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星斑,又名豹纹鳃棘鲈、花斑刺鳃鲈、七星斑、红条等,属鲈形目、艏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的热带海域,海南东岸和南部海域均有分布,但数量稀少。东星斑营养丰富,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经济价值较高,又因其色彩鲜艳,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属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俗称东星斑。它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之间热带海域,海南东岸和南部海域均有分布,但数量稀少。东星斑的鱼肉内含有二十几种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为海鲜极品,逐渐成为饮食业、垂钓业的至爱。豹纹鳃棘鲈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还具有病害少、生长迅速、肉质优良等特点,市场售价为240元/kg~300元/kg,具有极高的养殖价值,目前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海水鱼类养殖的后备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设施渔业工程与技术团队联合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借助华大海洋技术平台首次成功破译热带地区名贵海水鱼豹纹鳃棘鲈(东星斑)基因组,并绘制了豹纹鳃棘鲈的基因组染色体图谱。据了解,豹纹鳃棘鲈俗称东星斑,因其体色艳丽、肉质细嫩、营养价  相似文献   

4.
<正>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又名东星斑,属鲈形目、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为热带珊瑚礁鱼类。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属名贵高档食用鱼类,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区,我国台湾、海南岛及南海各岛礁海域。因其野生种群数量稀少,加之天然海区的大量过度捕捞,豹纹鳃棘鲈的产量急剧下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豹纹鳃棘鲈的亲鱼培育、人工催产、人工育苗、鱼种培育等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得其逐渐成为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特别是海南沿海地区石斑鱼养殖新品种。然而随着豹纹鳃棘鲈人工繁殖技术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正豹纹鳃棘鲈俗称东星斑,隶属于鲈形目、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为热带珊瑚礁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色彩鲜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但是近年来无节制的滥捕造成野生豹纹鳃棘鲈渔获量日益减少,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已将其列为近危类别。  相似文献   

6.
<正>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俗称东星斑,属鲈形目、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为热带珊瑚礁鱼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同时艳丽的体色又赋予其很好的市场价值,经济价值极高,属名贵高档食用鱼类,具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有学者对豹纹鳃棘鲈的繁育及养殖等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目前人工养殖豹纹鳃棘鲈饵料以鲜杂鱼为主,没有专门为其生长发育需要而设计的优质配合饲料。随着豹纹鳃棘鲈人工繁殖技术不断完善,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适宜的饲料开发相关问题日益显现。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开展豹  相似文献   

7.
正东星斑学名豹纹鳃棘鲈,属暖水性岛礁鱼类,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区,是典型的海水养殖名贵品种。东星斑营养价值丰富、适应条件广、养殖效益明显、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东星斑价格高且稳定,很多养殖户利用养虾池或育苗池经过适当改造转养东星斑,加上近年来台风等自然灾害减少,大部分养殖户利润可观,养殖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大城市。  相似文献   

8.
正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俗称东星斑,是一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高档海水鱼类。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体色鲜艳喜庆,深受全球特别是亚洲地区消费者喜爱,具有良好的商业和观赏价值。然而,由于该鱼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加上野生资源因过度捕捞而大幅衰减,导致其价格日益攀升,国内市场销  相似文献   

9.
酪氨酸酶蛋白家族(tyrosinase gene family)是一类调控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 在黑色素细胞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 Tyr 基因家族在东星斑体色形成中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俗称东星斑, 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养殖鱼类, 但是人工养殖的东星斑因环境等变化而逐渐出现体色变淡或者变黑的现象, 严重影响其品质和经济价值。本研究从东星斑全基因组中共筛选鉴定获得 5 个 Tyr 基因家族成员, 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不同物种间的同源基因保守性较高, 尤其是 Tyr 家族典型的酪氨酸酶功能域在不同物种各成员之间均具有高度保守性。系统发育和共线分析均显示东星斑 Tyr 基因家族进化过程中存在基因复制和丢失现象。此外, 荧光定量 PCR 结果表明 Tyr 基因家族所有成员在东星斑黑色个体的皮肤组织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红色个体(P<0.05)。本研究初步鉴定和分析了东星斑 Tyr 基因家族在其体色形成中的作用, 旨为深入解析东星斑酪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的进化及功能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科学养鱼》2004,(12):57-58
2004年11月市场市场价(元/千克)品种35011540223883511395446611503008.816329301341618366036957.612224951261024580123107.69661019.520.610.328.16.262428229.44.83.84.8鲍鱼(单壳)北极甜虾海鳗虹鳟花蟹鲫鱼墨鱼青蛤鳃棘鲈(东星斑)扇贝梭子蟹文蛤中华绒螯蟹波纹唇鱼草鱼革胡子鲶鳜鱼(桂花鱼)虎纹蛙花蟹黄鳝黄蚬鲫鱼加州鲈甲鱼锯缘青蟹(膏蟹)锯缘青蟹(肉蟹)鲤鱼鲢鱼鲮鱼罗非鱼罗氏沼虾鳗鲡牡蛎泥鳅日月贝扇贝梭子蟹驼背鲈乌鳢贻贝缢蛏鳙鱼(花鲢)中华绒螯蟹中华圆田螺竹蛏北极甜虾大黄鱼带鱼南美白对虾小黄鱼草鱼鳜鱼(桂花鱼)黄颡鱼黄鳝鲫…  相似文献   

