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日本红刺参隶属于海参纲、刺参科、仿刺参属,其肉体较厚,市场价格为刺参的2~3倍。2010年赣榆县柘汪镇进行了日本红刺参人工育苗的生产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1.育苗设施利用原中国对虾的育苗室,试验池为5.8米×2.9米,车间外有2个蓄水池,面积共为20亩,  相似文献   

2.
栉孔扇贝育苗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栉孔扇贝(以下简称扇贝)的养殖苗种主要来源于人工育苗。但是,北方的育苗场(室)普遍生产不稳定,甚至失败。育苗工作前期的技术管理措施和后期的附着条件是否适宜,是育苗能否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初步探讨了静水条件下高密度人工育苗的技术措施,取得了在180米~3水体中平均附苗量228万个/米~3和最高附苗量662万个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四角蛤蜊的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2013年在80m^3水体中进行了四角蛤蜊人工育苗技术研究,亲贝暂养至性腺成熟时自然产卵,以金藻、角毛藻、小球藻及塔胞藻为饵料,天然海区细沙为附着基,产卵量1亿枚,孵化率70%,变态率80.9%。经过3个月培育,共出池壳长0.8~1.2cm四角蛤蜊幼贝3000万枚,单位水体出苗量37.5万粒/m^3.  相似文献   

4.
<正> 四角蛤蜊是习见的底栖经济贝类,肉味甘美、群众喜食,是我国颇有养殖前途的贝类之一。为了发展四角蛤蜊的增养殖生产,我们于1982年进行了人工育苗试验并取得成功。今春,一方面是进行去年人工育苗试验的重复验证,同时为了进一步掌握其繁殖习性和提高育苗技术,进行了四角蛤蜊的小批量人工育苗。从5月7日起,到7月14日验收时止。在5.28平方米底面积的育苗池中,培育出壳长0.8~4.0毫米的四角蛤蜊幼苗1,174  相似文献   

5.
<正>为满足泥鳅人工养殖需要,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泥鳅亲本培育和规模化泥鳅繁殖技术的探索和研究,现将相关技术与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亲本引进与强化培育(1)池塘选择与清整。根据泥鳅生活习性,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环境安静的土池作为亲鱼培育池。塘口设计为狭长形,长×宽×高=120米×25米×1.2米,池塘坡比为2∶3的标准化池塘。池底平坦,底部淤泥控制在15~20厘米,并在坡的基部绕池塘四周设置防逃网。防逃网嵌入土中30厘米,每隔3米用水泥桩固定。放养前2周,每亩  相似文献   

6.
棕点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棕点石斑鱼人工育苗相关技术,我们于2008年2月9日~3月30日在海南琼海某虾苗场进行了对影响棕点石斑鱼人工育苗成活率的开口饵料种类及水环境因子等相关技术的研究,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设施与水源试验采用4口规格为3.6米×3.6米×1.4米室内水泥池作为鱼苗培育池,每2口为一个试验组,另取2口面积相同的育苗池作备用池。散气石设置0.5个/米2;培育池内设气提式流水装置及吹气式捞油架;轮虫和海水小球藻培育采用10口4米×5米  相似文献   

7.
正长期以来,内陆淡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虾苗主要来源于南方沿海一带,苗种质量良莠不齐,且经过长时间的运输,成活率得不到保证。因此,有必要在淡水养殖区域开展南美白对虾育苗。我们于2016年在上海市开展了海水晶和盐卤两种方法配制人工海水培育南美白对虾对虾幼体试验,以期为在淡水养殖区域开展南美白对虾育苗提供参考。一、材料和方法1.育苗池育苗池(长5米×宽5米×高1.3米)6口,分别标为  相似文献   

8.
香鱼反季繁育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设施与方法(一)设施1.育苗室。由塑料棚改建而成,500米3水体,黑色遮光网调节光照强度,控制光照强度5000勒克斯以下。2.亲鱼培育池。水泥池,长方形(3米×2.65米),池深1米,兼作饵料池及育苗池。3.供水设施。采用地下水,用泵通过主、支管路供水。4.充气设备。普通气泵2台,育苗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省水产研究所、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等针对贵州水产养殖品种少,鲤鱼品种性状退化、抗病性差、产量低的现状,于2011年通过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引进福瑞鲤新品种进行人工扩繁推广,现将福瑞鲤不同催产、孵化方式的扩繁效果对比及鱼苗培育技术分析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鱼池:亲鱼池4口,规格为10米×5米×1.5米;长方形产卵池、孵化池各2口,规格为12米×4米×1.0米;福瑞鲤养殖试验池1口(14号塘),面积为1100米~2,对照池(13号塘)1口,面积1050米~2。  相似文献   

10.
正西施舌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蛤蜊科、腔蛤蜊属,俗称海蚌,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贝类。传统西施舌人工育苗中,由于亲贝暂养、促熟技术不成熟,育苗时多采用海捕亲贝直接解剖进行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严重制约了生产规模。为了突破亲贝暂养促熟等生产性人工育苗关键技术,项目组2014-2016年分别在福建连江、莆田、平潭三地进行西施舌人工育苗实验,共进行四批次人工催产,催产亲贝532粒,收  相似文献   

