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鲟是世界最古老的鱼类之一,其个体大,全身利用率高,作为大型淡水经济鱼类,鲟鱼养殖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发展,中国自从1992年开始鲟鱼养殖,到目前为止鲟养殖量早已经已经居世界首位,鲟鱼养殖规模急剧发展。但是随着鲟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鲟鱼细菌性疾病也开始频发,并因此引起巨大经济损失,成为了养殖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鲟鱼细菌性疾病主要包括革兰氏阴性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豚鼠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2.
鲟是世界最古老的鱼类之一,其个体大,全身利用率极高。作为大型淡水经济鱼类,鲟鱼养殖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发展,中国自从1992年开始鲟鱼养殖,到目前为止鲟养殖量早已经居世界首位,鲟鱼养殖发展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但是随着鲟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鲟鱼细菌性疾病的频发,并因此引起巨大经济损失,成为了鲟鱼养殖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鲟鱼属于冷水鱼类,喜低温,因其具有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引入北京并逐渐发展起来。鲟鱼最初进行人工养殖时,主要以河道流水养殖为主,水质较好,疾病发生较少。近些年,鲟鱼养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水流逐年减少,高温持续时间长,水质环境越来越差及种质退化等因素,使得鲟鱼养殖病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时鲟鱼死亡率高达90%,给鲟鱼养殖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其已成为当前鲟鱼养殖业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鲟鱼业的产业化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鲟鱼是我国黑龙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传统经济鱼类,历史上鲟鱼渔业基本都是捕捞渔业.我国鲟鱼的商业养殖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的,虽然鲟鱼的商业养殖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速度很快,时至今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养殖鲟鱼产量最大的国家.近年来,水产业内对鲟鱼养殖业发展方向的讨论十分热烈,养殖企业对鲟鱼产业做大做强的要求也很迫切,这表明我国鲟鱼养殖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从初级阶段到更高一级阶段的交界期.因此,回顾我国鲟鱼商业养殖的发展历程,思考我国鲟鱼产业化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由鲟鱼养殖业到鲟鱼产业化的综合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鲟鱼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鱼类,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年产量高达8万余t,占世界鲟鱼养殖总量的80%以上.由于高密度养殖等诸多因素,导致鲟鱼病害频发,患病后死亡率不断升高,影响了鲟鱼养殖业健康发展.近年来,有关鲟鱼感染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的报道较多,由此病原菌引发的鲟鱼疾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鲟鱼是一种古老的大型珍稀鱼类,距今1亿多年前均有其足迹,被称为当代“活化石”。国外鲟鱼人工养殖起步较早,我国的鲟鱼养殖业在上世纪末逐步发展起来。鲟鱼养殖业的不断兴起,随之而来的鲟鱼苗种成活率、疾病等问题成为了我国鲟鱼养殖业发展的绊脚石,这些绊脚石亟待尽快解决。下面就我国鲟鱼苗种早期成活率低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一、遗传因素的影响1.遗传病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鲟鱼养殖业中,鲟鱼的苗种来源全部是由人工繁殖所得,而人工繁殖所需的亲鱼全部是在自然界捕获的野生鲟鱼,而这些野生鲟鱼的亲鱼长年累月生活在自然界中,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7.
鲟鱼苗种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鲟鱼养殖业的不断兴起,随之而来的鲟鱼苗种成活率、疾病等问题,成了我国鲟鱼养殖业发展的绊脚石,这些绊脚石应尽快解决。下面就我国鲟鱼苗种早期成活率低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一、遗传因素的影响1.亲本因素的影响鲟鱼养殖业是一种新兴的水产养殖业。目前,在我国鲟鱼养殖业中,鲟鱼的苗种来源全部是由人工繁殖所得,而人工繁殖所需的亲鱼全部是在自然界捕获的野生鲟鱼,而这些野生鲟鱼亲鱼长年累月生活在自然界中,生存环境复杂,难免不感染病毒。有部分病毒对鲟鱼亲鱼没有危害,这些病毒侵入亲鱼体内的卵内,对卵的发育及受精乃至后期苗种的发…  相似文献   

8.
鲟鱼是原始脊椎动物,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及经济价值,我国养殖鲟鱼主要品种有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鲟鱼养殖业迅猛发展,池塘养殖与流水养殖形成一定规模,由于对鲟鱼进行集约化养殖,养殖密度增大,周边水质变差,导致鲟鱼病害大幅上升,广东、四川等地鲟鱼大量发病造成大面积死亡,为鲟鱼产业带来严重危害,本文对鲟鱼养殖中的常见疾病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为鲟鱼养殖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5.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问题 鲟鱼养殖已经有近10余年的历史,由于养殖环境的恶化,与初期养殖鲟鱼几乎不发病相比,现在我国鲟鱼从发眼卵孵化、苗种培育到商品鱼养殖,都比较容易暴发一些具有致命性、传染性、难于治疗的综合性疾病。 鲟鱼最初引进我国进行人工养殖时,疾病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0.