11.
为从分子水平分析九棘鲈属(Cephalopholis)鱼类物种分类关系,并验证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作为DNA条形码对九棘鲈属物种鉴定的有效性,采集了我国分布的12种九棘鲈属鱼类,利用PCR扩增及测序方法获得COI基因部分序列,结合GenBank下载的4种九棘鲈COI基因进行分析,利用MEGA 7.0软件计算碱基信息与遗传距离,基于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16种九棘鲈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2,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42,两者相差71倍,表明COI基因可作为九棘鲈属鱼类分子鉴定的条形码基因。在分子系统进化上,16种九棘鲈属鱼类聚为体色特征不同的3个类群,其中七带九棘鲈(C.igarashiensis)与卜氏九棘鲈(C.polleni)体色为多彩颜色,两者最先分化,位于进化树底部。其余的九棘鲈主要形成体色为红色与体色为褐色的类群,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一致。对于以往部分存在误鉴或同种异名分类争议的九棘鲈品种:青星九棘鲈(C.miniata)与半斑九棘鲈(C.hemistiktos)、橙点九棘鲈(C.aurantia)与黑边九棘鲈(C.spiloparae...  相似文献   

12.
光环境因子对豹纹鳃棘鲈幼鱼栖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豹纹鳃棘鲈[全长(17.5±0.6)cm、体质量(205.2±1.7)g]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光梯度法和正交试验法,在小型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一个特制的养殖水槽和一组常规的养殖水槽内探究了豹纹鳃棘鲈幼鱼对白、蓝、绿、黄和红5种光环境的喜好性和三原色(红色A1、绿色A2、蓝色A3)及光周期(16L︰8D,B1;12L︰12D,B2;8L︰16D,B3)和光照度(1000lx,C1;1500lx,C2;2000lx,C3)对豹纹鳃棘鲈幼鱼栖息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色和光照度对幼鱼幼鱼的栖息习性均有显著影响,在试验设定的光色和光照度范围内,同光色照射下,随着光照度的升高,幼鱼对光照度的敏感性越来越低,在不同光照度下的分布率差异不显著(P0.05);同强度光照射下,光波长越大,幼鱼分布率越高,随着光照度的升高,幼鱼对光波长的敏感度逐渐降低,但在不同光色下的分布率显著差异(P0.05)。正交试验结果,光色对豹纹鳃棘鲈幼鱼的栖息有显著影响(P0.05),光周期和光照度对豹纹鳃棘鲈栖息影响不显著(P0.05);极差分析结果,豹纹鳃棘鲈幼鱼最适宜栖息的光照环境是绿色光;光周期16L∶8D;光照度1500lx;影响豹纹鳃棘鲈幼鱼栖息的主要光照因子是光色,其次是光照度和光照周期。  相似文献   

13.
《科学养鱼》2004,(8):56-57
市场市场价(元/千克)品种北京公交天民市场北京四道口市场成都农产品市场福州水产批发市场鲍鱼(单壳)北极甜虾带鱼海鳗虹鳟花蟹鲫鱼加州鲈鱼鲤鱼龙虾罗非鱼墨鱼鲶鱼青蛤鳃棘鲈(东星斑)扇贝石斑鱼梭子蟹文蛤中国对虾中华绒螯蟹北极甜虾带鱼进口鲳鱼进口带鱼马鲛鱼银鲳草鱼黄颡鱼黄鳝活牛蛙鲫鱼甲鱼鲤鱼鲢鱼南方大口鲶鳙鱼(花鲢)草鱼大黄鱼带鱼鳜鱼(桂花鱼)海鳗虎纹蛙花鲈黄姑鱼鲫鱼甲鱼进口带鱼鲤鱼鲢鱼罗非鱼马鲛鱼墨鱼虾蛄小黄鱼鳙鱼(花鲢)鱿鱼章鱼(长蛸)280230323823491241103801935101147530220110117069.5100717.51213358.23321.52210.8…  相似文献   