11.
<正>四、工厂化养殖模式1.设施及准备(1)养殖池:可利用现有的工厂化鱼类或对虾养殖池,水处理、进排水、供电、供气等设备设施齐全。也可新建沙蚕育苗或养殖水泥池,规格8米×2米×0.6米,设置相互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和咸淡水系统,每池安放8~10个充气石。室外水泥池需搭建抗风能力强、透光性较好的棚顶。育苗前用漂白粉30克/米3彻底消毒蓄水池、供水管道、养殖池和养殖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中国蛤蜊的受精卵,研究了几种环境因子对受精卵发育的影响.以阴干加升温、降温刺激的方法催产,获得中国蛤蜊的直线铰合幼虫,研究几种环境因子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进行了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19.5±0.62~28.4±0.56 范围内,受精卵的发育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加快,其最适的海水盐度为24.67~30.65,最适pH为7.5~8.5.面盘幼虫在水温28 ℃下生长最快,日均增长19 μm,其生长适宜的海水盐度为21.16~30.65,最适盐度为24.67~27.18.饵料方面,以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duna)加扁藻(Platymonas spp.)混合投喂的效果较佳.人工育苗试验结果:在水温26.54 ±0.91℃,海水盐度25.00~27.18,pH 8.1~8.4的条件下,幼虫经9 d培育后下沉附着.平均体长265 μm的初期稚贝,经20 d的培育,平均壳长达到1955 μm.试验共获得稚贝6.9×105cfu,平均出苗率6.22×104 cfu/m2.  相似文献   

13.
西施舌人工育苗高产稳产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俗称“海蚌”和“贵妃蚌”,隶属于蛤蜊蝌,腔蛤蜊属的一种大型海产名贵贝类。、本文作者于2002年5月.2003年9月,在广东省汕头市河渡海水种苗中心采取传统的育苗方法,注重水质管理、立体采苗、稚贝强化培育等技术措施,探讨西施舌人工育苗高产途径。本项研究的结果,于2003年7月l8日通过同行专家现场验收,现报道如下,供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蛤蜊隶属于软体动物们、瓣鳃纲、帘蛤目、蛤蜊科、蛤蜊属,栖息于潮流畅通、饵料丰富的近河口区潮间带的中、低潮区,在沙质滩涂中营埋栖生活,埋栖深度1~3厘米,栖息水深以2~5米分布最多,水深60米处也有发现。中国蛤蜊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山东、辽宁沿海,在日本、朝鲜也有分布。中国蛤蜊具有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养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刺参人工育苗研究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到了80年代,人工育苗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迄今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育苗工艺。笔者在山东省蓬莱市安源水产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刺参人工育苗实验,实验水体3.2万m3,结果每立方米水体出6kg刺参苗。现将刺参人工育苗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四角蛤蜊俗称白蚬子、泥蚬子、布鸽头,以辽宁、山东为最多,肉食鲜美,主要栖息于潮间带中下区及浅海的泥沙滩中。营口市于2013年开展了四角蛤蜊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并于当年实现了四角蛤蜊工厂  相似文献   

17.
一、材料与方法1郾培育池(1)幼体培育池幼体培育池10个,规格8郾5米×4郾0米×1郾5米,共计育苗水体510米3,池中布置80目散气石,密度为0郾8个/米2。(2)饵料培育池使用饵料培养池18个,规格7郾0米×2郾5米×0郾8米,共计培养水体252米2。2郾用水处理生产用水经暗沉淀、二级沙滤,具体处理路径如下:海水邛暗沉淀邛一级沙滤邛二级沙滤邛300目筛绢袋邛育苗池、饵料培养池。3郾亲体(1)亲体来源于5月8日、10日、12日分三批从江苏连云港共收集异沙蚕体250千克,置于网箱内用汽车陆路运输,到育苗场仅存活53千克。(2)雌雄鉴别雌体比雄体略重、略长,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俗称黄蚬子,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蛤蜊科,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辽宁、山东两省,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在自然海区中国蛤蜊栖息于潮下带浅海的沙或泥沙底质的海底,营埋栖生活。中国蛤蜊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特点,是浅海增养殖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贝类之一,也是丹东地区最主要的经济贝类。近年来,为了探索中国蛤蜊人工苗种繁育技术,国内相继开展  相似文献   

19.
一、材料与方法1.主要设施养殖池共78口,每只面积5米×4米,池深0.5米,配备供气设施,水源采用河水。育苗室内水泥池3口,每只面积3米×8米,池深1.2米。水源采用河水经两次沙滤后使用,并配备供热及供气设施(用于受精卵孵化)。土池两口,计3亩,长方形,池深约2.5米(用于培育水蚤)。2.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蛤蜊岗不同贝龄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3龄四角蛤蜊的壳长(SL)、壳宽(SW)、壳高(SH)、活体湿重(BW)和软组织湿重(RW)等参数进行分析,建立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不同生长阶段四角蛤蜊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贡献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与1~3龄四角蛤蜊活体湿重最相关的形态性状均为壳宽。对软组织湿重影响最大的形态性状,在1龄贝为壳宽,在2龄和3龄贝为壳长。壳高对2龄四角蛤蜊活体湿重和软组织湿重的直接通径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活体湿重为目标性状时,1~3龄贝均应以壳宽为主要选择性状,并以壳长作为辅助选择性状;以软组织湿重为目标性状时,1龄贝应以壳宽为主要选择性状,同时辅以壳长;2龄和3龄贝均应以壳长为主要选择性状,并分别以壳宽和壳高作为2龄贝和3龄贝的辅助选择性状。研究结果可为蛤蜊岗四角蛤蜊良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