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又称为白对虾,是世界三大经济虾类之一,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杂、对食物营养要求不高、抗病能力强的特点。近几年来,特别是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模式、淡水养殖模式获得成功后,在我国从南到北形成了南美白对虾养殖热潮。南美白对虾在不同盐度养殖情况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存在差别。所以,在配制南美白对虾饲料时应根据不同的盐度进行配制,才能获得营养物质的最大利用率。1南美白对虾在不同盐度中对蛋白质的需要量目前,对南美白对虾蛋白质需要的研究很多,但得出的结果相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试验条…  相似文献   
2.
文蛤(MeretrixmeretrixLinnaeus)是一种栖息在中低潮线及浅海区域、以沙为主的沙泥底质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在适宜含沙量为70%左右的滩涂中生长,也是我国传统滩涂养殖的主要贝类之一,养殖范围较广,但近几年文蛤养殖却出现大范围死亡。一、死亡案例1.2003年6月中、下旬,启东市和如东县相继发生养殖文蛤大规模死亡。从6月上旬开始,上述地区已发现少量文蛤死亡现象;6月中旬至下旬,从启东寅阳、东海、近海、东元、天汾到如东的掘东、大豫、腰沙直至拼茶养殖场都有发生,造成文蛤成贝和苗种近万吨死亡,经济损失9000多万元。文蛤死亡的区…  相似文献   
3.
用60 Co C射线辐照文蛤幼贝, 研究其对文蛤生长及抗病性的影响。A 组预试验结果表明: 低剂量60 Co C射线辐照对促生长有效, 高剂量辐射抑制了文蛤生长。B组正式试验辐照剂量(低剂量) 3. 23 @ 10- 7 ~ 25. 80 @ 10- 7C / kg。低剂量辐射试验结果表明: 46 d后, 试验组平均壳高及平均体重均高于对照组, 分别增加15% ~ 21% 和16% ~ 26%; 276 d后, 试验组的平均壳高较对照组增加17% ~ 23%, 且试验组文蛤的抗病性远优于对照组。61 45@ 10- 7 ~ 19. 35 @ 10- 7 C /kg 低剂量为促进文蛤幼贝生长、提高抗病性的有效剂量范围。  相似文献   
4.
西施舌的食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种苗和人工养殖的生长率与成活率,以人工培育的西施舌稚贝和自然海区采捕的成贝为材料,采用人工投饵试验观察与镜检胃含物方法,对西施舌的食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施舌的稚贝除幼体发育阶段摄食超微型单细胞藻类外,还摄食个体大小为20~60μm的直链藻(Melosira spp.)、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iam)、库氏园筛藻(Coscinodiscus kiitzngii)、小形园筛藻(C.minor)、小形舟形藻(Navicula Parva)、柔软舟形藻(N.mollis)、盾形舟形藻(N.scutiformis)、颗粒菱形藻(Nitzschia granulata)、碎片菱形藻(N.frustulum)、琴式菱形藻(N.panduriformis)、盾形卵形藻(Cocconeis scutellum)、双标胸隔藻(Mastogloia binotata)、施氏双壁藻(Diploneis schmidtii)等微型浮游硅藻及底栖硅藻。成体西施舌的食物以硅藻为主,计有35属114种。其中,直链藻、小环藻、园筛藻、舟形藻、菱形藻、辐裥藻(Actinoptychus sp.)、三角藻(Trlceretium sp.)、脆杆藻(Fragilaria sp.)、斑条藻(Grammatophora sp.)、褶盘藻(Frybioptychus sp.)、马鞍藻(Campylodiscussp.)、盒形藻(Biddulphia sp.)和双眉藻(Amphora sp.)等13属占优势。此外,还摄食单细胞绿藻、甲藻以及原生动物,小型甲壳动物和蔓足类的六肢幼虫及有机碎屑。  相似文献   
5.