14.
<正>豹纹鳃棘鲈营养丰富,体色鲜艳喜庆,深受消费者喜爱。本文介绍了三亚崖州区豹纹鳃棘鲈的营养和市场价值、养殖模式、养殖产量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亚豹纹鳃棘鲈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以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养殖条件下维持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的体色是决定经济价值的关键,所以本文设计不同梯度光照强度区间的养殖环境,观察豹纹鳃棘鲈生长情况和体色变化情况。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当豹纹鳃棘鲈处于50~300 lx光照强度区间内,会一直维持较快的生长速率,体长、体重增加速率高于其他光照强度区间;而光照强度处于300~700 lx区间时,在养殖周期内积累的红色素含量最多,观察到明显的体色变化,即光照强度确实会影响豹纹鳃棘鲈色素累积,改变体色。  相似文献   

16.
《科学养鱼》2003,(4):49-49
品种产品形式、规格市场区域乌鲳鲜>400克/条8.000.97厦门250~400克/条8.000.97厦门150~250克/条7.000.85广东冻250~500克/条7.000.85厦门鱼鲜>500克60.007.26浙江瑞安300~500克34.004.11浙江温州24.002.90浙江舟山石斑鱼鲜<500克30.003.63厦门500~1000克50.006.05厦门鳃棘鲈活东星斑340.0041.11广东黄沙泰星斑280.0033.86广东黄沙塘虱活20.002.42广东黄沙19.002.30广东南海甲鱼活>500克70.008.46北京58.007.01江苏南京76.009.19江苏常州<500克50.006.05北京50.006.05江苏南京鲍鱼活7~9厘米124.0014.99厦门190.0022.97广东黄沙扇贝活1…  相似文献   

17.
水流速度是影响鱼类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为探究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在不同流速条件下相关基因的功能和表达情况,利用RNA-Seq技术对差异流速下的豹纹鳃棘鲈肝脏组织进行了转录组分析.挑选相同繁育批次中规格一致的豹纹鳃棘鲈幼苗,分别在正常流速(0.1 m·s?1,Low flow v...  相似文献   

18.
采用解剖和组织切片技术,对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研究。豹纹鳃棘鲈的消化道由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道构成,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食道短而粗,粘膜层向内腔突起形成纵行褶皱,上皮表层排列有杯状细胞。胃部膨大,为"Y"形,未见有杯状细胞,食道与胃的肌层均发达。幽门盲囊有3条,组织学结构与小肠相似。肠道在腹腔内呈"Z"形排列,比肠长为0.72±0.04,肠粘膜层向腔内突起形成发达的褶皱,多数形成二级褶皱,肠道各段均分布有杯状细胞。消化腺由肝胰脏和胆囊组成,肝脏分三叶,胰腺在肝脏内呈弥散性分布,胆囊呈长条状。本研究讨论了工厂化养殖条件下豹纹鳃棘鲈消化系统组织学特征与消化、吸收的关系,认为豹纹鳃棘鲈消化系统具备典型肉食性鱼类消化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9月28日,日本水产研究教育机构宣布,该研究机构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东星斑的完全人工养殖。近年来,东星斑在世界范围内的渔获量逐年减少,东星斑的资源保护逐渐受到各方重视。目前为止,东星斑种苗的生产需通过捕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海南琼海椰林湾地区豹纹鳃棘鲈在工厂化养殖期间的病害情况,于2011~2012年进行了调查。结果:豹纹鳃棘鲈工厂化养殖期间的寄生虫病主要由纤毛类原生动物,如淀粉卵鞭虫、刺激隐核虫、车轮虫等病原引起,偶尔会寄生鱼蛭、本尼登虫等大型寄生虫,纤毛类原生动物寄生虫病一般在每年的4、5、6和9、10、11月份发病率较高,而其它类寄生虫病发病率较低;由弧菌引起的烂身病主要在每年的12、1、2月份水温低于23℃时暴发,养殖用水未经紫外线消毒时,发病率可高达30%以上,而养殖用水经紫外线消毒后,发病率低于5%。针对上述发病规律,定期对鱼和水体进行药物预防,可起到很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