<正>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属鲟形目、鲟科、鲟属,是中国现存鲟鱼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优质珍稀鱼类,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流域。近年来,史氏鲟人工养殖面积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疾病问题也日益严重。其中,细菌性疾病是鲟鱼养殖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制约鲟鱼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笔者查阅相关资料,但是缺乏史氏鲟肿嘴病病害防治的相关报道。本实验室从哈尔滨市鲟鱼养殖地区鱼苗培育期间发病的史氏鲟幼鱼体内分离鉴定到了异常嗜糖气单胞菌。本文总结了患史氏鲟肿嘴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等,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供养殖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欧洲鲟鱼养殖与开发现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光凤 《淡水渔业》1995,25(3):29-31
欧洲鲟鱼养殖与开发现状概述陈光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前苏联是鲟科鱼类养殖大国,鲟鱼产量占世界鲟鱼渔获量的90%以上。该国曾对其生物学、幼鱼培育及商品鱼养殖等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长期的研究并获得了可喜成果。关于鲟科鱼类的研究着重于纯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洋大学石振广研究员撰文剖析我国鲟鱼养殖面临的问题,他概述了以下六个问题制约了我国鲟鱼养殖业的发展。1.相关法规对生产形成制约;2.苗种供应短缺严重地制约了鲟鱼养殖业的发展;3.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治问题;4.鲟鱼养殖饲料的营养问题;5.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引领鲟鱼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集约化的水产养殖中,养殖水体自身污染非常严重,同时由于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废水的无序排放,近海赤潮的频繁暴发,使养殖水域的内外环境质量日益下降。这也成为疾病频繁暴发、流行的直接诱因,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因此,能否改善水质成为决定养殖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一般所采用的理化方法控制水质,效果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4.
陈杰 《河南水产》1998,(3):31-33
生物技术在台湾水产业的研究与发展,已给由于环境问题、疾病暴发及较高的养殖成本困扰的水产养殖业带来了新的生机。目前,世界上水产养殖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包括低温保存与细胞培养的建立以及基因转移和重组技术的发展。在台湾,水产养殖生物技术的初步研究和应用,包括:配子的低温保存、染色体控制、疾病诊断和疫苗、多种鱼的基因转移,如罗非鱼、遮目鱼、刀鱼、泥鳅、黑鲷、鲤鱼、石斑鱼、鳗鱼、虾、牡蛎、文蛤和小鲍鱼。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龙南县的自然资源条件,总结了该县鲟鱼养殖开发现状,并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正确认识鲟鱼养殖业的开发现状,使鲟鱼养殖由资源掠夺、数量扩张型向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四种常用消毒药物对杂交鲟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鲟鱼养殖业的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开发利用鲟鱼资源,并在本国养殖优良鲟鱼品种或杂交鲟。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史氏鲟作为我国常用杂交鲟繁殖品种,已大规模高密度应用于生产培育。在杂交鲟幼鱼培育阶段,为防止病害的发生,水体消毒类药物的用药种类逐渐增多。本试验以国内养殖密度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水域中鲟鱼是一种寿命长、生长快、性成熟迟、繁殖力强的鱼类.它一生中产卵的次数较多,但由于性成熟晚,而且大部分的亲鱼是隔年产卵,这样就无法满足人工养殖的需求.近年来,随着鲟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鲟鱼苗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如何提高鲟鱼亲鱼的的繁殖力就成为鲟鱼业界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对虾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病是对虾殖业的最大危害,每年因虾病全球对虾养殖的产量减少一半,损失几百亿元人民币。1993年,由于对虾病毒性疾病的暴发,我国对虾养殖业出现大幅度滑坡,使年产对虾20多万吨、年创汇5亿美元,成为世界养虾大国的我国对虾产业走入低谷,随后,为了恢复和发展对虾养殖业,广大科技工作和虾农做了大量的科研攻关和细致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在全国范围内,对虾养殖业仍没有恢复到虾病暴发流行前的水平,并存在一定的差距,虾病依然是对虾养殖业的瓶颈。本对广东省对虾养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对虾健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鲟鱼养殖在我国已经发展了近十年,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对当前我国的鲟鱼养殖提出了一些鲜明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以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鲟鱼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鲟鱼养殖种类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工养殖鲟鱼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区域性养殖密度增大,自然水域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鲟鱼养殖病害逐年增多,危害程度也逐渐加大,严重影响了鲟鱼产业的发展。针对目前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病害防控的对策,以期为今后鲟鱼健康养殖和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