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中国蛤蜊的受精卵,研究了几种环境因子对受精卵发育的影响.以阴干加升温、降温刺激的方法催产,获得中国蛤蜊的直线铰合幼虫,研究几种环境因子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进行了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19.5±0.62~28.4±0.56 范围内,受精卵的发育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加快,其最适的海水盐度为24.67~30.65,最适pH为7.5~8.5.面盘幼虫在水温28 ℃下生长最快,日均增长19 μm,其生长适宜的海水盐度为21.16~30.65,最适盐度为24.67~27.18.饵料方面,以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duna)加扁藻(Platymonas spp.)混合投喂的效果较佳.人工育苗试验结果:在水温26.54 ±0.91℃,海水盐度25.00~27.18,pH 8.1~8.4的条件下,幼虫经9 d培育后下沉附着.平均体长265 μm的初期稚贝,经20 d的培育,平均壳长达到1955 μm.试验共获得稚贝6.9×105cfu,平均出苗率6.22×104 cfu/m2.  相似文献   
6.
青蛤亲贝的阴干方法和催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种不同方法对青蛤亲贝阴干后进行催产试验,经对比发现,室外阴干的方法可获得最好的催产效果。经运输的青蛤暂养1d后催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青蛤育苗成败的关键是是否能培养出满足育苗需要的大量优质藻类,而藻类培养并非易事,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关于藻类的培养有很多文献可供参考,然而大多有关藻类培养的资料理论性强,技术复杂,难以在大规模生产上应用。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结合藻类培养的实践经验,对青蛤育苗过程中藻类培养的相关技术进  相似文献   
8.
东海南部的头足类稚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头足类稚仔的种类与分布是头足类资源调查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报道并描述采自东海南部的6种头足类稚仔,其中鸢乌贼、柔鱼和剑尖枪乌贼均为西太平洋开发利用中的资源种类。  相似文献   
9.
采取自然排放(A组)、解剖取卵人工受精(B组)、阴干加流水刺激催产(C组)3种处理方法,将所获得西施舌的受精卵发育成直线铰合幼虫,以微藻为饵料,在室内条件下,幼虫放养密度0.2ind/mL,经9d~12d培养,观察其发育生长速度、成活率及变态率。试验结果表明,A组、B组、C组9日龄幼虫平均壳长272.00μm±18.04μm、239.60μm±19.97μm、260.00μm±20.07μm。日平均壳长生长速度21.11μm/d、17.51μm/d、19.78μm/d。平均壳长A组与C组、C组与B组差异显著(F=9.06,P0.01,n=30),A组、C组与B组差异极显著(P0.01);A组、B组、C组9日龄幼虫成活率50.00%±4.82%、37.00%±6.64%、42.86%±3.57%(F=6.00,P0.05,n=3),A组与C组差异不显著(P0.05),A组、B组差异极显著(P0.01);A组、B组、C组幼虫变态率51.33±6.05%、35.77±10.55%、40.59±3.19%(F=8.58,P0.05,n=3),A组、B组差异极显著(P0.01),A组、C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刘德经  朱善央 《经济动物学报》2009,13(4):229-236,241
为了探讨长乐沿海食用双壳贝类的现状及其衰退的主要原因,以便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一水产资源,2005~2008年对长乐沿海食用双壳贝类和可持续利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长乐沿海有食用双壳贝类91种,隶属27科62属。较东海北部增加了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反转拟猿头蛤(Psendochama retroversa)、扭转蚶(Trisidos tortuosa)、大獭蛤(Lutraria maxima)、辐射英蛏(Siliqua radiata)、旗江珧(Atfrina vexillum)等亚热带的经济双壳贝类。岩相潮向带的团聚牡蛎(Saccostrea glomerata)生物量最高(3.56kg/m^2),附着密度为275个/m^2;砂相潮间带以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生物量最高(2.06kg/m^2),栖息密度872个/m^2。年采捕量30t以上的种类有牡蛎(Oyster)、文蛤(Meretris spp.)、毛蚶(Scapharca spp)、中国蛤蜊4种。西施舌的群体分布比率,以低龄群体占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