痕、随体、B染色体的数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则第26.1,2条的规定,籼稻(印度型)Oryza sativa L. subsp. indica Karo应当改为Oryza sativa L. subsp. sativa. 粳稻(日本型)仍用Oryza sativa L. subsp. japonica Kato。  相似文献   

19.
硫磺菌原变种与淡红变种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采用中国长白山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森林垂直分布带内、不同寄主上的硫磺菌原变种及淡红变种进行了培养特性的比较研究,二者在培养特性的宏观方面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长白山地区的3种(61份)百合试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轮叶百合(L.distichum)16个居群,43个个体;毛百合(L.dauricum)4个居群,12个个体;松叶百合(L.cernuum)2个居群,6个个体。从35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9条引物用于3种百合的扩增。轮叶百合、毛百合、松叶百合扩增出条带分别为135,128,111;多态性条带分别为134,115,100;多态性比率分别为99.2%、89.8%、90.1%。应用NTSYSpc-2.10e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3种百合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丰富,而且3种百合种群种内的遗传多样性与居群地理位置远近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